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0(共29题)_第1页
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0(共29题)_第2页
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0(共29题)_第3页
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0(共29题)_第4页
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0(共29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0(共9套)(共29题)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申论(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1、题目“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就形同虚设”是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的名言。请根据对这句话的思考,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富于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内容饱满,语言简练有力:(4)1000~1200字。材料1.西方发达国家在全面推行法治前,大都经历了一场波及全社会的思想启蒙运动,转变了人们的观念,培育了人们的法治精神、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为法治建设扫清了思想观念障碍。我国未曾有过类似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而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特权思想盛行、人治观念严重、法治意识淡薄。所以,在我国培育法治信仰就像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庄稼,困难多、收获慢、任务重。而越是这样,越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为推行法治夯实社会基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危害大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足忽视法律,只是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是毁坏法律,是污染了水源。”法律是经由执法司法活动作用于社会的。在很大程度上,司法机关的形象就代表了法律的形象,执法司法活动就是在公众面前为法律画像。如果司法机关都不能严格执法认真守法,那么凭什么让人们相信法律、信仰法治,凭什么让人们认为守法有利、违法有害呢?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就形同虚设”.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的这句名言切巾要害地讲出了法治信仰的至关重要。处在法治建设第一线、身为法治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的法院和法官,要像住持传道、牧师传教一样。去宣传培育法治信仰。不仅要做到自己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而且要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全社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法治理念是立法和执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可以说,法治理念是纲,立法和执法司法活动是目;领会了法治理念,再去掌握法律、评判执法司法活动,就可以做到纲举目张。,对于什么足法治理念,法治理念都有哪些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私权与公权的关系角度看,法治理念中的权利平等主要是针对私法的立法和执法司法活动而言,权力有限和权利保障优先主要是针对公法的立法和执法司法活动而言的。其中的权力有限是指公权力非因法律明确授予不得擅动,也不得不经法定程序盲动乱动。其中的保障权利优先是指在当公权力与私权利发生冲突而法律规定又不明确时,要坚持保障私权优先,不得为办案方便而扩张公权力。要通过倡导法律的精神、原则和规定,让人们明白法律的尺度是什么,法律的底线在哪里;又要通过执法司法活动的强力、对违法犯罪的惩罚,让社会明白,在所有的行为规则中,法律的要求是最低的,相应地,如果越过了法律的底线,触碰了法律的红线,付出的代价也一定是最沉重的。2.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共提及“法治”一词5次,每次提及都对应着一个“改革”的领域,分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由此可见,全会公报将“法治”作为未来中国改革的核心概念之一。公报中提出的“法治中国、”是对“法治”的全新诠释,将“法治”提升到一个全硒性的战略高度,在此理念下,法律将规范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任何领域的改革都必须同法治改革相协调,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明确了“法治”与“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中国从形式法治迈向实质法治的重要转折。法治改革是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法治”的概念虽然屡被提及,但人们的目光长期投放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法治领域的改革常被忽视。实际上,法治改革不推进,必然会对其他领域的改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譬如,用法治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曾经是一个常用的表述,但是,很难想象能用一个缺乏改革、略显滞后的“法治”,去为改革之后的经济领域保驾护航。再如,曾经有不少地方领导干部发出过“改革要敢于突破法律禁区”的“豪言壮语”,这亦体现出法治滞后导致的“想改革先违法”的尴尬。法治改革是中国建设发展的基石。只有通过法治改革,实现全新历史时期的法律更新,才能使改革规范化、有序化和制度化,这也是为什么全会公报中将“完善立法”放在了财政改革举措的首位。在全部领域的改革中,法治改革先行都是改革能够规范有序实施、最终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保障。法治改革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唯一途径。“法治”虽然已经被确定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然而,要真正充分发挥“法治”的全部优势,实现“法治中国”,我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多次强调建设法治中国的原因。进行法治改革,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由最高层确定法治改革的整体方针和策略、立法机关推动法律完善和更新、加强司法独立和确保严格执法;另一方面,以社会公众为主导.以公众诉求和市场需要为基础,推动自下而上的法治改革,贯彻法治理念。“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而“法治中国”不仅是中国梦的内容之一,更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为此,我们应将法治改革贯穿于中国改革发展的始终,为中国梦的实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标准答案:法治中国须呼唤信仰的力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法治建设成绩斐然,经济的突飞猛进.离不开法治建设的保驾护航。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发展关口,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审视自身,社会关系化、法律工具化、司法行政化等问题已经严重干扰了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我们不仅要知法、用法.更要从内心深处去信仰法律。康德曾言“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而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真正意义的法所代表的,不是铁铐、监狱等冰冷的司法手段,而是一种克服个体局限的规则的力量,法的形式理性、明晰,法的执行威严、有力,它所带给人们的,是自律、安全和自由,是恩威并济的父性之爱。法治衰微带来的是秩序的紊乱,法治扭曲带来的是社会正义的丧失。法治社会能真正有效地保护每一个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贤君名臣的“善政”梦想寄托着人们美好生活的梦想。但纵观历史,这样的时代屈指可数。工业化、信息化浪潮急速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变迁,更将人推向欲望和理性纠结的边缘,而社会阶层分化、教育、住房、环境,无一不在打乱已不平静的内心。当发现美好的社会蓝图被无端侵害,我们就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式与社会博弈,保护自身的权益,就需要“善治”之道。遍地丛生的“关系”、“潜规则”也许可以为某些人攫取利益,但损害的却是社会整体。积极推动社会管理中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积极建设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以参与为特征建立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能公平有效地维护每个人权益的,只能是法治。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内心的参与。“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就形同虚设”,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的这句话讲出了法治信仰的至关重要。何为信仰?是源于内心的崇敬,是作为奋斗目标和方向的力量。当前中国,法治工具化、司法行政化较为严重,当法律成为维稳的工具,成为为“大局”服务的棋子,司法则成为行政体系的一颗“螺丝钉”,法律则毫无尊严可言。其后果是信“访”不信法,冤假错案难以避免,严重危害人民的权益。其实,让法律拥有给予公民正义的力量,享有尊严,享有被崇敬、被信仰的地位,也是中国的大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独立司法,其核心用意就在建设法治中国,为法治点燃信仰的火炬。法律,作为人类驯服统治者的有力武器,作为人类为数不多的掌控自己命运的力量,作为人类个体自由和权利的有效保障,完全有资格站在信仰的圣殿。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法治文明以点睛之笔,为中华巨龙的伟大复兴注入持久而伟大的生命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申论(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给定资料1.下面是某网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生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气,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漏的燃气就像身边的火药库,噪音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手;热岛效应闷得我们大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大城市的通病;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也频出事端,社会上甚至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变几如脱缰之马。对大自然的愤怒我们应该心存敬畏,但对这些人为的城市灾难,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安全感是生活质量的刻度,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一旦这最重要的东西缺失了,人们还能放心地去哪里?还能放心地乘坐什么出行?还能放心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发性危机事件,凸显了当今社会缺乏综合应急系统的软肋。在诸多涉及公众生命的问题中,首要问题之一是公共应急资源需要整合。一方面不少部门总在强调自己的救援力量如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明有庞大而名目繁多的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城市危险品救援等等,这些队伍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力量往往仅是行业自己的,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力量相当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呼唤构建一个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公众则需要培养必要的危机意识,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无辜的公众。在不少情况下,传统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灾难与危机。因此,对相关公共文化教育的呼唤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井喷、火灾、爆炸、踩踏事故、地铁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烧毁等,被媒体通天热炒,显示出一种防灾预警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观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西方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往往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利;中国人从古至今则更多地强调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行为,此种方式很难完全适宜于现代城市化的生活状态。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却过多地宣传“国家财产第一原则”,这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似乎相悖。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一的火灾“大逃亡”训练活动;中国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还只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环节,暴露出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存在的诸多不足。这一切,都告诫我们必须系统地、更加完善地开展公共文化教育。2.如果地铁站台或者行驶中的地铁列车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级台风登陆上海,那些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这一个个“如果”,都是上海某大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一个个科研课题。上海某报记者报道: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活动,引起了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一方面,他们为市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诸多防灾好点子欣喜;另一方面,专家们很想提醒:“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更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行和安全系数就更高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针对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门,需要时可用来挡水”;“预防高楼玻璃幕墙掉落,应该对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这些意在为城市套上一个水火不侵“金刚罩”的设想,很有道理,提出这些建议的专家中不乏院士。“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座城市不可能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该研究所专门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与灾害的H博士,对地铁渗水和隧道渗水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对于一些学者提出为越江隧道增设“挡水阀门”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他说,“据我了解,国内有个别隧道安装过这样的阀门,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后来有一次搞演习时决定用一下,却发现阀门由于年久失修,机械失灵,根本没法动。”H博士想用这个案例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灾害事故。”研究火灾防范的C研究员力挺H博士的观点。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站点和车厢里的消防设施。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当被问道“地铁里有没有专门的消防逃生通道”的问题时,C研究员回答:上海地铁的逃生通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上下下的那些楼梯,并没有其他特殊通道。他说: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减少人员伤亡,最关键的是工作人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演练;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火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顺利地拿到灭火器?会不会熟练使用?这些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或许有乘客就在灭火器旁边,但又有几个人会用?“老实说,怎么用灭火器,我还真不知道。”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Y博士。防灾专家也不会用灭火器?她坦率承认,并随即以此为例指出了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无论社区里的大爷大妈,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防灾知识都是从小册子、展板、讲座或者网络上看来的。且不说所知有限,即使认为不少人一无所知,也并不为过。而且就算有人并非一无所知,也未必有用,因为没有转化为能力。”Y博士说,汶川大地震、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很多单位都搞过安全演练,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戏”。大楼里有消防箱,但如何打开?消防箱里有灭火器,但如何操作?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怎样利用?这些关键的内容,演练过吗?再说,演练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学到点东西,很快便会淡忘,必须定期训练。日本人应付地震有一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练中练出来的。在这些专家看来,“人防”的漏洞和缺陷,远比“技防”不足更可怕。专门研究风灾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东陆家嘴,这一地区有几十栋玻璃幕墙大楼,且不止一次发生过玻璃掉落事故。这些玻璃幕墙建筑能不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这正是她的科研课题。她告诉记者,大风常被认为是玻璃幕墙掉落的“元凶”,但实际上,在建筑工作安装玻璃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在安装时,把螺丝拧得过松固然不行,但过紧也会使玻璃幕墙受力失衡,从而出现细小的裂缝。”她说,如果把大楼玻璃幕墙的掉落视作对城市安全的一种威胁,那么减少威胁的关键同样在“人防”。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墙的同时,增加一道“体检”关,绝大多数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3.2010年,S市一公寓大楼失火,造成一百多人死伤,这起特别重大的火灾事故,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脆弱性”是吉尔伯特.怀特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之后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学、生态学、金融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许多方面,大大拓展了“脆弱性”的内涵。现代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且是人口、财富和各项社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最密集的地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社会影响很恶劣。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城市生活运行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它涉及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程度,涉及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力以及对这种系统抗逆力的某种衡量。调查报告显示,S市特别重大火灾较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问题,此次火灾,是大楼维修时由无证的电焊工违章作业所产生的火花,引燃了不能阻燃的“安全网”,然后蔓延到大楼上易燃的装修材料,从而酿成大祸。该大楼维修工程存在层层分包和转包等违法违规问题,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致使维修施工过程中存在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及安全措施不到位等情况,结果超出了建筑工程系统脆弱性的承受度,由量变转变成质变。脆弱性转变成严重的危机,最终导致此次惨剧。这次火灾,尽管S市启用了现代化的警用直升飞机用于紧急救援,但在如此严重的高楼火灾面前,无法有效发挥高空消防灭火和救援的功能。同时,部分常规的消防云梯及消防设施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影响了救援的速度和效率。“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早已是降低灾害损失的经验之谈。但部分市民依然习惯于等待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救援,而这类救援往往因为需要一定时间,不够及时,而影响救援效果。S市火灾的确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市民自救、应急疏散能力的明显不足,部分居民耽误了宝贵的逃生时间。事后发现,连居住在二楼的有些居民都没有及时撤离,而窒息在家中浴室里,令人痛惜。S市火灾发生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监督不到位,民众的力量又没有被动员,致使工程的建设监督事实上处于真空状态,为火灾发生埋下隐患。在火灾发生后,由于市民市场保险意识不强,火灾给市民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部分由政府买单,而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在现代城市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中,由于片面追求建设速度或追求经济效益,对工程未来可能存在的意外事故考虑不足,或者相关投入不足,致使工程的安全设施,从规划到设计,都存在严重缺陷或不到位问题。就S市火灾而言,高楼部分消防设施配备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楼与楼间距较小,道路狭窄。这些,导致火灾发生后,因安全通道狭窄,物理空间有限,部分消防救援设备难以到达现场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严重影响了救援效果。S市火灾充分说明,如果对于城市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预测和准备不足,必将使现代化城市运行中的风险难以及时、快速、准确、有效地得到识别、防范和控制,结果便是重大灾难。4.T市晚报刊发了一批“市民来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中遇到的问题。市民甲:8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赵家口长途汽车站,发现这里是一个Y字形路段,行驶的车辆由两条机动车道汇聚到一条机动车道上。引人注目的是,两条分支机动车道中的一条上缓缓行驶着大量公交车,一辆接一辆,车队一直排到Y形车道汇流口。刘公铺桥西这一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我和朋友便是在这一站下的车。这里下车的乘客很多,从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这就使得上下车的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而之后需要进站的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我看到排队等候进站的公交车一直都保持在5辆以上,使得路面拥挤不堪。我从刘公铺桥西站下来后沿着公交站绕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赵家口天桥。这对于在上班时间急着换乘车辆的人来说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绝大部分下车的乘客都径直走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这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但与登上天桥再下来相比显得方便快捷许多。市民乙:前几天上午,我去石化总公司附近的体检中心体检。事先我从公交网上查询得知,经过我家小区附近的16路公交车可以抵达石化总公司。乘16路车顺利抵达目的地并体检之后,我按惯例走到回程方向的石化总公司站点等车。等了约20分钟,来了一辆16路车,却呼啸而过,并没有靠站。我先是误以为司机甩站,后来无意中看了一下站牌,发现这个站点并不停靠16路公交车。这让我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心情也被破坏了。一个朋友说,他经常乘公交车出行,沿江路上的清河站的58路、127路也是“有去无回”的。对这类现象,我百思不得其解:公交公司为啥不让乘客有去有回?市民丙:随着我市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向外延伸,远离中心城区的住宅区越来越多。但是,轨道交通只解决大流量,不能完全解决住宅小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退回去20年,有没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那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一是走路,二是骑车。现在为什么没人走路了?过去走是因为经济困难,现在几块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问题;有人想走,却发现道路坑坑洼洼或晚上黑灯瞎火,感到特别不安全。为什么现在骑自行车的少了?因为骑车的成本也不低。现在规范的小区里,自行车必须停在车库里,每月要交停车费;你想停在公交车站或者轨道交通站点,也必须交停车费,否则很容易失窃,交了钱也不一定保证不丢。此外还“受气”,现在是汽车社会,不少道路上都没有非机动车道,即使设有非机动车道,也常常被乱停的机动车占用。于是,原本可以自行解决的“最后一公里”被“黑车”填了空。在公交站点,有不少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黑车”聚集。由“黑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常常让人心有余悸。5.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在四川大地震之后发表文章,介绍并阐发了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公元62年2月5日凌晨,一场强烈的震灾在坎帕尼亚省地底迸发,数千名毫无察觉的居民在几秒钟内丧命。庞培城内大部分建筑在睡梦中的人们头顶上坍塌。救援行动因随后发生的火灾而受阻。幸存者除了身上污黑的衣衫,失去了一切。在整个罗马帝国境内,到处是惊恐、难以置信和愤怒的情绪。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技术上最先进的民族,在大自然的脾气面前,怎会如此不堪一击?这些痛苦与惶惑,引起了塞内加的注意。他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安慰他的刚刚遭逢灾难的读者,然而,他的安慰却多少显得生硬和阴郁:“你们说‘我没想到这一切会发生’难道你们以为,当你知道某件事有可能发生,当你看见它已经发生,这件事居然还不会发生吗?”为了平息读者心中的不平,塞内加在公元62年的春季提醒大家: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都要想到未可预料的事情。平静,不过是历次混乱之间的间歇。没有什么绝对可靠的,即便是我们双脚依凭的大地。塞内加认为,由于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最大,由于我们必须预想到所有事情,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最糟糕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每个人在驾车启程,走下楼梯,或是与朋友话别时,都应意识到各种致命的可能性。塞内加强调:“不应有始料未及之事。我们的思想应先行一步,去面对所有的问题。我们所要考虑的,不应仅是什么事常会发生,而更应是什么事有可能发生。人是什么?人是一件容器。哪怕是最轻微的振动,最小的颠簸,都会让它破碎。人的躯体软弱而易碎。”在经历了大地震以后,许多人主张应疏散整个地区的民众,并且不要在震区重建房屋。但塞内加并不认为地球上会有一个地方具有彻底的安全。“谁又能保证,他们所站立的这块或那块土地,就是更好的地基呢?如果我们以为,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可以幸免于难,保证安全,那我们就错了……大自然还没用这种方式创造过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有中国学者读了阿兰.德波顿的文章之后这样解读塞内加的思想:没有绝对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正是一个与灾难相伴以及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而塞内加的思想看似悲观,却有助于我们培养忧患意识,有助于国人在灾难来临之际保持清醒、从容与淡定,并减轻灾难和流血带来的震惊,进而积极地应对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塞内加道出的是与中国古代改革家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相近的思想。作答要求1、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要求:精确、简明。不超过150字。标准答案:“技防”指用技术手段为城市配备防范设施,给城市打造“金刚罩”,如安装公共交通监控系统、为隧道装上安全阀门、为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等。“人防”指“技防”外的人为防范,如提高防灾意识、设备体检意识、对装备的保养维护和熟练操作,定期的安全演练等。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更要注重人为防范。知识点解析:【审清题意】本题要求对“技防”和“人防”进行解释,属于词语阐释题。作答时要先说明概念的内涵,为概念下定义,再说明概念的外延,进行适当的解释。结合本题来看,则需要指出“技防”‘人防”具体指什么,再进一步结合材料,找出材料中具体的技防、人防措施,进行列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本题的特殊环境中,“技防”‘人防”是相互补充的两种手段,并且很容易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因此,需要对两者关系进行阐述。注意作答字数不要超过150字。【阅读材料】本题题干中明确指出”给定资料2”,因此,答案要点从这则材料中提取即可。在给定资料中,“技防”有较明确的定义,从材料中“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这一表述中,就可以总结出“技防”的概念,而对于“人防”,却并没有过于明确的表述,但是在具体措施方面,我们却可以进行总结,如“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减少人员伤亡,最关键的是工作人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演练”;“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火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顺利地拿到灭火器?会不会熟练使用?”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人防”是强调技术之外人的因素这样的内涵。至于列举具体措施,只需要仔细阅读”给定资料2”,根据“技防”“人防”的概念进行判断、甄选,再详尽的列举即可。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判断,可以从材料原文中“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看出来,只要考生仔细阅读材料,这一点不难发现。【组织答案】将上述提炼出来的要点进行整合,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得出答案。在答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层次作答,将“技防”“人防”以及两者关系做分层处理,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2、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标准答案:第一,施工过程中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安全措施不到位。第二,城市公共安全救援设施不足、救援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现代化城市高楼火灾救援的需要。第三,市民应急知识缺乏,自救、应急疏散能力不足。第四,社会资源动员能力有限,工程建设监督缺失。第五,工程规划设计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到位,影响紧急条件下的救援效果。知识点解析:【审清题意】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由于是要谈“具体表现”且要求“准确、全面、简明”,因此作答时可以不用考虑结构分,把符合条件的所有要点准确、简明地罗列即可。资料3第三自然段对“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有明确的解释:“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城市生活运行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它涉及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程度,涉及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力以及对这种系统抗逆力的某种衡量。”【阅读材料】要回答“‘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在资料中寻找与上述对“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的理解相对应的内容,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材料3第四至八自然段每段均包含一个答案要点,说明了S市重大火灾中相关方面暴露出的问题。第四段谈到无证电焊工违章作业,不能阻燃的“安全网”,大楼维修工程存在层层分包和转包等问题,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致使维修过程中存在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超出了建筑工程系统脆弱性的承受程度,最终酿成惨剧。第五段提到在严重的高楼火灾面前,无法有效发挥现代化警用直升飞机的紧急救援作用,反映出城市公共安全救援中的设施设备不足、救援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现代化城市高楼火灾救援的需要,即对外部致灾因素抵抗力不足。第六段大意为市民应急知识缺乏,自救、互救能力明显不足。部分市民依然习惯于等待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救援,而这类救援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常常影响救援效果。第七段大意为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监督不到位,民众的力量又没有被动员,致使工程的建设监督事实上处于真空状态。第八段大意为工程规划设计时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意外事故考虑不足,规划设计不合理,高楼缺乏消防设施,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救援效果。【组织答案】经过提炼,将各个要点进行分类加工,严格按照要求作答。3、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要求:(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3)不超过500字。标准答案:参考答案树立安全理念享受平安生活安全感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生命是脆弱的,保障安全是人的基本权利:安全更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动,而非规章制度的要求;灾难预警意识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灾难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在身边发生,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起危机意识。目前我们的灾难应急系统还不够完善,抵御灾难风险的能力还有些许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公共安全文化教育不够,我们对于安全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安全意识,必须时刻存于心中。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及煤气、液化气总阀门;确保走道、楼梯的畅通,不在楼层通道和安全出口处堆物封堵;不乱接乱拉电线,防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加热器时,人不能离开;熟知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公共安全方面,熟知各类安全提示标志,在公共场所要了解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和消防器材的准确位置;发生安全突发事故时,要保持冷静,听从相关工作人员指挥,保持良好秩序确保能够及时疏散。知识点解析:【审清题意】本题给出三个方面,要求写一份宣传稿。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必须明确这份宣传稿的宣传对象,即广大居民,因此语言风格应通俗易懂避免生硬,内容应生动具体避免泛泛而谈。题目的作答要求:“内容具体,针对性强”说明宣传稿的做法和措施要具体;“用语恰当,通俗易懂”再次提醒考生注意宣传对象,语言尽量平实、通俗化,有别于其他公文类型用语规范化的要求。这样的作答要求与题干的设置也是一致的。【阅读材料】题目要求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入手,从逻辑思路上讲,可以理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详细地说,就是安全理念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其中,“安全文化理念”可以借鉴”给定资料1”。”给定资料1”介绍公共文化教育的内容时提到在公共文化教育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观等方面,因此,安全文化理念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增强安全意识”需要谈及灾难的多发性、危险性、救援力量的分散性,以及我们安全文化教育的缺陷,这些要点在”给定资料1”中也可以找到。“日常安全须知”的要点散见于材料各处,考生一方面需要从例子中进行提取,一方面需要挖掘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例如安全用电、防火常识、灭火器的使用等,注意既然是“须知”,内容一定要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组织答案】将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按照题目中规定的框架组成答案即可。本题既然是宣传稿,虽然在作答要求中并没有关于格式方面的要求,但作为一篇完整的宣传稿而非宣传纲要,应当具备其应有的要素,如标题,此处考生也需要多加注意。4、“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I“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3)不超过400字。标准答案:市民出行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道路规划的问题。双车道汇成单车道,造成车辆行驶缓慢;缺少必备的过街公共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路面破损严重,给出行造成不便。二是公交路线的问题。部分路段公交站点密集,造成路面严重拥堵;公交车停靠站点缺乏统一性,来去停靠站点不对称;住宅区与轨道交通车站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长期存在,滋生了黑车泛滥等社会问题。具体建议:一是道路规划方面。科学规划设计道路,根据车量行驶状况等因素建设或改造问题路段;完善过街公共基础设施,根据行人流量设置人行横道、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修复破损路面.保障出行便利。二是公交路线方面?优化交通规划与管理体系,科学设置公交站点,维护公共交通秩序,缓解交通压力;解决公交站点来去不对称问题,方便乘客出行;尽量延长公交路线,缩短住宅区域与轨道交通车站的距离,严厉打击黑车,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知识点解析:【审清题意】通过阅读题干,可以看出本题的作答任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概括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二是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4”,作答字数不超过400字。【阅读材料】阅读”给定资料4”,我们需要发现T市市民出行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推出对策。所以,T市市民出行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的作答任务。从材料的第二段我们可以总结出三个问题:前两句话传达给我们的讯息是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致使交通拥堵;中间部分意在指明路段公交车站点太密,加剧了交通拥堵状况;后半部分体现的问题是缺乏必要的行人过街设施,违章穿越人数较多,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三条对策“建设和改造城市路网”“科学设置公交停靠站点”和“完善行人过街设施”。材料的第三段指出了公交车停靠站点缺乏统一性这个问题,因此可以得出“要统一公交车停靠站点,及时通知市民公交线路信息”的对策建议。第四段给我们描述的是住宅小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间缺少必要的交通方式和道路设施,并介绍了黑车泛滥等社会问题。由此我们可推出“设置公交短驳,完善道路设施”和“严厉打击黑车、‘摩的’等违法行为”的对策建议。【组织答案】将上述提炼的要点进行整合,依据道路规划和公交路线两个方面来概括问题和提出解决建议,用顺畅的语言表述即可。5、“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标准答案:参考例文天变不足畏安全当先行——让经济社会运行更安全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灾难相伴、与灾难抗争的历史。从2008年的中国汶川,到2011年的日本福岛,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愤怒,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正如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所说,“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但是,只要我们意识到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最大.时时保持警惕,预想到所有的可能,并相应加强安全规划与防护,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天变”就不足畏,并且会成为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安全的驱动力。2010年S市的公寓火灾,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一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安全防护不足,片面追求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而对事故的防范考虑不周、投入不够;二是法律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工程建设和维修中存在违法违规问题,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三是技术保障欠缺,救援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需要,影响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四是公众安全意识淡薄,市民自救互救、应急疏散能力不足。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扩大了事故的危害。我国古训有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预防灾难和事故应从“预”字着眼、“防”字抓起。如果庞贝人对火山喷发有足够的预见并有相应的防护设施和防范措施,也许一代名城庞贝不至于被火山熔岩所吞没;如果S市在高层建筑的规划上科学谨慎,在安全防护上舍得投入,对市民有相应的应急训练,也许公寓火灾的后果不至于如此惨重。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并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从事故教训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安全前行。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科学发展,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首先,在发展理念上,必须把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思想认识转移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当前国情,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其次,在安全文化上,要学习发达国家“生命至上”的观念和做法,大力开展安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观的宣传教育,营造尊重生命、尊重法律的文化氛围,普及安全知识,定期开展应急避险训练,切实提高公众自救能力;再次,在资源整合上,要将安全防护措施融入城乡建设规划,大力促进公共应急资源整合,构建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建立协调有力、运作顺畅的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把各个行业的专业救援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维护公共安全的强大合力;最后,在法律执行上,要加强执法和监管,确保法律制度的落实.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严格依法操作,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上熄灭灾难和事故的星火。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以安不忘危的思想统筹好、谋划好安全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维护安全的各项工作,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环境里,我们一定能够让中国列车运行得更加平稳顺利!知识点解析:2012年国考地市以下的作文题,是从一段具有较强理论色彩的论述引出话题,话题为“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对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阐释学者、哲学家的论述为全文立意、论证的起点,需要遵循“内涵阐释——关系分析(学者言论与文章主题、问题与原因、原因与对策的关系)——对策阐述”的结构框架,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必须适当引用这句话并对其内涵进行阐释,结合城市人为事故与自然灾害两方面的事例,对“塞内加哲学思考”中蕴含的忧患意识、敬畏自然、尊重规律、在正确认识灾难的基础上减轻灾难等思想进行有条理的揭示,并结合国内外的正反面经验教训,有理有据地提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统筹规划、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和加大监督管理等对策措施。立意上,一定要把握住“哲学思考”的实质,有一定的哲学高度,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做到顺应规律、顺应自然,科学规划、统筹管理防灾减灾工作;一定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人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惜代价加大投入,确保法律制度严密有效、技术支撑坚强有力、建设质量合格过硬;一定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上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策最好能形成体系:理念上,务必将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意识转变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文化上,要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应急避险训练,来提升灾害预防意识、自救互救知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制度上,要加强促进和保障安全的规划设计、健全应急预案等;技术上,要提高防护技术、防灾减灾技术能力、完善技术标准,整合救援资源,建立专业队伍、配备适应城市现代化需要的技术设备;执法上,要加强执法和监管,严肃纠正、严厉处罚违法违规问题,杜绝安全隐患等。最后的总结升华,一般要扣准主题,对塞内加的观点阐释出新意,结合有关安全发展、安全生产的权威论述,将全文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更高层次。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申论(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1、“给定资料5”中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给定资料5.东汉永平12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之间,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生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标准答案:主要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在主观上。王景治黄举措顺应了黄河的自身规律:王景所选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此行河路线较优:所采取的放淤措施利于延长行河年限;修大堤治汴渠方法有效。在客观上,王景治黄至隋代的500多年间黄河周围自然环境较好: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因而黄河输沙量较少:黄河中游大暴雨较少,下游有分支,两侧多湖泊洼地,因而下游河患相对较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4套一、申论(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1、题目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要求:(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3)不超过500字。材料1.下面是某网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生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气,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漏的燃气就像身边的火药库,噪音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手;热岛效应闷得我们大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大城市的通病;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也频出事端.社会上甚至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变几如脱缰之马。对大自然的愤怒我们应该心存敬畏,但对这些人为的城市灾难,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安全感是生活质量的刻度,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一旦这最重要的东西缺失了,人们还能放心地去哪里?还能放心地乘坐什么出行?还能放心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发性危机事件,凸显了当今社会缺乏综合应急系统的软肋。在诸多涉及公众生命的问题中,首要问题之一是公共应急资源需要整合。一方面不少部门总在强调自己的救援力量如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明有庞大而名目繁多的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城市危险品救援等等,这些队伍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力量往往仅是行业自己的,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力量相当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呼唤构建一个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公众则需要培养必要的危机意识,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无辜的公众。在不少情况下,传统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灾难与危机。因此,对相关公共文化教育的呼唤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井喷、火灾、爆炸、踩踏事故、地铁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烧毁等,被媒体通天热炒,显示出一种防灾预警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观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西方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往往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利;中国人从古至今则更多地强调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行为,此种方式很难完全适宜于现代城市化的生活状态。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却过多地宣传“国家财产第一原则”.这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似乎相悖。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一的火灾“大逃亡”训练活动;中国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还只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环节,暴露出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存在的诸多不足。这一切,都告诫我们必须系统地、更加完善地开展公共文化教育。标准答案:树立安全理念享受平安生活安全感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生命是脆弱的,保障安全是人的基本权利;安全更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动,而非规章制度的要求;灾难预警意识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灾难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在身边发生,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起危机意识。目前我们的灾难应急系统还不够完善,抵御灾难风险的能力还有些许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公共安全文化教育不够,我们对于安全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安全意识,必须时刻存于心中。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及煤气、液化气总阀门;确保走道、楼梯的畅通,不在楼层通道和安全出口处堆物封堵;不乱接乱拉电线,防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加热器时,人不能离开;熟知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公共安全方面,熟知各类安全提示标志,在公共场所要了解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和消防器材的准确位置;发生安全突发事故时,要保持冷静,听从相关工作人员指挥,保持良好秩序,确保能够及时疏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第5套一、申论(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6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给定资料1.教育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体上进人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是指导未来十几年我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性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教育发展而言是历史性的机遇。《纲要》涉及民众普遍关注的20多个教育热点问题,其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成为《纲要》中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教育均衡提上了重点工作日程,提出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2.中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与农村之间、地区之间(主要为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其中城乡教育不均衡更为严重。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尤其以我国东西部之间的教育差距最为明显。据《中国新闻周刊》第7期报道,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10年全国普通小学生人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最高的北京市达到5836.99元。最低的贵州省仅为579.26元,前者是后者的十倍多。近几年,我国城乡之间、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优秀师资分配不均的问题有所改善,但优秀师资集中在发达地区、集中在少数名校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2014年两会前调研发现,占70%人口的农村,800多万乡村教师在承担着6000多万学生的基础教育工作。中西部9个省份,3万多所乡村小学班级与教师比平均仅为1:1.34。“条件差、责任大、职称低、机会少”是李东生对乡村教师现状的12字概括。比乡村教师数量不足更为严峻的问题是,优秀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孩子很难得到好的教育。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J镇是一个经济文化重镇,其教学质量在该地区小有名气。镇上因出过10多个博士而有“博士之街”之称。全镇有2所中学,32所小学,其中5所学校承担了省属教研课题。3所学校承担了市属教研课题。可是2003年春天开学时,镇上的初中一下走了8个公办教师。11个代课教师,走的都是教学骨干,无异于釜底抽薪。村办小学的教师流失了77个。接近全镇小学教师的三分之一。由于老师大量流失,一些学校已经不能正常上课。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农村很多学校,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一些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很难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据相关报道,武汉新洲区的三店街,教师不是超编,而是缺编。50岁以上的老师比重偏大,因为学校工资低,优秀的老师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500多元。受城乡经济和生活水平差异的影响,大量农村教师向城内流动。特别是在一些西部山区学校,年轻有为的教师往往都留不住。尽管如此,很多想要进来的毕业生还进不来。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随之就出现了自雇“代教”现象,而由于工资待遇较低,往往是一些高中毕业或非师范毕业生从事“代教”工作,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学校宁愿增加代课教师。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农村教育滑坡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除此之外,“寒门难出贵子”的问题,在招生领域也表现得尤为突出。据前几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占17.6%,比1990年减少4.1%。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占16.3%,比1991年减少2.5%。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农村大学生占22.3%,比1990年减少5.7%。寒门学生难上重点大学,成为教育失衡的最真实的写照。因而,对其进行救济应成题中之义。2014年3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继续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通过上述三项措施,预计2014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将比去年增加10%以上。造成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日益下降,根本上还在于教育资源投入的二元结构下,出现了厚此薄彼的严重失衡,当城市学校致力于建设文明校园、示范性学校时,部分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还处于解决无危房等问题上。这最终使得农村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了城市孩子一大截。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能只走“输血”的路子,实现自我造血才是终极途径。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外来工及其随迁子女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未完全实现。对此,2014年4月18日,北京市出台了《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非北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五证齐全”通过审核后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3.近年来,H县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深入实施“一轴两翼”工程,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彻底改变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城里学校有的,农村学校也有了;城里孩子享受的优质教育,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水泥砖铺就的整洁校园,漂亮的教学楼、宿舍楼,主教学楼上醒目的烫金校训,崭新的篮球架、乒乓球台等文体设施,琅琅的读书声……这一切共同为C小学构成了一幅和谐亮丽的育人画面。C小学原来办学条件非常简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学校带来了契机,近两年校园内相继建起了教学楼、学生食堂、教师周转房、锅炉房,配备了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电钢琴室等功能教室,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C镇教委副主任高兴地说:“学校现在的办学条件一点不比城里的学校差!”不仅仅是C小学,借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H县所有农村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H县教育局局长K介绍说,近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6.3亿多元,实施了9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1个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4个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全面消除了农村中小学危房,彻底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办学差距。与此同时。H县还投入巨资为农村学校配齐了各种教学器材,完善了教育辅助设施,让农村学校在办学硬件上第一次与城区学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在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也加强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扩充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规模。”K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投入巨资新建和改造了一些学校。扩大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容量”。2014年D小学建成后,困扰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班额”和择校等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学校的基础设施是硬件,教育教学是软件,而教育教学中的关键又在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如何让农村学校教师安心从教?H县上下都认识到,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教师才更安教、乐教。38平方米的面积,独立的厨卫设施,崭新的生活家具,温馨的布置……这不是城里教师的公寓,而是C小学教师在学校的“家”。除了通过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为教师安“家”外,各农村学校还为教师改建单身宿舍,为教师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让教师能够安心从教。K说,要弥补农村师资薄弱的“短板”,还必须让城乡教师“动”起来。为此,2013年H县开始实施“双百双十”计划,即每年由城区学校选派100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选派100名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培训学习,学区学校之间每年互派10名教师参与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建立起了“能进能出、能城能乡”的教师交流机制,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个“动”字也解决了H县部分农村学校专任教师不足的问题,也让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农村学校生根发芽。“城里来支教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特别是他们教研的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王家寺村小学校长孟军兴奋地告诉记者,学校老师还和城里老师“攀上了亲”,经常通过QQ群、微信交流教学心得,研究教学设计。A镇教委副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安口学区的13所学校都建成了‘一校一品’的特色校园文化,W小学的艺术校园、M小学的民俗校园、B小学的环保校园、G小学的小作家校园等都已经形成鲜明特色。”这些可喜的变化,都得益于H县近年来大力实施的“一轴两翼”工程。一轴即特色学校文化创建,两翼即课堂教学改革和师生读书活动。在学校办学条件提升的同时,H县大力实施“一轴两翼”工程,着力推动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通过校园文化创建和课堂改革,让农村学校生成内涵发展的能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具有长久的保障。”K说。4.2014年4月,河北省出台新规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公办高中不得“跨市招生”,小学初中阶段各学校“划片就近入学”新生比例不得低于90%,择校生比例必须降到10%以下。这被称为是一剂针对“超级名校”膨胀导致教育失衡、择校乱收费等群众反响强烈问题的“猛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指出,凡满6周岁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完成小学教育后,区县教委将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接收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随机派位由区县教委统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就近入学这一政策,很多人叫好。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说:“孩子上幼儿园、小学都是就近,上初中也是一样,现在有了新的政策,就更好了,至少不用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再讨论谁家孩子上了哪所名校,随缘就挺好。”而家挨着名校的杨女士就更开心了,周边名校云集,如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入学,她感觉拣着便宜了。但也有很多家长忧心忡忡,就近入学会不会由“拼权”变成了“拼钱”?这种担忧并非无的放矢。在北京,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北京五道口出现了报价每平方米超过10万元的“天价学区房”,北京西城区挂出单价每平方米18万元、总价3300万元的三居室“学区房”。“一个平方一锭金,锭金难买名校近。划片入学本好事,奈何资源不平均。重点师资秀于林,美好前程自可寻?不惜财力拼爹娘,教育失衡是内因。”网民“米兰7号”的几句打油诗对学区房问题进行了生动的注脚。确实,天价学区房的背后,无非是家长对少数优质教育资源的抢夺。在南京,小升初禁止跨区择公办校,部分家长为择校甚至突击离婚,迁户口到名校学区房。虽然各地在实施教育招生政策时,对划片、就近等方面有着一定的时间、空间限制,但现实中,一些家长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已经规划好了教育路线图,为此提前买房、占位等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可以说,只要教育资源存在着不均衡,那么择校热就会存在,一些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就无法实现标本兼治的效果。5.据杭州某小学校长介绍,该校建筑面积仅为3200多平方米的校舍里,挤满了25个班级,每个班级的人数平均为40人,其中最多班级人数可达46人。由于校舍紧张,学校将音乐教室等多个专业教室取消,转而用作学生的普通教室,保证学生能够上学。无独有偶,北京一小学情况也极为类似,这些年,政府对于学校教学设施的投入并不少,但是因为学校面积小,校舍也比较狭窄,很多兴趣课程根本无法开展,学生们连一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操场太拥挤,孩子施展不开,体育器材没有地方放,只能测试的时候把它打开,用完的时候再把它拆了装回去,来年用的时候,再把它装上,再拿出来。面对城市教育资源紧张现状,从2014年春节开始,北京市各区县接连公布了北京教育改革的“新地图”。新政策不只是入学途径等简单的措施,而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一揽子工程。从外练筋骨皮到内练一口气,就是要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大。从北京市各区县教育新地图中可以发现,所有区县都把提供优质教育供给放在改革首位,采取了“增量推进,存量盘活”的方式,既做加法──新建、改扩建学校,又做减法──整合资源,将一些薄弱校并入名校,进行一体化管理。今后几年,北京市还将逐渐增加学校数量,让每个老百姓家门口都能有优质的学校。另外,还需要调动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机制,扶持民办学校发展,因为民办教育发展了,就可以扩大教育资源总量,公共财政就可以更好地用于促进教育公平,更多地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困难群体倾斜。6.众所周知,日本当代基础教育世界领先。日本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大力推行平等教育,均衡各公立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并将一定数量的私立学校作为补充,实现了入学机会公平、教育资源均衡和教育质量公平,基本上没有“择校”现象。日本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为国民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任何一个受教育者(包括残疾儿童)在任何一所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机会、权利是相同或相等的。日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从满6周岁后的第一个4月开始入学(日本的新学年从春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教育质量优良,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就近人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费也由国库负担。同时,还有为残疾儿童设立的盲人学校、聋哑学校、保险学校和设置了特殊班级的中小学。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后,97%的初中毕业生升人高中阶段学习。所以,在日本义务教育阶段,一般不存在择校等社会热点问题。但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日本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拨款比例有很大不同。学校采取了按家长收入情况收取费用的方式,即高收入家庭须缴纳较高的学费,低收入家庭,缴纳较低的学费,经济困难的家庭,可申请减免费用。这也体现着教育平等的精神。日本的基础教育基本上由市、町、村政府负责,即使在边远地区、落后的乡村,各校教育条件、教育设施都达到了规范化。国家则统一补贴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员工的人头费开支,以避免因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而造成的不公平,保证全国的受教育者都享有平等的教育。公立学校的教师一般都享受全国统一的公务员待遇。教师每6年流动一次,公立学校校长不得在本校连任,而应在校际之间轮换,这对提高教师素质和工作热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持校际均衡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改善偏僻地区薄弱学校的教学状况,作用更为显著。日本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教学管理模式,各学校学习的内容都根据文部省制定的学习指导纲要决定。所有公立学校以此为基准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规范化,既实现了全国各校之间教育教学的均等,也为良好的教育质量提供了保障。7.伴随着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人开始担忧,“均衡”会不会成为“千篇一律”的代名词,其实,这种情况在一些国家已初露端倪。“大家齐步走”的平等教育也存在问题。比如,在日本,跟不上的学生勉为其难也要跟上,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校“吃不饱”也不能“加餐”。由于在公立学校均衡教育资源后,学校之间的竞争不足,加之普遍引入了“宽松教育”,公立学校学生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普遍下降,引起了家长们的不满。因此,一些家长花钱让孩子上补习班,一些经济宽裕的家庭则干脆选择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有专家指出,要把学校差距和学校差异区分开,我们很多时候把学校的差距和差异混为一谈了。缩小差距,既要做到硬件的均衡,也要缩小软件的差距。差距越来越小,但是差距小不等于差异小。美国教育学家说过一句话:如果说前一千年是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平等,后一千年应该带来更多的个性化。有个性化才有创新,当然个性不代表不要共性。因此,差距应该缩小:投钱大家一样,设备条件大家一样,师资配备大家差不多……但是应该鼓励我们的老师,鼓励我们的校长搞出个性化的学校。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全面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有质量的均衡。不仅是我国,从新世纪开始以来,世界各国对教育公平的追求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人人享有教育权利的平等转向人人享有高质量教育机会的平等。在强调重点发展的时代,一些重点学校得到了巨大的资源,而在这种过度倾斜下创造的某些经验也越来越具有展示的性质,而不具有普及化、公益化的价值,让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学校望尘莫及,让广大渴望教育公平的学生备感失落。由于有些人习惯于精英教育的分配原则和评价标准,因而总是对现在提倡的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理念存有疑虑甚至不满,这是大可不必的。况且真正高质量的教育并不一定需要过度的投入。芬兰的基础教育被公认是世界上最好的,他们许多学校的条件远比我们的重点中学简陋。即便是被称作贵族化精英教育代表的英国伊顿公学也不注重学校形式上的奢华,他们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教育内涵的提高上。为了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我们必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尊重每一个学生韵发展,这不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口号,而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前提。1、“给定资料2”揭示了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标准答案:我国教育城乡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一是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且流失严重,条件差、责任大、职称低、机会少;二是教育经费投入不均,城市多于农村;三是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日益下降;四是农村教育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五是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受教育权利未得到完全实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给定资料6”中提到日本基本没有“择校”现象。请结合“给定资料6”。指出日本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标准答案:日本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