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选必修共5套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汇编\o"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满分:100分限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仰韶文化的扩张与激荡形成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的中原龙山文化。在其直接影响下,原来属于大汶口文化范畴的河南东部地区,出现了面貌接近中原文化的造律台文化等一系列文化演进过程,与炎黄二部落经过涿鹿之战进一步打击地处东部的蚩尤部落的历史进程是大体吻合的。而中原龙山文化向南深入江汉平原,则和传说中尧舜禹时期中原集团征伐三苗可以相互印证。这可用于说明()A.中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形成的进程B.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C.兼收并蓄政策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崛起D.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2.(2024·洛阳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力图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如孔子的“富而教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王道”与“仁政”,荀子的人定胜天,韩非的法、术、势等。这些思想()A.有助于文化认同 B.体现社会转型特征C.加剧了诸侯割据 D.受变法运动的影响3.(2024·鹤壁模拟)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部分施政措施。由此可见,在这些政权中()少数民族首领措施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参照汉文化改造契丹文化李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参照宋制定朝仪完颜阿骨打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创造女真文字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A.统治者的汉文化素养深厚B.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C.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D.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4.(2023·合肥二模)《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时期的人口统计(单位:户)如下图。据此可推知当时()A.江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B.北方人口增长更加明显C.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D.人口流动激化民族矛盾5.宋代理学多主“静坐”之说,于静中养出一种道学气象。明代思想家吕柟提出,用功不必山林,市朝也做得,尤其必须要从繁华波荡中体验。这一转变()A.源于社会逐利风气的盛行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C.意在增强士人社会责任感D.为儒学发展变革注入了活力6.(2023·厦门模拟)明初婚姻礼仪有严格规定,体现了“官贵民轻”的等级制度,以及“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明中后期不论出身如何低贱,一旦骤得富贵就可与名门大姓结亲联姻。这一变化()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婚姻观念B.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质变C.心学的影响力逐渐衰微D.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7.湖南立宪派一度组织了宪友会、宪政实进会等政治团体,积极为日后竞选国会议席,参与政府权力的分配作准备。但立宪派人士大多逐渐意识到“欲救中国,舍革命无他法”。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立宪派与革命派矛盾消解C.清末新政沦为了骗局D.政党政治的尝试宣告失败【加固训练】清末反清人士纷纷改用算法各异的黄帝纪年,以示与清王朝脱离关系。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的新政权也多采用黄帝纪年。1911年12月中旬,湖北军政府各部总稽查苏成章等呈请大都督通电各省,一律改用新历。这表明()A.辛亥革命具有思想启蒙性B.革命思想达成了社会共识C.历法演变呈现出政治色彩D.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8.下面是1895—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年代商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额(千元)设厂数资本额(千元)1895—1914年5346971962800001914—1919年46390801116103153A.中国近代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内外环境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C.社会经济发展的半殖民地性突出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9.1920年前后,出现了许多专供工人阶级阅读的书目,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者》和《工人月刊》等;同时,各地还创办工人学校,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纷纷成立工会组织。这反映出当时()A.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B.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C.新的进步组织的广泛建立D.民主革命的发展态势10.(2024·苏州模拟)1928年,中共六大在苏联召开,明确党的主要任务仍旧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土地革命,力争工农民权独裁制的苏维埃的政权,继续坚决地改造党。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A.谋求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出现“左”倾机会主义苗头C.实现了从幼稚走向成熟D.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纲领11.(2023·青岛模拟)1937年1月,西北办事处规定:“苏维埃机关或部队,进驻友军区域,为保证商业自由,及尊重当地市场习惯,在苏票未能在当地流通以前,一般的须使用友军的白票、现洋。”此规定旨在()A.完善抗日民主政权金融建设B.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C.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D.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围剿”12.(2024·郑州模拟)1946年1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并最终同国民党达成了五项协议。考虑到将来组建联合政府办公要到南京,为了方便工作,中共中央决定由延安迁移到与南京隔江相望的淮阴城。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得知中央要南迁淮阴后,做了一系列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这反映出()A.党未能识破国民党的假和平的阴谋B.党的工作重心正在发生转移C.和平建国纲领的落实让党充满喜悦D.党争取民主和平的真诚13.(2024·南昌模拟)1953年初,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民卖地的现象。4月,主管农业工作的邓子恢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尊重农民的私有财产,保护农民土地租佃自由、雇佣自由、贸易自由、借贷自由。这一表态()A.加速了土地改革工作B.服务于城市工业化建设C.打击了土地兼并现象D.有利于稳定农业合作化14.(2024·河北模拟)1961年初,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把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调整到167亿元,比原来的计划指标减少108亿元,即减少了39.3%。其中工业投资94.58亿元,比1960年预计的139.5亿元减少近50亿元。这一措施()A.体现了党对苏联模式的反思B.意在缓解经济过热带来的困境C.基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需要D.凸显国家对工业现代化的重视15.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这反映()A.企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B.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6.(2023·重庆模拟)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向世界银行借款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1986年中国向关贸总协定提出复关申请。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峰会上,中国正式提出打造亚太自贸区的战略构想。这一发展历程表明()A.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B.经济是外交活动的中心C.国家发展影响外交活动D.中国开始实行多边外交【加固训练】1981—1985年,中国主流媒体先后创办了综合性的英文日报《中国日报》和《瞭望·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当时新华社每天有300多条外语通讯稿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受众人数也达到百万。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中国()A.摆脱了美国对华的封锁包围B.意识形态外交已经不复存在C.积极塑造对外和平外交形象D.对外开放领域日益得到拓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16分)(2023·武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材料二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其引发的赋税变化。(8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导致中国在族群融合的基础上走向集权并日臻完善:商朝和西周时期华夏族群从黄河中游向东、向南扩张,形成华夏文明核心地带;秦朝,华夏国家持续向南扩张,并以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取代分崩离析的封建体制;儒家世俗说教在汉代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此后在历代封建王朝依然保持其正统地位,教义也日趋复杂;唐朝及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均主要采用科举考试制度,使得士人地位上升,主导了地方社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材料二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降低,导致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3分)20.(12分)(2023·临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材料——摘自王军等《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演化的脉络特征与启示》对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演变进行阐释。【备选题】1.秦朝通过战争征服的地方,如“河南地”、五岭等,人心不稳,与中原文化差异又大。为此,秦朝通过设置郡县,使国家观念深入这些地区。这说明秦朝在上述地区实行郡县制旨在()A.增进华夏认同观念B.提高行政效率C.强化对边地的控制D.扩大统治版图2.(2023·宁德模拟)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记述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这表明《史记》的宗旨是()A.探索古今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B.总结“通史入门”的治史方法C.恢复已经被人遗忘的远古历史D.仅仅展示秦代至西汉王朝历史3.据考古发现,南北朝时期北齐封氏墓、梁朝萧氏墓出土的青釉莲花尊,形体都很硕大,纹饰均以仰覆莲、忍冬花和宝相花为主,或饰以坐佛和飞天,或足部饰以菩提叶纹。这反映出当时()A.北方的政局动荡 B.经济的重心南移C.文化的中外交流 D.国家的分裂割据4.魏晋南北朝时,大量的人口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江南。周朗向宋孝武帝建议,令侨流人户“就佃淮南……给其粮种……量家立社……检其出入”。据此可知,该建议旨在()A.恢复北方的社会生产秩序B.推动南方土地的开发C.与世家大族争夺隐匿人口D.为北伐统一积蓄实力5.下表是中国古代部分朝代某一群体在当时入仕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该群体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寒门子弟 B.南方士人C.少数民族 D.世家大族6.(2023·开封模拟)淳熙十五年(1188年),朝廷人事变动,朱熹得到向皇帝当面奏对的机会,事先有人对他说:“正心,诚意之论,上所厌闻,慎勿复言。”朱熹却说:“吾平生所学,唯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据此可推知,朱熹理学()A.出于限制君主权力而立B.不符合君主治国需要C.利于培养传统士人精神D.主张统治者以德选官7.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分割相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分割相权影响了政府的治理效果8.(2023·黄冈模拟)北宋“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然后上下之叙正,而纪纲立矣”。这一行政管理模式()A.呈现权力相互牵制的特色B.抬高了文官与士人的地位C.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D.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稳定9.(2023·濮阳模拟)清代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制。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重大事务,拥有机密事务处理权、参赞军务、议奏大权等内阁不具有的权力;内阁则承担了清代中央决策机构大部分的常规事务。这种权力分工()A.反映军机处处理事务比较灵活B.表明中枢机构官员关系融洽C.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结果D.说明中枢机构实现了权力制衡10.(2024·信阳模拟)明中叶以前,官府对私家和书坊出版业严格控制,规定只准“刊定经史有益之书”。但到明代中后期,连都察院、国子监都竞相刊印《三国演义》《英烈传》《水浒传》等通俗文化作品。对此变化解读合理的是()A.国家放弃对出版业的监管B.出版业竞争激烈C.政府对人们思想控制放松D.商品经济的冲击11.(2024·湖南师大模拟)明嘉靖时期,太仓银库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银根紧张。这种状态在隆庆五年(1571年)有了根本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郑和下西洋的兴起B.“一条鞭法”的实施C.白银开采技术进步D.海外白银的流入12.(2024·河北模拟)《南京条约》第十条的英文文本直译应为“公平而正规的进出口税则及其他费用”,即对应中文文本中的“(进出口税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但英国委派的首任香港总督声称要“履行一个中英两国间公平裁判员的职责”,在谈判中蛮横地要求“裁定”税则是否“公平”。英国此举()A.破坏了中英贸易的平衡B.使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C.展露了鲜明的殖民野心D.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做法13.(2024·成都模拟)近代中国钢铁进口量、价值统计表。据此推知,当时中国()年代重量(吨)价值(海关两)18761965074926918772797190623518783271595862918794900813805691880522331546065A.民间设厂高潮出现 B.列强加剧资本输出C.致力调整工业结构 D.国防实力有所提升14.清朝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实现了该地郡县化的管理;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新疆建省;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1907年奉天、吉林、黑龙江改为行省,下设府、厅、州、县。这些举措()A.旨在应对列强国家的侵略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C.表明清政府主权意识觉醒D.实现了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15.1899年,梁启超在《中国魂安在乎》中呼吁,中国欲锻造人民爱国的“国魂”,必须首先要“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该呼吁()A.要求以维新变法来实现国家独立B.主张通过人民主权强化民族认同C.过分重视对人民政治权利的维护D.强调以政治革命来应对民族危机16.与下图所示情况有关的条约()A.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B.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C.导致清廷的中央机构开始具有殖民色彩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7.有学者说:“从戊戌到义和团再到辛亥,由托‘古’到灭洋再到皇权倒塌与复辟,纷纷扰扰,于是怀疑、否定与批判,成为他们的特色。他们力求突破19世纪以来盘踞在人们头脑和思想观念中的‘体用二元’僵化思维模式。”该学者意在说明()A.五四运动导致知识分子阵营决裂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性的解放C.当时各流派思想出现融合的趋势D.新文化运动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18.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成立了由毛泽东等9人组成的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民党决定派出农民运动特派员,到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广东省广宁、顺德等县开展农民运动。上述史实发生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拓展延伸】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1)政治: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组织: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3)群众运动:国民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4)军事: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19.(2023·唐山模拟)《中华民国史》记载:“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因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佳。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旨在()A.加快工商业的发展B.强化经济管理职能C.聚敛巨额资本财富D.发展官僚资本主义20.1931年9月27日,北平学生发表《告全国民众书》,指出,“向国联报告请求公判”,是“软弱无效,坐以待毙的政策”,主张工农兵学商“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告全国民众书》发表的背景是()A.日本制造“济南惨案”B.日本占领东北三省C.“华北自治运动”进行D.中国局部抗战开始21.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强调:“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而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毛泽东旨在()A.为当时中国革命指明正确方向B.说明抗日战争具有持久性特征C.联合爱国人士反抗国民党统治D.配合中国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拓展延伸】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初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找到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2)确立地位: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3)继续发展:人民解放战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等方面又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观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22.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以“不当李自成”为主题,在党内立了六条规矩: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这六条规矩()A.展现了中国命运的光明前景B.彰显了党内团结的重要意义C.体现了革命胜利前夕的警醒D.确立了独立自主的施政方针23.1949—195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包括城市贫民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实行了必要的社会救助:解放和接管期间开展的紧急救济;定都之后,围绕首都的稳定而开展的贫民救济;面对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任务而开展的失业救济。这主要是基于()A.调动市民恢复国民经济积极性B.履行政府发展经济的责任C.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尝试D.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需要24.(2023·南京模拟)某次国际会议上,通过中国一系列艰苦而充满智慧的工作,一些对新中国存疑虑甚至视中国为和平威胁的国家改变了认知,逐步认同和接受新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张。当时的巴基斯坦首相阿里说:“中国无侵略意图,共产党与非共产党国家能够合作。”上述外交活动()A.表明中国外交开始超越意识形态B.积累了塑造国家形象的经验C.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D.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条件25.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仅标志着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形成,而且也意味着在西方国家对华实行孤立遏制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对亚洲的集体安全政策的提出。这主要是在强调中国()A.实行“一边倒”策略的必要性B.构建务实的国际关系体系C.冲击美苏对峙的世界格局D.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孤立26.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参阅1936年苏联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中国1913年和1946年宪法等之后提出、经专家和全民讨论后修订。这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A.过渡性 B.系统性 C.民主性 D.变动性【拓展延伸】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2)特点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团结在一起。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27.1956年7月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图书馆是向科学进军的有力武器”。会议确定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图书资料,为科学研究服务,促进科学的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该会议的召开()A.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B.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说明图书馆管理融入了科技因素D.明确了图书馆服务公众的职能28.20世纪60年代,大批女青年以“铁姑娘”之名被整合到工农业生产当中,逐渐派生出女拖拉机手、女子测量队、女子地勘队等以女性为主体的工人队伍。“铁姑娘”群体的出现表明()A.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B.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的广度拓展C.出生率下降劳动力严重匮乏D.经济利益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29.在1949—1954年,有1424名科学家和留学生经历坎坷曲折和百折不挠的斗争回到祖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增至2500人。他们多数是从美、英、日和法国回来的,其中包括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华罗庚和梁思礼等大师。这些精英回归的最大意义在于()A.彻底打破了西方对新中国的封锁B.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发展C.促使中国科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D.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30.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据此可知,这次会议()A.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B.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C.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D.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成果31.(2023·唐山模拟)2008年某著名实业家在香港成立国学基金会时,提出“五学并举”主张,以“经典”“历史人物”“礼仪”“武艺”“书法”作为学生国学入门和国民教育的基石。这一做法意在()A.强化香港青少年文化认同B.实践“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促进香港与内地学术交流D.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范围32.(2024·安徽模拟)1955年国务院规定:“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国务院作出调整()A.出于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B.意在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C.说明“左”倾错误危害严重D.表明国家工业化战略已经搁置33.(2023·天津模拟)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思想理论成果共同的特点是()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D.谋求实现民族独立34.新中国外交服饰经历了站起来:以“中山装”为标志,到富起来:以“西装”为标志,再到强起来:在遵循国际规范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服饰文化精华,并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新中装”为标志的过程。这一变化()A.根源于思想发展的决定作用B.彰显了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C.体现了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D.反映了外交基本立场的变化35.(2024·贵阳模拟)1978年,我国财政支出的85.6%用于国有部门并主要围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2006年,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33.52%。这反映出我国()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财政税源和财政支出的多样化C.公有制比重进一步下降D.注重协调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36.(15分)(2023·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规定北自天津南至广东沿海岸线各省,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交逆贼贸易者……不论军民,俱行奏闻处斩”……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听取李光地等人的建议,颁布诏令:“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俱同一体,应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开海贸易。”——摘编自吴昊《禁海与开海——论清代前期政府海疆治策的转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外交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康熙调整政策的原因。(9分)3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疆重要历史遗迹及其介绍历史遗迹相关介绍楼兰古城处于西域的枢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域马、葡萄、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境内,奠基于公元前1世纪,由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汉、魏、晋历代均派有戊己校尉驻扎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己校尉城”北庭故城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它是在汉代西域的车师后国王庭金满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是唐代设立的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曾出土过唐代铜狮和玉石镇纸等大批文物龟兹古城西域古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西域的政治中心。东汉时班超任都护一职,将西域都护府迁至龟兹。唐朝曾两度将安西都护府设置于龟兹,其辖4镇、16府、72州之地伊犁将军府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西域,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府管辖天山南北军政事务。1865年,沙俄支持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势力侵入新疆,并趁机出兵占领伊犁,左宗棠出兵新疆打败阿古柏势力并于1881年通过谈判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结合历史上新疆与内地往来的史实,论证“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这一观点。(要求:史论结合,持论有据,逻辑严密)3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睡狮”与“醒狮”1898年7月,谢缵泰绘制了《时局图》,后来多次改动刊印。上有题词“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而由这样的“睡”中华与“醒”国民的意象,中国又有了“睡狮”与“醒狮”一类的名称。陈天华在《猛回头》结尾唱道:“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号称“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宣传家邹容,在他1903年写成的《革命军》中,直接将清末的中国比作睡狮,呼唤它的醒来:“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清末、民国时期涌现了许多《醒狮歌》,创办了许多以“醒狮”命名的期刊,成立了许多以“醒狮”为名的社团。在中华民族已到危亡时刻的1934年,满怀悲愤的徐悲鸿挥毫泼墨,创作了《雄狮图》,题词“新生命活跃起来”。——胡阿祥《吾国与吾名——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提取材料信息,对材料中的“醒狮”形象加以阐释。3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郁江是广西南部的主干河流,全长460千米。郁江流域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制糖业水平较高。晚清民国时期,省内外糖商从越南进口榨糖工具,改进生产,在他们的经营运作下,形成了以“乡村圩市→城镇→重要市镇→中心城市”为基本构架的蔗糖运销网络体系。在满足广西市场需求的同时还销往广东、香港和上海、湖广市场、滇黔市场。20世纪30年代,受洋糖倾销影响,郁江流域糖业生产陷入困境,南京国民政府大幅提高洋糖进口关税,新桂系在贵县投资120余万元国币兴建了一座现代化广西糖厂,贵县一度成为广西白糖生产中心。材料二资料卡序号资料资料来源①近代广西郁江流域重要城镇如百色、龙州、贵县城区人口偏少,均在2万左右,1937—1945年郁江上游中心城市南宁城区人口在6万—10万陈正祥《广西地理》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②民国年间调查,郁江流域重镇龙州重点产糖区的霞秀乡平均142户蔗农拥有1台蚬木绞蔗机,彬桥乡平均每125.9户拥有1台《龙州县志》③“故广西之蔗糖问题,不仅为如何增进生产,兼应为如何免除蔗农所受高利贷资本之剥削”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概况》④郁江流域内百色制糖作坊多为手工操作,部分用牛拉石碾榨蔗取汁,部分用手工压榨,出蔗汁率只有60%左右,“制法墨守成规,关于色、味、耐久等等,均逊洋糖,故不为糕饼糖果店所乐用”《百色市志》《广西年鉴》——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唐咸明《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业繁荣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郁江流域蔗糖业的发展为例,简要论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8分)4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的赢利机构,业务主要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华侨汇款主要以民信局为主,下表为民信局在南洋和闽粤地区的发展情况统计表。时期发展情况1866—1896年截至1887年,仅新加坡一地就有民信局49家,其中潮州人开设的就有34家,这推动了国内兼营华侨汇款业务的民信局的兴起。据统计,福建侨汇1871—1884年,平均每年为311万银元1897—1934年民信局开始将中间承转环节交由邮局承担,从而加速了承转的速度。同时,新式银行也使其资金调拨周转大为灵活。据1930年调查,南洋各地专门经营广东、福建汇款的民信局分别为515、464家。20世纪初,华侨汇款每年约一亿银元,到了20世纪30年代每年上升至3亿银元左右1934—1945年邮政局不再核发民信局执照,中国银行在南洋及闽粤等地开始办理侨汇业务,经营差的民信局相继停业。1941年后,南洋侨汇中断,民信局均收盘歇业1945—1949年南洋各地与国内交通恢复,侨汇增加,民信局迅速复业。其利用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不断贬值之机,稽延兑付,牟取暴利,从而获得了畸形发展——摘编自林金枝《析华侨汇款及其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拟定一个论题,对近代南洋和闽粤地区民信局的发展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1.(16分)(2024·江淮十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2022年4月27日)(1)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幅宣传画出现的时代背景。(12分)(2)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请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一劳模进行例证。(4分)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人民出版社曾出版15种“马克思全书”、14种“列宁全书”等共计59种书籍,旨在“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除译介外,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也纷纷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来宣传。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满足于“只向知识阶级作‘学理’的宣传”,他们对建立更大范围的“联合”抱以期待。为此,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实践中围绕“劳动”等具体观念,推动建立民众与知识阶层团结一致的阵线。1919年5月至1920年5月期间,国内各种报纸上登载俄国革命相关的译介文章在110篇以上,其中态度客观及报以同情的文章达95篇之多。以《新青年》“俄罗斯研究”栏目为例,虽大多为译作,但内容涉及劳工联合、农业制度、经济政策、教育、妇女解放、文学文艺等众多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摘编自蒋含平、汪娜娜《从“学说”到“思潮”的知识演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17—1921)》材料二依照刘大年的看法,在近代社会的不同阶段中,帝国主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相互关系、它们的矛盾斗争各有特点。因此,新编写的中国近代史著作要根据历史演变的时间顺序讲述事件;不只讲政治事件,也要讲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不只讲汉族地区的历史,也要讲国内各民族在斗争中与全国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刘大年作为亲历抗战全过程的学者,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时代作了认真地反思,他认为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的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刘大年认为,讲过去的事,回答现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是历史科学的基本特点。——摘编自《纪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材料三“四史”学习教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四史”特点与重要性的深刻把握,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艰苦奋斗推动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和发展、锐意进取开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守正创新取得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的历史主线和主流,贯穿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党的百年奋斗主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加强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摘编自刘海军《中国共产党“四史”学习教育的历史溯源、核心要义与目标向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刘大年的主要史学思想。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共产党“四史”学习教育的当代价值。(6分)4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事件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左世元《清政府对日交涉关于宗藩态度差别的原因探析——以琉球、朝鲜为中心》1943年(中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1945年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是……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1956年我国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和平,世界各国的人民也都需要和平……为了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发展同社会主义阵营中各个兄弟国家的友好合作,并且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加强团结。我们必须争取同一切愿意和我们和平相处的国家,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内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统编版高中历史\o"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教师版(满分:100分限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仰韶文化的扩张与激荡形成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的中原龙山文化。在其直接影响下,原来属于大汶口文化范畴的河南东部地区,出现了面貌接近中原文化的造律台文化等一系列文化演进过程,与炎黄二部落经过涿鹿之战进一步打击地处东部的蚩尤部落的历史进程是大体吻合的。而中原龙山文化向南深入江汉平原,则和传说中尧舜禹时期中原集团征伐三苗可以相互印证。这可用于说明()A.中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形成的进程B.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C.兼收并蓄政策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崛起D.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解析】选A。本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体现了早期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中原文化成为促进中国境内各种文化交汇激荡产生的摇篮,雄踞中原的部族通过战争扩大了联合的范围和统驭空间,促进了民族交融、文化交流,确立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进程中的中心地位,使中原文化成为推动中华文明形成进程的主导力量,直接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形成进程,A项正确;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兼收并蓄政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C项不符合题干,排除;材料未强调多元一体格局的文明特征,D项不符合主旨,排除。2.(2024·洛阳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力图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如孔子的“富而教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王道”与“仁政”,荀子的人定胜天,韩非的法、术、势等。这些思想()A.有助于文化认同 B.体现社会转型特征C.加剧了诸侯割据 D.受变法运动的影响【解析】选B。据题干“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来“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及所学(百家争鸣)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原有的统治秩序遭到破坏,社会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诸子百家针对社会动荡状况提出了不同的方案,据此可知,题干所述史实体现出社会转型的特征,故选B项;据所学(百家争鸣)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的主张和观点并不一致,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说明该现象并没有促进文化的认同,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各诸侯国的经济实力不一,加剧了诸侯割据现象,排除C项;题干仅是述及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思想家有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但是并没有述及其观点及主张受到了变法的影响,排除D项。3.(2024·鹤壁模拟)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部分施政措施。由此可见,在这些政权中()少数民族首领措施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参照汉文化改造契丹文化李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参照宋制定朝仪完颜阿骨打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创造女真文字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A.统治者的汉文化素养深厚B.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C.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D.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解析】选C。据材料“重用汉人,制定法律”“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可以看出此时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都在学习汉文化,学习汉制,来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出现了新的社会发展趋势,C项正确;仅从其措施中,无法得出统治者本人的汉文化素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特点,无法得出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学习汉文化,无法得出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排除D项。4.(2023·合肥二模)《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时期的人口统计(单位:户)如下图。据此可推知当时()A.江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B.北方人口增长更加明显C.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D.人口流动激化民族矛盾【解析】选A。根据材料“北宋时期的人口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期相比前期人口增加,且南方人口多于北方,反映出江南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南方人口增长更加明显,排除B项;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矛盾,排除D项。5.宋代理学多主“静坐”之说,于静中养出一种道学气象。明代思想家吕柟提出,用功不必山林,市朝也做得,尤其必须要从繁华波荡中体验。这一转变()A.源于社会逐利风气的盛行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C.意在增强士人社会责任感D.为儒学发展变革注入了活力【解析】选D。根据题干“要从繁华波荡中体验”可知,比起主张“静坐”的宋儒,明代思想家更加重视在繁华的市井生活中加深思想体悟,这一变化为儒学的创新注入了活力,D项正确;这一转变源于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而非源于“社会逐利风气”,排除A项;明代思想的转变体现在士大夫对修养论的体悟而非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儒学始终强调士人的社会责任感,排除C项。6.(2023·厦门模拟)明初婚姻礼仪有严格规定,体现了“官贵民轻”的等级制度,以及“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明中后期不论出身如何低贱,一旦骤得富贵就可与名门大姓结亲联姻。这一变化()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婚姻观念B.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质变C.心学的影响力逐渐衰微D.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解析】选A。“明中后期不论出身如何低贱,一旦骤得富贵就可与名门大姓结亲联姻”说明经济地位的改变对婚姻观念有一定的冲击,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A项正确;“一旦骤得富贵就可与名门大姓结亲联姻”说明虽然经济地位改变但还是对传统门户地位有一定的追求,可见没有改变其本质,排除B项;“明中后期不论出身如何低贱”这个观点与明代的心学是一致的,心学强调人人都可能达到最高境界,排除C项;“明中后期不论出身如何低贱,一旦骤得富贵就可与名门大姓结亲联姻”体现虽然经济地位改变对婚姻观念有冲击,但最后还是回归到门户上面去了,所以传统的伦理没有瓦解,排除D项。7.湖南立宪派一度组织了宪友会、宪政实进会等政治团体,积极为日后竞选国会议席,参与政府权力的分配作准备。但立宪派人士大多逐渐意识到“欲救中国,舍革命无他法”。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立宪派与革命派矛盾消解C.清末新政沦为了骗局D.政党政治的尝试宣告失败【解析】选A。据材料“欲救中国,舍革命无他法”可知立宪派最终对清政府绝望而转向革命,当时革命已成为主流思潮,故选A项;“矛盾消解”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新政取得一定的成效,不完全是骗局,预备立宪是场骗局,排除C项;中国近代史上政党政治的尝试失败是在民国初年,排除D项。【加固训练】清末反清人士纷纷改用算法各异的黄帝纪年,以示与清王朝脱离关系。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的新政权也多采用黄帝纪年。1911年12月中旬,湖北军政府各部总稽查苏成章等呈请大都督通电各省,一律改用新历。这表明()A.辛亥革命具有思想启蒙性B.革命思想达成了社会共识C.历法演变呈现出政治色彩D.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末反清人士纷纷改用算法各异的黄帝纪年,以示与清王朝脱离关系,武昌起义后,独立的各省也多采用黄帝纪年,这表明历法演变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故选C项。材料内容强调政治变革推动历法的演变,并没有涉及辛亥革命对民众思想影响的描述,排除A项;此时革命思想没有达成社会“共识”,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社会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没有发生根本变化,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8.下面是1895—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年代商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额(千元)设厂数资本额(千元)1895—1914年5346971962800001914—1919年46390801116103153A.中国近代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内外环境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C.社会经济发展的半殖民地性突出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可知,与1895—1914年相比,1914—1919年中国商办企业增加,外商企业减少,这与国内北洋政府出台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一战前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关,故选B项;中国近代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可知,外商企业数量减少,说明此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民族性突出,排除C项;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过于片面,无法准确解释1895—1914年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9.1920年前后,出现了许多专供工人阶级阅读的书目,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者》和《工人月刊》等;同时,各地还创办工人学校,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纷纷成立工会组织。这反映出当时()A.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B.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C.新的进步组织的广泛建立D.民主革命的发展态势【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1920年前后,出现了许多专供工人阶级阅读的书目、创办工人学校及成立工会组织,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态势,故选D项。民主指人民享有主权、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还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自由、平等等理念;科学主要指与迷信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还包括反对迷信,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工人运动指在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下,由工人群众参加的,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和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以及争取政治权利的暴力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广泛建立”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10.(2024·苏州模拟)1928年,中共六大在苏联召开,明确党的主要任务仍旧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土地革命,力争工农民权独裁制的苏维埃的政权,继续坚决地改造党。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A.谋求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出现“左”倾机会主义苗头C.实现了从幼稚走向成熟D.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纲领【解析】选D。由“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土地革命”可知,当时的中共中央仍然把反帝反封建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所以是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纲领,故选D项;1927年7月革命统一战线已经解体,排除A项;“左”倾机会主义苗头开始出现是在八七会议上,与题干时间和主旨均不符,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实现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1.(2023·青岛模拟)1937年1月,西北办事处规定:“苏维埃机关或部队,进驻友军区域,为保证商业自由,及尊重当地市场习惯,在苏票未能在当地流通以前,一般的须使用友军的白票、现洋。”此规定旨在()A.完善抗日民主政权金融建设B.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C.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D.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围剿”【解析】选B。据材料“进驻友军区域”和“一般的须使用友军的白票、现洋”体现出的对国民党军队的称谓和采取的经济政策可知,此时共产党主张团结国民党军队,目的是抵制日本的侵略,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故选B项;1937年1月还没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没有抗日民主政权,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团结国民党军队一致抵抗日本的侵略,并非践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月国民党军队没有对红军进行“围剿”,排除D项。12.(2024·郑州模拟)1946年1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并最终同国民党达成了五项协议。考虑到将来组建联合政府办公要到南京,为了方便工作,中共中央决定由延安迁移到与南京隔江相望的淮阴城。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得知中央要南迁淮阴后,做了一系列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这反映出()A.党未能识破国民党的假和平的阴谋B.党的工作重心正在发生转移C.和平建国纲领的落实让党充满喜悦D.党争取民主和平的真诚【解析】选D。据材料“中共中央决定由延安迁移到与南京隔江相望的淮阴城”可知,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并达成一系列协议,中共中央为开展工作,进入国民党腹地,体现了当时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了很多工作,尽显党的诚意,故选D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但是否识破国民党阴谋材料没有说明,且该说法错误,排除A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政协协议,并未落实,排除C项。13.(2024·南昌模拟)1953年初,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民卖地的现象。4月,主管农业工作的邓子恢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尊重农民的私有财产,保护农民土地租佃自由、雇佣自由、贸易自由、借贷自由。这一表态()A.加速了土地改革工作B.服务于城市工业化建设C.打击了土地兼并现象D.有利于稳定农业合作化【解析】选D。据所学,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推进农业合作化,据材料“尊重农民……自由”可知,中央政府注重保护农民的自由和利益,得到农民对国家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国家决策的推行,利于稳定农业合作化运动,故选D项;据所学,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排除A项;据材料“农民卖地”“尊重农民的私有财产”等可知,中央注重保护农民私有财产,这不是为了服务于城市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据所学,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顽疾,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兼并基本消灭,排除C项。14.(2024·河北模拟)1961年初,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把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调整到167亿元,比原来的计划指标减少108亿元,即减少了39.3%。其中工业投资94.58亿元,比1960年预计的139.5亿元减少近50亿元。这一措施()A.体现了党对苏联模式的反思B.意在缓解经济过热带来的困境C.基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需要D.凸显国家对工业现代化的重视【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可知,1961年初,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缩减了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工业投资也进行缩减,结合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史实可知,这意在缓解经济过热带来的困境,故选B项;此时我国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反思苏联模式,排除A项;此时我国所有制结构并未变化,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变革所有制,排除C项;材料体现国家对经济调整,并不是对工业现代化的重视,排除D项。15.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这反映()A.企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B.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选C。据材料“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在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逐渐推广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故选C项;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于1984年开始,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是国内金融市场和企业的发展,与对外开放关联不大,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16.(2023·重庆模拟)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向世界银行借款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1986年中国向关贸总协定提出复关申请。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峰会上,中国正式提出打造亚太自贸区的战略构想。这一发展历程表明()A.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B.经济是外交活动的中心C.国家发展影响外交活动D.中国开始实行多边外交【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外交活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发展影响外交活动,故选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排除A项;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活动的中心,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的亚非会议和日内瓦会议已经是多边外交的尝试,排除D项。【加固训练】1981—1985年,中国主流媒体先后创办了综合性的英文日报《中国日报》和《瞭望·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当时新华社每天有300多条外语通讯稿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受众人数也达到百万。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中国()A.摆脱了美国对华的封锁包围B.意识形态外交已经不复存在C.积极塑造对外和平外交形象D.对外开放领域日益得到拓宽【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1981—1985年中国先后创办了一批面向海外受众的报刊和广播电台,这表明当时的中国积极塑造对外和平外交形象,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摆脱了美国对华的封锁包围,故排除A项;创办一批面向海外受众的报刊和广播电台并不表明意识形态外交已经不复存在,故排除B项;创办一批面向海外受众的报刊和广播电台并不意味着对外开放领域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16分)(2023·武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材料二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8分)答案:(1)特点:①强化对工商业的控制;②集中于生产与流通领域的管控。(4分)影响:①缓解了财政危机;②打击了地方富豪,强化了中央集权;③一定程度遏制了土地兼并,促进自耕农的发展;④不利于工商业的健康发展。(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可知集中于生产与流通领域的管控。根据材料一“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可知强化对工商业的控制。第二问,根据材料一“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可知缓解了财政危机,但不利于工商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材料一“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可知打击了地方富豪,强化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一“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可知一定程度遏制了土地兼并,促进自耕农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其引发的赋税变化。(8分)答案:(2)背景: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4分)变化:征税标准以资产为主;征税时间固定;税收明目简化;收税对象增加;赋税衡量权进一步上归朝廷。(4分)【解析】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第二问,根据材料二“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可知征税标准以资产为主,收税对象增加。根据材料二“为夏秋两税”可知征税时间固定。根据材料二“租庸杂徭悉省”,可知税收明目简化。根据材料二“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可知赋税衡量权进一步上归朝廷。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导致中国在族群融合的基础上走向集权并日臻完善:商朝和西周时期华夏族群从黄河中游向东、向南扩张,形成华夏文明核心地带;秦朝,华夏国家持续向南扩张,并以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取代分崩离析的封建体制;儒家世俗说教在汉代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此后在历代封建王朝依然保持其正统地位,教义也日趋复杂;唐朝及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均主要采用科举考试制度,使得士人地位上升,主导了地方社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论题:中央集权制度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论述:夏商周时期,在频繁的往来和联系过程中,周边的民族逐渐对华夏文明产生了认同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朝通过郡县制、官僚政治等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此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隋唐时期确立科举制为选官用官的主要制度,这就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综上可知,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发展完善。【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导致中国在族群融合的基础上走向集权并日臻完善”可知中国走向集权体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历史进程从不同因素阐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主要依据材料提及的因素进行论述,比如:商和西周的民族认同、秦朝的官僚体制、汉代思想、隋唐以后的科举制等角度。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材料二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降低,导致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9分)答案:(1)主要特点:产生时间早,历史悠久;治理方式多元;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边疆采用和内地不同的管理体制(因俗而治);以笼络安抚为主;注重边疆的“拱卫”作用;在“大一统”观念指导下制定边疆政策。(6分,任答三点即可)意义: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扩大了国家疆域,巩固了封建统治。(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3分)答案:(2)原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矛盾的加剧;清政府国力衰退,面临财政危机;边疆治理政策本身的不足,脱离实际;传统边疆观念的束缚;清朝统治阶级对世界形势认识不清。(3分,任答三点即可)20.(12分)(2023·临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材料——摘自王军等《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演化的脉络特征与启示》对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演变进行阐释。答案:作答应包括以下角度: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演变的表现或特征;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对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演变的认识。示例:近代我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东北的少数大城市,工业布局严重失衡,带有鲜明的半殖民地色彩;(2分)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由东至西逐渐转移,工业分布从东部扩展到广大中西部地区,布局趋向合理均衡。(2分)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较早,最早开始了近代的工业化,出现了一批工业城市;(2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战略,“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一批基础工业设施,迅速涌现出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20世纪60年代前期受国际形势影响,我国开展三线建设,由此工业化扩展到广大中西部地区。(2分)工业布局的优化,促进了经济均衡发展,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2分)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演变的过程,与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的演变是党和政府重视工业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表现。(2分)【解析】首先,据图示“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布局;其次,说明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布局演变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列举近代西方的入侵、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建设以及三线建设的原因及影响,最后,说明对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布局演变的认识。【备选题】1.秦朝通过战争征服的地方,如“河南地”、五岭等,人心不稳,与中原文化差异又大。为此,秦朝通过设置郡县,使国家观念深入这些地区。这说明秦朝在上述地区实行郡县制旨在()A.增进华夏认同观念B.提高行政效率C.强化对边地的控制D.扩大统治版图【解析】选C。秦朝征服的“河南地”、五岭等,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人心不稳,因此中央在这些地区实行郡县制,是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提示:郡县制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使国家法令能有效传达到地方),C项正确;A项是实行郡县制带来的影响,并非实行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提高行政效率,而且这也并非秦在五岭等地实行郡县制的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小马过河说课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票务购销合同图片设计与客户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咨询与专业服务
- 湖北省丹江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度理发店转让合同-包含店铺租赁及租金调整条款
- 2025年度虫草有机认证购销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猪肉产业人才培养与交流合同
- 中国电信5G基础知识
- 会计知识点分享
- 旅游路线规划设计方案
- DB37-T 5097-2021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练习100题及答案
- MDR医疗器械法规考核试题及答案
-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 领导沟通的艺术
- 发生用药错误应急预案
- 南浔至临安公路(南浔至练市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 绿色贷款培训课件
- 大学生预征对象登记表(样表)
-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