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登泰山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登泰山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登泰山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登泰山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登泰山记》,文章通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姚鼐就像一位蒙面的行者,为我们描绘出泰山雪后独特的美景,却把自己完全隐藏在泰山的雪色和朝暾之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他神秘的面纱。《登泰山记》鼐姚

齐读课文第2段,找到下列特殊之处,完成表格。(一)揭秘之旅第一站:行迹可疑,别有深意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天气特殊的路线特殊的目的地

齐读课文第2段,找到下列特殊之处,完成表格。(一)揭秘之旅第一站:行迹可疑,别有深意特殊的时间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农历二十八)——戊申晦(农历二十九)除夕特殊的天气风雪迷雾顶风冒雪特殊的路线至泰安: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登山:由南麓登,循中谷,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迂回曲折历尽艰辛】特殊的目的地泰山,中华国山,自秦始皇开始,先后有13代帝王亲登以封禅或祭祀,“泰山安,天下皆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符号。【精神家园文化符号】一个阖家团圆不该出游的日子,一种风雪迷雾不适合出游的天气,一条迂回曲折的路线,去攀登一座冰滑险峻的高山。行迹可疑,必有深意!姚鼐到底是为何而来呢?

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总纂官为纪晓岚。乾隆三十九年,姚鼐“以病羸”“养双亲”为由上书致仕(辞官)。但是他对“自此将何征”仍然深感迷茫与彷徨。你觉得这是作者真实的辞官原因吗?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去秋始得《四库全书》一部,阅之,其持论大不公平。鼐在京时,尚未见纪晓岚猖獗若此之甚,今观此,则略无忌惮矣。岂不为世道忧邪?——姚鼐《与胡雒君书》余驽怯(愚钝懦弱)无状,又方以疾退,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深沉的忧虑)。——姚鼐《晴雪楼记》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和纪晓岚的矛盾之深不得排解,姚鼐才要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作者没有说明,他只是为我们记叙了和友人朱孝纯登山的经历,描绘了登临泰山所见的景色。

品读课文2、3、5段,圈画写景的句子,小组合作,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画面的特点,体会作者隐藏的情感。揭秘之旅的第二站:风景有异,情感深藏画面特点情感苍山夕照泰山日出雪后空山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负”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苍山以生命(化静为动)。“烛”,照亮,名词活用为动词,描绘了雪光映天南的壮丽景色。画面阔大、苍茫。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居”,停留,“若带然”,写出了云雾的灵动。晚日以绚丽的光芒勾勒出如画的山水城郭,而停留在山腰中的雾气,飘飘摇摇,仿佛一条飘带,柔美的云雾与山相互映衬,刚柔相济,宁静和谐。开阔澄明的心境。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逐渐看见云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博戏用的掷具似的东西,那是山。风雪弥漫中,天色尚暗,那参天的山峰,竟然小若樗蒲,数十座樗蒲一样的山,又是立在“云中”的,这种感受,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体验。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云一线异色”之“异色”意为“出现不同的颜色”,“须臾”意为“片刻”,“成五采”之“成”意为“变成”。作者敏锐的察觉到了日出前的色彩变化,斑斓的色彩极速变幻,构成一幅神采飞动、瑰丽炫目的日出奇观,给人一种震撼之感。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以正赤如丹的红日、有红光动摇承之的东海来烘托,阔大壮美,汹涌澎湃,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力量。作者把东海作为旭日喷薄而出的背景,让日出的气象更加壮观,境界更加雄浑。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红日升起后,蓦然回视,日观峰以西负雪的诸峰,有红有白,色彩绚丽。向前看,红日高升,无比壮阔,向后看,红白相间,明暗交错,空间广阔而立体。“若偻”,拟人。写出在最高峰日观峰上俯瞰众峰,众峰低矮仿佛在鞠躬的姿态,“日观以西峰”仿佛都在向此时新生的红日致敬。坦荡洒脱的豪情。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整、方正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着重写了山石的苍黑颜色和平方形状,着重写了松树生于石缝之中和平顶的状貌。突出雪后泰山苍劲峻峭,庄严安静的幽寂之貌。把作者雪中赏景的形象和风雪弥漫的泰山融为一体。高洁清净的风骨。

品读课文2、3、5段,圈画写景的句子,小组合作,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画面的特点,体会作者隐藏的情感。画面特点情感苍山夕照壮阔明丽开阔澄明的心境泰山日出磅礴壮美坦荡洒脱的豪情雪后空山庄严幽寂高洁坚韧的风骨

失意迷茫的姚鼐在磅礴壮丽的泰山日出中实现人生的转折。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在经历人生的困境后,也曾从自然中寻得了慰藉,获得了超脱,我们先来看本单元的几位文人。宦海浮沉的苏轼

,颠沛流离的郁达夫

,颇不宁静的朱自清

,颓废绝望的史铁生

。揭秘之旅第三站:事有雷同,绝非偶然

失意迷茫的姚鼐在磅礴壮丽的泰山日出中实现人生的转折。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在经历人生的困境后,也曾从自然中寻得了慰藉,获得了超脱,我们先来看本单元的几位文人。宦海浮沉的苏轼

,颠沛流离的郁达夫

,颇不宁静的朱自清

,颓废绝望的史铁生

。揭秘之旅第三站:事有雷同,绝非偶然在赤壁水月的静谧永恒中走出了精神的困境在北平秋景的清静悲凉中丰富了心灵的境界在清华荷塘的喜悦哀愁中尽享了暂时的欢愉在古老地坛的生生不息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2、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清)张潮《幽梦影》3、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余秋雨《文化苦旅》

从春秋时期开始,文人的情感便在山水中浸润。自然山水的寥廓与包容给遭受挫折和磨难的文人以情感的慰藉和精神的超越,因此,一个又一个文人自觉地走向山水,一代又一代文人将个体生命与山水熔铸,借以抒情、言志、明心,使每一寸山水都承载了千年未曾停歇的往事,承载了抚慰心灵,启迪智慧的力量,那么当你再次审视那片山水时,你往往看的不再是山水,而是过去。山水承载了文化,具有了灵魂,构建了中华民族“山水为骨,人文为魂”的人文山水。1.泰山以人文景观著称,本文第四段的人文景观为何略写?2.老师刘大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