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某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一原始人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关于我国先民早期创业的历史,有许多神话和传说。下面所列举的人物中,共同被尊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①黄帝②炎帝③蚩尤④尧⑤舜⑥禹A.①②B.③④C.⑤⑥D.①③

3、《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井田制D.科举制

4、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D.是世界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

5、根据三个关键词判断某历史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关键词1:黄河流域:关键词2:种植粟;关键词3:半地穴式房屋A.元谋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北京人

6、有位古代思想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提倡顺应自然,强调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等。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

7、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下列朝代属于统一的王朝有(

①秦

②西汉

③东汉

④北魏

⑤东晋

⑥西晋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

8、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与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修建阿房宫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唐朝诗人王珪在他的诗作中写的“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以下事件与“汉祖”有关的是(

)A.采取休养生息政策B.开创“光武中兴”C.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D.镇压陈胜、吴广起义

10、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

①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

③创办太学

④统一度量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东汉和西汉的相同之处有(

①都定都洛阳

②都大规模出击匈奴

③都派使臣出使西域

④都出现过盛世局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下列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够体现因果关系的有(

①不修德行,统治残暴——败于商汤,夏朝灭亡

②“尊王攘夷”,改革内政——齐桓公首称霸

③岷江之上,兴修水利—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④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揭竿而起,农民起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典故都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有关。下列关于这场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孙刘联军打败曹军B.曹军打败孙刘联军C.使曹操统一了北方D.发生在三国时期

14、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A.魏蜀吴B.吴蜀魏C.蜀魏吴D.蜀吴魏

15、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北魏孝文帝决定改革,具体措施有

①迁都洛阳

②改穿汉服

③改用汉姓

④鼓励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用汉制,学汉礼等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6、《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它的作者是(

)A.张衡B.郦道元C.钟繇D.贾思勰

17、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汉武帝时期郡国数量骤增的原因是(

A.匈奴的骚扰B.实施郡县制C.颁布推恩令D.选拔了人才

18、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农业生产力提高”。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大动荡大变革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19、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A.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B.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C.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D.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20、读下图选择正确的一组(

A.A——蜀、B——汉、C——吴B.A——魏、B——蜀、C——吴C.A——魏、B——吴、C——蜀D.A——吴、B——魏、C——蜀二、综合题

2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擘画蓝图】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令行禁止】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无畏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

【舍身取义】材料三: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遂灭商君之家。——节选《史记•商君列传》有删减

(1)材料一中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商鞅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代的秦国一名农民,请问你支持商鞅吗?为什么?

(4)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跻身上层社会,那么他实现理想的捷径是什么?

(5)材料三记载了因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的事件,商鞅惨死,有人说他的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说出理由。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历史学家荔伯赞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1)依据材料一,指出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和经济方面列出秦始皇作为“杰出人物”的成就。

(2)请分别就“尽道隋亡为此河”和“至今千里赖通波”进行观点阐述。

23、以图学史。材料一

卡片1:他写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卡片2:他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1)依据材料一,任选一张卡片,判断历史人物的名字并写出其著作。材料二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件文物,为其撰写解说词(朝代、相关内容、地位等)。从史料分类角度来看,这两件文物属于。(A.文献史料;B.实物史料;C.口述史料)材料三

丝绸之路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三,对如何开发利用古丝绸之路提出一条建议。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王国维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材料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材料一中的“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什么重要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中的“他”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

(3)材料三反映了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4)材料四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代表人物是?

25、曾经辉煌,令人神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李白在《古风》组诗中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李白诗中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材料表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命房玄龄等精简中央机构,将中央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为643人;把全国划分为10道,将州、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