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金学导航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金学导航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金学导航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金学导航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金学导航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金学导航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前期,面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董仲舒曾建议汉武帝限制占有土地的数额并被汉武帝采纳。汉武帝限制土地兼并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农民土地私有B.防止社会贫富分化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确保国家赋税收入2.1895年4月中旬到5月初,清廷各级大小官员500余人次,就“割台”问题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他们有的还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对策。据此可知A.清政府对《马关条约》持否定态度B.《马关条约》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C.反割台斗争激发了民族的初步觉醒D.割让引发了清政府内部的纷争3.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4.《宋史·吕蒙正传》记载了一段对话,上(宋太祖)曰:“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赐),至此繁盛。”蒙正避席曰:“乘舆(皇帝)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宋太祖从统治者角度发表的言论,不能反映历史真相B.教科书呈现了宋代的繁荣景象,故宋太祖的表述较为可信C.无论宋太祖还是吕蒙正,他们的观点必须有考古支撑才能成立D.君臣的说法存在差异,历史解释应关注他们的不同立场与观察视角5.1836年6月,英国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提出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这表明当时在英国A.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B.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提高C.政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D.工人运动有科学理论指导6.在古代雅典社会,除了奴隶、妇女、外邦人和儿童外,凡是殴打父母、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以及挥霍所继承的父母财产的公民,都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说明雅典民主A.重视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 B.规范了公民的日常行为C.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 D.是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7.如图中的雕塑所反映的国家及政体是A.雅典民主制B.罗马共和制C.罗马帝制D.法兰克封建制8.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政府架构应当始于()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康熙帝9.有学者说“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该观点强调《人权宣言》A.克服了英国《权利法案》的局限性B.超越了美国《独立宣言》C.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D.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10.如图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中共中央肃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井冈山的斗争”产生一定影响C.民族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工农武装割据"成为全党共识11.“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甲午一役”直接唤起了国民,催生了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1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分散的自然经济 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王室日益腐败13.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这组数据反映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2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83.9农业总产值483.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387.9A.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B.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迅速成就巨大C.农业得以发展但其在济权重大幅下降 D.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进程推进顺利14.希腊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以贵族将领个人之间的比拼决定战争胜负,之后转变为集体协同配合的“重装兵方阵”作战。这场“重装兵革命”()A.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B.推动了公民资格标准改变C.降低了贵族集体荣誉感 D.巩固了伯利克里改革成果15.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实际是用“以夷制夷”的好办法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认为“协议关税”是通过关税包干性质的固定税率,来减少中外通商冲突和增加清廷财政收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B.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在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 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16.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漫画中赫鲁晓夫对肯尼迪说:“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必须相互拥抱"。中间人物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该漫画表明A.古巴成为美苏实现和解的纽带B.苏联在危机处理中掌握主动权C.美苏在危机中保持克制与妥协D.小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存困难17.下图是中华民国邮政于1939年发行的纪念邮票,结合时事推测发行此邮票的主要意图是A.纪念美国成立一百五十年B.希望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C.借鉴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D.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18.下列选项中,完整准确的体现了二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发展主题的是①恢复②改革③秩序④繁荣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9.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中有:"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其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此文A.宣传优胜劣汰理论 B.蕴含著民主革命的思想C.体现民族危机深重 D.表达对平等自由的追求20.观察下图,其转变最早可能出现在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70年代21.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并列对峙时期,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A.丝路贸易 B.朝贡贸易 C.榷场贸易 D.殖民贸易22.“新文学革命期间的北京学者,远不会料想到20年以后,北京与上海的文学活动中心会被武汉和广州所取代,更不会想象到西部的重庆的学术文学氛围会发展的如此迅速”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中心的逐渐西移 B.抗战伤痕文学扩大的使然C.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23.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期,“中国”、“南朝”等词都用于对明朝的称呼。顺治时期,“中国”一词在朝廷政治文书中已指清朝的全部统治区域。1767年,乾隆皇帝明确规定:“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满清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 B.“中国认同”不断发展深化C.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 D.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差异24.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人之所异于物者,为其有大脑也,故能悟为人道之极。凡有记也,亦求悟也,为其无所记,则无以为悟也。……记赢而悟绌者,蓄积虽多,皆为弃材。惟其顺也,通也,灵也,故专以悟性导人者,其记性亦必随之而增。惟其逆也,塞也,钝也,故专以记性强人者,其悟性亦必随之而减,西国之教人,偏于悟性者也。”据此判断,梁启超旨在A.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教育改革 B.强调记性对悟性的重要价值C.提高人民的觉悟以推翻君主制度 D.弱化记性在大脑记忆中的特殊地位25.1923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十二大政治报告中说:我们的观点是,托拉斯是完全处于国家的控制之下的国家机构。”1927年,苏联在一份法令中取消了赢利作为托拉斯经济核算活动主要目标的概念。这反映出苏联A.加大了扶植垄断组织的力度 B.发展了新经济政策的理念C.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已经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26.二战结束后,美国本来计划在日本推行全面社会改革和非军事化政策,但很快又决定发动美国的大企业重建日本经济,甚至鼓励日本组建军队。这一转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需要 B.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C.使日本成为亚洲反共堡垒 D.美国军事实力的下降27.19世纪中期,日本学者渡边华山认为:西方各国“艺术(即技术)之精博,教政之羽翼鼓舞,似为唐山所不及。”文中“唐山”是指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荷兰28.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友好条约》签订。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9.如图为公元117年罗马帝国皇帝去世时的疆域图,下列描述符合该时期的是A.大斗兽场每个拱门两边都配有希腊式石柱,将建筑力度和外观美感融为一体B.图拉真广场层次分明,功能丰富,广场两侧配有四排粗大的柱廊C.万神殿由门廊和正殿构成,集希腊柱式和罗马拱门建筑风格于一体D.图拉真纪功柱的柱体自下而上有一条浮雕带,描绘了图拉真远征场景30.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人通常把美国革命和独立战争等同起来,将美国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粹的政治革命。但是,后世史家则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元素注入美国革命之中,把它变成一场包罗广泛、主题多样、内容驳杂的事变。据此可知,关于美国革命性质的认识A.说明历史解释呈现出多元化B.越来越呈现历史的真实面目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模糊不清D.导致美国革命的历史地位下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梅文鼎(1633—1721年),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著作中,多次阐明已失传的古代历理,如郭守敬的三次内插法、黄赤相求术等,介绍第谷的西方天文学。他还借鉴西方天文仪器的原理,制成了璇玑尺、揆日仪、月道仪等多种仪器。在其著作《历学疑问》中,论述了中西历法的异同,并将许多西方天文学知识纳入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他通过对西洋历、回回历以及我国古代各种历法系统的研究,写成我国第一部历法学专著《古今历法通考》。在数学方面,梅文鼎通过对西方的积化和差术(即九九加减术)数十年的研究终于“得其条贯”,并在《环中泰尺》一书中加以说明。他对勾股定理创出了新证法。他在《授时平定三差详说》一书中对几乎失传的垛积术和招差术(即高阶等差级数)进行了深入研究,阐发其原理并创出新解。在《方程论》中,他纠正了当时一些流行著作的错误,对系数为分数的一次方程组提出新的解法。钱大昕称赞他为“国朝(清朝)算学第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梅文鼎在科学领域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文鼎学术研究的特点。3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美国总统布什于1989年5月12日在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化大学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声称“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所谋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超越遏制战略是美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对苏战略,强调“谨慎、考验和渐变”,提醒人们注意由战后的“相互遏制逐渐变为同莫斯科合作的可能性”,提出要建立“一个开放、统一和自由的欧洲”。为此,布什政府采取一系列具体政策与举措来实施其超越遏制战略:推进美苏最高级会晤,在政治上支持戈尔巴乔夫;提供经济援助,支持与影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超越遏制战略是遏制战略的继续和发展,是一项充分承认世界各地以及苏联本身所发生的变化的政策,成为了西方对苏联的共同战略。——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超越遏制战略”的影响。33.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吴其浚,清嘉庆二十二年二十八岁时考中一甲一名进士,授官翰林院修撰。在为政之余,他还注意经世致用之学,对植物、矿产和地理等都有所研究,特别是对于植物学的研究极感兴趣。他“宦迹半天下”,所到之处,随时留意观察,采集植物标本。同时,他还从古籍以及当时的著作中广泛搜集有关的记载和论述。后来他根据多年研究所得撰写出《植物名实图考》,综合了过去的研究成果并有发展和提高。《植物名实图考》所参考的文献资料八百多种,吴其浚治学严肃认真,主要是以实物观察为依据,然后以文字材料为辅加以印证。经过吴其浚细致认真的观察、实验和考证分析,发现了过去有关书籍中的不少问题,纠正了一些本草学的错误和阙略。许多现代植物分类工作者在研究植物时往往要参考它。因受时代条件限制,吴其浚常常在分析植物形态、性味或用途时,往往借题发挥他的政治见解和“修身处世”之道。——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分析吴其浚撰写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分析《植物名实图考》的学术价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古代王朝赋税收入主要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承担,限制土地兼并可以保护小农,确保国家赋税来源,故D正确;汉武帝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并非保障农民土地私有、防止社会贫富分化,排除AB;汉武帝限制土地兼并和“抑商”无关,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武帝限制土地兼并的主要目的”,应该从统治者加强统治的角度分析解答。2、D【解析】

“就‘割台’问题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对策”可见对割台事件,内部分争很大,故选D项;根据所学,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把割给日本,排除A项;根据所学,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排除B项;“清廷各级大小官员”没有涉及到民众,排除C项。3、A【解析】“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了,商人可以跻身上层社会了,所以这意味着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A;但是上述现象只是意味着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提高,并不意味着商人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故排除B;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4、D【解析】

宋太祖和吕蒙正所闻所见和对国情的分析存在差异,说明历史解释应关注事件观察者的不同立场与观察视角,D项正确;“从统治者角度发表的言论不能反映历史真相”的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教科书不是分析历史事物的唯一依据,B项错误;宋太祖和吕蒙正是当时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他们的见闻是一手史料,不用考古支撑也可以成立,C项错误。5、B【解析】

据材料“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可知,工人的阶级意识在增强,故B正确。材料只提及工人阶级维护阶级利益,未涉及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故A错。英国政党政治逐渐成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党制的逐步完备,故C错。此时的工人运动,并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1848年诞生的,故D错。6、B【解析】

材料信息是,凡是殴打父母、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以及挥霍所继承的父母财产的公民都没有发言权。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公民的行为,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故A错误;材料信息和私有制无关,故C错误;材料和直接民主也无关,故D错误。7、C【解析】

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元首政制的创始人,实为罗马皇帝,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8、B【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丞相以下三公九卿为外朝。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9、D【解析】

试题分析:《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具有历史性和世界性的意义。D正确。考点: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详解】10、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29一1932年,在“井冈山的斗争”影响下,出现了众多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且逐渐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B项正确;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才肃清,A项错误;这一时期国共两党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在九一八事变后逐渐上升,但还不是社会主要矛盾,C项错误;1935年的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事实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工农武装割据"才逐渐得到全党认同,D项错误。11、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甲午战争之后,爆发了戊戌变法,即统称的维新变法。C正确。考点: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戊戌变法的意义【详解】12、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以藩屏周,在统治形式上构筑了统一的形式,但因为诸侯拥有世袭特权,其结果是诸侯国王侯地位世袭具有独立性,由此造成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故答案为B项。西周时期属于集体耕作的方式,尚未出现分散的小农经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贵族有土地所有权的问题,而是强调贵族拥有世袭特权才是造成西周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王室日益腐败的问题,而是强调贵族拥有世袭特权才是造成西周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D项错误。【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3、D【解析】

依据题干表格时间“1952、1957年”可知,处于一五计划时期,表格数据工农业均得到发展,说明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进程推进顺利,故D正确;A项错在“全面”,应排除;B项错在“迅速”,应排除;依据题干表格中农业总产值的数据可知,农业呈现增长态势,排除C。故选D项。14、A【解析】

根据材料“以贵族将领个人之间的比拼决定战争胜负,之后转变为集体协同配合的‘重装兵方阵’作战”表明平民由原来处于仆从地位,到平民和贵族处于同等的作战地位,说明平民的政治地位提高了,答案为A;材料不能体现公民资格标准的改变,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集体荣誉感,C错误;伯利克里改革是公元前5世纪的,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15、D【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和“协议关税”对中国有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两条措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是缺乏近代外交观念的表现,故D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故A错误;材料信息和逐步卷入世界市场无关,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故C错误。16、C【解析】

根据材料“漫画中赫鲁晓夫对肯尼迪说”“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必须相互拥抱”“中间人物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美苏在危机中保持克制与妥协,故C项正确;古巴是美苏的矛盾点所在,故A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苏联在危机处理中掌握主动权,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是二战结束以后的事件,故D项说法错误。17、D【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题中所给的时间1939年可知,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所以此举应为抗战服务,所以选D,1939年美国开国150年已过,国民政府和美国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辛亥革命时早已提出学习美国的民主共和,所以ABC均不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详解】18、C【解析】

二战后的欧洲由于受到战火的破坏,因此当时欧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改革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①②③符合题意,C正确,AB排除;二战后初期的欧洲经济凋敝,④错误,D排除。故选C。19、C【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是“1903年”,此时《辛丑条约》已签订,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所以材料教科书主要是劝导学生要爱国,要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体现了民族危机深重,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优胜劣汰理论的宣传,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革命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平等自由的追求,D项错误。故选C。20、B【解析】

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由图1的人力变为图2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这一变化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到19世纪末,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1、C【解析】

此时期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在边境设立的榷场,是邻国间互市的市场,C正确;A、B、D均是与外国(我国境外)进行的正当或不正当的贸易,排除。22、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学革命即新文化运动,中心在北京,20年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随着日军大举侵华,国民政府统治中心西迁重庆,推动了武汉和广州、重庆先后成为文学中心,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对材料信息的概述,并非原因,排除;抗战伤痕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发展的体现,并非题干现象原因,排除B项;文学中心的变化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23、B【解析】

材料反映清朝时期的几位皇帝对“中国”一词的不同指代,说明“中国认同”不断发展深化,故B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认同”的不断发展,与满清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无关,故A、C错误;D说法绝对化,排除。24、A【解析】

根据人脑的特点,指出只有用悟性引导才能增长记性,而“西国之教人,偏于悟性者也”等,可知梁启超旨在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教育改革,A项正确;记性对悟性有着重要价值只是梁启超观点的依据,不是其主要目的,B项错误;“推翻君主制度”不是1896年梁启超《变法通议》的主张,C项错误;弱化记性在大脑记忆中的特殊地位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25、C【解析】

1923苏俄正在执行新经济政策,对托拉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利用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方式,发展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正确;苏联只是利用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方式,并不是扶持垄断组织发展,A错误;这些政策是当时新经济政策下的做法,并没有发展新经济政策的理念,B错误;当时苏联还没有形成计划经济体制,D错误。26、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的转变主要是由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因此B选项正确;A、C选项是国际格局变化背景下美国的直接意图,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选项不符合所学史实,排除。故选B。27、C【解析】

材料“艺术(即技术)之精博,教政之羽翼鼓舞,似为唐山所不及”的意思是西方的技术很精湛,教育等各方面都很发达,是唐山没法比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材料中的“唐”则揭示了这个国家是中国,C选项符合题意;美国与荷兰在当时属于西方各国的行列,AD选项排除;日本不符合“唐山”的说法,B选项排除。28、C【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③错误,①②④均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9、D【解析】

根据疆域图可知,这时罗马帝国的疆域最大,这是图拉真时期的疆域,选项D正确;斗兽场门柱具有希腊化色彩,这是公元80年的建筑成就,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图拉真广场建立时间是10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万神殿建立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30、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后世史家对于美国革命的性质提出了新的解释,这说明历史解释呈现多元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美国革命性质的不同解释,不能得出其是否能够呈现历史的真实面目;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美国革命性质的不同解释,不能说明其认识模糊不清;D选项错误,对美国革命性质的解释不同不能说明其历史地位下降,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主要贡献:复兴中国传统的天文和算学知识,弘扬祖国传统科学;介绍和发展西方的数学知识;推进中西天文学和数学的融合。(2)特点:深入研究西学,并撰书介绍;借鉴西学;将西学与中学融合。【解析】

(1)贡献:根据材料中“在著作中,多次阐明已失传的古代历理,如郭守敬的三次内插法”,“借鉴西方天文仪器的原理,制成了璇玑尺、揆日仪、月道仪等多种仪器”,“在数学方面,梅文鼎通过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