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教学与反思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教学与反思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教学与反思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下教学与反思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下教学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课文。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重难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乡村生活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一起走进他

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字音读正确。

2.齐读,划分朗读节奏。(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多种形式读古诗,读出节奏。(师生齐读、指名读)

4.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教师鼓励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大致意思。(同桌互相说)

三、理解诗意,自主想象

1.班级交流,疑处点拨。

(1)第一、二两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①提问:这两句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梅子、杏子、麦花、菜花)

追问:“麦花”是什么花?(养麦花)“菜花”是什么花?(油菜花)

②提问:诗人是怎样将这些景物的美写出来的呢?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点拨:指导学生紧扣“金黄、雪白、肥、稀”等关键词,想象画面之美。“肥”写出了黄

澄澄的杏子个大饱满、汁多鲜美的样子;“稀”写出了油菜花凋落,绿油油的油菜籽开始成熟

的样子,两个词语还预示着农作物的丰收。眼前的情景让诗人心情愉悦。

③组织学生描述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2)第三、四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殿蝶飞。

①理解“日长”: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就是指夏天白天的时间变长了。

理解“篱落无人过”:出示篱笆图片,理解、体会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投下影子,乡间小

路没有行人经过,村里一片宁静的景象。

想象“蜻蜓峡蝶飞”的画面:引导学生结合前两句诗句中的事物想象“蜻蜓”和“峡蝶”

在梅子、杏子、麦花、菜花中飞舞的画面。

②教师小结:淳朴的乡村,蜻蜓和蝶蝶在那里悠闲地飞着,好一幅闲适、和谐的画面。

让我们想象着画面,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2.再读古诗,体会诗情。

让学生轻声自读这首诗,思考: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诗人描述了乡村安宁幽静的生活,他的心情是悠闲、愉悦的。

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出示“杂、稀、篱、蜻、蜓、蝶”,让学生分类说说写字要点。(这几个字笔画都比较多,

写的时候注意写紧凑。)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布置作业。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3.能想象并说出《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怡然闲适。(重难点)

一、链接前诗,复习导入

1.复习导入,组织学生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板书诗题,释题,教写“宿”和

“徐”)

二、初读古诗,掌握生字

1.生自由读诗。(教师相机正音,指导学生不懂的字词)

2.教师指导朗读,划分古诗节奏。

3.指导书写。

(1)生认读会写字,师指导书写要点。(复习“篱”的笔画,提醒注意笔顺)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1.整体感知,初步感知画面。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

黄蝶、菜花)

(2)联系对比:从整体上看,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要点:都是乡村自然中的典型事物;都是暮春时的典型事物,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2.学习前两句诗,体会春景之美。

(1)出示、朗读前两句诗,想象画面。

点拨:篱落疏疏:联系上一首诗中的“菜花稀”,想象篱笆稀疏的样子。

一径深:点出“深远”之意。

新绿:什么是新绿呢?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画面吗?

(2)学生描述由前两句诗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学生再次朗读体会画面。

3.学习后两句诗,想象画中人物活动,体会童趣。

(1)引入:刚刚听了大家的描述,我知道前两句描述了一个很美很幽静的画面,接下来

诗人让平静的画面动了起来,是哪些词语让这春天的画面动了起来呢?自由阅读诗句,并圈画

关键词。(急走、追、飞入、寻)

(2)由静化动,想象画面。

请大家紧扣这些关键词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看看能不能让想象中的画面动起来。同

桌间相互交流。

(3)补充动作,还原画面。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想象到的画面?

点拨:引导学生具体描述“急走、追、飞入、寻”等动作,相机点评学生的想象与表达。

(4)组织学生齐读这两句诗,通过朗读再现画面。

四'体悟诗情,总结提升

1.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闲适、惬意、愉悦)带着想象,带着诗人的情感,朗

读全诗。

2.总结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梳理学习古诗的方法。

要点:借助注释理解意思,紧扣古诗中的事物想象画面,通过朗读浮现画面,体会诗人的

思想感情。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背诵这首词。

(重难点)

3.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一、复习背诵,导入新课

1.集体背诵前面学的两首诗。

2.教师指名背诵以前学过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词句,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指导读好节奏语调,再齐读。

2.指导生字书写。重点指导“檐”字,注意右边半包围结构中“八”两笔不能少。

3.提问:你发现词跟诗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预设1:前面两首古诗每句字数一致;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预设2:前面两首诗不分段;词分为上下两段。上面一段词叫上阕,下面一段叫下阕。课

文排版时,上下阕中间空了两格,读的时候,两阕中间停顿要稍长一些。

4.读了这首词,这里的村居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预设1:这里的生活环境优美,清新自然。

预设2:这里的乡村生活很宁静、快乐。

三、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一)学习上阕

1.自由读一读上阕,词中写了哪些景物?(茅屋、小溪、青草)

2.学生回答。(出示图片)

3.教师相机引导。

(1)茅屋是怎样的?(低矮)什么样的青草?(青绿、茂盛)怎样的小溪?(缓缓流淌、

潺潺流淌、叮叮咚咚……)

(2)这一家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4.理解上阕的最后两句。

(1)理解“醉”“相媚好”。(醉:酒后微醉。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2)再读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老两口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他们喝酒

逗乐,其乐融融。)

(3)你仿佛听到了他们说些什么呢?(生自由想象)

(4)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家庭透出什么样的氛围呢?(幸福、天伦之乐)

4.齐读上阕,感受他们平凡的幸福。

(二)学习下阕

1.三个儿子在哪里,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自由读,指名说)

(1)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在溪边剥莲蓬)

(2)“卧”什么意思?(趴着)如果你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你会以怎样的姿势“剥莲蓬”

呢?(生自由回答,师提示要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2.让我们来猜一猜,老两口儿最喜欢哪个儿子呢?你能说说理由吗?(大儿子勤勤恳恳地

种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二儿子老老实实,默默地编织鸡笼,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儿子调

皮可爱,为家中增添快乐。)

(1)再读句子,哪个词凸显出小儿子的调皮?哪个词最能反映出老两口儿对小儿子的喜

爱?

(2)烈日炎炎,小儿子在溪头卧剥莲蓬,久久不肯回家。老两口儿和小儿子会有一番怎

样的对话呢?(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3.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和谐、幸福……)

四'课堂练笔,体会感情

1.布置任务:从居住环境、老两口聊天、大儿二儿劳动、小儿剥莲蓬四个画面中,任选一

个,写一写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

2.学生交流自己写的画面,教师相机点评。

小结:把大家想象的画面连起来,就是一幅景美人更美的乡村生活画。辛弃疾想赞美的是一个

什么样的村居生活?(美好宁静、安居乐业)

3.齐诵《清平乐•村居》。

[教学板书]

1古诗词三首

‘梅子、杏子、]农忙

四时田园杂兴

,麦花、菜花,(勤劳朴实、

(其二十五).无人过、惟有J温馨美好)

篱落、一径、树头静

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黄蝶、菜花动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清平乐•村居<,安居乐业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三首古诗词描绘了和谐、美好、纯朴自然的乡村生活。要想帮助学生感受这独特的

风景,就必须让他们想象出画面中具体的人或景物。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

词节奏,然后引导他们找出具体的景物,也就是诗词中的关键语句,再相机点拨学生描述出诗

句描绘的画面。同时,还帮助学生初步体会了诗人所表达的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2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文要素】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紧扣关键语句感知景物。

3.再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明晰画面。(重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些具有乡村特色的图画,配上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想一想在哪里可以看到这样

的景致,唤起生活的记忆,推开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门。

二、检查预习,紧扣关键语句感知景物

1.借助预习单的反馈,读准“芍药、朴素、附上、绘成、纺织、攀上、率领、倘若、捣衣、

和谐”等词语,识记“率、朴、素”等生字。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里,都有哪些景物和人物的活

动?同桌交流。

明确:课文中写到的瓜、花、竹都是植物,鸡、鸭是家禽,吃饭、睡觉是生活场景。原来

作者在选择素材时,既考虑到了具有乡下特色的景物和活动,又有一定的分类。

4.结合景物和活动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抓住方位词和时间词,理解顺序,就可以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明晰画面

过渡:这么多独特、迷人的景物和活动,构成了乡下人家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课文都写到

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欣赏文字带来的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根据文字再现画面,读完后,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门前的瓜架上爬满了细长的藤蔓,绿色的叶子在随风飘动。一个个青

的、红的瓜,像小铃铛一样跟着摇摆,有趣极了!

追问指导:抓住“屋前”“瓜架”等关键词给这幅画面取名一一屋前瓜架图。

2.迁移运用。请你学着把后面文字读成画面,再给每一幅画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

明确:门前鲜花图、屋后竹笋图、鸡鸭觅食图、门前晚餐图、月夜虫鸣图。

3.师小结:这样课文就变成了一幅幅可以感知的具体画面了。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说说写字要点。重点指导“蹲、率”。

“蹲”字左窄右宽,左边足字旁短小,“酋”中的短横容易遗漏,引导学生先书写,再自主书

写;“率”字中“幺”两边的四点左右对应,向中间聚拢。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2.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难点)

3.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关键语句明晰了一幅幅画面。这节课

我们将继续品悟语言,借助关键语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二'品悟语言,借助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1.示范学习“屋前瓜架图”,抓住蕴含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说说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装饰”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指“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风趣”是“风味情趣”。

这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起到了什么美化作用,又有何风味情趣?

(1)请三位学生到讲台上,想象自己的家在乡下,一号学生家的屋前有一架丝瓜,二号学

生家的屋前有一对石狮子,三号学生家的屋前有一根旗杆。

(2)教师按季节转换提示,请三位学生想象一年四季各家屋前的景色是怎样的。

①师提示:春天来了,你们三家的门前各是怎样的景色?

预设:一号学生家门前的丝瓜藤开始往架子上爬了,嫩嫩的丝瓜叶在风中摇摆着,像许多只小

手在欢迎来做客的朋友;二号学生家门前的石狮子兀自蹲着;三号学生家门前的大旗杆兀自立

着。

②师再提示:夏天来了,你们三家的门前又是怎样的景色?秋天呢?冬天呢?

点拨:在具象铺排中,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瓜架因四季变化而变化,自然又别有风趣,而石狮子

和大旗杆一成不变,了无生趣。这样就对“屋前瓜架图”的“独特、迷人”有了感悟,对作者

的思想感情也就能初步体会了。

2.走进其他图景,多角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里描绘的每一幅画面,都可以从那些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着手,通过展开想象、联结

生活等方法,感受乡下人家景致的“独特、迷人”。

预设:

“门前鲜花图”抓住花名间的逗号和“依着时令”等词语,感受农家门前一年四季鲜花盛

开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欢喜之情。

“屋后竹笋图”抓住表示颜色的词和“常常、许多、成群、探出头”等词语,感受竹、笋

旺盛的生命力,体会作者的欢欣喜悦之情。

“鸡鸭觅食图”抓住“肯定、率领、大踏步、游戏、从不吃惊”等词语,感受鸡鸭生活的

自由自在和彼此信任,体会作者对乡下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之情。

“门前晚餐图”“月夜虫鸣图”则可抓住“常常、天高地阔、赛过催眠曲、甜甜蜜蜜”等

词语,感受乡下人家的自然、和谐,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3.指名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试着读出自己的那份喜爱之情。

4.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

让学生自由选择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交流阅读感受。并将自己觉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

下来。

5.回扣全文,小结体会。

抓住全文的关键语句,结合前面的画面,请学生说说自己从“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句中体会到的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迁移运用,写出能表达思想感情的一段话

1.请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紧扣关键语句“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引导思考:你

发现作者都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时候和季节?

明确:作者是抓住乡下人家的“春、夏、秋”和“白天、傍晚、夜间”这些不同季节、不

同时间来写的。

2.那在你眼里,乡村景致又是怎样的?请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观察和印象,学习课文某一

幅图的写法,用一段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乡村景致,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2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屋前瓜架图门前鲜花图

屋后竹笋图鸡鸭觅食图

门前晚餐图月夜虫鸣图

[教学反思]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前提是能走进文字描绘的图中景,真切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的

情感。为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语句,通过多形式朗读展开想象、抓

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对比事物展开想象等,从不同的图景中感受乡村景致的独特、迷人,从而

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迁移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

乡下人家的思想感情。

3天窗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题置疑,通过圈画聚焦关键语句。

3.合作品读,把握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一、借助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乡下天窗的图片)请学生说说这些图片的特点,结合课题,相机简介作者,引

入新课。(板书课题:天窗,齐读)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引导学生关注“天窗”这一乡下特有的事物,进而对天窗产生好奇:什么是天窗?天窗

有什么作用?作者围绕着天窗会写些什么?……

2.带着疑问初读课文,用借助插图、联系课文的方法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

3.分享交流:作者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1:天窗的外形、作用。

预设2:下雨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

预设3:夜晚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

4.了解天窗。

(1)出示图片和第3自然段,说一说什么是天窗。

(2)出示第1、2自然段,联系上文并根据“有了天窗,。没有天窗,”的句式来说一说,

以此了解天窗,明白天窗的作用。

5.感知天窗带来的乐趣。

(1)布置任务:组织学生快速阅读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了

什么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初步感受孩子们被关在黑乎乎的屋子里,那种孤独、

无聊、苦闷的感觉。

(3)相机出示这两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为什么说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4)提问:第5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紧扣这

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来理解语段大意。教师出示这两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小结:天窗是连接屋内与外面的天地的通道,给孩子们原本枯燥乏味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

穷乐趣。

三、学习生字词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讲解学生不懂的字词。

2.指导区分“藉”和“籍”两个字。指导生字书写。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难点)

一、回顾导入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慰藉、快乐)

2.问:“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3.被关在屋子里的孩子是怎么借助这小小的天窗来让自己获得“慰藉”的呢?让我们一起

再次走进课文。

二、合作品读,紧扣关键语句体会情感

(一)学习"夏天阵雨来时”

1.教师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由快乐到失落)

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

2.师: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住!透过这

扇天窗,文中的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

句。

3.师生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二)抓关键词,体会作者蕴藏的情感

1.“雨脚”“跳”:这些词用在雨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点落在天窗上的样子当

成了雨用脚在跳,雨变得很可爱。

2.“一瞥”:“瞥”指快速地扫了一眼,形象地写出了闪电发出一瞬亮光的样子,闪电变得

很可爱。

3.“卜落卜落”:拟声词把雨点落在天窗上的声音表现得可知可感。

4.“带子似的”:把闪电的样子写得具体、贴切。

5.“扫荡”:这个词给人威力十足的感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约束,很自由。

6.“这雨,这风,这雷,这电”:连用四个“这”,构成排比,加强了语气,让人感觉风雨

雷电气势十足,像四位霸道的侵略者似的。

补充想象: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_这电

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小结:通过这些字词可以体会到孩子们原本失落的情感一扫而光,写出了孩子们此时心境

的欢快。

(三)学习"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

1.默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

的?(无奈、不甘)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

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点拨: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体会孩子们神秘而兴奋的心情。

小结:此时的天窗就像是万花筒,让孩子们从虚无的想象中看到了世界的神奇与美丽。

三、体悟总结,聚焦关键词升华情感

1.提问: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了外面不一样的精彩世界,谁能

说说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预设:原本孩子们被锁在小屋子里,内心是苦闷的、无聊的、寂寞的,但他们通过天窗联

想到了比平时看到的更精彩、更有趣的情景,此时他们变得更加欢快、激动、兴奋、陶醉,所

以天窗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慰藉”。

2.升华情感:天窗把孩子们与外界连在一起,让孩子们看到了更阔达、更复杂的雨景;又

让孩子们看到了更真切、更确实的夜景。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集体朗读。

四、分层练笔,迁移运用,体验想象的快乐

1.出示课文第5、7自然段,引导思考:孩子们是如何用天窗从“无”中看到“有”,从“虚”

中看出“实”的?

点拨:可以抓住数量,抓住形状,还可以抓住颜色,抓住事物特点的联系,天马行空地想

象。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练笔任务。

请学生想象自己成为乡下孩子中的一员,就在那样的夜里,在地洞似的屋子里,想象可能

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完成仿写任务,最后进行交流和点评。

(1)仿写句子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闪过的一道光亮,想象到。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一片被风吹落的树叶,想象到。

(2)能干的你,学着课文的样子试着仿写段落吧。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想象到。

我会从那,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教学板书]

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教学反思]

在《乡下人家》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习了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天窗》

时,我注重体现“以学定教,以读为本,读练结合”的教学理念,借助关键语句,通过多种形

式的朗读,抓关键词句让学生理解孩子们丰富奇特的想象,深入体会课本所要表达的情感。课

文中“想象”部分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通过让学生去掉“想象”的部分,感受“想象”

在生活和写作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分层练笔的环节,先给出透过天窗可以看到什么景

物的提示,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然后提高要求,让他们自己思考通过天窗可以看到

什么景物,由此能想到什么,并用笔写下来,这是对“想象”的学有所用。4*三月桃花水

4*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3.能抓住关键语句,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感受桃花水的动听和清澈,初步体会作者对桃花

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回顾前课,提炼学习方法

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本单元《乡下人家》和《天窗》两课中的关键语句。通过提问和

引导等方式,学生能够回顾出以下句子: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2.齐读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和特点,发现关键语句有哪些共同

特征。请学生先自己分析填表,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修改内容。

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位置或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乡下人家的(无限

乡下人家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位于文章(末尾),是

《乡下人家》喜爱),对乡下生活的

的(风景)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n(总结)句。

(无限向往)之情。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

1位于文章(中间),是

天窗带来慰藉。表达了对童年乡下

《天窗》(过渡)句。这句话在

的(慰藉)(2)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生活的(美好回忆)。

文中出现了(两次

的慰藉!

(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前两句位于文章(中

《三月桃三月桃花水(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间),句式(相同),后对三月桃花水的(喜

花水》的(美丽)(3)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一句位于文章(末爱)和(赞美)之情。

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尾)3

提炼学习方法:文章题目与内容直接相关,作者的思想感情会通过一个或多个关键语句表

达出来。这些关键语句位置不同,有的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不断强化读者的印象;有的在文章

过渡时出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的在文章结尾处出现,起到了总结中心内容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确定关键语句

“三月桃花水,究竟有多美”,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找这一课的关键语句。

1.让学生自主阅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识记生

字词)

2.找出课文的关键语句,继续填入表格中。(同桌相互交流完成)

预设1: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这是文章最后一句话,也是文章的总结句,就像《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话一样,是表明

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叫人多沉醉”直接抒发了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引导总结:关键语句可以是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从“沉醉”这个富有感情

色彩的词语入手,结合整句话的位置和作用特点来确定关键语句,是个好方法。

预设2:(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这两句话句式相同,在文章中先后出现,承上启下,就像《天窗》中句式相同的两句话一样。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桃花水声音动听、河水清澈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桃花

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再次引导总结:关键语句也可以是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从课

文的主要内容入手,通过理解、分析、比较每句话的地位和作用,读懂作者修辞背后的情感含

义来确定关键语句,这样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三、把握关键,交流反馈情感

1.这春天的竖琴、春天的明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声音、画面,让人沉醉其中?学生自

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在文中圈画出听到的声音,明镜倒映出的景物。

(2)分别采用同桌交流互读、朗读展示、师生交流评价和全班齐读等多种方式,在合适

的音调和语速环境下,伴着轻重音和节奏感,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想画面,从而逐渐读出桃花

水令人沉醉的美。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提示从修辞手法等角度,探寻课文写作特色。

明确:课文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水动听、清澈的特

点,也写出了春天的美丽。

3.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写话训练。

桃花水还会演奏出什么声音?映照出怎样的美景?课后请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

段话,也可以用上其他合适的关键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4*三月桃花水

春天的竖琴一一水声如音乐

春天的明镜一一水清如明镜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将学习的重难点放在怎样发现关键语句并由此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通

过指导朗读、分析,学生不难发现,文中的过渡句和文章最后的总结句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和中心思想,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本课的关键语句。

以读促悟是一个很好的理解文本的方式,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表

达的情感,同时感受作者这样比喻的巧妙之处,积累优美的词句。对于有能力的同学,请他们

学着作者的写法,对三月桃花水进行仿写。

5琥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15个生字,会写15个词语。

2.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语文要素】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

1.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语文要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重点)

3.能够大致了解文中介绍的那块琥珀的特点。

一、图片导入,初知内容

1.(课件出示琥珀图片)猜一猜图中是什么?(揭题,板书课题)

2.请大家观察这两个字,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偏旁?再读一读这一组带“王”的词(课件出

示),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偏旁都是“王”,大多表示珍贵的玉器或宝石)

3.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琥珀的什么特征?

4.交流:看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预设1:什么是琥珀?

预设2:文中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预设3: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5.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试着在文中找到答案。

(1)学生自主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琥珀是什么?文中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交流归纳:琥珀是一种透明的松柏树脂的化石。

文中琥珀的特点:黄色、透明、硬、里面包裹着昆虫。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遇到生僻的字词,多读几遍,把句段

读通顺;有疑问处,做好标记。

2.检测自读情况。

读一读,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词提出来,联系语境试着理解。

松脂拂拭挣扎晌午一番怒吼渗出热辣辣推测详细淹没冲刷

3.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自由读生字,练习书写。教师重点指导书写“拭、戈I、辣”。

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1.带着自己的疑问默读课文,读完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研究。

(1)说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其余同学只说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同时结合课文,相互启发,

试着解答问题。

(2)小组整理本组还未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最想解决的2〜3个问题。

3.全班交流,边交流边试着解决问题,整理出大家最想解决的几个问题。

4.刚才,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再默读课文。

(1)(出示问题)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哪些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发现?

(2)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3)反馈交流:琥珀的形成一一第2~12自然段。琥珀的发现一一第13~17自然段。

点拨:琥珀的形成和发现,作者是用“讲故事”的方法写出来的。这样,能让我们读起来

感到生动有趣。故事有趣在哪儿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研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利用“鱼骨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难点)

2.能联系上下文,探究作者关于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明确推测不是随意的想象,而是

有可靠的依据。(难点)

3.能联系科学知识,探究本文推测的合理性,并尝试推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当时发生了一件对于蜘蛛家族和苍蝇家族来说极其恐怖的事件,我们

想要弄清楚整个故事的每一个细节,你们愿意去一探究竟吗?

二、抓住关键信息,探究作者的推测

1.细读课文,寻找关键信息。

边读课文边寻找信息,摘录关键词,完成学习单上的“鱼骨图”。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2.对照课文,交流“鱼骨图”。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填写的鱼骨图,认真对照课文内容,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信息。

3.结合课文,梳理关键信息。

时间:约莫几万年前、夏日、晌午地点:老松树林

人物:蜘蛛、苍蝇起因:蜘蛛想吃苍蝇

经过:一齐、重重包裹、地质变化、漫长、淹没结果:化石

4.填写关键信息,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时间地点人物

这幅鱼骨图把关键信息全部都提取出来了。请结合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块琥珀

形成的经过。

强调:不能遗漏重要的信息,漏掉了一个信息,这块化石就形成不了,或者变成的就不是

这样一块琥珀。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介绍这块琥珀的时候,有可靠的依据,叙述有条理,而且起因、经

过、结果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用词非常准确。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推测

请你用上“可以想象……因为……”说一说“鱼骨图”上各个要素的想象依据。比如:可

以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约几万年前,因为琥珀化石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

1.自由说。请你挑选“鱼骨图”上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的想象依据,说给学习伙伴听,能

够说得越多,表明你越厉害。(注意在课文中找准依据)

2.全班交流。同学发言的时候,仔细听,如果他说的和你想讲的一样,你就不用举手。如

果他说完的时候你还有补充,你就马上举手。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推理的严密性。

(1)在探究中解疑:

①“松脂”这个词在文中多次出现,为什么要反复写松脂?

找到相关的句子;品读句子;做出解释。

(松脂是形成琥珀的必要条件;也是文章的线索;可以体会到老松树对两个生命结束的同

情...)

②研究琥珀有什么意义?

生交流;师补充资料。

结论:研究琥珀,可以发现古老的植物和动物,对于研究动植物有参考价值;对于研究地

球气候、生物均有科学意义。

③探究文中最后五个自然段的意义。

(它们是研究琥珀的关键条件;提供推测琥珀形成的依据;文章更有趣。)

小结:以后我们再读到类似的文章,也可以试着用鱼骨图搜集故事的要素,并试着寻找依

据,进行合理推测。

(2)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传情。

反复品读文章中相关语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两只小虫的喜爱、担心和同情。

如: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四、拓展学习,引导思考

小组讨论:

1.如果把课文中的“夏日”换成“秋天”会得出怎样的结果?为什么?

2.如果把课文中的“几万年”换成“100多年”又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为什么?

3.说说你现在对于作者关于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有什么看法?

[教学板书]

5琥珀

[教学反思]

课上,我让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他们的思维会更活跃,会产生许多想

法。遇到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探讨,疑问处做好标记,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读课文前,先让学生就课文标题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在初知课文后,再让他们提

出自己的疑问,带着疑问再次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后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

树立尝试解决问题的意识。在统领全文的主问题引领下,去学习,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更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养成。

“抓住关键信息,探究作者的推测”这个环节的学习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的,但是采

用探究的形式,一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二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鱼骨图、故事的六要素、提

取关键信息,这三项内容一整合,就可以把形成这块琥珀的过程说清楚了。

最后,用换一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

神。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语文要素】

3.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能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教学重难点]

1.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2.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重点)

3.能以小解说员的身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难点)

一、穿越时空,揭题导入

1.引发疑问:(地球霸主、庞大凶猛;天之骄子、凌空翱翔)看到这两组词你联想到什么

动物?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恐龙和鸟类)

2.揭题引入: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与“天之骄子”鸟类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它们之

间怎么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

二'抓时间词,简要介绍

1.梳理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读好后把能概

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画下来。

(1)交流关键句。

句1: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句2: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师生交流后归纳:

①大量相关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的一支演化来的。

②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

(2)小结学法。不少课文会在开头或结尾告诉我们最关键的信息,同学们读课文时要特

别留意这些概括性的句子。

2.任务驱动。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节课我们要当个小解说员为大家作介绍。请同学

们自由大声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我是小讲解员”作业单。

我是小讲解员

地球上的()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

异的()。*

()的身体逐渐变小,

、C楚?,鸟类,最终飞

(1)体会语言准确表达。括号中填写的词依次是“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一些猎食性

恐龙”。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一些”两个字不能漏,因为不是所有的猎食性恐龙都飞

上了蓝天。

(2)发现写作顺序。像“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说明经历

了不同时代的恐龙是逐渐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就叫演化。

3.简要介绍。谁能看着这张“我是小讲解员”的作业单,按照时间顺序向大家简要地介绍

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三'回顾策略,深入阅读

过渡:如果我们就抓住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来介绍恐龙的演化过程,你觉得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因为介绍得还不够清晰具体。

师:如果我们能在解说中解开大家可能有疑问的地方,那么大家对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也

就更加明白了。

1.回顾提问策略。四年级上册我们学过提问这一阅读策略,还记得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提问

吗?

明确:针对字词理解提问;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针对课文写法提问;结合生活经验提问等。

2.默读梳理问题。请同学们一边对照“我是小讲解员”的作业单,一边默读课文,把不懂

的问题写下来。

交流不懂的问题。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一下。

预设:下列这些问题中,有些是大家都比较困惑的,我们一起梳理一下。

提问角度我的问题

针对字词理解提问“茹毛饮血”是什么意思?

科学家如何提出假说?凶猛笨重的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

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些猎食性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它们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

针对课文写法提问

上生存”一句中“可能”能删除吗?为什么?

结合生活经验提问如果我是解说员,可以怎么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呢?

四、抓关键词,具体介绍

师: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关键问题来介绍,听的人对恐龙如何飞向蓝天的过程就更清晰了。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第4自然段,把想说的解说词画出来,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1.解说“庞大家族”。

课件出示: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以植物为食。

(1)解决字词障碍。重点指导“茹毛饮血”一词中的“血”的读音,明白“茹”是吃的意

思。

(2)学习分类取名。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我们就可以叫它“两足恐龙”。

试着用这样的分类取名方式,给其他恐龙也取个名字。

(词卡上写关键词:两足恐龙、四足恐龙;大型恐龙、小型恐龙;食肉恐龙、食草恐龙)

(3)抓关键词介绍。现在谁能看着词卡上的这些关键词,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庞大的恐龙家

族?

(4)小结介绍方法。像这样按照“行走方式”“体型体重”“性情饮食”来分类介绍,能让

听的人对这个庞大的家族了解得更清晰。

2.介绍猎食性恐龙。在刚才整理的“问题清单”里关于猎食性恐龙,大家提了很多问题,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快速读这段话,画出能帮我们解开疑惑的句子。

(1)介绍猎食性恐龙身体变化。

课件出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①解决字词障碍。指导读好“身体轻盈”“脑颅膨大”等词语。

②梳理关键词。读读这段解说词,说说猎食性恐龙身体的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词卡上写关键词:骨骼、脑颅、前肢、体表)

③抓关键词介绍。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变化,谁能看着这些关键词,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介

绍它们身体上的变化?

(2)介绍猎食性恐龙技能上的准备。

课件出示: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崭新的生活天地。

①过渡设疑。仅仅身体上发生变化,就能说明这些恐龙变成了鸟类吗?请你读一读这部分

的解说词,看看猎食性恐龙是如何学会飞行的。

②抓关键词准确介绍。现在谁能准确地说一说这些猎食性恐龙是如何学会飞翔的。

3.整体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1)完整介绍。现在谁能把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完整地介绍一下?

(2)小结方法。抓住关键词和表示时间的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说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4.全班一起迅速浏览资料袋,梳理收获。对照“问题清单”中提出的疑问,哪些已经解决

了请打上“J”,还没解决的我们课后查找资料一起探究。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归类指导本课左右结构的字。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这些字的共同点,再说说写这类字要注意什么。

(2)重点提示“钝、谈、鸽、隧”等字。

2.学生自己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难点)

一、交流先学成果,复习铺垫

1.出示鸽子、孔雀、恐龙的图片,请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形容图片上的动物。

2.这两类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飞向蓝

天的恐龙》。

二、句子对比感受表达

如果我说“恐龙现在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它们变成了鸟类”你们是否同意我的说法?(课

件出示两句话对比)

句子1: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句子2: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像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吗?找出来一起交流一下。

小结:科普类文章力求表达准确。

三'借助课文,仿写表达

1.我发现课文在介绍恐龙的演化过程中,有一段的写法非常有特点。(课件出示)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2.请同学自由读,说说你发现了这一段在写法上的哪些特点。(总分的构段方式;分述部

分对比列举)

3.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来写生活中的事物,比如“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课件出示

千姿百态的花朵图片)请同学们想想,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比列举着写?(预设:形态、色彩、

习性等)

4.学生动笔,教师巡视。交流小练笔,教师相机评价。

四'布置作业,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观赏电影《侏罗纪公园》。

[教学板书]

6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种恐龙一一庞大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一一演化成鸟类

简明扼要用词准确

[教学反思]

一、教师统筹安排阅读任务,整体架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语言建构的碎片化。

“抓时间词,简要介绍”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以小讲解员的身份快速走进课文情境,把目光聚

焦到具有核心价值的文本内容中。在搜集、整理关键信息中,学生对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有了

“俯瞰式”的整体感知,对“演化”一词的理解也更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