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魏县五中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河北省魏县五中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河北省魏县五中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河北省魏县五中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河北省魏县五中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北省魏县五中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37年至1939年,武汉与广州取代上海和北平成为文学活动的新的中心。1939年的重庆“文学活动十分活跃,几乎像二十年以前文学革命期间的北京一样。”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B.近代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动C.文化中心的逐渐西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2.下图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的中国局势图,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公元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A.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C.彰显中华民族的民族诉求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4.源于西方的快餐连锁店进入印度和日本以后,导致了当地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西方时装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它有一套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上述现象说明A.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特色B.东方各国本土文化被西方文明同化C.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地文明产生冲突D.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本土文化复兴5.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物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此外,对不是来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材料说明在罗马帝国时期A.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B.父亲的利益是执法的唯一标准C.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D.父子关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6.唐朝的国家意识是混合型的,不但儒法并用,而且兼容释道。正如盛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被称为诗仙、诗圣、诗佛对应道、儒、释三教一样。这反映出唐朝A.开放包容的气象 B.诗歌受宗教影响C.世俗文学的繁荣 D.三教合一的局面7.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保障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问题 D.“一国两制”——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8.中国疆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地区最早纳入中国版图的是A.西域 B. C.西藏 D.东北9.“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的作者是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10.据统计,1970年全1979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加大经济干预的力度 B.经济滞胀影响人口的就业分布C.新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D.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11.明代,非贵族地主数量及在地主阶级中所占比重都空前提高;市民阶层兴起,平民地位进一步提高;学校和科举几乎成为非贵族地主、平民获得政治身份并进入官绅阶层的唯一途径。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转型已经完成 B.科举考试得到强化C.社会流动速度加快 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12.苏格拉底认为,灵魂的本质是理性,人应在追求绝对确定的知识中认识自己,培养完整的道德人格,以善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善是天地万物的秩序,也是人的本性与自由所在。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主张实现人格绝对平等 B.鼓励人们积极追求现世的幸福C.全盘否定了智者的主张 D.对“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的反思13.鲁迅于20世纪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和“立人”两个相关的命题,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为此,他A.著文立说,批判传统道德B.倡导民主,反对封建专制C.弘扬科学,摒弃愚昧迷信D.领导革命,重建道德价值14.租界建立之初华洋分处。上海的租界出现华洋杂处局面开始于A.《上海土地章程》订立 B.小刀会义军占领县城C.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立 D.工部局建立15.1887年王韬短篇小说集《淞隐漫录》刊载于《申报》,书中多有西方美女与中国男子相恋的题材。西方女子家世不俗,仰慕中国文化,并于危难之际利用自己掌握的西方技术帮助丈夫渡过难关。这反映了作者A.对中西关系的客观认识 B.复杂矛盾的文化心理C.以拓展国人视野为目的 D.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16.汉武帝时代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下列项中属于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有①颁“挟书律”②置刺史③建“中朝”④设司隶校尉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7.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18.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生前并无画像传世,也未留存任何与容貌有关的资料,但后世依照个人想象为张仲景绘像者颇多。下列两幅画像A.源于想象并不具有史料价值 B.表明了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C.体现文人画注重形似的特点 D.反映了中医学的传播与发展19.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20.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实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的现象依然盛行,由此诱发的社会问题依旧突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反映出A.农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 B.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波及 D.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21.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图是1953至196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对该图信息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冲击斯大林模式,初期取得一定成效B.承认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经济混乱C.强化部门管理体制,降低生产积极性D.与美国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22.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3.“一五”计划期间,社会对农产品需求量增长很快,农产品的价格却没有多大增长,农民收入增加也相对比较缓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土改使农业产量提高 B.苏联援助中国工业化C.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 D.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24.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这表明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B.神权王权实现结合C.德治传统已经确立 D.神的地位发生动摇25.秦朝的户籍简,类似于今天的“户口簿”。其特点是一木简记一户,又称“户版”“户籍”,是征发赋役的依据。据此推测,最有可能使用此类简犊的“九卿”是A.奉常 B.太仆 C.将作少府 D.治粟内史26.“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A.促使人们彻底摆脱神学束缚 B.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扩展C.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D.为启蒙运动兴起奠定思想基础27.1938年初,当国民党军向黄河以南大撤退、日军继续向中国腹地进军时,八路军采取“敌进我进”的策略,发动游击战,占领广大农村,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八路军的这一战略()A.推动了抗日战争转人相持阶段 B.迫使日军放弃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说明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表明游击战成为抗战的主要作战方式2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对由皇帝任命的宰相与政府的法案与政策表示反对或支持,而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这些规定A.使资产阶级无法参与民主进程 B.体现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C.使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 D.严重削弱代议制机构立法权限29.如图为美国《时代周刊》1962年8月刊的封面,反映了柏林墙给德国人民造成的苦难。柏林墙有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关于长城和柏林墙,下列说法比较贴切的是A.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设施,为抵御游牧民族的铁骑而建B.柏林墙是现代德国分裂标志,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建C.长城是中国古代国家分裂的标志,柏林墙是德意志民族的象征D.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30.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普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权力更替冠以“光荣”名义最早始于A.威廉 B.拿破仑 C.彼得一世 D.华盛顿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5至1918年,为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期,几乎是倾全力于思想解放;1919至1921年,为第二期,几乎是倾全力于宣扬西方思想,凡是中国所无,前未之闻的学说主义,无不视为救世良药,尽量输入,一律欢迎,尤喜爱新鲜而有刺激性的各种社会主义,近于一种宗教热。——摘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达回忆道:“当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很少翻过来,我们只是从日文上看到一些……”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懂一点马克思主义,实在十分困难……1920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据毛泽东自己回忆,正是在到北京和上海去同李大钊、陈独秀等长谈并且阅读了一些中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以后,他建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第一期”的主要内容,例举新文化运动第二期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史实。(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的原因,概括指出毛泽东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再认识”的重大成果及意义。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1)用专有名词概括说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规律)?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材料二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胡锦涛《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2)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创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什么?(3)用苏俄(苏联)的史实说明道路(政策)“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4)中俄两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哪两大理论成果?其显著的共同点是什么?33.材料养廉银制度是清朝雍正时期为反腐而制定的经济调整机制。养廉银绝大部分源于地丁钱粮的耗羡归公。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形势的变迁,盐税、茶税等耗羡相继归公,养廉银也部分取给于此。从雍正六年起,规定“酌量官职之大小”派定数目。养廉银制度实施后,效果并不明显。这一制度靠人的自律,形成法律制裁的真空地带。“自雍正议设养廉,由督抚以至州县藉以为办公之资’。官员对于养赡家口的养廉银并没有完整的支配权,养廉银经常会因为军需等摊扣归款,养廉银常常有名无实。——摘编自李凤鸣《清朝养廉银制度及其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归纳清朝养廉银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养廉银制度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正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全面侵华,上海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故A正确;B与材料无关;C不是材料主旨;D与材料无关。【点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1937年到1939年”,考查的是学生对全面抗战时期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赌徒试图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时间时在公元前三世纪末,换算成年代为公元前200年左右,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战国末年,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再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是③,①燕国,②赵国,④楚国,故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3、A【解析】

改元是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指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由此可见,材料中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A项正确。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不是孙中山改用阳历的深层动因,B错误;辛亥革命的民族诉求表现为推翻满族的统治,C错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要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不是恢复大明王朝,D错误。4、D【解析】

由材料“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说明印度传统食品借鉴西方快餐店的做法,而材料“日本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它有一套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说明日本是时装业没有摆脱日式审美标准,可见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本土文化复兴,故D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特色,故A不符合题意;东方各国本土文化并未被西方文明同化,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明冲突,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可以解决财产权上的矛盾。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的目的【名师点睛】罗马法的本质及影响:(1)罗马法的实质:维护罗马统治者的利益,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是奴隶制的法制体系。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是“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2)世界性的法律影响:近代欧洲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如《德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等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现在世上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都渊源于罗马法。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法制民主原则也均发端于罗马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成了法治建设永恒的价值观了。6、A【解析】

依据材料中“混合型”、“儒法并用”、“兼容释道”等信息可知,这反映出唐朝的开放包容,因此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诗歌和宗教的关系,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国家意识,不是世俗文学的发展情况,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合一的特征,D选项错误。故选A。7、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回归以来香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保障,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对香港的影响,并非其实践日益丰富;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一国两制”对解决问题的作用;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一国两制”方针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A【解析】

西汉朝廷在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答案为A;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晚于对西域管辖,B错误;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晚于对西域管辖,C错误;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晚于对西域管辖,D错误。9、D【解析】

君主之所以能够称雄天下征服诸侯,靠的是“威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故排除ABC项。故选D。10、D【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国第一、第二产业人数下降,而第三产业人数大幅度上升。依据信息革命的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国民经济比例发生变化,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与美国各行业人口变化相符,表明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D正确;据所学可知,美国在70年代经济滞涨时期,采取了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而不是经济滞胀对人口就业分布的影响,B错误;美国的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C错误。故选D。11、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明朝时期的地主阶级构成成分、官僚组成结构有显著的变化,这主要和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和科举制的推行有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正确;明朝仍然属于传统的封建社会,A排除;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仅是材料中的一方面,B排除;材料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无关,D排除。故选C。12、D【解析】

苏格拉底对人的认识中突出理性,“培养完整的道德人格”,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说明他在反思智者学派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局限性,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苏格拉底主张人格绝对平等,排除A项;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观点,排除;苏格拉底是对智者学派观点的反思和发展,不是全盘否定,排除C项。13、A【解析】

根据材料鲁迅认为中国的“国民性”出了问题,故他通过文学革命批判传统道德,因此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体现政治上的问题和诉求,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问题的症结是封建思想而非迷信思想,故C选项错误;D选项鲁迅并非革命的领袖,故错误。14、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按照土地章程,租界作为西人的居留地,实行华洋分处原则,即华人可以到租界里进行买卖交易,但不得入内租地、造房、租房、居住。1853年,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的小刀会起义爆发。起义军占领上海县城,清政府为了切断城厢附近居民与小刀会的联系,强令居民迁徙,并放火焚烧十六铺一带的民宅、商铺,逼迫大量难民流入租界。于是,租界里中国居民激增,造成了事实上的华洋杂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考点:天朝的危机•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详解】15、B【解析】

依据材料“西方女子家世不俗,仰慕中国文化,并于危难之际利用自己掌握的西方技术帮助丈夫渡过难关”并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来看,面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王韬还希望列强给予中国帮助,体现了其矛盾的心理状态。B正确;材料表明王韬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对中国的意图,A排除;结合所学可知,王韬是早期维新派代表,主张向西方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拓宽国人视野,C排除;材料未涉及对理性精神的崇尚,D排除。故选B。16、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③④均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故选D;“挟书律”是秦始皇在进行焚书时实行的一项法令,排除①,故排除AC;B项不全面,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汉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关键词是:汉武帝推行的措施。17、C【解析】1853年“黑船事件”促使日本开国,民族危机加剧,属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外部因素,C正确;其他不是外部因素,排除。18、D【解析】

汉代张仲景在明清时期有画像,而且在日本印刷品上出现,说明张仲景代表的中医学得到传播和发展,D正确;两幅画像在研究张仲景相关内容时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排除;题干中的两幅画像不是雕版印刷品,排除B;文人画重在写意,排除C。19、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革命的内涵由英雄革命转向革命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可见孙中山在五四运动之后逐渐意识到工农大众的力量,选项C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中时间为1924年,选项A排除;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只是依靠的力量有所转变,选项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与广大民众无关,选项D排除。20、B【解析】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历经了新经济政策到农业集体化政策,生产的粮食农民可以支配的非常少,故无法手工酿酒,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饮酒与俄罗斯农民的道德水平提升无关,故A项错误;经济大萧条没有波及苏联,故C项错误;法西斯侵略苏联是在1941年6月后,故D项错误。21、A【解析】

由图可知,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模式开始寻求突破,其执政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苏联的GDP平均增长率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故选A。赫鲁晓夫实行的依然是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排除B;降低生产积极性的说法显然不符合苏联1953年到1958年的经济发展形势,排除C;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的是勃列日涅夫,排除D。2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1953年我国尚未建立最高权力机关,决定由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替行使全国人大的职权。故答案为B项。A项政协代表并不是由选举产生的,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6月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排除;D项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由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排除。23、C【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为缓解工业化对农产品需求的压力,对农产品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C正确;土与“已五”计划时间不符,排除;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美国贵中国的政策产生作用,D错误。24、A【解析】

据材料“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以德配天”可知,殷商强调虔诚的祭祀,而西周强调道德,说明治国理念发生变化,故A选项正确;神权王权结合符合殷商,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从殷商到西周的治国理念的变法,没有强调德治传统,故C选项错误;据材料“获得‘上帝’的眷顾”“天神是无私的”可知,神的地位没有发生动摇,故D选项错误。25、D【解析】

据材料“特点是一木简记一户,又称‘户版’‘户籍’,是征发赋役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治粟内史管理的是国家财政,故D选项正确;奉常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故A选项错误;太仆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故B选项错误;将作少府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故C选项错误。26、D【解析】

根据题干“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产生使人们以科学理性的视角认识世界,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并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故D项正确;“彻底摆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进入尾声,排除B项;1859年达尔论“进化论”的提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排除C项。故选D。27、A【解析】

八路军采取的措施在日军背后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有利于迟滞日军的行动和进攻,从而推动了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故选A项;打破日军意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是淞沪会战,排除B项;八路军此时的战略并不能说明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更不能说明游击战成为抗日的主要作战方式,排除CD项。故选A。28、C【解析】

根据材料“帝国议会……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说明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故选C;帝国议会有一定权力,说明资产阶级有机会参与民主进程,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军国主义色彩,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帝国议会的立法权限问题,排除D。29、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柏林墙是现代德国分裂标志,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建,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因此,“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是长城和柏林墙比较贴切的说法,故选D;A只描述了中国的长城,没有涉及“柏林墙”问题,因此,不是长城和柏林墙贴切的说法,排除;B只描述了“柏林墙”,没有涉及“中国的长城”问题,因此,不是长城和柏林墙比较贴切的说法,排除;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不是中国古代国家分裂的标志;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不是德意志民族的象征,C错误。30、A【解析】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接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就任英国国王的非暴力政变,因为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故A符合题意;拿破仑对内镇压、对外战争,是依靠武力取得政权,故B不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是通过宫廷政变而上位,故C不符合题意;华盛顿是按照法定程序而充任美国总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史实: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北大等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如答出“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讨论”等亦可给分)(2)原因: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道路;马克思主义中文译著的出版与流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促进作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积极宣传。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意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解析】

(1)主要内容:根据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即可,即三提倡三反对。史实: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北大等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等。(2)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道路,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促进作用;根据“正是在到北京和上海去同李大钊、陈独秀等长谈并且阅读了一些中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以后,他建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得出马克思主义中文译著的出版与流传,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积极宣传。成果: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