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QB∕T 2529-2024 工业用缝纫机 筒式绷缝缝纫机_第1页
(正式版)QB∕T 2529-2024 工业用缝纫机 筒式绷缝缝纫机_第2页
(正式版)QB∕T 2529-2024 工业用缝纫机 筒式绷缝缝纫机_第3页
(正式版)QB∕T 2529-2024 工业用缝纫机 筒式绷缝缝纫机_第4页
(正式版)QB∕T 2529-2024 工业用缝纫机 筒式绷缝缝纫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CCS61.080Y17QB代替QB/T2529-2010Industrialsewingmachine——Cylindertypetensionsewing2024-07-05发布2025-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1QB/T2529—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本文件代替QB/T2529-2010《工业用缝纫机GK型筒式绷缝缝纫机机头》。与QB/T2529-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范围的表述(见第1章,2010年版的第1章);b)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c)增加了产品分类的种类(见4.2ed)增加了计算机控制式产品的基本参数(见4.3);e)增加了工作环境要求(见4.4);f)删除了产品代号(见2010年版的3.4);g)增加了产品外观质量和结构要求(见5.1.6、5.1.7、5.1.8、5.1.9、5.1.10);h)增加了产品的机器性能(见5.2.4、5.2.6);i)删除了要求中缝纫性能高低速缝纫线迹长度误差及其试验方法(见2010年版的4.3.5、5.3.6j)增加了计算机控制式产品的噪声声压级(见5.4.2);k)增加了产品的振动位移(见5.4.3);l)删除了产品的启动转矩性能和其试验方法(见2010年版的4.4.2、5.4.2);m)增加了安全要求(见5.5);n)增加了电磁兼容要求(见5.6);o)增加了控制功能要求(见5.7);p)增加了机器性能中差动比调节、速度调节及相对误差的试验方法(见6.2.4、6.2.6);q)更改了缝纫性能试验条件中试料的要求(见表4、2010年版的表1);r)更改了异常声响的试验方法(见6.4.1、2010年版的5.4.1as)增加噪声声压级测量位置(见6.4.2、附录A);t)增加了振动位移的试验方法(见6.4.3);u)更改了密封的试验方法(见6.4.5,2010年版的5.4.4);v)删除了附件与备件的试验方法(见2010年版的5.5);w)增加了安全要求的试验方法(见6.5);x)增加了电磁兼容的试验方法(见6.6);y)增加了控制功能的试验方法(见6.7);z)更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2010年版的第6章);aa)更改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见8.2、8.3、8.4、8.5,2010年版的第7章)。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标准海菱缝制机械有限公司、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院、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汇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乐江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有限公司、美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上工缝制机械(浙江)有限公司、浙江多乐缝纫机有限公司、浙江翔科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名菱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2QB/T2529—2024福诚(中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倩、朱伟青、张云中、戴菲菲、陈栩华、陈主锐、王东兴、徐民华、王汝仁、叶宏武、杨旭东、楼俏军、周荆生、王漫江、林宏伟。文件及其所代替的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1年首次发布为QB/T2529-2001;——2010年第一次修订为QB/T2529-2010;——本次为第二次修订。1QB/T2529—2024工业用缝纫机筒式绷缝缝纫机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用缝纫机筒式绷缝缝纫机的型式、基本参数和工作环境、外观质量和结构、机器性能、缝纫性能、运转性能、安全要求、电磁兼容、控制功能等方面的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并规定了检验规则、附件、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缝制棉毛布、汗布、类似化纤针织物等制品的工业用缝纫机筒式绷缝缝纫机(以下简称“产品”)的研发、生产、检验和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515—2008线迹的分类和术语GB/T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6836—2018缝纫线GB/T12113—200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7626.2—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4—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24342—2009工业机械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试验规范GB/T30420.1缝纫机术语第1部分:基础术语GB/T30421—2013工业用缝纫机缝纫机、缝纫单元和缝纫系统的安全要求QB/T1177工业用缝纫机噪声级的测试方法QB/T1178工业用缝纫机振动测试方法QB/T1572—1992缝纫机零件电镀通用技术条件QB/T2505—2000缝纫机零件发黑技术条件QB/T2528—2001缝纫机涂装技术条件QB/T2627—2004工业用缝纫机连续缝纫的试验方法QB/T2628—2004工业用缝纫机层缝缝纫的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3042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QB/T2529—20244型式、分类、基本参数和工作环境4.1型式本产品为纵向筒式机体,采用针杆挑线、弯针勾线、下送料,形成GB/T4515-2008规定的400类多线链式线迹或600类覆盖链式线迹。4.2分类产品按机针数量及线迹不同分类通常为下述五类:a)双针三线链式(406型)线迹绷缝机;b)三针四线链式(407型)线迹绷缝机;c)双针四线覆盖绷缝(602型)线迹绷缝机;d)三针五线覆盖绷缝(605型)线迹绷缝机;e)四针六线覆盖绷缝(607型)线迹绷缝机。4.3基本参数基本参数见表1。表1基本参数有自动供油4000UY×128GAS(9#~16#)或按产品说明4.4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a)电源电压:AC(220±22)V/AC(380±38)V;b)电源频率50±0.5)Hz;c)使用空气压力(气动式机型):0.3MPa~0.6MPa;d)环境温度:0℃~40℃;e)相对湿度:30%~85%(25℃无凝露)。5要求3QB/T2529—20245.1外观质量和结构5.1.1产品表面产品表面不应有锈斑、污渍;标牌应完整、位置正确、无明显伤痕。5.1.2产品外露件表面产品可触及的外露零部件及螺钉头部不应有毛刺。5.1.3涂装件表面涂装件表面应符合QB/T2528—2001中5.1的规定。5.1.4电镀件表面电镀件镀层表面应符合QB/T1572—1992中6.1.1的规定。5.1.5发黑件表面发黑件表面应符合QB/T2505—2000中3.1的规定。5.1.6塑料件表面同色系的塑料件表面应色泽一致,不应有明显的缩凹和划伤。5.1.7控制箱表面控制箱表面色泽一致,不应有明显凹痕、擦伤、变形。5.1.8电气标识控制箱内的接线端子排、保险座和保护接地端子应有明确的电气标识,标识应牢固、清晰。5.1.9电气线路和接插件外露的电气线路和接插件安排应整齐、牢固。5.1.10连接和布线连接和布线应符合下列要求:——所有连接牢固,没有意外松脱的危险;——为满足连接、拆卸电缆和电缆束的需要,提供足够的附加长度;——尽可能将保护导线靠近有关负载导线安装,以便减少回路阻抗;——布线通道与导线绝缘接触的锐角、焊渣、毛刺应清除,过孔处加护套防护;——没有封闭通道保护的电线、电缆在敷设时使用绝缘套管或绝缘缠绕带保护。5.2机器性能5.2.1机构调节线迹长度、缝线张力、压脚压力和缝线输送量应均能调节。5.2.2压脚提升高度4QB/T2529—2024压脚提升高度应符合表1规定。5.2.3松线作用压脚提升后,应能起松线作用。5.2.4差动比调节差动比调节范围应符合表1或产品说明书相关规定。5.2.5最大线迹长度最大线迹长度应符合表1规定。5.2.6速度调节及相对误差缝纫速度应能调节,最高和最低缝纫速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最高缝纫速度与系统显示的数值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5.3缝纫性能5.3.1普通缝纫普通缝纫不应断针、断线、跳针、浮线和花针,缝料表面线迹应整齐、均匀。5.3.2连续缝纫连续缝纫不应断针、断线、跳针、浮线和花针,缝料表面线迹应整齐、均匀。5.3.3层缝缝纫层缝缝纫不应断针、断线、跳针、浮线和花针,缝料表面线迹应整齐、均匀,不应有阻布现象。5.3.4厚料缝纫厚料缝纫不应断针、断线、跳针、浮线和花针,缝料表面线迹应整齐、均匀。5.3.5线辫缝纫线辫缝纫应出线顺畅,线辫长度不应小于50mm。5.4运转性能5.4.1异常声响空载运行时,应无异常声响。5.4.2噪声声压级机械式产品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83dB(A),计算机控制式产品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80dB(A)。5.4.3振动位移振动位移值不应大于300μm。5QB/T2529—20245.4.4润滑运转时润滑系统供油及回油应良好。5.4.5密封产品密封性应良好,主要结合面应无渗、漏油现象。5.5安全要求5.5.1控制系统外壳控制系统外壳应符合下列要求:a)控制系统外壳在不采用工具的状态下,无法开启;b)控制系统外壳至少符合GB/T4208-2017规定的IP20防护等级。5.5.2保护联结5.5.2.1产品的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都应连接到保护联结电路上。5.5.2.2产品的电源引入端口处连接外部保护导线的端子应使用。或PE标识,外部保护导线的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设备供电相线的截面积。5.5.2.3所有保护导线应进行端子连接,且一个端子只能连接一根保护导线。每个保护导线接点都应有标记,采用。符号或PE字母(图形符号优先或采用黄/绿双色组合,或这些的任一组合进行标记。5.5.2.4应保证联结电路的连续性,保护总接地端子PE到各测点间的电压降不应超过表2所规定的要求,测试电压应使用安全特低电压(SELV)。5.5.2.5开关电器件不应接入保护联结电路。表2保护总接地端子PE到各测点间的电压降5.5.3绝缘电阻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5.5.4耐压强度产品的交流电源输入端与PE端之间应能经受AC1000V(50Hz)、持续5s的耐压试验(工作在或低于PELV电压的电路除外),不应有电击穿或闪络现象。5.5.5泄漏电流泄漏电流不应大于3.5mA。5.5.6温升主驱动电机和电磁铁表面温升不应大于35K,控制箱温升不应大于30K。6QB/T2529—20245.5.7警告标志警告标志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操作维修过程中对人体易造成伤害的部位或者附近标明警告标志,标志的图形、颜色符合GB/T30421—2013中附录B的规定。b)任何可能会引起电击风险的电气设备外壳,均标记电击危险标志,标志符合GB/T5226.1—20195.6电磁兼容5.6.1静电放电抗扰度在4000V接触放电电压和8000V空气放电电压环境中,产品应能正常工作,性能判据应为GB/T17626.2—2018中9b)。5.6.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产品在实际工作状态下,交流电源输入端口应承受表3规定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性能判据应为GB/T17626.4—2018中9b)。表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2555.7控制功能5.7.1停针位5.7.1.1开机停针位设置开机停针模式,启动产品后,机针应能自动停在上针位。5.7.1.2针位选择缝纫过程中停车,机针上、下针位选择应能选择设定。5.7.2自动剪线缝纫后,应能剪断缝线,再次缝纫时,线头不应从针孔中脱出。5.7.3脚踏板控制产品应能通过脚踏板控制启动、停止、缝纫速度和剪线功能。5.7.4慢启动7QB/T2529—2024慢启动模式时,应能设定慢启动的缝纫速度和针数。5.7.5自动抬压脚脚踏板反踩时,应能自动抬起压脚。5.7.6自动夹线具有自动夹线功能的机型,在启缝时应能夹住绷针上的缝线。6试验方法6.1外观质量和结构在照度为(600±200)lx光线下,检验距离为300mm,用目测和手感检查判定。6.2机器性能6.2.1机构调节线迹长度、缝线张力、压脚压力和缝线输送量调节在缝纫性能试验中进行,采用目测检查判定。6.2.2压脚提升高度提升压脚至极限位置,转动手轮使送布牙低于针板平面,将专用量块放入压脚下面应能通过,目测判定。6.2.3松线作用压脚提升至极限位置,目测判定。6.2.4差动比调节将产品的线迹长度调至(2.5±0.1)mm,按下列方法进行测试顺差比和逆差比:a)顺差比测试:打开缝台,卸下针板,用百分表测送布牙的行程,将差动扳手调至顺差动最大值位置,用百分表测得差动牙的行程,用差动牙行程除以送布牙行程得出最大顺差比比率;b)逆差比测试:打开缝台,卸下针板,用百分表测送布牙的行程,将差动扳手调至逆差动最大值位置,用百分表测得差动牙的行程,用差动牙行程除以送布牙行程得出最大顺差比比率。6.2.5最大线迹长度差动比设置为1:1,按表4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缝纫,用分度值不大于0.02mm的游标卡尺分别在线缝上量出10个连续线迹的长度,取其算术平均值计算判定最大线迹长度。定表4缝纫性能试验条件定mm1随机机针1(155±15)g/m2汗布22(330±30)g/m2绒布238QB/T2529—2024452棉毛布262棉毛布26.2.6速度调节及相对误差速度调节及误差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手动设置或程序控制调节,检查控制面板的显示值变化,目测判定;b)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空载运行,用非接触式测速仪分别测量最高缝纫速度和最低缝纫速度;c)以最高缝纫速度运转,将实际测量结果与控制面板显示值相比,按公式(1)计算其误差率。R=×100%………(1)式中:R——最高缝纫速度与显示值误差率;R0——控制面板显示值,单位为针/分;R1——实际测量结果,单位为针/分。6.3缝纫性能6.3.1试验前的准备试验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将产品外表擦净,清除针板、送料牙、差动牙、弯针以及过线部位的污物。加注润滑油后,以最高缝纫速度的80%运转5min;b)缝纫速度用非接触式测速仪测试,试验缝纫速度误差允许为-1%;c)每项试验前可试缝及调节缝线张力、压脚压力、输线量和差动比,正式试验时不应再调节。6.3.2普通缝纫按表4规定的试验条件,缝纫1000mm,试验2次,目测检查判定。6.3.3连续缝纫按QB/T2627-2004中5.4.2的规定进行试验,目测检查判定。6.3.4层缝缝纫按QB/T2628-2004中5.2e)折叠方式E的规定进行试验,目测检查判定。6.3.5厚料缝纫按表4规定的试验条件,缝纫1000mm,试验2次,目测检查判定。6.3.6线辫缝纫按表4规定的试验条件,试验2次,目测检查判定。6.4运转性能9QB/T2529—20246.4.1异常声响从启动逐渐加速到最高缝纫速度状态下空载运行,耳听判定。6.4.2噪声声压级测量位置应符合附录A中图A.1,其余按QB/T1177的规定进行试验。6.4.3振动位移测量位置应符合附录A中图A.2,其余按QB/T1178的规定进行试验。6.4.4润滑产品正常运转时,观察油窗供油及回油情况,目测判定。6.4.5密封计算机控制式产品“温升”项目试验后,机械式产品按“温升”项目试验条件连续运转10min后,检查针杆、压紧杆、面板、机壳结合面等部位是否有渗油现象,目测判定。6.5安全要求6.5.1控制系统外壳控制系统外壳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a)外壳开启形式,手感、目测检查判定;b)防护等级采用符合GB/T4208-2017规定的专用检具检查。6.5.2保护联结保护联结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第5.5.2.1、5.5.2.3、5.5.2.5项,目测检查判定;——第5.5.2.2项,取一段黄/绿双色的接地导线,剥去绝缘护套,清点芯线的根数并记录,随意抽取一根芯线,用分度值为0.001mm的外径千分尺测量其直径,按公式(2)计算接地导线截面积;(4, 2)(4, 式中:S——接地导线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π——取值为3.14;d——芯线直径,单位为毫米(mmn——芯线的根数。——第5.5.2.4项,按GB/T24342—2009中6.2的规定进行试验。6.5.3绝缘电阻绝缘电阻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a)试验前,应断开被测电路和保护接地电路之间的连接,同时断开产品的外部供电电路,将产品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QB/T2529—2024b)若产品包含浪涌保护器件,试验前可断开后再进行测量;c)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在交流供电输入端和保护联结电路间施加直DC500V,读取绝缘电阻数值;d)试验完毕,用导线对受试产品进行完全放电以保证安全。6.5.4耐压强度耐压强度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a)试验前,应断开被测电路和保护接地电路之间的连接,同时断开产品的外部供电电路,将产品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b)试验前可将不宜承受高电压的元器件暂时断开后再进行测量;c)测量仪器的漏电流选择为10mA;d)在产品交流供电输入端与保护接地端之间,施加试验电压时应在5s内,逐渐将试验电压平缓地上升到AC1000V并保持5s的试验时间。然后在5s内,逐渐将试验电压平缓地降低至零后断开试验电源;e)试验完毕,用导线对受试产品进行完全放电以保证安全。6.5.5泄漏电流交流电源进线侧接入隔离变压器,产品在额定电压的1.06倍、最高缝纫速度下空载运行,按GB/T12113-2003中5.4.1图6的电路装置,用泄漏电流测试仪测量正常极性和相反极性两种状态,若产品有接地导体故障风险,应将开关e处于断开状态,取其中的最大值。6.5.6温升产品按正常使用要求安装,缝纫速度为最高缝纫速度的的90%,机针不穿线,不放置缝料,提起压脚,针距调至中间值,设定自动剪线功能,按运行5s停5s的周期连续运行。运行前测量起始温度,运行中每10min记录电磁铁外壳中部和控制箱近发热部件位置的温度。当30min内温度变化小于1K时记录此温度作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与初始温度的差值即为温升值。温升检测点位置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温升检测点位置6.5.7警告标志目测检查判定。6.6电磁兼容6.6.1静电放电抗扰度外壳端口的静电放电抗扰度按GB/T17626.2—2018的规定进行试验。6.6.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按GB/T17626.4—2018的规定进行试验。QB/T2529—20246.7控制功能6.7.1停针位6.7.1.1开机停针位产品手轮处于3个任意角度位置时接通电源,目测检查判定。6.7.1.2针位选择缝纫过程中,上针位或下针位停车,连续试验3次,目测检查判定。6.7.2自动剪线普通缝纫后自动剪线,试验50次,目测检查判定。6.7.3脚踏板控制脚控制脚踏板,对产品的启动、停止、低速至高速缝纫、剪线功能各试验5次,目测检查判定。6.7.4慢启动设置缝纫机进入慢启动模式,试验5次,目测检查判定。6.7.5自动抬压脚缝纫结束后,控制脚踏板,检查压脚是否抬起,试验5次,目测检查判定。6.7.6自动夹线在“自动剪线”项目试验中同时检查,目测检查判定。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7.1.1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1.2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及检验分类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不合格分类及检验分类ABC1--√√√ √√√ √√√ √√√ √√√ √√√--√√√QB/T2529—2024ABC--√√√--√√√--√√√2--√√√--√√√--√√√-√-√√--√√√--√√√3√--√√-√-√√-√-√√-√-√√-√-√√4--√√√-√--√--√-√-√-√√√--√√5--√-√-√--√-√--√ √ √√---√√---√√---√√---√√---√--√-√-√-√√6--√-√--√-√7--√√√--√√√-√√√ √√√QB/T2529—2024ABC--√√√-√-√√-√-√√7.2出厂检验7.2.1产品完工包装前,应按表6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全数检验,所检项目应全部合格。7.2.2产品出厂检验合格应附有检验合格证,压脚下应附有该产品连续线迹的缝样,缝样尺寸宜为长120mm×宽75mm。7.3型式检验7.3.1型式检验条件正常生产后,应每6个月进行1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产品停产12个月后,恢复生产时;——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7.3.2样本的抽取样本应从本周期制造的并经检验合格的某个批或若干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