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1页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2页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3页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4页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XXXXX-2009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urbanrailtransitintegratedsupervisionandcontrolsystem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2009—××—××发布2009—××—××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urbanrailtransitintegratedsupervisionandcontrolsystemengineeringGBXXXX-2009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9年X月X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年北京

前言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105号)文件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下达〈二〇〇八年度电子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规简函[2008]93号)文件的要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会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深圳地铁公司、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内外有关的标准,广泛吸取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标准。本规范共分9章,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一般规定、系统功能、系统性能、系统组成、系统要求、接口要求、其他。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负责。在本规范的实施应用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积极总结经验,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地址:海淀区清河宝盛里芳清园8号楼,邮政编码:100192),以供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员名单:主编单位: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参编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深圳地铁公司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主要起草人:魏晓东、孙红、管建华、毛宇丰、陈洪、吴铀铀、宋毅、侯久望、田胜利、高军章、李海博、娄永梅、张慎明、章扬、魏祥斌、徐晓燕、陶渊、汪怡平、刘芳主要审查人员:参加最终审查会的专家

目次TOC\o"1-2"\h\z\u1. 总则 52. 术语 63. 规范性引用文件 84. 一般规定 95. 系统功能 105.1. 基本功能 105.2. 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级功能 115.3. 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级(包括车辆基地)功能 125.4. 互联子系统功能 146. 系统性能 166.1. 系统响应性 166.2. 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要求 166.3. 设备负载要求 167. 系统组成 178. 系统要求 188.1. 设计原则 188.2. 硬件要求 188.3. 软件要求 189. 接口要求 2210. 其他 2310.1. 电源 2310.2. 防雷 2310.3. 接地 2310.4. 设备用房 231. 总则 254. 一般规定 255. 系统功能 275.1. 基本功能 279. 接口要求 27

总则为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标准,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的技术水平,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集成的程度,应根据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管理技术需求以及管理部门的技术适应性等因素决定。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有关安全、接地、防雷、节能等应执行通用的国家规定。

术语SCADA:(Supervision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综合监控系统(ISCS-IntergratedSupervisionandControlSystem)”是一个SCADA系统和大型分层分布监控系统。它以集成在其中的专业自动化系统为主体,与独立运行的专业系统相互联并进行信息交互的支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信息共享平台。集成子系统:集成子系统是被综合监控系统完全集成在其内的子系统。集成子系统完全融入综合监控系统,构成系统主体,全部功能都由综合监控系统实现,成为综合监控系统的一部分。互联子系统:互联子系统是仍保持独立运行的具有自身完整结构的专业子系统。综合监控系统通过外部接口与互联子系统进行必要的信息交互以支持综合监控功能实现。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对由多条地铁和轻轨线路构成的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运营进行调度指挥和协调管理,并与城市其它交通网协同的自动化系统。模式控制:模式控制是综合监控系统在外部条件的触发下,执行的一个控制序列或控制预案。模式选择的操作输出是预先定义的模式号。阻塞模式: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接收列车信号系统提供的列车阻塞信息,并根据列车阻塞位置情况自动启动对应的控制模式,或采用半自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方式启动对应的控制模式。火灾模式:当综合监控系统的FAS系统发出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综合监控系统各级的相关子系统进入此火灾报警条件下的模式控制和运行。联动:综合监控系统汇集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联动,提高运营效率。远方/就地:由于现场设备处于整个监控层次的最底层,现场设备的远方/就地状态直接决定了现场设备是否由综合监控系统控制。在系统调试、现场维修和紧急情况下,操作人员将对现场设备在远方/就地状态进行必要操作。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平台:是一套可以满足相关各专业数据信息的系统集成与互联需求的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的软件;是一个采用开放的软件架构和标准的软件组件,实现具有可伸缩性的软件系统;是一个可进行持续开发和可扩展功能的软件体系。RAMS:(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andSafety)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CISCS:(CenterIntergratedSupervisionandControlSystem)中央(控制中心)综合监控系统。SISCS:(StationIntergratedSupervisionandControlSystem)车站综合监控系统。DISCS:(DepotIntergratedSupervisionandControlSystem)车辆基地综合监控系统。TISCS:(TrainIntergratedSupervisionandControlSystem)车载综合监控系统。MBN:(MainBackboneNetwork)综合监控系统骨干网。NMS:(NetworkManagementSystem)网络管理系统。DMS:(DeviceManagementSystem)设备管理系统。TMS:(TrainManagementSystem)培训管理系统。HMI:(HumanMachineInterface)人机界面。OCC:(OperatingControlCenter)控制中心。PSCADA:(PowerSupervision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变电所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AutomationSystem)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FAS:(FireAlarmSystem)火灾自动报警系统CCTV:(ClosedCircuitTelevision)闭路电视监视系统PA:(PubicAddresssystem)广播系统。PIS:(PassengerInformationSystem)乘客信息系统。ATS:(AutomaticTrainSupervision)列车自动监控系统。PSD:(PlatformScreenController)屏蔽门系统。AFC:(AutomationFareCollection)自动售检票系统。FG:(FloodGate)防淹门ACS:(AccessControlSystem)防淹门UPS:(UninterruptedPowerSystem)不间断电源系统。TIS:(TrainborneInformationSystem)车载信息系统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平均无故障时间。MTTR:(MeanTimeToRepair)平均修复时间。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50157 地铁设计规范GB8566-2001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10411-2005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TB10117-98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TB10064-2000 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13730-92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3829-92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50059-92 电力装置的断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17463-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4部分:性能要求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T13423-1992 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GB/T15969 可编程序控制器GB/T13926-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IEC62236.5-2003 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5部分:地面供电装置和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GB/T21562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的规范与示例EN50126 demonstrationof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andSafety(RAMS)》EN50128 RailwayApplications-SoftwareforRailwayControlandProtectionSystems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B16806-1997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J-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13423-1992 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GB/T12504-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国际电工学会标准(IEC)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一般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宜设综合监控系统作为线网或线路的自动化监控和数字信息共享平台。综合监控系统面向的对象应包括:线网指挥中心调度,线路控制中心调度,车站值班员,系统和设备的维修人员,员工培训等,也可根据需要面向其它对象。综合监控系统应围绕行车和行车指挥、机电设备监控和管理、防灾和安全、乘客服务、系统维修和管理等目的进行设置,应与运营管理模式相适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整体功能的需求,并具备应急指挥和操作功能。综合监控系统应采用集成和互联方式构建。宜将电力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屏蔽门系统及防淹门系统集成到综合监控系统中;也可集成信号ATS系统;其它系统宜与综合监控系统互联。综合监控系统应具有集成多厂家设备和第三方软件的能力。综合监控系统应实现正常、灾害、阻塞、故障和维护等运行模式,对重要的控制对象(系统或设备)应具备远程手动控制功能。综合监控系统应具有对集成系统的远程故障诊断和隔离、远程维护和修复等功能及能力,具有软件远程编程和下载功能。各系统手动后备控制应集中设在车站控制室综合后备控制盘上。综合后备控制盘的操作功能,应由集成和互联系统直接实现。综合监控系统应采用可靠性设计,采用主备冗余结构,实现系统横向和纵向冗余,并满足系统故障或灾害不扩散、不传播的原则。综合监控系统应遵循集中监控管理、分层分布式控制、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综合监控系统的构成、设备硬件配置及软件编制应满足运营功能和性能参数指标的要求,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的要求,并为今后系统的扩展预留一定的条件。应建立与综合监控系统相适应的定员、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维护管理机构,以提高运营效率。综合监控系统设计应包括控制中心中央控制室、车站控制室和IBP的工艺设计。综合监控系统设计宜延伸到线网层面,为线网指挥管理系统信息接入提供便利。综合监控系统集成的BAS系统宜包括现场设备的就地级控制器,也宜将MCC纳入其内。线网综合监控系统宜建立统一的系统接口标准,实现不同线路共享设施(共用主变电站、共用车辆基地或停车场、换乘车站)的信息互联和互通。

系统功能基本功能综合监控系统应实现所集成系统的中央级和车站级的全部运营功能以及对现场设备的监控。。系统应采用统一的监控平台,统一的人机界面以实现综合监控的功能要求。系统应具备I/O处理、设备状态显示、声光报警、控制调节、计算、趋势、应急联动、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通用功能,宜具有事件回放、辅助决策支持等功能。系统应具有安全与权限管理功能,以保证系统安全和控制命令的唯一性。系统应具有集中统一的用户注册管理功能,根据注册用户的权限,开放不同的功能。使用权限级别应至少具有:系统管理级、运营操作级和浏览级。具有系统联动功能,汇集集成和互联设备系统的信息,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联动。系统联动可分为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三种方式。系统的联动功能应包括正常模式、灾害模式、阻塞模式、故障模式。联动功能可分为事情触发、时间触发、人工启动等方式。冗余设备应具备自动切换功能,切换时间满足运营的需要。系统应具有点控功能,控制的手动级别高于自动,涉及权限的中央级高于车站级。系统的操作员操作站应具备完善的报警功能,报警应至少应分为紧急报警、事故报警、预告报警、事件报警。报警信息应能分类别显示。系统具有文件和报表管理、生成和打印功能,常用报表有报警报表,事件报表、数据统计报表、各种日志报表等,同时授权用户可以定制所需的报表及定制报表格式。系统应具有对各类操作记录、事件、报警、历史数据和文件进行归档、记录和保存,具有历史数据管理功能,可对历史数据纪录进行处理、分析、统计和存档。系统应通过应用配置组态实现用户所需要的功能,系统应用配置组态工具可修改组态,完善系统运行。组态可在线、离线工作。系统的各级设备应具有自诊断功能;系统应具有网络管理功能。具备进行网络管理、配置管理、网络监控、故障报告、性能管理、安全管理、事件记录、参数调整、创建、编辑和删除数据库等操作。系统宜具有设备维护管理系统(DMS)的功能,提供设备运行信息,以支持设备维护、维修和管理。系统宜具有培训管理系统(TMS)功能,宜包括运行管理、操作、以及日常维护、故障排除等业务培训,可在线和离线模式下进行,两种模式应具有相同的人机界面及功能。系统应具有系统备份和恢复的功能。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级功能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级电力监控功能1、实现对全线遥控对象的遥控。遥控种类分选点式、选站式、进线式控制;2、实现对全线供电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视、故障报警和保护复归;3、实现对全线供电系统中主要运行参数的遥测;4、实现可视化的屏幕画面显示、模拟盘显示或其他方式显示,以及运行和故障记录信息的打印;5、实现电能统计等的日报月报制表打印;6、实现系统自检功能;7、实现系统维护功能;8、实现主/备通道的切换功能。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级环境与设备监控功能1、监控功能:监视全线各车站的通风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空调水系统、电梯、自动扶梯、动力照明系统、导向系统及集中冷站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对相关设备进行模式控制。增加新的控制模式表内容;确定并修改全线隧道及车站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并把相关的运行模式通过网络下载给车站,使车站设备按给定的模式运行;对区间隧道通风系统设备进行正常模式控制及灾害模式控制;向车站BAS下载运行模式和按时间表控制的有关信息;监视、记录各车站站厅、站台和管理设备用房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2、显示功能:具有良好和灵活的人机界面的图形监控软件,能在环调工作站提供车站综合画面、环控设备分类画面、环控模式等显示;在大屏幕(OPS)指定区域显示全线隧道通风系统的工作状态、区间水位状态等运行情况。提供给环调工作站操作员的系统总貌和工况图画面,包括车站综合画面、车站机电设备分类画面、环控模式控制画面、环控模式列表、报警列表、操作列表、维修列表;3、故障报警及处理功能:BAS监控的设备以及主要BAS系统设备的故障信息警报功能;报警信息应具有的报警显示方式;不同级别的报警有不同的显示状态;报警提示应包括画面显示、文本信息和音响报警,并提供警报确认和存贮手段。4、运营统计:对各种操作、报警信息进行进行实时的档案记录和存储;记录各车站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统计设备累计运行时间,实现设备运行时间的均衡;对各种操作、报警信息进行查询和分析,可自动生成相应的报表(带时段);具有信息打印功能,能打印相应的数据统计报表、操作和报警信息。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级火灾自动报警功能负责管理全线的火灾报警及报警确认。可接收全线车站、区间、车辆基地、控制中心大楼、主变电站的火灾报警信号、显示其具体报警部位。2、可按车站为单位分类接收、显示并储存全线火灾自动报警设备4类设备(即探头、模块、控制盘和电源)的主要运行状态;3、系统实时检测与FAS系统通讯链路的状态。4、发布火灾时消防设备的控制命令;5、实现火灾事件历史资料存档管理;6、实现全线消防设施日常监管。中心级屏蔽门/安全门功能中心级综合监控系统提供接收、显示并储存全线PSD系统设备的主要运行状态功能;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级ATS功能当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了ATS系统,将包括ATS的全部中央级功能。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级(包括车辆基地)功能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级电力监控功能:负责对本车站管辖范围内变电所设备、牵引网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视,对主要供电回路断路器实施控制(其他开关的遥控操作只在控制中心进行),对于车站控制的设备,中心不控制,保证一个设备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控制者。车控室值班员通过用户操作权限设置可以实现以下功能:遥控功能;遥信及信息处理功能;遥测及数据处理功能;遥调功能;供电系统运行情况的数据归挡和统计报表功能;打印及画面拷贝功能。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级环境与设备监控功能:1、监控功能:对本车站及所辖区间、车站隧道通风系统、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自动扶梯、照明系统、车站事故照明电源、集中冷站等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并对故障进行报警。对于所有的监控设备,可以实现各种模式手动或自动控制;监视和记录车站典型区域测试点的温度、湿度、压力、压差等环境参数;监视车站大系统水系统的参数和状态,实现对车站大系统的控制;将车站被控设备运行状态、报警信号及测试点数据送至控制中心,并接受中央级的各种运行模式指令;接收FAS发出的模式指令及监视BAS执行防灾模式的情况。对集中供冷系统在车站的相关设备进行监控,同时对相关集中供冷系统设备及参数进行监视。2、显示功能:在车站工作站实现车站综合显示画面、环控设备分类画面、环控模式的显示;在车站值班员工作站可监视本站的环控设备的工作状态。3、故障报警及处理功能:系统提供本站BAS监控的设备以及主要BAS系统设备的故障信息警报功能;报警信息应具有的报警显示方式,不同级别的报警有不同的显示状态;报警提示宜包括画面显示、文本信息和音响报警,并提供警报确认和存贮手段。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级火灾自动报警功能:负责管理车站的火灾报警及报警确认。接收本站FAS系统4类设备(即探头、模块、控制盘和电源)的主要运行状态,接收车站火灾报警,并显示报警具体部位。监视FAS发来的火灾模式及BAS执行的结果状态。在火灾时,根据火灾模式,自动启动广播系统进行防灾广播,应能控制地铁消防救灾设备的启、停,显示运行状态。分类及存储车站FAS系统设备的运行、故障、报警的数据记录。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级屏蔽们/安全门功能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提供监视本站屏蔽们/安全门系统设备功能,其信息类别与中心级综合监控系统相同。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IBP盘上的紧急开门按钮打开所有的滑动门。综合监控系统复示功能可在适当地点设置BAS、FAS、PSCADA复示终端,用于监视全线BAS、FAS、PSCADA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及事故信息,并可实现相关复示信息的存档、打印等功能。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综合后备盘功能车站综合后备盘应具备灾害报警以及信号、BAS、SCADA、FAS、自动售检票、屏蔽门、电梯及自动扶梯等系统的后备应急操作,在系统故障或发生灾害等紧急事件的特殊情况下,应具备以下功能:隧道火灾模式、车站火灾模式、隧道阻塞模式、PSD滑动门应急开启、ATS的紧急停车、扣车和放行、AFC闸机释放、ACS电锁的释放、牵引网紧急断电以及和各个紧急情况相关的联动控制。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级ATS功能当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了ATS系统,将包括ATS的全部车站级级功能。互联系统功能综合监控系统通过互联方式应实现以下系统的基本功能。广播(PA)系统1、广播范围选择2、音源选择。3、广播设备状态监视和报警信息。CCTV系统1、CCTV自动或手动操控功能2、任意选择所管辖范围内的CCTV监视图像显示功能3、CCTV视频图像在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显示功能(时序的控制)门禁子系统(ACS)接收并储存门禁系统的故障信息、状态信息及通讯状态信息;接收门禁系统设备报警并显示。PIS系统1、中央级应具备乘客信息系统的信息源和编辑功能,信息应包括列车到发信息、时间、实时通告等;车站级应具备编辑实时文字通告信息功能。2、应实现PIS状态信息监视、PIS报警监视、显示范围选择,、预定义信息播放功能。信号ATS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信号系统(SIG)功能,包括:1、列车信息、阻塞信息、设备报警、通道检测。2、应根据信号系统提供的实际运行图信息,实现自动广播、乘客信息显示,以及与列车运行有关的联动。3、在车站控制室内的IBP上设有ATS的紧急停车、扣车和放行开关。AFC系统1、综合监控系统应具备监视客流信息及AFC主要设备报警信息的功能,及相应的报表功能。2、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应具备闸机控制功能。车载信息系统(TIS)综合监控系统接受和显示TIS上传的在线车辆状态信息,同时将车载显示信息下传TIS进行显示。时钟(CLK)系统中心级综合监控系统接收CLK系统提供的ms级时钟信号,使中心级设备的时钟同步,并下传时钟信号给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使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设备的时钟同步,同时在综合监控系统工作站的人机界面、控制中心大屏幕及IBP上显示时钟信息不间断电源(UPS)系统操作员在综合监控系统的HMI上界面上可对UPS的工作状态、各种电量参数、报警信息及电池状态等进行进行监视,且具备操作权限的运营人员可对UPS实现远程控制及远程参数设置。综合监控系统软件测试平台(SPT)宜具备以下功能:1、配置和测试一个车站或中心服务器的数据库版本;2、生成/修改和测试新的显示图像;3、测试不同的通信控制器、操作员工作站、车站和OCC服务器的软件版本;4、用于各子系统的软件测试功能;5、将测试好的配置分发到系统的各个部分;6、用于与互联子系统的接口测试。

系统性能系统响应性遥控响应时间遥控命令在综合监控系统中的传送时间应小于2秒。状态量变化响应时间设备状态变化信息在综合监控系统中的传送时间应小于2秒。报警信息响应时间设备报警信息在综合监控系统中的传送时间应小于1秒。画面刷新时间实时数据画面在操作员工作站屏幕上整幅调出响应时间应小于1秒。冗余设备切换时间:冗余服务器切换时间不大于2秒网络切换时间不大于500毫秒FEP切换时间不大于1秒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要求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不小于8000小时系统可用性指标应大于99.98%综合监控系统需进行RAMS管理并遵从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设备负载要求服务器平均CPU负荷率:≤30%(1分钟平均值)雪崩工况下CPU负荷率:≤70%(1分钟平均值)工作站平均CPU负荷率:≤30%(1分钟平均值)前置机平均CPU负荷率:≤20%(1分钟平均值)ISCS局域网的平均负荷率为:≤20%(1秒平均值)动态内存占用率:≤30%。(1秒平均值)

系统组成7.0.1 综合监控系统由中央综合监控系统(CSICS)、车站综合监控系统(SISCS)、车辆基地综合监控系统(DISCS)以及所监控的现场设备7.0.2 中央综合监控系统构建在中央监控网上,由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各种工作站、综合显示系统、打印机、UPS电源、通信前置机(或称前端通信处理器、或称网关装置)等组成。中央综合监控系统的关键设备应采用7.0.3 车站综合监控系统构建在车站监控网上,由车站服务器、工作站、通信前置机、UPS、IBP盘和打印机等组成。车站综合监控系统关键设备应采用双7.0.4 车辆基地综合监控系统构建在车辆基地监控网上,由车辆基地服务器、工作站、通信前置机、UPS和打印机等组成。车站综合监控系统关键设备应采用双冗余配置。车车辆基地7.0.57.0.6 综合监控系统通过骨干网(MBN)将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监控网、车站/7.0.7 骨干网可由通信系统7.0.8 中央监控网、车站监控网和车辆基地监控网应采用双冗余的工业以太网7.0.9 在综合监控系统中宜建立网络管理系统、7.0.10 综合监控系统结构开放,向上留有与线网指挥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接口;向下可7.0.11 综合监控系统设计应确定对子系统集成或互联的范围系统要求设计原则标准性和开放性原则: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采用开放系统体系结构;扩展性和升级性原则:满足分期施工、线路延伸及用户业务不断发展需求。系统应可在容量及功能上升级和扩充。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系统在保证性能强大、先进的同时应考虑经济实用,选用具有最佳性价比的产品;易用性:便于操作人员使用,优先选择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产品和计算机软件;稳定性和可靠性原则:系统能稳定可靠运行,关键设备应设计成热备方式;故障时无扰切换,系统的任何故障、电源故障或者故障切换不应引起被控系统的设备的误动作硬件要求服务器、交换机、工作站等关键硬件设备应采用当时主流技术的通用产品,应满足运营功能和性能参数指标的要求,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的要求。设备应能连续地自动检测其硬件和软件故障。硬件设备应采用高性价比的主流产品,并通过国家3C认证。关键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具备双机热备的功能,并实现无扰切换。软件要求构成原则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采用分层分布式软件架构,部署灵活并易于扩展。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是一个开放系统,采用标准的编程语言和编译器,支持多种硬件构成,具有对不同制造商产品的集成能力(包括接口协议、数据、工作模式等)。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是一个软件开发平台。应通过脚本、应用编程接口方式提供扩展开发机制。通过提供基于标准的系统访问接口ODBC、JDBC、OLEDB等公开系统资源,能定制或扩展系统应用功能。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优良的实时处理能力,通过采用关键数据主动上传、订阅/发布、事件驱动等机制提供合理的数据流结构框架,提供优良的远动能力。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硬件系统的能力,支持多任务多用户并发访问,支持内存数据库和动态缓存技术,支持数据的存储、转发。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有效的冗余设计,采用双机冗余热备、动态容错、负载均衡等成熟和先进技术,使综合监控系统成为一个冗余、备份、在线自诊断和自恢复系统。同时单个模块/部件故障甚至部分交叉故障不应引起数据的丢失和系统的瘫痪,使综合监控系统成为一个一个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可靠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在服务器上实现大容量数据的集中处理和统一管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是一个安全的系统,应提供完整的基于数据的安全机制和设计完整的数据安全访问机制,应具有异常捕获及异常处理与恢复功能,应具备完善的雪崩处理功能。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具有标准化、实用化、可复用和易扩展的特征,应能支持综合监控系统多专业集成和互联,应能支持综合监控项目分专业、分包和分期实施,应能支持符合特定专业需求的应用扩展。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能支持单站、区域中心、控制中心、后备控制中心几种不同规模的应用,应能支持基于集中式服务器和服务器集群这两种不同的部署模式。软件应能在不同的硬件配置条件下都可获得优良的处理能力。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应满足可靠性和实时性的要求,要有良好的容错机制和实时采集数据、实时处理数据能力;开放系统,遵循系统互联国际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易于应用软件的修改、维护和升级;良好的可移植性,适合多种硬件平台;较强的系统安全机制,符合一定的系统安全规范;良好的并发控制与共享机制,支持多用户和多任务;强大的网络功能,可实现集群和分布式计算;较快的处理速度,灵活高效;应选用成熟、稳定、安全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并发控制与共享机制,操作系统应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应用软件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一个开放的、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数据接口软件,提供数据采集和协议转换能力。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一个大容量的分布式实时数据库,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适应性,应能满足数据规模的持续扩充以及应用软件的修订。实时数据库应支持事件驱动模型和内建的联动功能,应可在数据库中灵活定义联动的触发条件、执行动作、执行结果反馈日志等,应高效、可靠地支持紧急状态下多专业间的安全联动,还应支持部署在不同计算机上的设备间的远程联动。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软件,用于图形画面的生成和编辑修改,处理人机交互。人机界面设计应符合人体工学,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图形画面应为矢量图形,支持动态无级缩放。图形画面应可分层设计,支持多图层,应可灵活配置菜单式的画面渐进体系和画面布局分配。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一个大容量的历史数据库,可存储系统长期的历史数据,应能基于数据类型、车站、专业、工艺系统、设备类型等关键字检索历史数据。历史数据库中不但可以收集原始采集数据的历史值,还可以收集原始采集数据经过二次加工后的统计分析值。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一个完善的报警监视和事件日志管理软件,集中管理系统所有的报警和事件日志信息,提供完善的事件分类、报警级别、报警行为定义功能,应能基于时间、事件类别、车站、专业、工艺系统、设备类型等关键字检索报警和事件日志信息,提供基于单站、全线、中心和车站各自独立进行等多种报警确认和报警抑制操作。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完善的权限定义和授权管理软件,应具备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等安全控制机制,可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综合监控系统软件与其它系统接口时,应提供“防火墙”功能,采用各种措施过滤/路由数据和防止非法访问。综合监控系统报表软件,应提供图形化的格式和数据定义工具,可方便地定义和生成各种报表,能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汇总。综合监控系统打印管理软件,应支持将所有的显示屏幕和窗口画面的打印,还应支持报警、日志等记录信息的文本打印。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对整个综合监控系统应用进行统一的设计和开发。集成开发环境应通过模板、向导等方式提供友好的应用开发环境,支持多人协同开发,应能保证配置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方便的监视、管理和维护工具,支持远程部署和管理,支持在线更新。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详尽的各种使用手册和帮助信息,应能根据系统当前的工作状况提供上下文帮助,引导用户快速检索各类有用信息。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协调并提供每一个功能模块的公用数据的访问。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一种基于工业CORBA标准或COM/DCOM的分布式架构。采用标准的编程语言和编译器,使应用软件易于与多种硬件平台接口。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应提供图形组态工具:用于图形画面的生成和编辑修改,提供绘图工具绘制各种图形元素,确定动态图形对象与数据库数据对象的关联,并提供脚本语言实现图形对象的相互关系;应提供报表组态工具:提供图形化的格式和数据定义工具,用于报表格式的绘制和统计数据的定义人机界面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界面友好,操作便捷;数据库管理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平台宜采用分布式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提供ODBC、JDBC、OLEDB等标准数据接口,供用户使用。数据库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及灵活的配置功能,无论是主机系统的内存或硬盘方面的扩展还是集群系统的扩展,都能够被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应具备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系统错误恢复、人为操作错误恢复等功能,保证存储数据的稳定可靠。数据库管理软件应具备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等安全控制机制,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接口要求9.0.1 9.0.29.0.39.0.49.0.5 综合监控系统接口开发应对接口的物理特性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接口位置;通信介质;链路数量;接头型式;物理接口界面图。9.0.6 接口软件通信协议;冗余要求;监控信息点表;采用结构化形式组织;电磁兼容性要求。9.0.7 9.0.8 9.0.9 综合监控系统接口9.0.10 综合监控系统接口安全性要求:当综合监控系统接口安全系统时,须保证对系统的信息隔离,需建立与9.0.11 综合监控系统接口开发要求提供详细接口规格书;详细接口测试计划;接口测试规格书;点表。9.0.129.0.13其他电源综合监控系统设备属于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控制中心、车站、车辆基地设备除由双电源供电外,应增设应急电源。综合监控系统设备可与城市轨道交通其他特别重要负荷合用一套电源设备或单独设置电源设备。应急电源应采用在线式不间断电源(UPS)供电方式。电池组容量应保证连续供电不少于1h。防雷综合监控系统设备应对雷电感应过电压进行防护,高架车站、区间及地下线路出、入口为雷电防护的重点部位,交流电源的引入、电子设备等与室外线路连接的设备必须设雷电防护设备。综合监控系统设备的雷电防护应满足计算机类设备相关防雷规范要求。接地综合监控系统设备接地设计,应做到确保人身、设备安全及设备的正常工作。应设工作地线、保护地线、屏蔽地线和防雷地线。综合监控系统设备宜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也可采用分设接地方式。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分设接地方式工作地线可与屏蔽地线相接,接地电阻不大于4Ω,保护地线和防雷地线分别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设备用房设备用房宜于车控室相邻设置,并靠近其他弱点设备房。设备用房面积应满足远期设备容量需求,并应便于设备的更新改造设备用房位置应远离变电所等电磁干扰源。应考虑引入方便、配线最短、便于维修等因素。设备用房室内净高应不小于2.8m。地面荷载按5.0~7.5kN/m2设计。设备用房装修应做到防尘、防潮、隔音,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温湿度应满足《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中的B级要求。综合监控设备室设备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5m。2、机柜侧面和前后墙距不应小于0.8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3、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2、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采用“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者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XXXX-2009条文说明目次总则1.0.1 1.0.2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是我国大、中城市内的新建轨道交通工程,包括地铁、轻轨、有对于改建、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如果改扩建前就已经实施了综合监控系统,或改扩建后计划采用综合监控系统,应执行本规范。1.0.3 1.0.4 一般规定4.0.1 当一条地铁线路的各个专业自动化系统之间需要相互关联和联动时,当运营需要各专业子系统信息共享才能进行有效操作、实时控制和协调管理时,应当建立综合监控系统,以便优化系统配置和接口之间的关系,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和监控能力,有效支持运营需求4.0.24.0.34.0.4 综合监控系统是通过对子系统的集成与互联方式构建而成。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确定集成哪些子系统,互联哪些子系统。按照目前国内的成功的工程实施经验,一般将机电设备的三大主系统即PSCADA、BAS(可包括屏蔽们/安全门)、FAS集成到综合监控系统中,在技术条件容许时,将信号系统的ATS系统也集成到综合监控系统中。其他系统4.0.7对重要的控制对象(系统或设备)中的“系统或设备”是指集成系统和互联系统的联动控制及监控对象设备直接控制等。在车站车控室配置综合后备盘(IBP),作为紧急情况下自动控制的后备措施,其操作权限高于车站和中央工作站,盘面以火灾工况操作为主,操作程序应力求简便、直接。IBP盘应与设备操作台合设,IBP盘面设置各种切换开关、紧急控制按钮和指示灯、警笛和警铃等。在紧急情况下,IBP盘应完成以下紧急手动操作功能:信号系统紧急停车、扣车和放行功能;对车站和隧道排烟凤机的紧急控制;对车站消防水泵的监视和控制功能;对车站PSD监视和控制功能;对车站AFC闸机的开启功能;对车站自动扶梯的远程停机控制功能;对车站门禁的紧急释放功能;IBP盘台设计应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要求,方便操作和维修,具有安全性、可靠性,防护能力、散热能力、防火能力和屏蔽功能。IBP盘台应能被拆分,便于运输和安装。4.0.9 主备冗余结构是指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相同系统和设备按两套同时运行进行配置,两套系统采用一主一备方式。系统横向是指同一层次的自动化系统和设备按两套同时运行进行配置的冗余方式。纵向冗余4.0.11 中央控制室系统功能基本功能5.1.2 本条所指人机界面宜包括综合显示画面、分系统、分类、分层画面、环控模式列表、报警列表、操作列表、维修列表等。5.1.10 关于四类报警5.1.12 5.1.16 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级功能5.2.3.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级火灾自动报警功能1、本条对火灾的确认要遵循消防规范中火灾报警确认的相关条款。接口要求9.0.5 综合监控系统与闭路电视(CCTV)系统接口:接口位置:车站综合监控设备室配线架外侧接口位置:控制中心综合监控系统设备房配线架外线侧通信介质:10M/100M以太网或串口通信链路数量:1接头型式:RJ45或RS422通信协议:MODBUSTCP/IP或MODBUS物理接口界面图:9.0.11 综合监控系统的接口开发文件1、详细接口规格书内容大纲(不限与):术语解释接口规格书(接口框图,通信介质,接口位置和数量,电器规格,机械规格,接口功能)接口协议(接口协议,规范,数据格式,协议详细描述,数据地址分配,异常处理)附录:点表2、详细接口测试计划内容大纲(不限与):接口概述协议测试条件,准备及流程目视测试条件,准备及流程通信测试条件,准备及流程点对点测试条件,准备及流程端对端测试条件,准备及流程功能测试条件,准备及流程性能测试条件,准备及流程测试程序3、接口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