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教程_第1页
城市化的教程_第2页
城市化的教程_第3页
城市化的教程_第4页
城市化的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化的教程第三节城市化城市等级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市从图2.16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人口向_____集聚和城市范围_______乡村变为_____的过程。一、城市化的含义城镇不断扩大城镇1、概念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538万54万1911年1949年1990年1324万城市化可以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用地发生哪些变化?2.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点击思维扩大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城市化的动力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城市农村推力因素城市化的动力拉力因素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收入高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2.17讨论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有那些?读图思考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二、世界城市化进程读图填表25%~30%以下,低30%一70%,较高70%以上,高缓慢迅速缓慢,甚至停滞缓慢快继续增大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1.城市化起步2.城市化水平3.城市化速度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读图总结两类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及原因?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原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工业化早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空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讨论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难点突破:逆城市化现象产生原因①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城市产业因地租不断上扬,而迁往郊区或其他小城镇。③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④新商业区在郊区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易混辨析: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逆城市化:大都市区人口外迁,移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再城市化: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移民的影响,使得市区内人口增长。中心城区城市郊区乡村或小城镇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烟尘、烟气、尾气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酸雨1、大气污染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死亡,某些金属导致“公害病”3、固体垃圾污染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塑料袋、易拉罐、废电池等4、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工厂、施工场地的机器声,车辆的噪声、商店中的音响发出的噪声等5、交通拥挤、就业困难城市化改善环境合理过快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绿化环境自然环境城市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影响水热状况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读漫画,回答11~12题。11、漫画所反映的是()A.城市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B.城市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城市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12、解决漫画所反映问题的合理措施是()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你是从城里来的吗?”答案:11.B12.D即学活用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1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即学活用答案DC

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打破了“城市化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的概念,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把城市绿化与综合农业开发相结合。15.下列功能区属于“非城市化地区”的是()①农产品加工工业区②陆家嘴金融贸易区③综合农业开发区④植物园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6.浦东有若干面积不等的非城市化块区穿插在城市化块区之间,下列不是这种规划目的的是()A.为市政建设就地提供木材B.改善城市空气质量C.调节气候,减缓城市热岛效应D.美化城市环境,树立国际大都市形象答案DA体验高考城市化城市化概念标志意义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