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庄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我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辽宁省庄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我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辽宁省庄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我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辽宁省庄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我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辽宁省庄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我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考古拼图》,主要讲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A.元谋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B.北京人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C.山顶洞人一起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D.河姆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子里一起纺线、织布、制衣

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句诗中的“轩辕”是(

)A.黄帝B.炎帝C.禹D.蚩尤

3、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面哪一新制度的出现: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册封制

4、一些文化成就,哪些最能代表商朝的文明(

①甲骨文

②钟鼓之乐

③二十四节气

④青铜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黄河、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

)A.北京人B.河姆渡居民C.半坡居民D.大汶口居民

6、《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集中反映这种“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A.《墨子》B.《论语》C.《韩非子》D.《道德经》

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秦统一六国后,将各国文字统一为(

)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

8、中国象棋棋盘中的“楚河汉界”这一分界线,来源于楚汉之争。进行楚汉之争的是(

)A.陈胜与吴广B.刘邦与项羽C.管仲与商鞅D.商纣王与周武王

9、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改变这一现状,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焚书坑儒B.休养生息C.严明法度D.强征赋税

10、《史记•平准书》曾记载,汉武帝巡行全国时所用赏赐,帛一百多万匹,钱、金以亿计。汉武帝时期国家财政状况得以改善得益于()A.统一度量衡B.“推恩令”实施C.察举制确立D.盐铁官营、专卖

11、东汉“光武中兴”和西汉“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发展C.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D.我国经济重心开始东移

12、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关于这次起义,说法有误的是(

)A.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B.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C.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3、下图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是

A.曹操均取得了胜利B.都影响了当时的政局C.都发生在长江流域D.都体现诸葛亮的智谋

14、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

15、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原有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措施有

①迁都北京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④以汉服代替鲜卑服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6、“《齐民要术》重视对土壤的改良和耕作技术,提出要利用农作物吸收养料的不同,进行作物的轮作、间作、混作和套作,实现高度利用土地。”这体现了(

)A.生态农业思想B.以农为本思想C.精耕细作思想D.遵循自然规律

17、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①开创中央集权制

②实行“推恩令”

③建立“十三州部”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焚书坑儒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④

18、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将如图所示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

19、下面的两幅图片所示是山顶洞人使用过的饰品和骨针,其不可以用来证明山顶洞人

A.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B.可以缝制衣服C.开始用骨币进行交换D.有了爱美意识

20、“杰出的历史人物推动社会发展。”如果将历史人物进行分类,那么,司马睿应该在下列哪一类()A.陈胜、吴广B.刘秀、曹丕C.华佗、张衡D.张骞、班超二、综合题

21、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秦的兴亡”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奠定基础】材料一:秦孝公颁布一系列法令,推行县制,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规定登记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变法名称。并分析秦国推行这些法令的影响。

【完成统一】材料二: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在力量对比上,秦强于六国中的每一个国家,而弱于六国的联合。“远交近攻”助泰国成功统一六国。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崩离析、颠沛流离,人民渴望一种安定的生活和稳定的政治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正合了时势的需要。——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短命而亡】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图A,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图B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从秦的兴亡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2、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掌握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夏商周历史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结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1)有人说,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有什么共同原因。对现代国家的治理有什么启示?

(2)请你将大事年表中的历史事件绘制一幅年代尺,并在年代尺上标出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23、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国力强盛的主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氏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二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简述汉文帝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3)材料三(宋书)中描写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简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4)材料四(齐民要术)的作者是何人?这本书有何重要历史价值?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

24、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并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材料二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任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2)材料二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主张。材料三《汉书》记载:“以后汉置…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都护…汉之号令班(颁)于西域。”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汉朝政府设置了什么官职对西域进行管辖?它的设置具有怎样标志性的意义?材料四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必然会扩展,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只要中国的发展不停,就会努力去促进与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以更广间更开放的胸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洋为中用,才合乎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民族性是外来文化存在的必备形式,忽略了对传统的继承,会导致对外来文化的不准确的选择。——摘编自李喜所《面向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

(4)依据材料四,归纳21世纪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5)你认为当今国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积极意义?

25、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材料三:

(1)材料一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古代哪两种政治体制?其中秦朝政治体制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