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一词多义

“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②毋,通“无”,不要。③内,通“纳”,接纳,进入。2.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9.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10.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11.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12.坐,通“座”,座位。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二、虚词实词(一)实词:飨土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二)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①亡去不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8.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9.

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0.

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1.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2.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13.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14.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15.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6.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17.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18.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19.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20.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21.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二)被动句:1.若屑皆且为所虏2.晋属今为之虏矣(三)宾语前置句: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7.何辞为?(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沛公欲王于关中。3.具告之以事。4.良曰:“长于臣。”5.得复见将军于此。五、古今异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5.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六、一词多义(一)为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二)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三)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辞,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四)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而)《诗经》两首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2.以: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靡: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6.思: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7.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雨。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离骚》知识点梳理一、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六、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孔雀东南飞》知识点一、古今异义.为仲卿母所遣,

守节情不移

便可白公姥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槌床便大怒.本自无教训

举手常劳劳.逆以煎我怀

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

.府吏见丁宁:

恐此事非奇

.

寻遣丞请还

否泰如天地

.渠会永无缘

便利此月内

.蹑履相逢迎

逼迫兼弟兄

叶叶相交通

多谢后世人二、通假字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虽与府吏要

.蒲苇纫如丝

.府吏见丁宁

摧藏马悲哀

合葬华山傍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槌床便大怒(

自名秦罗敷(

)谢家事夫婿,(

交广市鲑珍,.(

)千万不复全,(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逆以煎我怀,(

足以荣汝身,(

)便利此月内,(

)四、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五、“相”字的用法“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义。(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你”、“她”、“他”、“它”。.会不相从许,

及时相遣归,还必相迎取,

好自相扶将.嬉戏莫相忘.

誓天不相负

.不得便相许

登即相许和

.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

誓不相隔卿

久久莫相忘(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相见常日稀

六合正相应

叶叶相交通

枝枝相覆盖

仰头相向鸣

黄泉下相见(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儿已薄禄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伯乐相马

无物相之六、文言实词不堪: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徒:徒留无所施

徒有虚名谢:阿母谢媒人

多谢后世人

谢家事夫婿见:相见常日稀

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叮咛迎:还必相迎取

明日来迎汝

不足迎后人区区: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适: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适得府君书念:念母劳家里

念与世间辞却:却与小姑别令:便言多令才

岂合令郎君

莫令事不举

令母在后单何:何意致不厚

隐隐何甸甸

汝今何罪过

作计何不量应:汝可去应之

六合正相应

零泪应声落

以我应他人意:何意致不厚

吾意久怀忿

处分适兄意故:大人故嫌迟

知是故人来

故遣来贵门

故作不良计为:为仲卿母所遣

十七为君妇

为诗云尔

非为织作迟

阿母为汝求

始尔未为久

慎勿为妇死《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当于欣于所遇。③终期于尽。④不能喻之于怀。2.定语后置:①仰观宇宙之大。②俯察品类之盛。《赤壁赋》知识点整理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5)倚歌而和之古义:循,依。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5)歌

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

(名词歌词)

c倚歌而和之

(名词

曲调)(6)长

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

(增长)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介词结构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3.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4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四、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五、多义词1.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2.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3.其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六、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寡人之于国》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无—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

颁—斑,花白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

涂—途,道路

莩—殍,饿死的人(二)词类活用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三)一词多义1.于寡人之于国

对于则移其民于河东

至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赵氏求救于齐

向2.以

请以战喻

用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3.之

填然鼓之

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

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不译4.胜

谷不可胜食

尽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超过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5.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将兵万人

士兵穷兵黩武

战争(四)古今异义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五)重点词语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1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六)特殊句式1.直不百步耳

直……耳

只是……罢了,不过……罢了

固定句式2.未之有也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四、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

(1)于青,取之于蓝。(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过秦论》知识点总结【通假字】1、合从缔交(“从”通“纵”)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6、百有余年(“有”通“又”)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8、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词类活用】A.

名词作状语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

(像用包布)

(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

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

(向西)

(向东)

(向北)

B.名词作动词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5、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6、

序八州而朝同列

(引,招致)C.动词作名词1、追亡逐北

(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D.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E.形容词作名词1、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2、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F.使动用法1、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2、约从离衡使动用法

使……离散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4、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6、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7、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8、以愚黔首

使……愚蠢【一词多义】①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②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亡的敌兵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③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牢固的屏障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牢固地④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锐利、锋利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⑤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丢失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⑥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计算⑦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⑧及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⑨兵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

被动句①为天下笑者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3、

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自若也(2)定语后置①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伏尸百万(3)介词结构后置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固定词组】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师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四、词类活用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五、文言句式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一、掌握下列文言词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7、宜:宜可使(应该)8、曲:曲在赵(理亏)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21、靡:左右皆靡(退却)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二、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三、一词多义1、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四、词类活用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六、古今异义的词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

七、句式归纳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苏武传》知识点1.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1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3.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②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③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4.一词多义①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②语(1)以状语武语:告诉。(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③引(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引:拔。④食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3)廪食不至食:粮食。4)给其衣食食:食物。⑤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5.特殊句式①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②判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③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张衡传》文言知识点1.通假字(1)员径八尺

(“员”通“圆”)(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道(“傍”通“旁”)(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常从容淡静。

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2)举孝廉不行。

古:

不去赴任。今:不可以。(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

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4)覆盖周密无际。

古: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

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6)衡下车,治威严。

古:

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3.词类活用(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3)又多豪右

(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5.一词多义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属zhǔ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④

举酒属客(劝人喝酒)属shǔ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善: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③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④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⑤

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⑥

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1、古今异义词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指农事今:泛指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觉今是而昨非是古:正确今:判断词非古:过错、错误今: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埋怨、遗憾今:仇恨、怨恨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2)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3)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4)使动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5)意动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3、一词多义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引壶觞以自酌端起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