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1C/30/wKhkFmaljTuAEtNIAAC468w2XaY909.jpg)
![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1C/30/wKhkFmaljTuAEtNIAAC468w2XaY9092.jpg)
![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1C/30/wKhkFmaljTuAEtNIAAC468w2XaY9093.jpg)
![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1C/30/wKhkFmaljTuAEtNIAAC468w2XaY9094.jpg)
![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1C/30/wKhkFmaljTuAEtNIAAC468w2XaY90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GBGGBGJUDCJGBGGBG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T××-2012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Standardforbasicterminologyoftermitecontrol(征求意见稿)2012-××-××发布2012-××-××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StandardforbasicterminologyoftermitecontrolGB/T××-201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2年×月×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北京目次1总则2白蚁防治基本术语3白蚁防治药剂术语4白蚁防治材料与设备术语5白蚁防治技术术语5.1物理防治5.2化学防治5.3生物防治5.4白蚁巢位指示物6白蚁防治工程管理术语7白蚁防治工程相关生物学术语7.1白蚁名称7.2白蚁巢群7.3白蚁品级7.4白蚁行为附录A中国主要白蚁危害种类附录B汉语术语索引附录C英文术语索引条文说明总则1.0.1为科学地统一和规范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实现专业术语标准化,以利于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促进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制订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白蚁防治行业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研、教学及其他相关领域。1.0.3采用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及其定义,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其他有关专业的术语,应遵守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2白蚁防治基本术语2.0.1白蚁termite等翅目昆虫的统称,其有翅成虫中胸和后胸各具有一对膜质翅,且前后翅大小相等、脉序相似,口器咀嚼式,胸部各节相似、合并不紧密,营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2.0.2白蚁区系分布termitefaunaanddistribution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某一地区白蚁种类的组成和分布规律的情况。2.0.3白蚁危害地区termitedamagingarea存在白蚁的分布与危害,白蚁危害程度已超出经济阈值,并经相关行政主管门论证的一定范围的行政区域。2.0.4蚁情调查investigationontermitedamage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白蚁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的活动。2.0.5白蚁防治termitecontrol人类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白蚁接近、取食木材及其他纤维材料,消除因白蚁活动而造成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损失的活动。2.0.6白蚁综合治理integratedtermitemanagement在白蚁防治工作中,根据白蚁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多种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白蚁危害,以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7白蚁预防termiteprevention在保护对象发生白蚁危害前采取预先措施的活动。2.0.8白蚁灭治termiteelimination在保护对象发生白蚁危害后采取措施的活动。3白蚁防治药剂术语3.0.1白蚁防治药剂termiticide在白蚁防治工程中使用的专用药剂,属卫生杀虫剂的范畴。3.0.2白蚁预防药剂preventiontermiticide在白蚁防治工程中用于白蚁预防处理的药剂。3.0.3白蚁灭治药剂eliminationtermiticide在白蚁防治工程中用于白蚁灭治处理的药剂。3.0.4触杀性药剂contactpoisoninginsecticide白蚁接触到药剂后,经体壁进入体内,通过对靶标的作用而产生毒杀或致死作用的药剂。3.0.5胃毒性药剂stomachpoisoninginsecticide经由口腔或食道进入白蚁体内,经肠道吸收后到达靶标产生毒杀或致死作用的药剂。3.0.6驱避性药剂repellinginsecticide含有某种白蚁忌避的活性化学物质,使白蚁不能接近处理部位的药剂。3.0.7熏蒸剂fumigatinginsecticide通过气化经呼吸系统气孔(气门)进入白蚁体内,使白蚁致毒致死的药剂。3.0.8接触传递contacttransmission白蚁个体接触到药剂后,通过身体接触将药剂传递给同一巢群其他个体的毒性传递方式。3.0.9胃毒传递stomachtransmission白蚁工蚁取食饵剂后,通过交哺行为和食尸行为将药剂传递给同一巢群其他个体的毒性传递方式。3.0.10饵剂bait由杀虫剂、基饵和引诱剂组成,对白蚁具有“引诱—喂食—杀灭”三位一体效果的一类白蚁防治药剂。3.0.11粉剂dust由原药和填充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一类粉状白蚁防治药剂,应具有对白蚁驱避性小、缓效的特点,主在用于喷粉处理灭治白蚁。3.0.12持效期effectiveperiod白蚁防治工程实施后,能够有效防治白蚁危害所持续的时间。白蚁防治材料与设备术语监测控制系统monitor-controllingsystem在运用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中,能通过“监测-白蚁灭杀-监测”过程的循环应用,达到保护对象免受白蚁危害的一整套白蚁防治专用装置的总称,一般由监测装置、检测装置、白蚁灭杀药剂及相关辅助工具组成。监测装置monitordevice装有饵料,用于监测白蚁活动的装置。检测装置detectiondevice监测控制系统中,用于检查监测装置安装位置以及监测装置中是否有白蚁存在的相关仪器设备。白蚁探测仪termitedetectioninstrument探测白蚁或白蚁巢是否存在及存在位置的仪器。引诱桩attractivepile可埋置在土壤中的诱集白蚁取食的木桩。诱集箱attractivebox放置于蚁患附近的含有诱集白蚁饵料的箱式装置。诱集堆attractivepole堆放于蚁患附近的诱集白蚁取食的饵料堆。4.0.8诱集坑attractivehollow人工挖设的盛放饵料诱集白蚁的土抗。4.0.9诱杀包trappackage装有白蚁饵剂,能诱集和灭杀白蚁的包状饵剂。4.0.10诱杀条trapstick能诱集和灭杀白蚁的条状饵剂。4.0.11诱杀膏trapcream能诱集和灭杀白蚁的膏状饵剂。4.0.12诱杀块trappiece能诱集和灭杀白蚁的块状饵剂。4.0.13饵料attractivelignocellulosematerial安装在监测装置中,供白蚁取食、不含白蚁防治药剂的材料,一般应对白蚁具有较好引诱力和较高的白蚁喜食度。4.0.14白蚁信息素termitepheromone由白蚁个体分泌到体外,在白蚁巢群内的个体之间起到相互联系和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4.0.15喷粉器duster利用机械或电力产生的一定的压力将白蚁防治粉剂均匀喷出的装置。4.0.16喷洒器sprayer利用机械或电力产生的一定的压力将将药液以较小颗粒的喷洒出的器械。4.0.17诱捕器trappingdevice在白蚁的分飞季节,利用白蚁有翅成虫的趋光性诱集白蚁有翅成虫的器械。4.0.18白蚁防治工程车engineeringvehicleoftermitecontrol用于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或大面积喷洒处理的智能化工程车。4.0.19打孔器holepuncher用于在白蚁防治处理对象表面钻孔的器械。4.0.20灌浆机groutingmachine将含白蚁防治药剂的泥浆灌注入被处理对象内部的器械,一般用于堤坝白蚁的防治处理。5白蚁防治技术术语5.1物理防治5.1.1物理防治physicalcontrol利用光、极端温度、物理材料、人工手段等物理方法来预防和灭治白蚁的技术。5.1.2物理屏障physicalbarrier利用砂粒、金属网(套)、PVC护板等材料作为物理屏障来防止白蚁进入建筑物内危害的方法。5.1.3高温灭蚁法heattreatment利用45℃及以上高温来杀死白蚁的方法5.1.4冷冻处理coldtreatment利用液态氮迅速降低温度来冻死白蚁的方法。5.1.5微波处理microwavetreatment利用微波产生的热量来杀死白蚁的方法。5.1.6电击处理electrocution利用高电压来杀灭白蚁的方法。5.1.7诱捕trapping利用光、食物、性信息素等引诱和捕杀白蚁的方法。5.1.8挖巢防治nest-diggingcontrol采用人工挖除白蚁巢的方式来防治白蚁。5.2化学防治5.2.1化学防治chemicalcontrol主要依靠化学药物控制白蚁危害的方法。药物屏障chemicalbarrier通过对保护对象使用白蚁防治药物进行处理,从而在保护区域内形成的防止白蚁侵入的屏障。5.2.3水平屏障horizontalbarrier为防止白蚁从垂直方向侵入房屋,通过使用白蚁防治药物处理房屋地面下和周边水平方向的土壤而形成的药物土壤屏障。5.2.4垂直屏障verticalbarrier为防止白蚁从水平方向侵入房屋,通过使用白蚁防治药物处理房屋基础两侧和房屋周边垂直方向的土壤而形成的药物土壤屏障。5.2.5喷洒法sprinklingmethod利用器械产生的压力使白蚁防治药液以水流状的形式喷射或洒落到处理部位的方法。5.2.6喷雾法sprayingmethod利用器械产生的压力使白蚁防治药液以雾滴状的形式降落或飘散到处理部位的方法。5.2.7涂刷法brushingmethod将白蚁防治药物直接涂刷于木构件或其他需处理的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方法。5.2.8喷涂法sprayingandpaintingmethod利用喷枪等喷射工具将白蚁防治药液喷或涂于处理对象表面的方法。5.2.9浸渍法immersionmethod将木构件或其他需处理物件放入白蚁防治药液中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附药物达到防治白蚁效果的一种药物处理方法。5.2.10注射法injectionmethod利用器械产生一定的压力将白蚁防治药液注射入被处理对象内部的方法。5.2.11倒喷法reversesprayingmethod指利用器械产生的较强的压力和专用的反喷头,将白蚁防治药液喷涂于被处理对象内部表面的方法。5.2.12杆状注射法injectionmethodwithhollowpole使用前端及周边有开孔的杆状注射器,通过加压方法将白蚁防治药物注入一定深度的土壤中,从而达到设置药物土壤屏障目的的一种处理方法。5.2.13泡沫技术foamtechnology在白蚁防治药剂中加入发泡剂等成分,利用泡沫作为携带体将白蚁防治药物散发至被处理对象内部的方法。5.2.14熏蒸法fumigationmethod在封闭的空间内利用白蚁防治药剂产生的气体对木构件或其他物件进行熏蒸处理的办法。5.2.15药物灌浆法groutingwithtermiticide将混有白蚁防治药剂的泥浆灌注入人工造孔、蚁巢、空腔及蚁道内的方法。5.2.16诱杀法trappingandkillingmethod以白蚁喜食的不含杀灭白蚁有效成份的食物作为饵料将白蚁诱集后再进行药物处理或利用安置含有杀灭白蚁有效成份的毒饵直接将诱集到白蚁杀灭的方法。5.2.17喷粉法dustingmethod将对白蚁无驱避性、缓效的粉状白蚁防治剂,采用直接喷施的方式,让部分白蚁个体沾染上药粉,利用白蚁巢群个体间的吮舐、清洁等习性,使药剂在巢群内扩散,达到杀灭或控制巢群目的的处理方式。5.2.18药泥处理法treatingwithchemicalmud用含白蚁防治药剂的泥浆浸泡处理苗木根系的方法。5.2.19栽植坑施药法themethodoftreatingtheplantingpitwithtermiticide苗木栽种前对栽植坑进行喷洒白蚁药剂处理的方法。5.2.20营养袋(钵)施药法methodoftreatingthenutritionalbagorbowlwithtermiticide对营养袋(钵)苗木根部周围土壤进行白蚁防治药剂处理的方法。5.2.21TTR技术trap-treat-releasetechnology通过先在白蚁活动区域安装白蚁诱集装置诱集白蚁,再将诱集到的白蚁带回实验室进行体表药物处理,最后再将经药物处理过的白蚁释放回原诱集点的白蚁灭治方法。5.2.22监测控制技术monitor-controllingtechnology在白蚁活动的区域范围内,设置监测装置,对白蚁的活动进行监测,在监测装置中发现一定数量的白蚁侵入后,通过喷粉、投放饵剂等处理形式,达到最终有效控制白蚁种群数量的白蚁防治技术。5.2.23区域白蚁控制技术areatermitecontroltechnology综合应用各种白蚁防治技术有效控制某一特定区域内白蚁危害的技术体系。5.3生物防治5.3.1生物防治biologicalcontrol利用寄生物、捕食者或者病原性微生物等控制白蚁种群的方法。5.3.2病毒防治viruscontrol利用病毒感染白蚁使其死亡的防治方法。5.3.3真菌防治funguscontrol利用病原真菌感染白蚁使其死亡的防治方法。5.3.4细菌防治bacteriacontrol利用细菌感染白蚁使其死亡的防治方法。5.3.5线虫防治nematodecontrol利用线虫感染白蚁使其死亡的防治方法。5.3.6白蚁天敌naturalenemyoftermite自然界中白蚁的捕食者和寄生物的统称。5.4白蚁巢位指示物5.4.1蚁巢伞Termitonycessp.在活白蚁巢内与大白蚁亚科白蚁共生的真菌,属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亚纲Agaricomycetidae、伞菌目Agaricales、离褶伞科Lyophyllaceae。子实体小型至大型。5.4.2炭角菌Xylariasp.在白蚁废巢上生长的、子实体一般为棒状或枝状的真菌,属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炭角菌亚纲Xylariomycetidae、炭角菌目Xylariales、炭角菌科Xylariaceae。5.4.3分飞孔flighthole在白蚁的分飞季节,有翅成虫飞离原群体的孔状结构。5.4.4通气孔ventilationhole常暴露于外表的白蚁巢保持与外界环境通风透气的孔状结构。5.4.5排泄物excreta白蚁巢群在修筑蚁巢及群体其他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从巢内排出巢外的一些物质。蚁垅mound一些白蚁种类所筑的蚁巢中,隆突于地表之上的士垅。6白蚁防治工程管理术语6.0.1白蚁防治工程质量projectqualityoftermitecontrol白蚁防治工程所具有的固有特性满足某种具体要求的程度。白蚁防治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managementsystemoftermitecontrol在白蚁防治工程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白蚁防治效果effectoftermitecontrol采取白蚁防治措施需要达到的白蚁危害控制目标或指标。白蚁防治效果评价effectevaluationoftermitecontrol白蚁防治工程合同签定双方或受委托的第三方对白蚁防治效果目标或指标进行分析评判。白蚁防治工程验收标准acceptancestandardoftermitecontrolproject白蚁防治施工单位根据有关法规、标准规定的或白蚁防治工程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业主)约定的,白蚁防治工程阶段性工作完成和整个工程完工验收时的具体指标。复查期reviewperiod有关法规规定的,或白蚁防治工程合同约定的,白蚁防治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应上门检查白蚁防治后期效果的日期。复查回访reviewandrevisit在白蚁防治工程复查期内,白蚁防治施工单位上门检查和问询白蚁防治后期效果。包治期freetreatmentperiod白蚁防治工程合同规定的,白蚁防治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对工程出现的白蚁危害进行免费灭治的时期。白蚁防治工程方案projectplanoftermitecontrol在白蚁防治工程开工前,白蚁防治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制定的工程具体施工步骤和计划。白蚁防治工程档案管理filemanagementoftermitecontrolproject白蚁防治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对工程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隐蔽工程管理hiddenprojectmanagement对施工完毕后不再暴露、竣工验收时问题很难检查出来的白蚁防治工程的管理。7白蚁防治工程相关生物学术语7.1白蚁名称7.1.1低等白蚁lowertermite依靠后肠内共生的原生动物来消化纤维素的白蚁。7.1.2高等白蚁highertermite后肠内无共生原生动物的白蚁。7.1.3干木白蚁drywoodtermite栖居于干燥木材中的白蚁的统称。7.1.4土栖白蚁soil-nestingtermite只能在土壤中营巢的白蚁。7.1.5木栖白蚁wood-nestingtermite只能在木材中营巢的白蚁。7.1.6土木两栖白蚁soil/wood-nestingtermites既能在木材中营巢,又能在土壤中营巢的白蚁。7.1.7培菌白蚁fungus-growingtermite在蚁巢内培养真菌供自已食用的白蚁。7.1.8堆砂白蚁Cryptotermessp.木白蚁科堆砂白蚁属白蚁的俗称。7.1.9乳白蚁Coptotermessp.鼻白蚁科乳白蚁属白蚁的俗称。7.1.10散白蚁Reticulitermessp.鼻白蚁科散白蚁属白蚁的俗称。7.1.11土白蚁Odontotermessp.白蚁科土白蚁属白蚁的俗称。7.1.12大白蚁Macrotermessp.白蚁科大白蚁属白蚁的俗称。7.1.13房屋白蚁termiteaspestofbuilding危害房屋的白蚁的总称。7.1.14堤坝白蚁termiteaspestofdam危害堤坝的白蚁的总称7.1.15林木白蚁termiteaspestoftree危害森林和树木的白蚁的总称。7.2白蚁巢群7.2.1蚁巢nest白蚁巢群个体集中生活的大本营。7.2.2蚁路gallery白蚁巢群内个体进行巢外和巢间活动的往返通道。7.2.3蚁道tunnel修建于地下或木材中等隐蔽之处的蚁路。7.2.4蚁线mudtube修建于木材、树木外表或地面等暴露之处呈条状的蚁路,一般只作临时之用。7.2.5蚁被mudshelter修建于木材、树木外表或地面等暴露之处呈片状的蚁路,一般只作临时之用。7.2.6王室royalcell白蚁巢内专供蚁王、蚁后居住的巢腔结构。7.2.7候飞室waitingchamber分飞孔下方呈扁平状的腔室,是有翅成虫在未分飞前临时停留的地点。7.2.8巢群colony生活在同一巢内的所有白蚁个体的统称。7.2.9白蚁生活史termitelifehistory白蚁在一个世代中的发育史。7.2.10分飞swarming成熟的白蚁巢群内若蚁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成为有翅成虫,有翅成虫暂时仍留在群体内,待外界条件适宜时才飞离原群体的现象。7.2.11分飞期flightperiod某一白蚁种类的成熟巢群在自然条件下,在一年中出现第一次分飞至最后一次分飞之间的一段时间。7.2.12分飞时间flighttime某一白蚁种类的成熟巢群在自然条件下,在一天中出现分飞的时刻。7.2.13幼年群体youngcolony由有翅成虫分飞后雌雄虫体配对形成的小群体。7.2.14成熟群体maturecolony由幼年群体经过几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大群体,巢群内能产生包括有翅成虫在内的各个品级。7.2.15补充生殖蚁群体replacementreproductivecolony由补充生殖蚁控制的白蚁巢群。7.2.16白蚁共生物termitesymbioticmicrobe寄居在白蚁消化道内的单细胞生物,可帮助白蚁分解和消化食物中带纤维的物质。7.3白蚁品级7.3.1品级caste白蚁巢群内地位和职能相同、形态上相似的一类个体,称为一个品级。7.3.2蚁王king白蚁巢群内有发育完全的生殖器官,主要起交配作用的一类雄性生殖个体的统称。7.3.3蚁后queen白蚁巢群内有发育完全的生殖器官,主要起交配产卵作用的一类雌性生殖个体的统称。7.3.4蚁卵egg由蚁王蚁后交配后产下的粒状受精卵,是白蚁个体的第一个发育阶段。7.3.5幼蚁larva白蚁巢群内由卵孵化出的低龄、未成熟的个体,不具翅芽或头部特化的外部特征。7.3.6工蚁worker由幼蚁发育而来,外部形态保持原始状态的一个成熟品级。7.3.7兵蚁soldier白蚁巢群内虫体头部和胸部高度突化,具有典型防御性特征的一个成熟品级。7.3.8若蚁nymph白蚁巢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由幼蚁发育而来,具有外生翅芽的一类未成熟的个体。7.3.9有翅成虫alate成熟的白蚁巢群内,由若蚁完成最后1次蜕皮发育成胸部着生两对完整长翅的一个成熟品级。7.3.10脱翅成虫dealate成熟白蚁巢群内的有翅成虫经分飞、脱落四翅后形成的无翅虫体的统称。白蚁行为7.4.1交哺行为trophallaxisbehavior白蚁巢群内食物首先由工蚁吞入体内,以后将已经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液体从口吐出或从肠管末端排出,喂给不能自己取食的幼蚁、兵蚁、蚁王和蚁后的行为。7.4.2舐吮行为groomingbehavior白蚁巢群内的工蚁对于兵蚁、幼蚁及工蚁个体之间经常进行舐刷的行为。7.4.3迁移扩散spreadbehavior白蚁巢群通过分飞、蔓延、人为携带等途径实现异地生存繁衍的行为。7.4.4防卫行为defencebehavior白蚁巢群为抵御入侵者的袭击而实施各类防御方法的统称。7.4.5趋光性phototaxis白蚁的有翅成虫经分飞离开原巢群后,在飞翔的过程中扑向光源的习性。7.4.6蚁酸formicacid一些白蚁种类的兵蚁在遇敌或受阻时所分泌的酸性物质。附录A中国主要白蚁危害种类1.铲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declivisTsaietChen分类上属于木白蚁科堆砂白蚁属Cryptotermes。兵蚁头部的前半部和上颚均为黑色,后部为暗赤色。背面观头短而厚,近似方形。头前端额部呈斜坡面,坡面与上颚所形成交角大于90度,坡面凹凸不平;坡面的两侧及上方的边缘额高隆起,中央凹下,形似铲形,故有铲头白蚁之称。前胸背板与头部等宽或略宽于头,前缘有宽阔凹口,后缘中央弧形,中央稍凹入。有翅成虫头赤褐色,翅黄褐色,无囟,前翅鳞大,覆于后翅鳞之上。属木栖性白蚁,完全生活在木材中,与土壤完全没有关系。群体中没有工蚁,其职能全由若蚁代替。这种白蚁不在外表筑蚁路,只在木材中蛀成不规则的隧道。它没有复杂的巢居,蛀蚀通道即为巢。其排除的粪便干燥且呈颗粒状,并不断地从被蛀物的表面小孔推出来,落在下方物体表面上,集成砂堆状,故称堆砂白蚁。这种白蚁性喜干燥,蛀食硬木,主要危害坚硬家具、门窗、踢脚板及坚硬树木如荔枝、龙眼等。分布于浙江、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等省(自治区)。2.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domesticus(Haviland)分类上属于木白蚁科堆砂白蚁属Cryptotermes。形态极似铲头堆砂白蚁,其主要区别:兵蚁头前额坡面与上颚形成交角,几呈垂直的截面,故有截头堆砂白蚁之称。生活习性与铲头堆砂白蚁类似。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等省(自治区);印度、泰国、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太平洋地区等地也有分布。3.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分类上属于鼻白蚁科乳白蚁亚科乳白蚁属Coptotermes。兵蚁头部成卵圆形,最宽处在头的中部;头及触角浅黄色,头具明显的囟(额孔)。囟近于圆形,大而显著,位于头部的前额中央,有一个微突起的短管,朝向前方,遇敌时即由此分泌出乳状液体。上颚黑褐色,腹部乳白色。兵蚁上颚呈镰刀形,前部弯向中心,左上颚基部有一深凹刻,其前有4个小突起。有翅成虫长13~15mm,体呈黄褐色,翅呈淡黄色。属土木两栖性白蚁。巢有主、副之分,多数为椭圆形。在室内或野外筑巢,巢居在地上或地下。成熟巢较大,常筑于食料丰富、水源充足的地方,如地下、受害物内部、树干、树根下。蚁路黄褐色扁圆形,路身宽为5~16mm。木材被蛀食后,外表似完好,内部多呈沟状。在中国,其分布北界大至在淮河以南,约北纬32—39°,在安徽(合肥、巢湖、芜湖)、江苏(建湖)一线。台湾乳白蚁为极易传播、危害极严重的害虫,目前已传播到日本、菲律宾、美国南部各州及夏威夷、非洲等地。它危害建筑物、树木、农林植物、塑料、储藏物资、埋地电缆等。4.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flaviceps(Oshima)分类上属于鼻白蚁科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兵蚁头壳黄褐色,被毛较稀;头壳呈长方形,两侧近平行,向后稍扩,侧面观额部隆起;上颚紫褐色。有翅成虫的头壳为栗褐色,前胸背板为灰黄色,足腿节深黄褐色,胫节黄褐色。为土木栖白蚁,不筑大型蚁巢,群体较小,比较分散。蚁巢结构简单,无主、副巢之分,无定型王室,蚁后数量多。适应性强,易于产生补充型,导致防治有一定难度。危害房屋、桥梁、树木、电缆、图书档案等含纤维的制品,它造成的危害与台湾乳白蚁差不多。在建筑内主要危害木门、窗、地板、墙群、踢脚板。分布于台湾、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四川等省。5.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chinensisSnyder分类上属于鼻白蚁科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兵蚁头壳黄褐色,被毛较稀;头壳呈长方形,两侧平行,后侧角略圆,后缘近平直。前胸背板梯形,前后缘近平直,前缘中央浅凹入。兵蚁外形与黄胸散白蚁相似,其主要区别是:兵蚁额平,不隆起。有翅成虫体长8~10mm,头壳、前胸背板为黑色,腹部黑色较淡,触角和翅呈黑褐色。生物习性及危害状况与黄胸散白蚁类似。主要危害建筑物低层尤其是底层木地板、木门框、枕木、楼梯脚等,也可危害树木,它很少危害高层木结构。蚁路短而细,直径4~8mm,呈暗褐色,路身弯曲,断面呈圆形,多见于被害物表面及墙上。被蛀食木材内有不规则的坑道。巢群小而分散,无明显蚁巢,蚁巢无一定形状。可筑地下巢,也可在地上木构件里筑小而分散的巢。蚁后数量多,适应性强,易于产生补充型,导致防治有一定难度。分布于四川、甘肃、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浙江、云南、江西、福建、广西、北京等地。6.栖北散白蚁Reticulitermessperatus(Kolbe)分类上属于鼻白蚁科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兵蚁头黄褐色,上颚紫褐色。头壳长方形,被毛甚稀。有翅成虫头壳深栗褐色,前胸背板灰黄色,后颏、上唇、后唇基和足腿节栗褐色,胫节灰黄色,翅为淡褐色半透明。土木两栖白蚁。巢体不大,群体小,巢群分散,蚁巢结构简单,无主、副巢之分,无定型王室,蚁后数量多。适应性强,易于产生补充型,导致防治有一定难度。分布于辽宁(丹东、大连)、山东、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它是辽东半岛至河北一带的主要危害蚁种之一。主要危害建筑物木构件,其危害高度可达楼房的5、6层;此外还危害家具、衣物、地下电缆和园林树木。7.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分类上属于白蚁科大白蚁亚科土白蚁属Odontotermes。兵蚁头部为卵圆形,长大于宽,最宽处在头的中后段。头部深黄褐色,上唇舌状,上颚呈镰刀状,左上颚端较弯,内缘中段前具一明显小齿。有翅成虫体长27~29mm,体呈褐色,翅也为褐色。蚁路可分为泥线、泥被、支蚁道、主蚁道。支蚁道呈扁圆形,宽为1.5~2cm,地下较大主蚁道有时宽达6~7cm,呈拱形。筑在树表面或地面的蚁路有时宽达10cm以上,此时常称为泥被。属土栖白蚁,筑巢于地下1~2m,甚至更深。主巢直径可达1m以上。成熟的主巢附近有许多副巢。菌圃上也可长出鸡丛(左边加土)菌。主要危害堤坝,严重时可引起管涌,甚至引起决堤垮坝。它还危害农林植物,也可危害林木附近建筑物的接地部位的木构件。约在北纬35°以南都有其分布足迹,主要有:河南(洛阳、鸡公山)、安徽、陕西(紫阳)、山西(曲垣)、甘肃、江苏(南京、镇江)、浙江、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重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海南、香港。8.海南土白蚁Odontotermeshainanensis(Light)分类上属于白蚁科土白蚁属Odontotermes。兵蚁头深黄色,腹部淡黄或灰白色而微具红色。头毛被稀疏,腹部毛被较密。有翅成虫的头、胸、腹背板为黑褐色,头和腹部腹面为棕黄色,上唇后半部淡橙色,前半部橙红色;单眼远离复眼,单复眼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单眼自身的长度;翅较短。工蚁有大、小两型。大工蚁头深黄色,近方形,触角17节;小工蚁头色淡黄,头部不成方形,触角15—16节。为土栖白蚁,地下蚁巢由许多菌圃和菌圃腔组成。生活习性与黑翅土白蚁相似。危害橡胶树、荔枝、油桐、桉树、台湾相思树等。它在堤坝内筑巢,危害堤坝。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9.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barneyiLitht在分类上属白蚁科大白蚁亚科大白蚁属Macrotermes。兵蚁分大、小两型。大兵蚁头部为长方形;小兵蚁头部为卵形。工蚁也分大小二型。有翅成虫体长28~30mm,体为黄棕色,翅呈浅黄色。属土栖性白蚁,常在地下1m深左右处筑巢,巢体较大,且具副巢,但副巢数量往往不如黑翅土白蚁的多。菌圃上也可长出鸡丛(左边加土)菌。黄翅大白蚁所筑的蚁路与黑翅土白蚁类似,但蚁道表面泥土显得粗糙些,常可见到小土粒结构。其危害范围与黑翅土白蚁类似,但危害没有黑翅土白蚁严重,它很少入室破坏木结构。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香港,越南也有分布。10.土垅大白蚁Macrotermesannandalei(Silvestri)分类上属于白蚁科大白蚁属Macrotermes。兵蚁分为大、小两型。大兵蚁头背及腹面皆暗红棕色,胸及腹棕褐色,上唇基部与头同色,其余部分黑色;头部毛极稀少,腹部毛较多。小兵蚁体形显著小于大兵蚁,体色相似。大、小兵蚁的触角均为17节,足均很长。有翅成虫头及胸暗红棕色,足棕黄色,翅黄色,后唇基暗赤黄色;头宽卵形,复眼长圆形,单眼椭圆形;头顶平,囟呈极小的颗粒状突起,位于头顶中点;触角19节;前胸背板前缘略凹向后方,后缘狭窄,中央向前方凹入,前中部位具淡色“十”形。本种白蚁生活于土中,蚁巢一部分在地面以下,一部分隆起于地面以上,如坟墓状,高度可达1m左右,底部可达2m左右。危害树木及经济作物的根和芽,也曾发现在堤坝上营巢,造成堤坝渗漏。分布于我国广西(武鸣、龙州、扶绥)和云南(盈江、蛮允、芒市、怒江坝、南溪、允景洪、普洱、全平长坡头)。缅甸和泰国也有分布。附录D汉语术语索引(略)附录E英文术语索引(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2012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2白蚁防治基本术语3白蚁防治药剂术语4白蚁防治材料与设备术语5白蚁防治技术术语5.1物理防治5.2化学防治5.3生物防治5.4白蚁巢位指示物6白蚁防治工程管理术语7白蚁防治工程相关生物学术语7.1白蚁名称7.2白蚁巢群7.3白蚁品级7.4白蚁行为1总则1.0.1《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是指在白蚁防治行业中比较常见,与白蚁防治工程联系相对比较紧密的行业专门用语。我国的白蚁防治工作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国白蚁防治科技和白蚁防治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新建房屋白蚁预防以来,白蚁防治事业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了一些白蚁防治的管理文件,但是行业标准方面存在着不足,制约着白蚁防治行业的发展。我国对白蚁防治相关名词和术语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内容比较零散,对部分名词的定义和释义不规范,甚至较为混乱。“凡百工作,首重定名;每举其名,即知其事”,对白蚁防治相关名词和术语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必将对白蚁防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标准在筛选了数百个常见的白蚁防治有关名词之后,选择了140个和白蚁防治工程有密切相关的专用术语。对于白蚁防治行业一般的和工程关系不大的术语,目前暂不予选用。在以后的修编过程中,待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本标准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并采用英汉条文对照和汉语文字、拼音条文对照的方式索引。英文术语尽量以国家授权过权威出版物上发表的论文和外国白蚁学图书等为准。1.0.2《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将有利于白蚁防治行业的建设、宣传推广和科学研究,具有基础性、支撑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功能,有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科技交流、同行之间的沟通、操作技术的推广、面向大众的教育与科普、白蚁检疫等。白蚁防治基本术语2.0.1白蚁白蚁民间俗称为白蚂蚁、大水蚁、涨水蚁、棚虫,古代称为蝼蚁、蠡、螱等,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被国际昆虫生理生态研究中心称为世界五大害虫之一。危害具有隐蔽性、广泛性和严重性等特点。白蚁主要取食、分解木质纤维素类物质,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要害虫,分布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50%。白蚁个体虽小,但是对房屋建筑、水库堤坝、山林果园、城市绿化、通讯设备等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2.0.2白蚁区系分布据黄复生等(2000)在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十七卷等翅目一书中记载我国的白蚁种类有476种,分属于4科44属,其中乳白蚁、散白蚁、土白蚁是我国有代表性的危害优势类群。我国除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区至今未发现白蚁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白蚁分布,其种类和密度都有一个从南到北递减的趋势。分布的最北点为辽宁省丹东市、大连市,最南端为海南省的西、南、中沙群岛;东自台湾、西达西藏。2.0.3白蚁危害地区根据我国建设部第130号令≪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白蚁危害地区的确定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辖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2.0.4蚁情调查蚁情调查是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进一步开展白蚁防治工作的基础。调查范围可以是较大的行政区域,比如一个省或一个市,也可以是一个特殊的生境,比如公园、文物古建筑、水库堤坝等。调查的内容主要为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白蚁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蚁情调查时,应注重调查范围选择的科学性、数据统计记录的准确性和详尽性,同时还要注意白蚁标本、影像及实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2.0.5白蚁防治白蚁预防和白蚁灭治是白蚁防治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份,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有效地控制白蚁危害。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白蚁防治常可分为房屋白蚁防治、房屋装饰装修白蚁防治、堤坝白蚁防治、林木白蚁防治、农作物白蚁防治、苗圃白蚁防治、绿地白蚁防治、古建筑白蚁防治和电缆白蚁防治等。根据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的不同,白蚁防治又可分为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检疫防治等。2.0.6白蚁综合治理白蚁综合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防蚁设计、施工场地的清理、周边环境防蚁规划、白蚁危害调查与预测、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监测-控制等。白蚁综合治理不是所有防治技术的综合,而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后,因地制宜地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防治技术来控制白蚁危害。2.0.7白蚁预防在被保护对象发生白蚁危害前,实施白蚁预防处理是贯彻执行白蚁治理理念“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理念的重要举措,而控制白蚁危害的关键在于白蚁预防。2.0.8白蚁灭治被保护对象发生白蚁危害且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实施白蚁灭治处理,才能有效控制白蚁危害,防止产生更大程度的损失。3白蚁防治药剂术语3.0.1白蚁防治药剂白蚁防治药剂与其他学科一样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我国古代就有相关文献资料记载用石灰、青矾(硫酸亚铁)等防治白蚁的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前,白蚁防治药剂主要是三氧化二砷、砷酸钠、氟硅酸钠和焦硼酸钠等无机杀虫剂。在30年代后期到二战末期,有机氯类杀虫剂的成功开发,开创了有机合成杀虫剂的新纪元,这类杀虫剂中的一些品种,如艾氏剂、狄氏剂、氯丹、七氯和灭蚁灵等在白蚁防治上应用,曾引起白蚁防治药剂应用的重大变革,有机氯类杀虫剂因生产成本低廉、防治效果全面、有效期长等特点迅速在白蚁防治市场占主导地位,在以后的40年中,有机氯类杀白蚁剂一直是白蚁防治药剂的主要品种。随着有机氯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它的负面影响也日渐暴露,它稳定性强、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有远距离迁移的特性、生物累积性和“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特性,对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关于等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的履行,有机氯类杀虫剂禁止用于白蚁防治。随后,有机磷(如毒死蜱、辛硫磷等)、拟除虫菊酯类(氰戊菊酯、联苯菊酯、氯菊酯等)白蚁防治药剂逐渐成为主导产品。另外,随着杂环类新型杀虫剂(如吡虫啉、氟虫腈等)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在防虫上的大量使用,从而近十年也占领一定的白蚁防治市场。白蚁防治药剂的研究、使用和农药的研究、开发密切相关,但它与普通的农用杀虫剂有很大区别。首先,对原药的要求不同。白蚁防治药剂要求比农业上使用的农药的原药要严格得多,要求纯度高、杂质少、毒性低等;其次,残效期不同。普通农药需要在施用后达到防治虫害的目标,对残效期要求较短以减少对环境、高等动物的影响。白蚁防治药剂则要求残效期越长越好,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也要较长;再次,剂型的要求不同。普通农药要求达到经济、高效、方便及安全等目标。白蚁防治药剂除了满足这些要求外,在剂型加开和研制上还需满足“长效、缓释和低毒”。白蚁防治药剂属卫生杀虫剂。白蚁防治使用的药物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具有农药登记证(登记范围包括白蚁防治)、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即“三证”。白蚁防治药物的产品标签必须符合《农药产品标签通则》的规定并具有产品合格证。3.0.2白蚁预防药剂一般要求药剂持效期长,驱避作用强烈。3.0.3白蚁灭治药剂一般要求药剂缓效即慢性胃毒作用,无明显驱避作用,能通过白蚁自身的传播而灭治整个群体。3.0.4触杀性药剂具有触杀作用的药剂通常也称触杀剂。这类药剂对刺吸式和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0.5胃毒性药剂具有胃毒作用的药剂通常也称做胃毒剂。适用于防治咀嚼式口器的有害生物。3.0.6驱避性药剂工程中使用驱避性药剂后,使白蚁不能接近处理部位,从而达到保护目的。3.0.7熏蒸剂为使熏蒸剂在短时间内保持或达到杀灭白蚁所需的有效浓度,熏蒸杀虫操作宜在封闭条件下进行。3.0.10饵剂为引诱白蚁取食,通常将饵剂制成诱杀包、诱杀条、诱杀块、诱杀膏等。饵剂一是要有良好的胃毒作用;二是无驱避作用。3.0.11粉剂粉粒直径通常在74微米以下,具有使用方便、药粒细、较能均匀分布、节省劳动力和加工费用较低等优点,是白蚁防治工程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3.0.12持效期白蚁防治药剂,要求稳定性和持久性好,防治白蚁的持效期长。白蚁防治材料与设备术语4.0.1监测控制系统监测控制系统由于仅在监测装置诱集到一定数量的白蚁后,才进行药物处理,因此与传统的白蚁防治方法相比,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4.0.2监测装置监测装置也被称为饵站(baitstation)或拦截器(interceptor)。专门的白蚁监测装置具有特定的大小和形状,常可分为地上型或地下型两种;地上型监测装置主要在白蚁灭治中使用。地下型监测装置既可用于白蚁监测,又可用于发现白蚁后的灭治,在白蚁灭治中应用,有时可单独使用,有时需与地上型监测装置配合使用。4.0.3检测装置不同的监测控制系统检测装置各异,一些监测控制系统主要靠人工检查记录,一些监测控制系统具备检测监测装置中金属材料的金属探测仪。电子监测控制系统的检测装置主要包括用于检测监测装置安装位置的特定仪器、用于数据收集和处理的电脑处理系统及连接线等组件。4.0.4白蚁探测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仪器设备逐渐被开发利用来探测白蚁。如利用白蚁活动时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特征气体制成的气味探测仪来探测白蚁;利用材料内部有缺陷时会产生声发射现象的声发射技术探测白蚁;利用土壤内白蚁巢穴与周围土壤电阻的不同制成的电阻控测仪来探测白蚁巢;利用移动的物体如正在爬行的白蚁产生的微波多普效应的微波雷达技术探测白蚁;利用白蚁活动时会产生与周围环境不同温度的原理的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白蚁。4.0.5引诱桩引诱桩常为白蚁喜食的木料,如松木材料,埋置前可先将长约30cm、直径约10cm的短松木料纵向劈为2或4块,以形成白蚁容易侵入的缝隙,然后埋入蚁患周围地下15cm,外露地面4.0.6诱集箱诱集箱可为长40~60cm、高和宽为30~50cm木箱制成,也可是同等大小的纸箱,箱内放入白蚁喜食的松木或甘蔗等饵料,并洒些洗米水或稀糖水,箱面用木板或破草席盖住,放置地点为蚁患附近地面。4.0.7诱集堆诱集堆可以用松木、甘蔗渣或其他白蚁喜欢取食的材料堆成,诱集堆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常堆放于蚁患附近地面。4.0.8诱集坑诱集坑长、宽、深常各为30~40cm,不能有积水,坑内放置白蚁喜食的松木、甘蔗渣等其他饵料,最后用松树枝芒箕或麻袋及塑料薄膜等覆盖。4.0.9诱杀包可以为纸质包装,也可以为塑料包装,根据白蚁种类及危害情况,诱杀包可制成各成大小和形状,即可挂贴于白蚁活动的地方,也可埋设入土壤环境内。4.0.10诱杀条使用时可直接挂贴于白蚁活动的地方,也可插入或埋入白蚁活动的土壤内。4.0.11诱杀膏使用时可使用注射器等器械将其注射或挤入白蚁活动的地方,如蚁道、分飞孔、白蚁巢或白蚁危害的孔道等。4.0.12诱杀块使用时可直接挂贴于白蚁活动的地方,也可插入或埋入白蚁活动的土壤内。4.0.13饵料饵料又称饵木、饵片、基饵等。为增强诱集效果,常添加有引诱剂、取食刺激剂或标记信息素等。饵料常可制成条状、片状、颗粒状或纸片状等。4.0.14白蚁信息素白蚁种群在防卫、筑巢、觅食以及个体识别等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信息化学物质。白蚁信息素主要包括性信息素(sexpheromone)和踪迹信息素(trailpheromone)。白蚁性信息素主要包括十四碳基丙烯酸酯、(顺,顺,反)-3,6,8-十二碳三烯-1-醇和Neoeembrene-A等;白蚁踪迹信息素主要包括(顺,顺,反)-3,6,8-十二碳三烯-1-醇、希伯来烯(Neoeembrene—A)、己酸、(顺)-3-十二碳烯-1-醇等。4.0.15喷粉器手动喷粉器械常叫喷粉球,由喷嘴、喷管、装药碗和橡皮球组成。装药时,药量应为橡皮球容积的1/3~1/2,如装药过多,挤压时喷射力小,易堆积阻塞。喷药时不要竖立使用,最好在水平线或稍作倾斜喷射,才能使粉剂呈烟雾状均匀喷出。利用电动产生压力的喷粉器常叫电动喷粉器,其原理与手动喷粉器相似,其优点为装药量大,产生的喷射压力大,喷射的烟雾更均匀,喷射距离也更远。4.0.16喷雾器喷雾器常由压缩空气的装置、细管和喷嘴等组成,根据实际需要喷嘴常可更换或调节。可用于白蚁防治的喷雾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手动喷雾器、手动储压式喷雾器、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等。4.0.17诱捕器利用白蚁有翅成虫对365纳米的紫外光或对一定波长的黑光和对异性释放的性信息素有强烈的趋性,以及白蚁工蚁对偏好的木质材料有强烈的喜好的特性,制成的引诱和捕杀白蚁的器械。4.0.18白蚁防治工程车白蚁防治工程车主要用于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其特点为可自动混合或清洗、浓度控制准确、容量大、劳动强度低、效率高,还可减少操作人员与药物接触。4.0.19打孔器多种白蚁防治技术的辅助器具,即在正式做药物处理前,在处理对象表面打孔的器具。房屋白蚁防治的打孔机具常为电动打孔器,钻头直径常在5mm以内,堤坝白蚁防治的打孔机具还应满足动力更足、钻孔深度更深的要求,钻头直径常在5cm左右。灌浆机采用灌浆法进行水库堤坝白蚁防治所用的灌浆器械。5白蚁防治技术术语5.1物理防治5.1.1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包括物理预防和物理灭治两个方面。物理预防是指利用砂砾、金属和塑料材料等构筑物理屏障来阻止白蚁侵入的方法。物理灭治是指利用光、高温、低温、电流、人工挖巢等手段来灭杀白蚁的方法。5.1.2物理屏障物理屏障防治白蚁的宗旨是利用物理材料将白蚁与食物隔开,使建筑物免遭白蚁危害,而不是将接近建筑物的白蚁驱走或杀死。物理屏障防治白蚁有效期长,对环境无污染,是最为环保的白蚁防治方法。目前,应用较为成功的有砂粒屏障法、不锈钢网法、金属和塑料挡板、防水薄膜等。砂粒法屏障法是用砂粒阻止白蚁的侵入,从而起到防治白蚁的作用。砂粒大小是该法成功的关键。砂粒太大时,砂粒之间的空隙会成为白蚁爬行的通道;砂粒太小时,白蚁会将砂粒搬走。大量研究表明,白蚁搬不动直径大于1mm的砂粒,直径为3mm的砂粒间的空隙则足以让白蚁爬行通过。所以,构筑砂粒屏障的砂粒,其直径应在1~3mm之间。不锈钢网法是利用不锈钢网来预防白蚁对建筑物的危害。由于白蚁只能从直径为1mm以上的孔隙中穿过,因此用于白蚁预防的不锈钢网的网孔直径应小于1mm,通常为0.5mm。金属和塑料挡板也是物理屏障法的主要材料。将金属和塑料挡板铺在墙基、柱墩、树桩等部位,将建筑物上部与地基隔开,也可起到预防白蚁侵入的作用。挡板还具有白蚁探测装置的功能。当白蚁到达挡板处时,不得不改变入侵路线。金属和塑料挡板还可隔离土壤中的湿气,相应地减少木结构吸引白蚁的机会。防水薄膜如用于外墙基防水的橡胶沥青薄膜和其他含沥青的薄膜,都能抗白蚁的穿透。应用合理时,可起到阻止白蚁侵入的屏障作用。5.1.3高温灭蚁法这是一种根据昆虫在45℃及以上高温环境中易失水死亡的原理来防治白蚁的方法。具体操作时,先用尼龙布罩住整座建筑物,移开建筑物内不耐热的物品,用水流对塑料自来水管进行保护;然后用鼓风机将45℃~50℃的热空气吹入建筑物内,持续处理35min~1h,即可100%5.1.4冷冻处理这是一种根据昆虫在超低温环境中细胞易冰冻失活而死亡的原理来防治白蚁的方法。具体操作时,利用液态氮迅速将白蚁危害区域的温度降到-29℃,持续作用30min,即可冻死处理区域的所有5.1.5微波处理将多个微波发生器对着有白蚁的墙面,利用遥控开关控制微波发生器,由微波产生的热量来杀死白蚁。微波处理法一次可以处理0.3~1.2m长的范围,处理时间为10~30min,杀虫效率为89%~98%。5.1.6电击处理利用电枪处理有白蚁的木材,电枪释放低电流(0.5安培)、高电压(90千伏)、高效率(6万周波)电流,将木材内的白蚁杀死,杀虫效率为44%~98%,一次处理1.0~1.3m长的木材,处理时间为2~30min。5.1.7诱捕白蚁有翅成虫对365纳米的紫外光、一定波长的黑光和异性释放的性信息素有强烈的趋性。5.1.8挖巢防治一些白蚁如乳白蚁、土白蚁、大白蚁等会建造大型的巢穴供自己居住。采用人工方法,挖除白蚁的巢穴就可达到消灭整巢白蚁的目的。这一方法特别对土白蚁和大白蚁有效。5.2化学防治5.2.1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指灭杀白蚁主要依靠化学药物的方法,如利用化学药剂处理白蚁栖息地及危害对象,通过毒土、危害点灌注、设置诱集毒杀装置等方式使白蚁因接触或吞食化学药剂而中毒死亡,或利用化学药剂的驱避作用阻止白蚁抵达危害物以达到控制白蚁危害的目的。虽然化学防治很难避免对环境或非耙标生物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但化学防治方法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白蚁防治方法。5.2.2药物屏障分水平屏障和垂直屏障两种。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药物屏障的建立也会有不同的形式。对房屋建筑,主要是针对房屋建筑基础周围土壤、室外散水、室内地坪、墙体、门窗洞、管线孔口等部位进行药物处理以形成屏障。对木质材料,主要是对其表面进行药物处理,以形成具一定厚度的药物屏障。对园林绿化树木,主要是对根部周围土壤进行化学药物处理以形成药物屏障。5.2.5喷洒法喷洒法是新建房屋白蚁预防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基础周围土壤、室外散水、室内地坪、墙体等的处理。喷洒器械产生的压力原则上不能太大,以防止药液产生雾状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或对人体的损害,喷洒法用于新建房屋室内地坪、室外散水等对象的处理时,还应具有较大的流量,以提高工作效率。5.2.6涂刷法处理木构件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所选药物的要求与喷雾法相似。涂刷时为保证药物均匀分布,对同一部位还应重复涂刷2~3次。5.2.8喷涂法处理木构件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所选药物的要求与喷雾法相似。喷涂多用于木构件及木材表面处理,喷涂时,用喷枪或喷雾器等器械将药店液喷涂于需处理对象的表面即可。5.2.9浸渍法处理木构件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所选药物的要求与喷雾法相似。实际操作时,应严格控制浸渍时间,防止木构件产生变形。根据浸渍压力的不同,浸渍法常可分为常压浸渍法和加压浸渍法。常压浸渍法是指将干燥后的木构件放入盛有药液的一般浸渍槽中浸渍的方法,小型材料(厚度为2~4cm)一般浸渍14h,中型材料(厚度4~8cm)一般浸渍19h,大方木或圆木料(厚度8cm以上)一般浸渍24h,让药液充分渗透到木材内部。加压浸渍法一般需要在木材防腐场进行,即将需要处理的木料放入密闭、可以升压的并盛有白蚁防治药剂的特制溶器里浸渍,以使药液充分渗透到木料内部。根据浸渍时温度的不同,浸渍法可分为常温浸渍法和热冷槽浸渍法,前者为常温下进行浸渍处理,后者通过改变浸渍时的温度提高浸透效率。常见的热冷槽处理方法为先将木料放入85~95℃的热槽中浸1~4h,使木材充分膨胀,然后迅速把膨胀后的木料放入含有药液的温度在25~35℃的冷槽中再浸1~5.2.10注射法将喷洒器械喷出的药液调成较细的水柱状形式或利用注射枪等专门的器械将白蚁防治药液注射入被处理对象内部的方法。其优点在于可直接将药物注射入被保护对象内部,以充分起到杀灭或预防白蚁的作用。根据器械产生的压力的不同,又可分为高压注射和低压注射法。高压注射一般用于木桩、门框、窗框、生活用具等木构件及木材白蚁的灭治,注射前应先用电钻钻出一定大小的孔洞,再用注射枪将药液注入孔内,使药液由内向外浸润、渗透,最后再将木塞或膏填注射孔,防止药液溢出。低压注射主要用于不宜使用高压注射的场合,如裂纹较多的木构件。注射时,自正面向里钻孔(向下斜钻),然后将药液注入孔内,使药液顺墙裙、门框、窗框靠墙一面向下淌,达到药物覆盖木构件表面,防止白蚁进一步危害的目的。5.2.11倒喷法倒喷也叫反喷,主要用于木地板底面的表面喷涂。在进行前,应先在地板表面缝隙处按一定的间距钻出一定大小的反喷孔,然后再将反喷枪头插入孔内进行喷涂。喷涂时应反复上下移动和转动反喷枪,以增大喷涂面和覆盖面。喷涂完毕用膏灰填堵孔洞,以保持地板美观。5.2.12杆状注射法主要用于补防处理,即对未实施预防处理的新建工程以及改建、扩建、翻建、维修或装饰装修房屋的基础进行药物处理的方法。实际操作时应根据注药压力和房屋基础实际情况确定注射间距,一般要求水平屏障注射深度不少于15cm,垂直屏障注射深度不少于50cm。5.2.13泡沫技术由于在药物中加入了发泡成份,其优点在于利用空气创造均匀的、小直径气泡,将药物均匀地扩散到预定区域,因此利用泡沫技术更容易将药物扩散至液状药液不容易到达的部位。5.2.14熏蒸法熏蒸法主要用于堆砂白蚁的灭治,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磷化铝、硫酰氟、敌敌畏、溴甲烷等。熏蒸剂应在密闭、无人的条件下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获得相关的资质证书后才能上岗。具体操作时,工作人员应戴好防毒面具,施工场所及附近应有专人管理。5.2.15药物灌浆法药物灌浆法主要用于堤坝白蚁防治,具体操作为在泥浆中加入一定量的白蚁防治药剂,配制成含药泥浆,用压力灌浆机将含药泥浆从事先选好的孔道灌入。用于堤坝白蚁灭治时,药物灌浆法既可以填充满蚁巢、空腔和蚁道,恢复堤坝结构,还能直接杀死巢体内白蚁。用于堤坝白蚁预防时,应对整个坝面造孔灌浆,孔间呈交叉排列,孔径5~6cm,间距5m,深5.5米左右。5.2.16诱杀法诱杀法常可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为以白蚁喜食的不含杀灭白蚁有效成份的食物作为饵料将白蚁诱集后再进行药物处理,后期的药物处理包括喷粉、喷洒液体药剂、投放毒饵、物理灭杀等。第二种为利用安置含有杀灭白蚁有效成份的毒饵直接将诱集到白蚁杀灭的方法,根据安置方式不同,常可分为挤入法、塞饵法、挂饵法和埋饵法。挤入法指先轻挑开蚁道、分飞孔或危害物表层,再将毒饵制剂挤入的方法。挑开的面不宜过大,挤入的毒饵不能把蚁路堵满,挤入制剂后,应尽量恢复原状。塞饵法指先轻挑开蚁道、分飞孔或危害物表层,将毒饵块、毒饵筒塞入然后封闭的方法。塞入的毒饵体积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白蚁拒食。挂饵法指将毒饵包固定挂贴在白蚁危害物的外层。挂贴好的毒饵包要添加覆盖物,确保不露风、露光。覆盖物最好是湿的,以易于白蚁取食。埋饵法指将毒饵埋入白蚁地下蚁道处的方法,埋放不家过深,以不超过20cm为宜。无论采用以上那种投饵方法,都要尽量保持白蚁原来的生态环境,尽量不影响白蚁的正常活动,以便于白蚁取食的原则。5.2.17喷粉法将白蚁防治粉剂喷到白蚁体表或白蚁经常活动的地方,当白蚁沾染粉剂后,利用白蚁交哺、舔吮、清洁行为和粉剂的缓慢作用机理,最终使整个白蚁巢群中毒的白蚁防治方法。根据喷粉点的不同,常可分为泥被泥线内施药、分飞孔内施药、蚁道内施药、蚁巢内施药和活动危害点施药。喷粉时应遵循“见蚁施药,多点少施”的原则,即尽量将药施到活体白蚁身上,且不影响白蚁的正常活动。5.2.18药泥处理法苗木根系易受到土白蚁和大白蚁的危害,为了保证苗木的存活,可采用药泥处理法对苗木根系进行保护性处理。具体操作为将一定量的药液混入一定比例的泥土和水的混合物中,充分混匀形成药泥后,再将苗木根部浸入泥浆中,使所有根系均匀沾上药泥。5.2.19栽植坑施药法对较大苗木常采用的白蚁预防处理方法。具体操作为将配制好的药液喷洒入栽填坑中,具体用药量根据移栽的林木的大小而定,一般为2~5L5.2.20营养袋(钵)施药法将配制好的药液淋洒在营养袋(钵)苗木根部周围土壤的方法。采用白蚁防治药物无论是对苗木根系进行是处理,还是对根系周围土壤进行处理,一定要考虑药物对苗木的药害问题。不同的苗木对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反应,为避免出现药物对苗木的药害问题,建议在大规模药物处理前,先对少量苗木进行处理,以确定是否有药害。5.2.21TTR技术诱捕(trap)-处理(treat)-释放(release)技术的英文简称,TTR技术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yles教授发明,该技术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利用卷纸板诱集大量白蚁,再将诱集到白蚁的卷纸板带回实验室,把白蚁分离出来,然后将胃毒性白蚁药剂涂抹到白蚁背部,给白蚁套上一个“可舔的外套”(groomablecoating),最后再将处理过的白蚁释放回原诱集处的方法。TTR技术同样是利用白蚁交哺和相互清洁等行为,让药物在群体内迅速传递,从而导致群体中毒死亡。由于该法使白蚁带毒量高,因此致死率比毒饵诱杀法高得多,但是该方法操作技术要求较高。5.2.22监测控制技术监测控制技术分为监测和控制两个部份。监测即包括前期安装诱集装置诱集白蚁,又包括后期进行药物处理后,再对白蚁进行监测,即检测白蚁是否被消灭控制。只要监测到一定数量的白蚁,就应进行喷粉或投放饵剂处理,直至监测装置内不再发现白蚁为止。由于监测控制技术在于不断地对白蚁进行监测和药物处理,因此可在较长时间内控制一个区域内的白蚁危害。同时,由于只有在监测装置内发现一定数量的白蚁后,才进行药物处理,因此大量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目前在白蚁防治行业正逐步推广应用。5.2.23区域白蚁控制技术区域白蚁控制技术针对的是某个特定区域内的白蚁危害,如一个较大面积的绿地、公园或者是古建筑群等。设施区域白蚁控制前,应首先对这个区域进行蚁情调查,再根据调查情况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技术对这一区域内所有的白蚁可能危害对象进行处理,以达到控制这个区域内整个白蚁危害的目的。5.3生物防治5.3.1生物防治白蚁的生物防治涉及到寄生物、捕食者和病原性微生物三个方面。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白蚁寄生物主要是寄生性螨类,捕食者主要是蚂蚁、蜻蛉幼虫、土豚(非洲食蚁兽)、土狼和食蚁动物,病原性微生物主要是病毒、苏云金杆菌、真菌和线虫。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环境安全,缺点是见效较慢。白蚁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寄生性螨类等白蚁寄生物对白蚁卵、幼虫、成虫进行寄生,从而导致白蚁数量减少的防治方法。5.3.2病毒防治目前虽已有科学家从白蚁身上分离出病毒颗粒的报道,但仅有少量研究显示病毒可作为潜在的白蚁防治剂。如从棉卷叶蛾(Spodopteralittoralis)体内分离出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和从蛾、蟋蟀体内分离出的依病毒在实验室内均能感染白蚁,但这些病毒作为白蚁防治剂的潜力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评价。5.3.3真菌防治昆虫病原真菌防治白蚁是微生物防治白蚁的研究重点。白蚁至少有20种专性寄生真菌,这些真菌感染白蚁后,白蚁的生理和行为变化较小,死亡速度也较慢。因此,这些病原真菌可通过个体间的接触在巢群内广泛传播。同时,地下白蚁通道的微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目前,已经得到评价的菌株有Cordycepioideusbisporus、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Metearhiziumanisophiae和Beauveriamichaelseni。然而,迄今为止,除了大量使用M.anisophiae分生孢子处理土垅白蚁获得成功外,其他真菌的使用仍缺少有效数据。5.3.4细菌防治白蚁虽然具有多种多样的肠道共生细菌,但利用细菌防治白蚁的研究很少。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苏云金芽孢杆菌上。商业生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实验室对白蚁具有较好的感染性。通过交哺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在白蚁个体间传递,活的白蚁个体也能从处理过的白蚁尸体上获得感染,但其实际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评价。细菌Serratiamarecescens,对许多白蚁种类均具有致病性,且能通过交哺行为在个体间进行传递,但其实际应用的有效性也未得到评价。5.3.5线虫防治线虫防治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白蚁防治新技术。实验室试验已证明线虫在控制状态下对白蚁具有致命性,线虫可以通过口、肛门、气孔等开口来感染白蚁,如实验室内,斯氏线虫对危害桉树的白蚁具有良好的致死效果,但在野外线虫对白蚁的取食活动仅有短暂的控制作用。线虫在美国已进入商业化应用,但高浓度的线虫应用到土壤中后对白蚁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将线虫作为白蚁防治剂仍需进一步的研究。5.3.6白蚁天敌自然界中白蚁的天敌甚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巢内寄生天敌。许多白蚁巢内均有真菌、细菌和病毒寄生,其中许多微生物能引起白蚁疾病,最后导致白蚁死亡,直至全巢覆没。另外,巢内寄生的螨类有时也能杀灭白蚁;二是巢外捕食天敌,白蚁的巢外天敌也很多,有的主要捕食白蚁分飞的有翅成虫、暴露在外的白蚁或采用不捣毁蚁巢的方法进入巢内捕食和诱出白蚁后取食,如蜘蛛、蚂蚁、蛙、蛇、鸟等。有的能捣毁蚁巢,直接从巢内捕食白蚁,如穿山甲、针鼹、大蚁熊、土豚、犰狳、鸭嘴兽、食蚁兽等。5.4白蚁巢位指示物5.4.1蚁巢伞一类在活白蚁巢上生长并与白蚁建立共生关系的真菌。当有白蚁在白蚁巢内活动时,蚁巢伞Termitomyces是大白蚁亚科的白蚁菌圃上的优势真菌,因此它是活巢的指示物。蚁巢伞属的菌物俗称鸡丛(左加土)菌,是著名食用菌。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蚁巢伞属的种类广泛分布于赤道及南部非洲、南亚及南太平洋岛屿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许多省份。5.4.2炭角菌炭角菌又名鹿角菌、炭棒菌、地炭菌,当蚁巢被废弃时,蚁巢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蚁巢伞生长受抑制,炭角菌就成为菌圃上的优势真菌,因此它是死亡蚁巢的指示物。其子实体一般为棒状或枝状,高度不超过10cm。目前共发现白蚁巢炭角菌25种,并且这些物种至今未在白蚁巢以外的其他基质中发现。炭角菌是很多重要活性物质的来源,在药用、保健方面有重要经济价值,其中重要代表是黑柄炭角菌Xylarianigripes(Kl.)Sacc,其菌核是名贵中药乌灵参,民间药用历史悠久。研究还发现黑柄炭角菌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免疫调节等作用。5.4.3分飞孔分飞孔又称羽分孔、羽分孔突、分群孔和移殖孔,不同的白蚁种类其形状、大小和数量以及分布的方式等均有较大的区别,如黑胸散白蚁专门修筑在木构件上的分飞孔多呈长条形,有的分飞孔是利用木材裂缝、砖灰缝等缝隙作简单的修补完善而成,形状就极不规则。分飞孔的数量极不固定,有几个到十几个不等;黄胸散白蚁的分飞孔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孔口周围常有薄而淡的泥圈,分飞孔的数量较多;栖北散的白蚁分飞孔有长条形、圆形等;台湾乳白蚁的分飞孔呈断断续续的条状外形,数量从几个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不等;黑翅土白蚁的分飞孔突筑于地面,分飞孔突形状多样,有圆锥形或呈横条形不等。分飞孔突的数量不等,少则十几个,几十个,多者可达100个以上,呈群分布,每巢可以有一群或数群;海南土白蚁一个巢群的分飞孔不止一个,而且数目也不一定,有6个—15个之多。分飞孔的形状呈扁圆形;黄翅大白蚁会在蚁巢附近的上方土表构筑分飞孔,分飞孔主要有凹形分飞孔、分飞孔突、分飞孔堆等3种形式,常被分成数组分布在蚁巢上方地面周围。5.4.4通气孔通气孔只存在于部分蚁巢结构复杂的白蚁种类,其形状及分布的部位因不同种类差异较大。如台湾乳白蚁的通气孔分布于主巢外部,呈针点状。5.4.5排泄物排泄物因白蚁种类的不同而异,如台湾白蚁的排泄物,又称排积物、白蚁泥,通常为工蚁筑巢时,从巢内推出的经过加工的物质,其色、质直接反映出白蚁巢所处部位的物质,大多是灰褐色或棕色的疏松泥块。排泄物常堆积在蚁巢外围,与巢相连,排泄物越多,蚁巢越大,离巢越近,反之亦然,因此常被作为蚁巢的外露特征;而堆砂白蚁的排泄物硬似砂粒,推出巢外形成砂状小堆。蚁垅蚁垅又称蚁丘、蚁塔、蚁塚等。某些白蚁种类所筑的蚁巢一部分位于地表下,一部分可隆突于地表之上形成土垅,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云南土白蚁OdontotermessyunnanensisTsaietChen地表上的土垅巢可达3米高,形如土坟;黄球白蚁Globitermessulphureus(Haviland)的地上巢也有超过1米的土垅,形似独秀峰样。白蚁巢地表上的土垅多种多样,有的成圆柱塔楼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残疾人免税申请书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听评课记录4
- 生态农业与绿色环保的紧密联系
- 校园文化活动与综合素质评定的关系
- 用数字解读线上活动的策划与执行效果
- 现代服务业中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
- 环境科学与生态农业的前景预测
- 现代人营养知识普及及健康饮食习惯培养计划
- 生涯规划教育理论框架与实施策略
- 电子化政府服务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挑战
- JJF 1905-2021磁通计校准规范
- GB 5009.76-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 燃气锅炉安装施工方案5
- 2023年湖北成人学位英语考试真题
- 睡眠中心课件
- SJG 112-2022 既有建筑幕墙安全性鉴定技术标准高清最新版
- 公共区管理部班组建设进度推进表
- 申论详解(PPT课件)
- 封条模板A4直接打印版
- 立式加工中心说明书
- 唐太宗李世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