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_第1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_第2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_第3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_第4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以网络时代为背景,以家校共育教育理念为探究方向,调查研究六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致力于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紧密地把教师、学生、家长联系起来,将网络、电话、家访等当作教师、家长、学生沟通的纽带,对六年级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矫正,帮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探索便捷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家校共育;六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将家校共育运用于小学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质量。教师利用翻转课堂等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通过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利用网络时代下家校共育的优势,创新六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使其在家长、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养成身心健康,符合社会要求的青少年。一、六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的意义对于六年级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正处于小升初环境变化及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再加上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引导,极容易受到内外部各因素的影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六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非常必要。(一)为学校精准决策增加参照资料网络信息技术融合于教育教学的要求,为推动家校共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深层次有效落实,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靠支持,为学校精准决策增加参照资料。(二)推动多元化教育路径、模式的创新留守儿童经常表现出自卑、内向、偏激等负面的心理情绪,详细归类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身体症状等。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途径模式,解决矫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达到理想的育人目的。二、本次研究的六年级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症状(一)自责倾向的柔弱内心,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六年级留守儿童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心理成熟度,可是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在家里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育,于是便出现一大部分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其中最常见的是内心较为柔弱,无法承受较大的打击,不愿对别人敞开心扉,表现为沉默寡言的孤独倾向。长期和父母分离,即便是有老一辈或其他亲属帮忙照看,但依旧无法取代父母直系血亲在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地位。父母在儿童成长中的缺位成为他们难以言说的痛,大部分容易出现过于自我同时思想不够成熟的现象,致使在面对困难时承受能力薄弱,容易自責偏激,即便自己束手无策,也不会轻易接受他人帮助。(二)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的脆弱心理六年级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经常不在身边,难以感受家庭的温暖,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缺乏保护和支持,与其他家庭健全的学生相比,缺少乐观、自信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容易产生过度自卑的情绪,日积月累,留守儿童的学习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产生对学习焦虑而导致成绩不尽人意。同时也会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表达等行为中,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对人焦虑。他们往往表现出意志力极度脆弱,自我否定的过敏倾向等心理问题。较强的敏感性导致经常错误地理解教师或同学的语言和行为而形成脆弱心理,极不利于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三)孤独倾向的寂寞无聊,身体症状的心理疾病大部分学生在幼年阶段时就已经沦为留守儿童,当逐渐成长为青少年以后,仍旧未能改变留守的现状,在长时间缺乏父母陪伴的成长环境下,导致留守儿童在精神上处于空虚和生活上处于缺失的状态,无父母陪伴是最重要的原因。小学六年级的留守儿童大多是处于11~13岁的年纪,并不懂得自我丰盈的道理。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往往会在思念父母中度过一个个煎熬的夜晚,久而久之会产生精神上空虚迷茫、郁郁寡欢的孤独倾向的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缓解和矫正,容易造成心神不定、失眠等身体症状的心理

疾病。(四)警惕心强,心理防备重的恐怖、冲动倾向六年级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血亲的关心与爱护,日日夜夜盼望着父母能够早点回来,但是当父母回来后,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拒绝接触、交流的情况。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也充满着防备与警惕,对老师和同学充满敌意和误解,抱有一种恐惧心理。尤其会表现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容易出现情感隔阂,缺乏换位思考和共情的能力。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相对困难,很早就感受到了社会冷暖,易产生社会不公甚至仇富的心理,一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想着一定要拿到手,易产生极端的想法,制造矛盾甚至报复等恐怖、冲动倾向。三、基于网络时代家校共育的六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家长学校,以网络为辅助手段实施家校共育学校专门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建立特殊的六年级留守儿童电子档案,建立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家长学校,以电子记事簿的形式,和留守儿童家长建立方便快捷的有效沟通渠道,摸清家长与学生准确、真实的状况。在对心理健康有着严重问题的学生和监护人信息进行保存、提取、联系沟通时,注意严格保密,防止他人打听知晓、传播,进而造成不利的影响。老师、留守儿童身边的监护人、学生父母血亲要及时交流留守儿童在学校、家庭中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建立的家长学校为纽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和家庭双双营造育人环境,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平等地成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参与、评价者。从而形成方便、快捷、有效的健康心理教育路径运用模式。比如,学校通过添加留守儿童家长及身边的监护人的微信、钉钉、QQ、电话等联系方式,与其保持沟通,及时交流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实际情况,和家长共同了解留守儿童在学校及家里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行为表现,了解掌握其性格的问题与缺陷。必要时,老师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一对一”帮扶,通过教师的专业性育人能力,向家长传授远程育人的经验,促使家长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关键的思想教育和性格矫正时,尽量选择儿童最亲近的、信任的人用亲切的话语、关爱的诚心等进行情感交流,使留守儿童在心理上获得尊重、信任与理解,进而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矫正、解决,凸显留守儿童档案建立的有效性作用。(二)创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教师要以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主,结合儿童心理健康的思想行为表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创新多种方式方法,与监护人、陪读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同学及伙伴等进行交流了解留守儿童,科学合理设计恰当的教育和疏导方案,使六年级留守儿童逐步建立强大内心,进而养成良好的品质,为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增加更加有利的因素。在六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优化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材,编写科学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和方案,巧妙运用理论知识与手段,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此同时也积极开展教师和监护人的多重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监护人和父母亲的心理健康及教育综合能力,给予留守儿童正确的关注和支持,逐步改善和走出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困扰,使其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解决。寻找恰当时机,父母可以讲述自己的遭遇,使留守儿童知道父母的艰辛,知道父母时时刻刻都在关爱自己,使其愿意或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向父母诉说出自己的疑惑和困顿,渐渐地解开心结,形成健康、乐观、阳光的个性,抗挫能力得到增强。另外,开设留守儿童与家长匿名的线上交流通道,为不愿大胆直接沟通的学生和家长创造心灵交流的隐秘平台,让留守儿童的委屈、思念找到倾诉的地方,群策群力获得大家的鼓励和帮助,慢慢地使留守儿童改善并塑造强大内心,获得足够解决困难的勇气。(三)组织特色活动,有效地发挥家校共育优势留守儿童与父母亲见面的次数较少,时间也有限,缺乏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是造成亲子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亲交流极少,加上隔代亲的娇惯或忽视,要么形成了偏激的心理、極端的个性,与学习和生活环境格格不入,要么形成胆怯、自卑的过敏倾向性格,久而久之留守儿童在孤独、自闭、焦虑、恐惧中成长,不能建构健康的内心世界。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类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活动,为学生、家长创设和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在平台上家长、教师共同交流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巧妙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手段、途径,提升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效率。(四)构建社会网络体系,加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重视力度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构建社会支援网络的完善体系,争取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的公益建设活动中,为薄弱学校开展募捐,实现薄弱学校软、硬件的改善和提升。首先,应引入专业完善的社会支援网络体系,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使其担负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职责。其次,周末、节假日是留守儿童“失管”的空档期,应建立起学校、社会和家庭联动的心理健康、行为品德教育机制,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活动轨迹,关注品德行为,形成闭环互动的全方位监督、管理和教育。最后,教师还要积极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育部门应当重视强化辖区内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为各地学校配置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资金,帮助学校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四、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