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7_第1页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7_第2页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7_第3页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7_第4页
2018届高考历史课时巩固过关练习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题+预测1.(新题预测)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解析】选C。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不符合唐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故A错误;唐代并未出现民主政治,故B错误;题干中“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说明顶层制度的建设受到唐太宗重视,故C正确;唐代的最高行政机构由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三省组成,故D错误。2.(新题预测)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这表明()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解析】选A。平民的流动性扩展到政府结构,主要是通过选官制度完成的,由先秦的世官制到察举制,而最终到科举制,故A正确;平民流动与政府构成和官吏监察无关,故B错误;贵族政治完全消失,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平民流动性与行政效率提高无关,故D错误。【拓展延伸】多方面认识科举制的影响1.对中国:(1)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2)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3)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4)价值观上,有利于士人群体形成勇于追求上进、实现价值、入世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实行科举制;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3.(新题预测)唐朝后期,太湖流域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A.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 B.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C.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解析】选C。南方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庶族知识分子受教育程度提高,在科举考试中及第人数必然呈现上升趋势,故C正确。4.(2016·全国卷Ⅱ)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选B。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三体石经》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这正是楷书之前中国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所以B正确;A由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判断,如果是要统一文字就应只有一种字体;C材料无法说明,且三国时期流行的字体应是隶书,但《三体石经》是三种字体并存;D的说法有误,中国在秦朝时期就已统一文字,而且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就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了。5.(新题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侍中条:“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并在注释中解释“议”云:“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异同,奏而裁之。”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探讨隋唐时期司法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比较材料一、二,分析唐代“集议”机制形成的积极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题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皇帝制度的特点;第(2)题集议制度和材料一中的“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相比显然能集思广益,减少失误。答案:(1)特点:皇帝大权独揽,皇权至高无上。(2)职责:封驳、审议。意义:在讨论军政要务时,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可以集思广益,能有效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备选习题】(2016·海南单科)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解析】选A。“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就是强调农业要争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不要广种薄收,所以A符合题意。精耕细作与大土地所有制之间没有直接因果联系,B表述不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个体农户与农业进步的关系,也没有强调人地的矛盾,故C、D与材料无关。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