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八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八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八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八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八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八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细胞及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核酸的参与,核酸的合成过程也需要蛋白质的参与B.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C.卵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效率比白细胞的运输效率高D.虽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但它们的通透性是不同的2.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3.一个神经元受适宜刺激后,图1为其轴突在某一时刻不同部位的膜电位图,图2为兴奋传至某一部位产生的动作电位。下列关于对上图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b~c区段处于反极化状态,正发生钠离子内流B.d~e区段处于极化状态,即为静息电位状态C.图1和图2所表示的轴突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图1中兴奋从b处传到e处需要(S-P)毫秒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B.验证淀粉解对淀粉和麦芽糖的催化作用时,用斐林试剂检测无法区分实验结果C.探究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可将染色体染色D.调査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5.现有甲和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两个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含有7个营养级,乙生态系统含有7个营养级。下表为甲生态系统第二、三营养级的能量生产情况。营养级摄取量(J/hm6•a)粪便量(J/hm6•a)呼吸散失量(J/hm6•a)第二个营养级1.87×10116.77×10107.17×1010第三个营养级1.07×10107.70×1097.77×10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生态系统第三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为6.77×109J/hm6•aB.甲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为7.777×1010J/hm6•aC.甲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高于乙生态系统D.若传递效率相同,则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相同6.某同学从植物体内提取某种(A),测定其热稳定性和耐酸性(用对酶活性的抑制率表示),得到下图所示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50℃时,酶A降低了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时所需的能量B.在50~90℃时,酶的热稳定性与温度呈负相关C.pH为3.4时的酶A的活性低于pH为3.6时的D.若酶A作为食品添加剂,宜选择添加到中性或碱性食品中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豆酱是大豆经过发醇制成的一种食品。某小组为了研究影响豆酱发酵效果的因素,将等量的a、b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甲、乙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拌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醇,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要好的多,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2)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有同学认为“据此实验结果,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这位同学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应怎样改进,请简述改进实验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3)本实验前,需要对a、b两菌种进行分离,可以采用_____法来接种,培养后可以根据__________的特征来判断a、b两菌种的种类。(4)a、b两菌种均能产生降解M(有机物)的酶。为了比较a、b两菌种降解M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①在含有一定浓度M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a菌种的培养液,B处滴加含有b菌种的同种培养液,C处滴加___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观透明圈,说明_____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____。8.(10分)下表是某山区在农田退耕后,第1.10及20年的群落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类型1年群落10年群落20年群落优势种物种数优势种物种数优势种物种数草本青蒿262418灌木9马桑1613乔木111松树23(1)20年间,发生在退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经历了__________三个阶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群落演替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2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用样方法调查优势种的种群密度时,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3)20年间,退耕农田上的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层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变化提高了__________。(4)我国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请从生态功能的角度分析,退耕还林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胃腺体有五种细胞类型;①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②粘液细胞,分泌粘液.③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④内分泌细胞:分泌胃泌素、生长抑素等⑤未分化细胞。胰腺为混合性分泌腺体,主要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它的外分泌主要成分是胰液,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其功能是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内分泌主要成分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其次是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胃泌素等。结合下图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2)已知胃和胰腺细胞都能分泌激素A,促进消化,由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猜测激素A是__________,激素B是____________。(3)通过视、嗅,我们可以想象出食物的味道、鲜美程度,并促使唾液、胃液、胰液的分泌,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__。(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4)Ι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的,某同学想通过收集动物胰腺来提取胰岛素,结果没有成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果蝇是科研人员经常利用的遗传实验材料,其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D、d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F1的雄性表现型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3:1:1,雌性个体表现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0:1:0。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2)F1果蝇中,截毛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3)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c);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的主要思路: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与结论:①若子代果蝇出现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②若子代果蝇出现____________,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③若子代果蝇出现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11.(15分)通过人工气候箱控制不同温度条件,研究巨柏幼苗在各设定温度下的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变化,以期为巨柏优质壮苗培育奠定基础。下图为不同温度条件下巨柏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测量结果。回答相关问题:(1)巨柏幼苗在1.5℃下时的净光合速率较低,请根据实验结果从“酶活性”和“气孔导度”两个角度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_。(2)与2.5℃时的净光合速率对比分析可知,_________(填“气孔导度”或“酶活性”)对1.5℃时的净光合速率限制作用更明显。(3)能否由实验结果判断3.5℃和21.5℃时巨柏幼苗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生产量大小的关系?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1、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种类分子式分布生理功能单糖五碳糖核糖C5H10O5动植物细胞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脱氧核糖C5H10O4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二糖蔗糖C12H22O11植物细胞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麦芽糖乳糖C12H22O11动物细胞多糖淀粉(C6H10O5)n植物细胞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纤维素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糖原动物细胞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2、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组成,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使细胞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有关。【详解】A、蛋白质的合成需要经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故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酸的参与,合成核酸也需要蛋白质参与,如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等,A正确;B、葡萄糖、淀粉、糖原等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纤维素、脱氧核糖、核糖等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B正确;C、与白细胞相比,卵细胞体积大运输营养和代谢废物的效率比白细胞的运输效率低,C错误;D、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虽然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但他们的透性不同,细胞核膜上有核孔,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正确。故选C。2、C【解析】

本题通过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和特殊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来考查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点,关键要把握题干中“物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从而得出两个细菌出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形成另一种大肠杆菌。【详解】A、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CD、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故选C。【点睛】解题关键要知道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变异类型存在基因突变,以及特殊情况下可以发生DNA的转移从而发生基因重组。3、D【解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解】A、b~c区段处于复极化状态,正发生钾离子外流,A错误;B、d~e区段处于去极化状态,B错误;C、图1和图2所表示的轴突兴奋传导方向均是由左向右,C错误;D、图1中兴奋从b处传到e处相当于从静息电位经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到零电位所需要的时间,即需要(S-P)毫秒,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1为其轴突在某一时刻不同部位的膜电位图,图2为兴奋传至某一部位产生的动作电位。4、B【解析】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麦芽糖和其水解产物葡萄糖都能属于还原糖,都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验证淀粉解对淀粉和麦芽糖的催化作用时,用斐林试剂检测无法区分实验结果,B正确;

C、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用于材料的固定,C错误;

D、调査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5、A【解析】

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散失量+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详解】A、甲生态系统第三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散失的能量=(1.07×1010-7.70×109)-7.77×109=6.77×109J/hm6•a,A正确;

B、次级生产量(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靠消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散失的能量=(1.87×1011-6.77×1010)-7.17×1010=7×1010J/hm6•a,B错误;

C、题干中没有乙生态系统的相关数据,故无法判断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的高低,C错误;

D、次级生产量(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靠消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两个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相同,若传递效率相同,则甲、乙两个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相同,但不知道呼吸消耗能量值,因此无法进行比较,D错误。

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能量传递效率,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结合表中和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6、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机制,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考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从矩形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热稳定性升高;随着PH值得升高,酶的耐酸性减低。【详解】A.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反应的活跃状态时所窬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的作用机制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项正确;B.由第一个实验结果可知,在50〜90℃时,温度升髙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增强,酶A的热稳定性与温度呈负相关,B项正确;C.由题图可知,酶A在pH为3.4时的活性低于3.6时的,C项正确;D.由第二个实验结果可知,酶活性随pH的降低而降低,但酶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的活性的大小是未知的,因此不能得出该酶宜添加在中性或碱性食品中的结论,D项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需氧菌因“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说明发酵的最佳时间可能超过32h。继续延长发酵时间,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确定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最佳发酵时间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根据菌落(大小、形状、色泽)空白的同种培养液培养液不能降解Ma、b菌种降解M的能力相近【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通常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内)生长发育,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团,称之为菌落。【详解】(1)上层氧气较多,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要好的多,说明该发酵菌是需氧菌。(2)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延长发酵时间继续进行实验,直到看到下降的点。(3)本实验前,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来接种,对a、b两菌种进行分离。培养后可以根据菌落(大小、形状、色泽)的特征来判断a、b两菌种的种类。(4)为了比较a、b两菌种降解M能力的差异,需设计实验,实验设计需遵循等量、单一变量、对照等原则。①实验分三组,A处滴加a菌液,B处滴加b菌液,C处滴加空白的同种培养液,作为对照。②a、b两菌种均能产生降解M(有机物)的酶,降解能力越强,透明圈的直径越大。【点睛】本题借a、b两菌种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微生物的筛选,如通过透明圈的大小来筛选降解能力有差异的菌株。8、草本、灌木、乔木群落中优势种的取代增大随机取样、取平均值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解析】

1、据表格分析,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农田,属于次生演替,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详解】(1)从表中看出,退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中优势种的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2)2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增大;用样方法调查优势种的种群密度时,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随机采样、样本足够的多和取平均值。(3)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4)退耕还林的意义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类型,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9、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胃泌素、生长抑素促胰液素条件反射胰腺中的蛋白酶将胰岛素分解【解析】

从图中分析,胰腺分泌胰液受到胃分泌的激素A,小肠分泌的激素B和中枢神经的控制,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所以激素A是由胃内分泌细胞分泌胃泌素、生长抑素等;激素B是促胰液素。【详解】(1)食物进入胃后,一方面通过刺激胃分泌激素A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这属于体液调节;另一方面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这属于神经调节,所以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所以激素A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胃泌素、生长抑素等;激素B是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3)“想象出食物的味道、鲜美程度,并促使唾液、胃液、胰液的分泌”这是条件反射。(4)胰腺的外分泌主要成分是胰液含有各种消化酶,其中含有蛋白酶,而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不能通过收集胰腺来提取胰岛素的原因是胰腺中的蛋白酶将胰岛素分解。【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题干中胃细胞的种类分析出激素A的种类,激素B的种类需要从教材中获得,分析胰腺的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功能。10、常1/3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和统计后代果蝇的表现型和比例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亲本均为灰身刚毛,后代出现了性状性状分离,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刚毛对截毛为显性。后代雌性中没有截毛,因此果蝇控制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雌雄中灰身:黑身比例均为3:1,因此果蝇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XDXd和AaXDY。【详解】(1)由于后代雌、雄个体中都有灰身和黑身,由此可见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所以果蝇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亲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