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辽宁省盘锦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辽宁省盘锦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辽宁省盘锦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辽宁省盘锦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历史科赵老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2、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B.蚩尤C.三皇D.五帝

3、“禹年老时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材料中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伯益建立夏朝B.伯益继承了禹的位置C.启建立夏朝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殷墟出土的带有文字的“龙骨”有十万多片,连同其他器物的文字,约有单字4000多个,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该文字被称为(

)A.行书B.金文C.甲骨文D.小篆

5、古陶器是早期文明创新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历史见证之一。下列各图中属于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文物是(

)A.B.C.D.

6、历史课上某学习小组展示了评下搜集提到的以柔克刚、乐极生悲、唇齿相依、物极必极反、无中生有、新陈代谢、无为而治……”等成语,他们探究的人物应该是(

)A.老子B.孟子C.孔子D.墨子

7、秦统一后,为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这一举措(

)A.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完善了各地的行政管理C.促进了各地的交通往来D.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

8、某同学翻阅《中华成语故事大全》,看到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关键词句,根据所学推测他读到的历史事件是(

)A.阪泉之战B.桂陵之战C.巨鹿之战D.楚汉之争

9、史书记载:“西汉初年,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首先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

)A.分封功臣B.恢复生产C.平定纷争D.兴建学府

10、汉武帝接受朝臣建议,实施新型专卖政策,“敢私铸铁器、煮盐的人,用脚镣锁住左脚,没收该人用以生产的工具和赃物充入府库。”材料中“新型专卖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保障生产生活稳定C.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D.防止诸侯王势力过大

11、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其中,对农业经济发展最有利的措施是:(

)A.减轻农民负担B.减轻刑罚C.合并郡县D.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12、“由于秦的暴政,楚人一直怀念故国。因此,他起事时便以楚的名义相号召,故把国名定位‘张楚',意为‘张大楚国'。”材料中“他”指的是(

)A.秦二世B.刘邦C.项羽D.陈胜

13、大伟所在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组内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你帮他们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开放的社会

14、两晋南北朝历时300余年,先后交错建立27个政权,最短的仅有11年。可见,当时A.诸侯兼并,走向统一B.军阀割据,逐鹿中原C.皇帝年幼,政治腐败D.政权分立,更替频繁

15、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说汉语B.穿汉服C.改汉姓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16、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一书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17、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B.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18、《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型,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春秋后期B.秦朝C.西汉D.唐朝

19、“他们”接近于现代人,他们的体质、容貌已经基本脱离了猿人的原始特征。其头骨已经具有现代人的形状,前额高起,眉骨趋向薄平,口喙后退,下颌明显,脑壳变薄,脑容量增长到接近现代人的平均脑容量。材料中的“他们”应是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0、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概括为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他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等等为主要内容的变法。材料二:为了安定国家财政,必须抑制谷物价格的上下波动。……汉武帝元封元年,掌管国家财政的桑弘羊提出在地方设置均输官、在中央设置平准官的财政方案。“均输”旨在物资流通的平均化,“平准”旨在物价的稳定化。……国家采取行动,向物资不足地区运送物资,物价高涨时抛出物资以便降低物价。——据《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什么?商鞅变法以后,据说秦军将士作战非常勇敢,请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2)材料二“均输”“平准”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行“均输”“平准”的措施有什么意义?

(3)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同学们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是成功的。有人认为商鞅触犯了贵族利益,被车裂,改革失败了。你怎么看?

2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秦皇汉武,为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巩固作出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古风》材料二:

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削弱矣。”——《汉书•主父偃传》材料四: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五:

(1)材料一的诗中,“秦王”指的是____(姓名)“扫六合”喻指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图一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从图中可知:①国家最高统治者称___________。②中央政权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③地方实行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_制。

(3)材料二中图二和图三反映的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主父偃和董仲舒分别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5)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材料五是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__________。

(6)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应对措施……(

)(填字母)A.中央集权B.儒家学说C.边疆防御(7)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皇汉武”统治政策的任意一项的认识。

23、“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材料二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

(2)写出材料二中这部著作的作者及其历史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进步的趋势有哪些?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王国维材料二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第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尊崇儒家思想,“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材料一中的“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反映了古代史上什么重要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分析,作者是在评判秦朝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给中国思想文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4)结合上述材料,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中的文字如下

廿(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材料二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秦汉王朝经过四个多世纪的经营与沉淀所建立的政治、经济与思想体系不但为后世历代王朝所取法借鉴,也为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