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一轮复习·必刷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专题02中国地理第02讲中国地理分区考点巩固卷考点速览考点01北方地区考点02南方地区考点03西北地区考点04青藏地区考点01北方地区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北方地区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B.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C.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D.年降水量少于800mm,耕地以旱地为主2.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 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 D.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答案】1.D2.C【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排除A;我国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排除B;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排除C;我国北方地区位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耕地以旱地为主,D正确。故选D。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位于我国东北地区,②位于我国北方地区,①属于寒温带,种植春小麦,以黑土地为主,属于半湿润地区,②属于暖温带,种植冬小麦,以黄土地为主,属于半湿润地区,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于0℃,夏季气温高于20℃,四季气温变化分明。最冷月出现在1月,最热月在7月。全年降水量少,而且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季。下图示意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湿地 B.林地、耕地、湿地C.林地、湿地、耕地 D.湿地、耕地、林地4.与南方低山丘陵相比,东北农林基地建设中,优势的自然资源主要有(
)①土地资源②森林资源③矿产资源④气候资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①宜农荒地多②耕地面积广大③黑土广布④土壤肥沃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④【答案】3.B4.A5.C【解析】3.从两图对比来看,三江平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20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广布,随着开发北大荒政策的推动,大量湿地被开垦成耕地,所以乙为耕地,丙为湿地。而甲变化小,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长白山脉等地,所以甲为林地。故选B。4.与南方低山丘陵相比,东北地区的气候资源不具有明显优势,④错误;没有相关矿产资源信息,③错误。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①正确;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宜林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②正确,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优势为建设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提供资源基础。故选A。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优势主要表现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土地质量高,③④正确;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地面积大,湿地面积相对较大,宜农荒地最多,但都不是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优势,①②错误。故选C。【点睛】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灌溉水源丰富、便于机械化生产;由于一年一熟,土地休耕期长,有利于土壤生产力保持。山东省是我国人口及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每一次都会形成面积宏大的黄河泛滥区。下图为山东省地形图及某年人口密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东营市人口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A.矿产资源匮乏 B.土地盐碱化严重 C.气候闷热潮湿 D.人为破坏严重7.与菏泽市相比,P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黄河改道 B.水源 C.地形 D.气候【答案】6.B7.C【解析】6.读图可知,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处,地势低洼,多洪涝灾害,加之海水入侵,地下水位高,水分蒸发后,土地盐碱化严重,历史上一直没有得到较好开发,故人口密度较小,B正确。根据图示,煤和石油的分布区并不是人口最密集区,矿产资源不是影响山东省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错误。山东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东营市位于沿海地区,夏季降水量大,受海陆风影响,昼夜温差小,白天较凉爽,冬季寒冷干燥,C错误。根据图示,东营市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故人为破坏不严重,D错误;故选B。7.由图文资料可知,山东省中部和东部地区地形为山地丘陵,地形崎岖,经济发展条件较差,人口密度较小;而西南部的菏泽市,地处鲁西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C正确;黄河改道,流经地区应为平原地区,根据图中P处地形为山地丘陵,黄河改道对P处人口密度影响较小,A错误。根据图示,黄河和运河距离两地均较远,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差异较小,人口密度受水源和气候影响较小,BD错误;故选C。【点睛】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华北地区在清代治理黄河的一种水利工程技术。其措施是先在黄河大堤外修筑月牙堤,在大堤与月牙堤之间围出一块滩地,然后开凿顺清沟将黄河水引入滩地,提高滩地水位;再开凿引黄沟,引入黄河水并从顺清沟排出。完成下面小题。8.顺清沟修筑先于引黄沟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引黄沟水流速度 B.引入含沙量小的清水C.加快滩地的引水速度 D.检验黄河大堤抗蚀能力9.该河段采用此技术有利于()A.显著降低黄河含沙量 B.扩大沿岸耕地面积C.减小黄河决堤风险 D.解决沿岸缺水问题【答案】8.A9.C【解析】8.顺清沟在黄河引黄沟下游,先修筑有利于分流水位,使引黄沟的水流速度降低,A正确。B项与题意无关,而且不一定引入清水。因顺清沟与主河道水流方向相反,先开顺清沟减缓滩地的引水速度,减小水流对大坝的侵蚀,C、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9.此项技术的特点就是引流分洪分沙,造福滩涂,减少灾害。此项技术可以分流分洪,降低黄河决堤风险,C正确。此工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黄河含沙量,但不能显著降低,A错误。B与D项更不是本项工程的作用与目的,故排除B、D。综上所述,故选C。【点睛】如果先修筑引黄沟,因引黄沟与黄河干流流向基本相同,引黄沟分流的水流速度会很大,对月牙堤侵蚀作用很强,易产生溃坝的危险。而先修顺清沟,因顺清沟与黄河干流流向相反,顺清沟分流的水流速度会很小,对月牙堤侵蚀作用很小。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地传统民居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部 B.南部 C.东部 D.西部11.该民居的正房南面窗大,北面窗小,墙厚,通过这些特点推断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
)A.饮食以稻米为主B.院落多沿河兴建C.当地冬季寒冷,北风强烈D.当地的天然植被是针叶林【答案】10.A11.C【解析】10.图示民居为我国北方某地区传统民居,冬季气候寒冷,北侧的正房朝南,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房间较暖和,一般供长辈居住,A正确;其他方向的房屋采光效果都较差,BCD错误。故选A。11.图示为北方某地区传统民居,北方降水较少,农业生产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不适合种植水热要求较高的水稻,A错误。北方地区降水少,河流少,院落多沿交通干线分布,B错误。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风强烈,C正确。温带季风气候发育的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错误。故选C。【点睛】我国北方传统民居坐北朝南,主要是因为朝南获得的光照时间更长,光照更多,而北侧的墙壁可以抵御西北风的寒冷。为解决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水利部积极协调京津冀三省市从2018开始深入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朴水。截至2020年底,华北地区累计实施生态补水85.4化立方米,补水河湖周边10公里范围内浅层地下水水位同比平均回升0.18米,深层地下水水位同比平均回升1.36米,有效增加了地下水储量。今年9月27日,随着屈家店枢纽开间,永定河生态补水顺利牵手永定新河入海,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实现全线通水,这是永定河自1996年以来首次实现连山通海的全线通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地下水超采可能会导致(
)A.土壤盐碱化加剧 B.增加降水 C.地下水盐度降低 D.地面下沉13.华北实施生态补水的水源可能来自(
)①跨流域调水②再生水③人工降雨④海水淡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2.D13.A【解析】12.根据所学知识,地下水超采可能导致地下水与地面之间形成空隙,导致地面沉降,D正确;过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并不会加剧土壤盐碱化,排除A;过量抽取地下水对增加降水影响较小,排除B;过量抽取地下水有可能导致海水入侵,地下水盐度升高,排除C。故选D。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华北地区决定进行生态补水,进行生态补水之后,使得地下水位回升,生态补水的水源可能来自于南水北调,带来了南方的水资源,①正确;也有可能是对水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形成再生水进行生态补水,②正确;人工降雨量较少,排除③;海水淡化工程成本较高,只局限于部分地区,且海水淡化水资源主要用于生活生产用水,排除④。故选A。【点睛】地下水超采是一定区域内地下水开采量超过该地区地下水容许开采量的现象。超采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到多年平均地下水水位以下,再继续开采,含水层靠消耗储存量来提供水量,最终造成水质下降、水源枯竭、水井报废、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考点02南方地区沪昆高速铁路由上海虹桥站至昆明南站,全长2252公里,设计时速为350km/h(长沙南站以西300km/h,预留350km/h),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速度等级最高、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图示意沪昆高铁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长沙南站以西设计时速较低,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云雾天多,能见度低 B.沿途地势起伏较大C.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 D.沿途停靠站点多15.沪昆高铁东部地区部分路段采取了架桥铺轨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
)A.减少对居民的噪声干扰 B.减少地面河湖分布对路基的影响C.华东地区多洪涝灾害 D.减少对沿途耕地的破坏16.上海某中学生利用暑假从上海乘高铁到昆明,沿途最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山形奇特,峰丛林立 B.沙尘飞扬,遮天蔽日C.风吹麦浪,遍地金黄 D.草场青翠,一望无际【答案】14.B15.D16.A【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长沙南站以西经过云贵高原,地表崎岖,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导致时速设计低,B正确;云雾对高铁的行驶影响较小,A错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影响的是交通线的建设,对时速影响较小,C错误;长沙南站以西沿途停靠站点不比东部多,D错误;故选B。15.根据所学知识,东部地区地少人多,人均耕地面积小,架桥铺轨能减少对沿途耕地的破坏,D正确;架桥铺轨的方式无法减少噪音干扰,A错误;路基建设要尽量避开河湖分布区,B错误;华东地区多洪涝灾害不是架桥铺轨的目的,C错误;故选D。16.根据所学知识,沪昆高铁西部经过云南和贵州,两省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能看到山形奇特,峰丛林立,A正确;沪昆高铁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看不到沙尘飞扬,遮天蔽日,B错误;我国小麦主产区在北方,C错误;从上海到昆明均属于南方地区,沿线无一望无际的草场景观,D错误;故选A。【点睛】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1)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运输线建设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加快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2)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线路的选择和走向,要趋利避害,减小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3)科学技术因素:科学技术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制约。湘西吊脚楼是中国南方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大多采用当地的杉木(其叶呈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微弯、革质、坚硬)作为建筑材料。下层为牲畜棚及存放农具,二层以上居住或存放粮食、腊肉等。建在水边的吊脚楼伸出两只前“脚”深插江里,与岸上的墙基共同支撑起楼房;山腰上的吊脚楼两只前“脚”顶在低处,与另一边的墙基共同支撑起楼房。读吊脚楼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7.从材料可推知,湘西吊脚楼分布区(
)A.土地资源短缺 B.森林资源不足 C.气候凉爽干燥 D.地形平坦开阔18.有关湘西杉木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耐腐蚀性好 B.树杆挺直高大C.材质轻软 D.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19.当地居民将粮食及腊肉存放于吊脚楼上层的原因是(
)A.通风防潮 B.方便取用 C.方便晾晒 D.防盗【答案】17.A18.D19.A【解析】17.根据材料“建在水边的吊脚楼伸出两只前“脚”深插江里,与岸上的墙基共同支撑起楼房;山腰上的吊脚楼两只前“脚”顶在低处,与另一边的墙基共同支撑起楼房。”可知,湘西吊脚楼分布区,地势起伏较大,平地少,土地资源短缺,A正确,D错误;根据“大多采用当地的杉木作为建筑材料”可知,当地森林资源丰富,B错误;吊脚楼下层作为牲畜棚及存放农具,是为了便于通风透气,适应当地炎热潮湿的环境,C错误;故选A。18.根据材料“两只前“脚”深插江里”可知,杉木耐腐蚀性好,A不符合题意;据吊脚楼景观图可看出,杉木树干挺直高大,B不符合题意;杉木材质轻软,加工容易,房屋主体重量轻,适合用于修建吊脚楼,C不符合题意;杉木其叶呈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可知杉木属于亚热带针叶林树种,D符合题意;故选D。19.湘西气候炎热湿润,吊脚楼上层通风、干燥、防潮,适合存放易于受潮变质的粮食和腊肉,A正确;将粮食及腊肉存放于吊脚楼上层确实方便取用、方便晾晒,也可以做到防盗,但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点睛】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性强。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⑤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⑥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⑦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⑨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某岛位于我国南海北部湾海域,南北长6.5km,东西宽6km,面积24.74km²。该岛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较少,形成了特有的海岛农耕聚落景观。下图为“该岛某剖面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甲~丁四地中,农耕聚落最可能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21.与火山碎屑岩台地相比,古潟湖区发展水田农业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地形阻抬,年降水量较多 B.离海岸近,地下水位较高C.地势低洼,利于雨水汇集 D.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22.该岛最需要防范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伏旱【答案】20.B21.C22.A【解析】20.农耕聚落适宜布局在耕地周边,而图中乙地靠近水田和旱地,方便农耕,且地形较为平坦,利于修建聚落,B正确;甲地位于旱地上,布局聚落会占用耕地,A错误;丙和丁距离水田和旱地较远,不便于耕作和管理,C、D错误。故选B。21.由图可知,古潟湖区的地势较火山碎屑岩台地低,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A错误;离海岸近,海水容易入侵和倒灌,地下水的盐度较高,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B错误;水田的地势较台地低,地势相对低洼,利于雨水汇集,容易形成水田,C正确;该岛屿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流发育少,D错误。故选C。22.该岛地处南海北部湾海域,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影响,A正确;该岛纬度较低,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B错误;该岛屿面积小,降水之后地表径流可以快速的流入海洋,不易形成洪涝灾害,C错误;伏旱天气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D错误。故选A。【点睛】台风灾害的影响:有利:缓解高温天气;增加降水,缓解干旱不利:诱发暴雨、洪涝、风暴潮等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5年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生产方式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D.1990年之前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24.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务工人员涌入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治理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25.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发展方向要与港澳逐步趋同B.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C.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D.严格管理土地,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问题【答案】23.A24.B25.B【解析】23.读图,从1980年到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随着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因因素的变化,其农业生产方式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A正确。20世纪90年代以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B错误。读图可知,从1980年到2005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20%,C错误。1990年以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有较大的变化,D错误。故选A。24.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并不大,A错误。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B正确。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调整产业结构,采取措施积极治理环境污染,C错误。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D错误。故选B。25.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发展方向与港澳逐步趋同,可导致城市重复建设,资金、资源严重浪费,A错。可以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三角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B正确。限制外来人口进入,不利于经济发展,C错。提高土地价格以缓解土地、空间不足问题,不利于经济发展,D错。故选B。【点睛】区域城市群的构建与经济一体化一般可以采取的措施:①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联系;②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避免重复性建设和内部无序竞争;③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突出地域特色;④建立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完善政策法规,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区域间资金、人才流动等。超大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空间组织形态,具有强烈的虹吸效应(区域中心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吸纳弱势地区的人口、资源等)和辐射引领作用,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功能最全、集聚辐射力最强与综合价值最高的区域,主要核心城市有上海、武汉、重庆等。推动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如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上游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①地价较低
②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
④产业基础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7.虹吸效应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的影响是(
)A.小城市劳动力数量增加 B.中等城市资源禀赋提升C.核心城市创新能力增强 D.边缘城市商业发展加快28.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尤其应当注重(
)A.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和协作B.核心城市的虹吸作用,推动东部对西部的对口帮扶C.中上游创新经济发展,加强对下游的辐射带动作用D.中下游黄金水道整治,加快对长江渔业资源的开发【答案】26.A27.C28.A【解析】26.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上游成渝经济区地处内陆,地价较低,①正确;且四川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资源丰富,②正确;交通便利和产业基础好是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优势,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7.由材料可知,虹吸效应是区域中心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吸纳弱势地区的人口、资源等。虹吸效应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的影响是核心城市创新能力增强,C正确;小城市劳动力向核心城市迁移,数量减少,A错误;人才外流,中等城市资源禀赋降低,B错误;边缘城市商业发展变慢,D错误。故选C。28.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尤其应当注重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和协作,A正确;核心城市的虹吸作用,使得核心城市经济实力增强,不会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B错误;中上游创新经济发展较弱,难以对下游起到辐射作用,C错误;中下游黄金水道整治,加快对长江渔业资源的开发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错误。故选A。【点睛】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中心区域城市在成长期主要靠积聚周边的生产要素发展,周边的城镇或者是中小城镇逐渐向中心城市聚集,带给区域中心各种优质资源,这会给区域中的中小城市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之后,中心区域城市不断发展,当其成长为大型城市甚至一线超大型城市时,因为优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高度聚集,资本充裕。将会从劣势地区吸引人才、投资、人口、信息等等优质资源。对大城市来说,这将会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9.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下图为珠江流域图。(1)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2)根据图文信息,说出红水河流域除水电外,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3)咸潮是入海口河段海水倒灌的现象。依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的知识,分析珠江口咸潮严重季节。【答案】(1)有利影响: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力紧张状况;改善珠江三角洲能源消费结构,进而改善大气环境;减轻珠江下游旱涝灾害,减少咸潮的发生。不利影响: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淤积速度减慢,三角洲海岸线后退;阻碍淡水鱼类回游,影响鱼类生长。(2)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工业;发展水产养殖;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等。(3)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大陆南部,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冬季珠江径流量较少,入海口河段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易形成咸潮。故冬季咸潮严重。【分析】本题以红水河流域开发为背景,设置3个小题,涉及流域开发方向、咸潮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对电力的需求增长快,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可以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水电属于清洁能源,因此开发水电,可以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梯级开发,会建立多个大坝,截留大量河水和泥沙,导致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地区泥沙淤积减慢,在海浪的影响下,可能造成海岸线的侵蚀后退;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实现“削峰补枯”的效果,从而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防洪、抗旱能力。(2)本题主要结合材料进行作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水河位于西江上游,“山岭连绵",“地表崎岖",优美的山区景观可以发展旅游业;结合图例可知,锰、锡等有色金属丰富,而当地水能资源丰富因此可以发展动力指向型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位于亚热带地区,“山岭连绵,林木茂盛",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因此可以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业;河流梯级开发会建立多个水库,淡水资源丰富,水域广阔,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3)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入海河流水量不足时,海水倒灌,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易形成咸潮。这说明咸潮主要出现在降水较少的季节,珠江所在流域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冬季降水少,入海径流量小最容易出现海水倒灌,形成咸潮。考点03西北地区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建设,我国西北地区开发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30.“古丝绸之路”选择从甘肃中部横贯而过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气候 D.政策3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的原因是(
)A.历史地位 B.自然条件 C.兼顾发展 D.交通位置32.“新丝绸之路”发展对新疆的影响是(
)①促进产业发展②扩大经济腹地③丰富自然资源④完善基础建设.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30.A31.C32.B【分析】本题以“丝绸之路”为载体,考查影响交通布局的区位因素。考查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30.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古丝绸之路”位于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北山之间,地形平坦开阔,利于人畜通行,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丝绸之路”沿线河流众多,但其主要走陆路而不是水路,B错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沙大,降水少,气候干燥,不适宜通商,C错误。政策是保证丝绸之路的通行的条件,而不是选择的原因,D错误。故选A。31.新丝稠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带动我国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从而兼顾地区平衡发展,C正确。历史地位、自然条件、交通位置不是主要形成原因,A、B、D错误。故选C。32.“新丝绸之路”的发展可以活跃新疆经济,促进新疆各行各业产业发展,同时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方便贸易往来,①④正确。”新丝绸之路”横贯新疆,可拓宽新疆经济带,扩大经济腹地,②正确。自然资源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不受人为开拓经济带的影响,所以“新丝绸之路”的发展不能丰富新疆的自然资源,③错误。故选B。【点睛】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到新疆等地,有力的推动了新疆等地的文化的发展,大大的促进了新疆和中原的联系,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交流和融汇。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两地的商品交流,促进了新疆等地的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物种引进,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以及创造人类新文明,均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资金的大量注入,而新疆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对外贸易的便利条件,使内地和国外的商家纷纷落户新疆,促进了新疆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光学天文观测台址是稀缺资源,世界上大型光学望远镜几乎都集中在西半球。我国青海省冷湖附近墨子巡天望远镜的观测条件可以美国际公认的三个最佳光学天文观测基地(分别位于智利北部山区、夏威夷莫纳克亚峰和南极内陆冰穹),填补了国际级天文台址的“空白区”,为我国光学天文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下图示意冷湖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33.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台填补了国际级天文台址的“空白区”是指(
)A.可以观测到南半球天空 B.更好的观测东半球天空C.高海拔地区观测条件好 D.纬度低观测星空范围大34.与夏威夷莫纳克亚峰相比,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台的突出优势是(
)A.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小 B.对外交通条件更加便利C.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小 D.冬季白天观测时间更长【答案】33.B34.A【解析】33.结合材料可知,智利的北部山区、西班牙的加纳利群岛等观测台位于西半球,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台建成后可以更好地观测东半球天空,填补了国际级天文台址的“空白区”,B项正确;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台位于北半球,不能观测到南半球天空,A项错误;天文观测台的选址一般都位于高海拔地区,该地没有优势,C项错误;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台纬度较高,D项错误。故选B。3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威夷莫纳克亚峰四周为海洋,冷湖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台受海洋水汽影响更小,A项正确;夏威夷莫纳克亚峰位置比冷湖更低,纬度更低,冬季白天观测时间比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台更长,D项错误;两者的对外交通条件均不便利,受人类活动影响都较小,BC错误。故选A。【点睛】文观测站建设的区位条件:一、自然条件:1、纬度:纬度较低,观测星空范围广;纬度高,星空起落变化小,利于观测。2、季节:冬季,昼短夜长,连续观测时间长。3、气象:降水少,多晴天,大气透明度好;风速小,湿度低。4、地形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视野开阔;地势起伏大,利于排水。二、人文条件:1、远离城市,光污染小;2、人口稀少,观测干扰较小。“海鲜陆养”是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海产品。甘肃省临泽县经过一年的探索改进,使地里“长”出原产于厄瓜多尔的南美白对虾,让西北内陆人经常叫到鲜活的海产品。农户投入大量资金搭建大棚进行养殖,以保证南美白对虾在1,2月上市供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推测临泽县“长”出南美白对虾的土地最可能是(
)A.沙地 B.草地 C.沼泽地 D.盐碱地36.农户投入大量资金搭建大棚进行养殖,以保证对虾在1、2月上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鲜市场需求量大 B.低温冻害天气多发C.海产品生长速度快 D.海鲜新鲜保质期长【答案】35.D36.A【解析】35.由材料可知,“海鲜陆养”是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海产品。甘肃省临泽县位于西北地区,用无法利用的盐碱地不仅可以营造类似于海洋的咸水环境,而且不易造成生态问题,D正确;沙地不易储水,A错误;草地和沼泽地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不适合改造成咸水环境进行海鲜养殖,BC错误。故选D。36.由材料可知,农户投入大量资金搭建大棚进行养殖,是为了保证南美白对虾在1.2月上市供应。1、2月为春节期间,海鲜市场需求量大,能获得更多利润,是农户进行大棚养殖的根本原因,A正确;冬季低温冻害天气多发,但是如果不是为了在1、2月冬季上市卖个好价钱,原产于热带厄瓜多尔的白对虾完全可以避开在冬季养殖,B错误;冬季气温低,海产品生长速度慢,C错误;海鲜的保鲜主要依靠的是冷藏技术,夏季也能够长时间保存,没有必要为了冬季海鲜新鲜保质期长而投入大量资金搭建大棚进行养殖,D错误。故选A。【点睛】盐碱地养殖业的崛起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也是我国农业自给自足的重要里程碑。抛物线状沙丘常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沙质草原环境。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月牙尖受植被阻挡而移动缓慢,中部继续受到风力侵蚀和搬运,可逐步演变成抛物线状沙丘。图为我国某地新月形沙丘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示意图(虚线表示沙脊线)。完成下面小题。3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 B.新月形沙丘东侧为缓坡C.该地主导风为东风 D.促使沙丘演变的主导因素是沙源38.能经常发现新月形沙丘逐步演变成抛物线状沙丘的地区是(
)A.四川 B.新疆 C.湖南 D.内蒙古【答案】37.A38.D【解析】37.由所学风沙地貌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而微凸,背风坡陡而下凹,往下风向延伸出两翼,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地主导风是西风;C错;由图可知,抛物线状沙丘的沙脊线靠近东侧,说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是陡坡,西侧是缓坡,B错,A正确;“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月牙尖受植被阻挡而移动缓慢,中部继续受到风力侵蚀和搬运,可逐步演变成抛物线状沙丘”,故促使沙丘演变的主导因素是植被而不是沙源,D错。故选A。38.抛物线状沙丘常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沙质草原环境,排除湿润区的湖南和四川,AC错;新疆属于干旱区,B错;即可判断能经常发现新月形沙丘逐步演变成抛物线状沙丘的地区是内蒙古,D正确。故选D。【点睛】风沙地貌分布区,可以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其中,新月形沙丘为例,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因此,可以通过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判断风向,迎风坡缓而微凸,背风坡坡陡而下凹。自2021年2月26日至6月16日,向来少雨的南疆地区出现多次异常降雨(雪)天气。和田、喀什、塔中、库尔勒等地降雨(雪)量均打破甚至数倍于历史记录,其中以4月最为明显,下图为该时段南疆地区降水水汽输送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9.造成该时段南疆地区降雨(雪)异常的原因最可能是(
)A.西伯利亚沼泽提前解冻 B.西风势力增强C.西南风提前到达 D.地形抬升作用显著40.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南疆暴雨雨量不大,但致灾性更强,原因在于(
)A.经济密度大 B.洪水滞留时间长 C.突发性较强 D.防灾措施少41.近些年新疆气候有暖湿化倾向,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生态系统趋稳 B.森林类型演替 C.农业投入增加 D.湿地面积减少【答案】39.A40.D41.C【解析】3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形成南疆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偏北方向的西伯利亚地区。随着全球变暖,西伯利亚地区表层沼泽解冻时间提前,使空气中水汽增加,水汽受亚洲高压影响,从天山东部“灌入”南疆地区,受地形抬升,形成降雨(雪),A对;西风带来的水汽主要从北疆西部山口进入新疆北部,对南疆地区影响小,B错;新疆以南为青藏高原,西南季风受高大山脉和高原阻挡,几乎不会对南疆地区产生影响,C错;地形对水汽的抬升作用,一直存在,不是降雨(雪)异常的原因,D错;故选A。40.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人口和城镇数量少,且分布较分散,经济密度小,A错;材料中出现降水的地区多位于山前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径流流速较快,且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低,下渗快,洪水滞留时间短,B错;暴雨的突发性在东部地区和南疆差别不大,C错;由于南疆属于干旱地区,缺乏排洪、蓄洪、堤坝等设施,因此暴雨的致灾性更强,D对;故选D。41.气候不断向暖湿化方向发展,必然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从而破坏其原来长期形成的稳定结构,A错;森林类型的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B错;由于气候暖湿化,水分和热量条件变好,有利于农业发展,农业区面积扩大,投入增加,C对;气候变暖湿,降水和冰雪融水增多,湿地面积会增大,D错;故选C。【点睛】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主要如下;1、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临海城市消失。2、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3、较高的二氧化碳和较温暖的气温将促使植物开花并产生更多花粉,过敏季节将持续更长时间。4、容易加剧森林火灾的发生。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三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完成下面小题。42.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 B.干湿季分明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43.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答案】42.C43.A【解析】42.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和山脉、河流分布判断,该地区位于甘肃省周边地区,图示甲表示河西走廊、乙表示宁夏平原,丙位于青藏高原。甲位于祁连山脉北侧的河西走廊,主要是利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了灌溉农业,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气候较干旱,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是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甲地区主要是利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了灌溉农业,C正确;甲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A错误;甲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干湿季分明是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B错误;甲地区气候较干旱,光照强,夏季日照时间长,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C43.根据省(区)轮廓和经纬度分析,该图是包括甘肃、宁夏和青海的局部区域,图中的甲是甘肃的河西走廊,乙是宁夏平原,丙是青海的湟水谷地,三地均有小麦种植,小麦是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A正确;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B错误;青海的湟水谷地没有棉花生产,C错误;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A。【点睛】河西走廊气候干燥,农业耕种其性质与内地一般农业有所不同,依靠高山雪水灌溉,一切灌溉沃野均沿山麓作点状分布,有水即为良田,无水变为荒漠,是典型的依靠祁连山融雪灌溉的绿洲农业。古人曾说无弱水即无张掖,推而广之,无雪水、无河渠、即无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中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兰西城市群横跨甘肃青海两省,省会兰州、西宁为域内核心城市。长期以来,兰西城市群民营企业投资网络仍表现出明显的省际“双核分离”结构。下图示意兰西城市群民营企业投资网络未来淡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4.目前,阻隔兰西城市群民营企业空间融合的关键因素是(
)A.交通条件 B.空间距离 C.区划壁垒 D.市场腹地45.与现状相比,规划中的兰西城市群民营企业投资网络(
)A.核心城市增加 B.次级城镇增加 C.联系规模扩大 D.联系方向反转46.加快推动兰西城市群民营企业空间融合的意义在于(
)①建设统一大市场②提高省会吸引力③降低企业用工成本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44.C45.C46.B【解析】44.由图可知,西宁和兰州之间距离较近,联系方便,B错误;但由于兰州、天水、定西、陇南行政区划归于不同的省份,经济发展遭到割裂,他们之间的区划壁垒是阻隔兰西城市群民营企业空间融合的关键因素,C正确;目前兰西城市群的交通条件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市场腹地也在不断扩展,所以交通条件、市场腹地不是阻隔兰西城市群民营企业空间融合的关键因素,A、D错误。故选C。45.由图可知,与现状相比,规划中的兰西城市群民营企业投资网络核心城市数量不变,所以A错误;次级城镇数量不变,B错误;城市之间的联系流增加,且强联系流占比提升,说明联系规模扩大,C正确;两点之间的要素联系是双向的,没有出现所谓的联系方向反转的现象,D错误。故选C。46.推动兰西城市群民营企业空间融合,打造省际统一大市场,做到要素、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统一化,即通过市场主导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兰西城市群民营企业空间融合,有利于建设统一大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①④符合题意;加快推动兰西城市群民营企业空间融合,与提高省会吸引力、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之间没有直接关系,②③与题意不符。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城市群的发展方向: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材料二:图左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右为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1)据图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2)评价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3)列举可能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答案】(1)地形以山地和山前倾斜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有东西走向的山脉,地势起伏较大,中部平原地势起伏较小,北部沙漠广布。(2)上部以砾石为主,不适宜开垦,但水源充足,可横向挖沟或填入客土;中部地下水丰富,土质细腻,适宜开垦;下部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开垦,可种植耐盐牧草或发展畜牧业。(3)农业活动、灌溉工程的修建、城镇化的速度、防护林的建设。【分析】本大题以新疆人工绿洲和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和人工绿洲的发展,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区域地形特征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地形的结构特征、地形类型的分布特征、地势高低的分布特征和特殊地貌的分布。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形类型主要包括山地和山前倾斜平原;南部有东西向的山脉,地势起伏较大,中部是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起伏较小;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沙漠分布面积广。(2)题干设问“评价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回答时应分上中下三部分,首先评价适宜或不适宜,再给出理由或措施。根据材料及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平原上部位于出山口,水源充足,但以砾石为主,有机质含量低,不利于保水蓄水,不适宜开垦农用地,但可以横向挖沟或填充客土来改善土壤条件;平原中部地下水位距离地表较近,地下水丰富,以砂土为主,土质细腻,蓄水保水效果较好,适宜开垦农用地;平原下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该区域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易导致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开垦农用地,但是可以种植耐盐牧草或是发展畜牧业。(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人工绿洲的扩展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首先是农田等的灌溉,农用地的不断增加,将会增大人工绿洲的面积,影响扩展的速度和方向;区域内城镇化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以及建设的方向,将影响城镇的方向,从而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区域内水源是限制性因素,因此灌溉工程建设的方向和速度,将大大影响人口和农业用地的方向,从而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和方向;人工防护林的建设,也会影响绿洲的扩展和方向。考点02青藏地区地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的河谷海拔较低,四季温暖,据此回答下题。48.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A.温暖 B.湿热 C.干旱 D.高寒49.青藏高原河谷地带分布有喜温凉的青稞、小麦和豌豆等农作物,并且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积温较大,雨量充沛B.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病虫害少D.传统农业经验丰富,精耕细作【答案】48.D49.B【解析】48.结合已学知识,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青藏高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温低,D对,排除ABC。故选D。49.结合已学知识,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的农业。青藏高原上农作物产量高,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且大气洁净,从而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再加上青藏高原上日照时间长,作物的光合作用强,故单产高,B对;气温低,积温少,雨量不多,A错;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病虫害少,只是品质高的原因,不是产量高的原因,C错;发展牧业为主,传统农业经验少,D错。故选B。【点睛】青藏高原的气候受到地势高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1)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不足。(2)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3)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多大风,天气变化快等。(4)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河谷农业是青藏高原的特色农业,河谷地区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是我国高原湿地主要分布区(如图)。这里是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该区域是甘、川两省最大的少数民族集聚的草原牧区,畜牧业是主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的沼泽湿地斑块化明显,退化严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0.与形成图中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形成相关的因素有(
)A.河流尾闾,汇水较多 B.冻土广布,下渗困难C.植被茂盛,涵养水源 D.河水泛滥,堵塞河道51.近年来,导致图示区域湿地明显退化的主导因素是(
)A.全球变暖 B.降水减少 C.城镇建设 D.农牧业发展52.青藏高原东部湿地退化(
)A.改变了周边地区的干湿状况 B.使长江、黄河流量更加稳定C.导致区内高寒草地面积扩大 D.当地土地沙化扩张得到缓解【答案】50.B51.D52.C【解析】50.图示区域为我国河流源头区,不在河流尾闾,A错误;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分布广泛,导致地表水下渗困难,B正确;生态脆弱,植被稀疏,涵养水源能力弱,C错误;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地势起伏大,极少有河水泛滥,D错误。故选B。51.题干设定的时段是“近年来”,时间尺度较小。全球变暖和降水变化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导致湿地发生明显地退化,AB错误;当地为草原牧区,城镇建设规模有限,C错误;农牧业的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湿地水源补给减少而萎缩,D正确。故选D。52.湿地退化斑块化明显,改变了湿地面积,不会改变了周围地区的干湿状况,但增加了高寒草原面积,A错误,C正确;汇入长江、黄河水量减少,流量发生变化,B错误;区域环境恶化,会使土地沙化面积扩大,D错误。故选C。【点睛】湿地是全球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自祁连县到吉隆县可以连接一条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祁吉线,以该线为界,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人口悬殊。2000~2010年祁吉线西北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以大于2%和介于1%~2%为主,祁吉线东南大部分县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处于1%~2%之间,部分县市呈现人口负增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3.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为(
)A.东北密,西南疏 B.西北疏,东南密 C.北密南疏 D.中部密,四周疏54.造成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是(
)①海拔②纬度③土壤④地势起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5.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人口增长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人口增速较快,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B.西北部地区生态环境良好,人口增长率高C.由于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南部人口增长较慢D.部分县市由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造成人口负增长【答案】53.B54.C55.C【解析】53.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南部河谷较多,水源和热量等充足,人口和城市较密集,西北部气候高寒,植被稀疏,人口稀疏,因此青藏高原人口具有具有“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分布特征,排除C,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青藏高原的人口分界线使得地区人口分布呈现东南与西北的差异,因此排除AD;故选B。54.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植被茂密,土壤肥沃,因此人口密度更大,①③正确,选C;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对比不是纬度的对比,②错误,排除AB;西北部地势起伏更小,东南部地势起伏大,但地势起伏对青藏高原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大,④错误,排除D;故选C。55.得益于少数民族地区优厚的计划生育政策,青藏高原大多数县市均呈现人口正增长,AD错误;西北部人口以从事本地畜牧产业为主,人口迁出不活跃,人口年均增长率多超过2%,B错误;东南部人口增速相对较低,一方面东南部毗邻内地,人口迁出更为活跃,;另一方面在拉萨、西宁周边以及毗邻内地的青藏高原县市,受城镇化推动,人口向中心城镇迁移集聚影响,人口增长放缓,C正确。【点睛】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移动)。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一传输一沉降过程,可以输入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6.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的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
)A.夏季夏季 B.夏季冬季 C.冬季夏季 D.冬季冬季57.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A.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B.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C.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D.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答案】56.B57.D【解析】56.青藏高原气候受西风环流和印度季风的共同影响,印度季风影响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而夏季风(西南风)可以把印度地区的POPs吹往青藏地区,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夏季;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西风带主要影响青藏地区主要在冬季,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冬季。B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57.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过于绝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渐续性,A错误;中亚国家经济能力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排放的POPs较少,让中亚国家负担不太可行,B错误;POPs污染主要借助风力,通过工程措施难以阻止,C错误;青藏地区主要是跨境转移污染,故应多国开展合作,并积极研发POPs的替代物,才是有效手段,D正确。故选D。【点睛】青藏高原虽然自身的污染排放非常有限,但其周边是人口聚集、污染物使用量大及使用时间长的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排放的污染物随着大气环流而被输送到青藏高原。因此,从区域尺度来看青藏高原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索不同气候环境要素与污染分布之间的关系,是解释污染物传输机制的重要基础。5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位于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总面积15.3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约3500m。该地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山脉之间的过渡地带,包含横断山脉的北段和川西北高原地区的山脉,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该地农牧业交错分布,地质构造复杂脆弱。近年来,甘孜州积极发展特色生物技术产业(为新兴产业,是随生物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各类产业,资源依赖性、技术通用性、产品多样性强),实施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注重与城镇周边环境协调,做到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下图示意甘孜州地理位置。(1)分析甘孜州被划定为生态脆弱区的原因。(2)分析甘孜州积极发展特色生物技术产业的合理性。【答案】(1)海拔普遍较高,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差;地势落差大(山高谷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自然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甘孜州山地冰川加速融化等。(2)甘孜州地势落差大,生物多样化,生物资源丰富,在中草药材、特色农产品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发展特色生物技术产业,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还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开发的特色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经济效益高,能够提升甘孜州的市场竞争力。【分析】本题以甘孜州地理位置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可以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自然灾害、生态问题、气候变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据图示海拔数值信息可知,当地海拔普遍较高,气温较低,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差;山峰和河流分布广泛,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且靠近板块消亡边界,易发生地质灾害;该地农牧业交错分布,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活动,尤其是农业活动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导致甘孜州山地冰川加速融化,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2)可以从当地生物资源丰富、产业优势与环境保护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分析。据上题分析得知,甘孜州地势落差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生物多样化,生物资源丰富,所以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使得当地在中草药材、特色农产品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其次,发展特色生物技术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减少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减少传统农业活动中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最后,根据材料可知,特色生物技术产业为新兴产业,是随生物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各类产业,资源依赖性、技术通用性、产品多样性强,其开发的特色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经济效益高,能够提升甘孜州相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隆起对于山体本身及其周围气候所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山体效应导致的青藏高原不同季节、不同气压面昼夜温差的变化,甚至也是引起林线高度在高原地区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海拔、太阳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植物在合适的温度下能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有机质积累,低温环境会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质消耗。图1为山体效应模型图(T1、T2分别表示海拔相同的山体内部及外部的气温)。图2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冬、夏季白昼和夜晚不同气压面的气温分布图。(1)运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解释白天山体外部同海拔大气温度比山体内部低的原因。(2)与青藏高原周边区域相比,概括青藏高原区域昼夜温差的突出特征。(3)分析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导致高原内部林线高度高的原因。【答案】(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外部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地赔偿协议书范本
- 借名买车协议书
- 防水工程承包合同完整版模板
-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合同
- 甘肃省兰炼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试卷
- 2019高三数学(人教A版理)一轮教师用书专题探究课4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 08包含二力或者多力平衡问题的力学综合计算-2022中考物理力学压轴计算题难题专练(原卷版)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工程物资与在建工程的区别
- 杭州本级公共租赁住房资格续审申请表Ⅴ
- GB/T 18281.7-202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7部分:选择、使用和结果判断指南
- 北京四中初一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 2024年消防宣传月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妊娠期高血压护理
- 地理大洲和大洋 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2024)人教版
-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及答案指导
- 【课件】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外科学》教案:第四十二章 门静脉高压症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试题及答案(100题)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