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上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上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上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上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上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上册期中检测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B.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个恒星日C.地球自转是围绕地心的旋转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A错误;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个恒星日,B正确;地球自转是围绕地轴的旋转,C错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而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造成的,D错误。下列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B.地方时是各地所在纬线的平均太阳时C.东经度数越大,地方时越早D.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答案:A解析:地方时是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A正确;地方时是各地所在经线的平均太阳时,B错误;东经度数越大,地方时越晚,C错误;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而不是北京所在经线(东经116°)的地方时,D错误。关于水平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B.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C.长江自西向东流,长江南岸侵蚀较严重D.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幅度比两极地区大答案:B解析: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A项说法不严谨,因为地转偏向力是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的,A错误;沿赤道运动的物体,由于地轴与赤道平面垂直,水平运动物体不偏离原来的方向,即不发生偏转,B正确;长江自西向东流,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长江北岸侵蚀较严重,C错误;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最小,偏转幅度也最小,D错误。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A.地球不透明、不发光B.地球自转C.地球公转D.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的夹角答案:D解析:地球不透明、不发光,产生了昼夜现象,A错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B错误;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但昼夜长短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的夹角,C错误,D正确。下列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B.高气压带多阴雨天气C.信风带风向由低纬吹向高纬D.副热带高气压带多晴朗天气答案:D解析: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A错误;高气压带多晴朗天气,B错误;北半球信风带风向由东北吹向西南,南半球信风带风向由东南吹向西北,但总体上都是由高纬吹向低纬,C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D正确。二、多选题(每题4分)下列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4分)A.经度最大值为180°B.纬度最大值为90°C.经度从东向西逐渐减小D.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答案:ABD解析:A.经度的范围是0°~180°,其中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东西经最大值为180°,故A正确。B.纬度的范围是0°~90°,其中0°纬线为赤道,南北纬最大值为90°,即北极点和南极点,故B正确。C.经度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的度数向东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向西逐渐增大,故C错误。D.纬度的范围是0°~90°,从赤道(0°纬线)向两极(90°N,90°S)逐渐增大,故D正确。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4分)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能量来源B.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C.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D.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的太阳辐射能答案:ABCD解析:A.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能量来源,故A正确。B.太阳辐射使地表温度不均,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故B正确。C.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故C正确。D.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遗体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所储存的能量来源于地质历史时期储存的太阳辐射能,故D正确。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4分)A.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大类B.水圈是连续而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答案:ACD解析:A.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大类,外部圈层包括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故A正确。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故B错误。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故C正确。D.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故D正确。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4分)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C.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骨架D.四大高原中,黄土高原海拔最高答案:AC解析: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故A正确。B.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其中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0%,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40%,故B错误。C.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故C正确。D.四大高原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故D错误。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4分)A.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B.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C.珠江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河流D.黑龙江和松花江是东北平原上的重要河流答案:ACD解析:A.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97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故A正确。B.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但长度和流量均次于长江,故B错误。C三、判断题(每题3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答案:√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答案:×(解析: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答案:√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而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变化。()答案:×(解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异。)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答案:×(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答案:√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答案:×(解析:地壳是地球岩石圈的一部分,不包括大气圈和水圈。)地球上的水循环主要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不包括大气。()答案:×(解析:水循环发生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过程。)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经度最广的大洲。()答案:×(解析: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但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用分数、文字或线段表示。()答案:√四、填空题(每题3分)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也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答案:赤道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_______海。答案:苏伊士;地中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_______小时,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答案:24;自西向东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_______小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答案:24;地球自转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_______,其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是_______带。答案: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状况;热五、问答题(每题5分)1.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分)答案:地球自转的特点包括绕地轴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并使得地球上除赤道以外的地区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公转的特点则是绕太阳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约为365.25天(一个恒星年)。公转导致四季更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和光照条件。2.简述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分)答案: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水体不断更新;其次,它促进了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再次,它影响了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地理要素,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最后,水循环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水力发电等。3.分析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气候、植被和农业方面的差异。(5分)答案: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气候、植被和农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气候方面,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而北方地区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植被方面,南方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茂盛;北方地区则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植被相对稀疏。农业方面,南方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作物生长期长,一年两熟至三熟;北方地区则以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为主,作物生长期短,一年一熟至两熟。4.描述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举例说明。(5分)答案: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力量,如长江上游的峡谷、黄河下游的地上河等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