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误用滥用_第1页
中国园林的误用滥用_第2页
中国园林的误用滥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园林的误用滥用中国园林的误用滥用诸多城市的一些城市大道两侧的楼顶就非得搬弄一些亭台楼榭等园林元素,但事实上,这样不仅谈不上审美,还有碍观瞻。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国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及建筑精粹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在文化反思和中式园林建筑复兴的大潮中,我们认识水平的肤浅和心态的浮躁。而在具体的规划设计层面,则是由于我们对宏观城市背景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审美对象的断章取义。中国园林及其代表的中华文化固然是我们历经数千年沉淀、积累并演进而成的优秀遗产,但在现代都市中,对中国园林的借鉴和引入必须慎之又慎。搞好了属于移花接木的成功,搞不好就成了弄巧成拙。中国园林符号的个性太强,而且自成体系,融建筑物、构筑物、园林小品、绿化植栽、水系山石为一体。无论亭台楼榭、轩馆亭廊在营造法式上都相对固定成熟。造园的重点在于各种景观元素的优化组合,而且中国园林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所有构成元素形成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互为映衬,互为对景,缺一不可。而在大多数城市中,对中国园林的引用往往停留在片断植入的层面,孤立地抽取一些具象的亭台楼阁作为建筑符号,贴标签式地附加在现代建筑物上。过于注重局部,忽略了整体的效果,即使原样照搬,也不会获得理想的结果。中国园林同样需要其适合生存的土壤。从宏观城市背景来说,更适合存在于以低层建筑为主体的偏开阔城市环境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园林是不宜从高空俯瞰的。至少可以认为,只有在较低的观看点,才能体味出其步移景异、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空间景观魅力。而基于文化造园的精神内涵才能表达出理想化的诗情画意,这一点与西方园林大相径庭。西方园林几何对称,恢宏大气的构图与对称庄严的秩序感,反而只有在高处才可一览无余。此外,中国园林用高低错落的塔、台、亭、廊等元素所描绘的天际轮廓线,如果被湮没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则意趣全无。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保护首都北京紫禁城、北海、中南海等皇家园林宫苑,政府在城市规划层面,出台了相当严苛的高度控制条件,以离故宫的距离远近,分别控制了新建建筑物的高度,使保留下来的优秀建筑园林遗产与新建的现代化都市之间能和谐共处。由此看来,国内大多数城市显然不完全具备理想的中国园林生态土壤。中国园林被误用滥用的过程中,政府领导或企业老板们的长官意志也在其间推波助澜。某些少数人的个人偏好,加上对园林和城市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以至于中国园林符号化地广泛出现。而园林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在此都无能为力,变相地成为助纣为虐的帮凶。当年北京市陈希同当政的时候,所有北京的大型公共建筑依陈所好,都被强行扣上了中式的大屋顶,虽然其中也不乏真正协调的佳作,但大部分仍然成为业内专家、学者,甚至普通北京市民多年来诟病的笑柄。既然我们在中国园林的传承和发扬过程中,遇到了来自设计层面如此巨大的阻力和难以克服的障碍,是否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呢?实际上,只要在设计思路上对宏观城市背景深入地分析研究,同时结合西方一些有益的造园方法,在当下的都市环境中,适当地引用一些中国园林还是可能的。现代的材料,工艺皆可为我所用,设计师的创作手段,中国园林的表现技巧才有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其次,对中国园林的表现环境要有意识的甄别,也就是先寻找或营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