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致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2.明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进出口商船的登记、纳税、收买舶船带来的货物,具体的商务则由“官设牙行与民贸易”。隆庆之后,牙行由纯粹的买卖中介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牙行的出现A.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B.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C.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的是A.唐之中书省 B.元之中书省 C.明之内阁 D.清之军机处4.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A.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B.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C.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D.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5.在某次会议上,列宁提出“代表大会正用这种办法来调整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并且相信,用这种办法一定能够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这种办法”指的是A.实行固定粮食税 B.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实行自由贸易 D.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6.1879年,李鸿章筹建的开平矿务局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煤,产量逐年增长。1882年输入天津的洋煤为5400吨,到1886年便减至301吨。这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A.促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B.有力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解决了军用企业的财政困难7.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大规模地收集民歌》的社论,由此,一个声势浩大的“采风运动”在全国迅速掀起来。下列民歌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要弹回半空中B.挥舞钢钎当红笔,豪情更比钢水急,满天钢花满天诗,献给领袖毛主席C.吃饭不要钱,想了几千年,如今实现了,快活似神仙D.(凤阳人民)吃不愁,穿不愁,腰里揣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8.据宋初《太平寰字记》所载户数,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59.1%,以北仅有40.9%.以十万户以上州府论,北方二南方三;以五万至十万户州府论,北方五南方十七。这说明宋初A.南北方经济均得到迅速发展B.南方百姓的赋税负担相对沉重C.南北方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D.南多北寡的人口格局已经形成9.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A.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 B.丰富了“中体西用”的内涵C.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 D.开启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10.《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1.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这一规定A.贯彻了联蒋抗日的方针 B.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C.保证了财政收支的平衡 D.体现了社会平等的原则12.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中国传统社会,民众对防疫茫然无知,官府也无“有效之组织与设施”,应对瘟疫流行的政策侧重于疫后救助,导致瘟疫发生居高不下。鸦片战争后,中外人员交往频繁,疫区人员自由出入通商各口,清政府无有效的防疫制度,瘟疫流行更为猖獗,而列强在租界推行的卫生防疫措施成效显著。1902年,袁世凯收回列强把持的检疫机构,改设天津卫生局,工作主要有:普及防疫知识;严格疫情通报;组织居民进行环境整饬;强制接种牛痘;推广合乎防疫要求的新式厕所,以及收容流浪乞讨人员等。1906年秋,清廷组建民政部,其中卫生司下设保健、检疫、方术诸科,掌防疫、卫生及设立病院等事。此后,这类卫生防疫机构在北洋各地陆续添设。——摘编自谷永清等《论清末“新政”中的卫生防疫事业—以北洋地区为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防疫机构设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防疫机构设立的特点。14.(20分)晚清外交的变局材料一乾隆五十年,我为上国,率土皆臣,无所谓外交也,理藩而已……国朝尚遣使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等国矣,此自抚其藩属,非外交也。——《清朝续文献通考》材料二南京条约之所以为不平等,主要是三项内容:一、割地(第三款);二、赔款(第四、六、七、十二款及第五款后半部分);三、赦免“汉奸”(第九款)。——《天朝的崩溃》材料三通商五口留驻外国领事后,1844年后清朝正式确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负责执行对西方的外交。1860年,外国公使正式入京。次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接管礼部和理藩院的夷务(改称洋务),这是清朝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1866年,五口通商大臣改名南洋通商大臣,归属总理衙门。不久,在总理衙门下又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摘编自《筹办夷务始末》《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材料四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以全力应对列强要求。部门官佐逐渐专职,有品秩。关税、邮政、游学、机器、商务、军火、新军等事务,划归税务处、邮传部、学部、农工商部和海陆军等部门。外务部专注驻外使领馆的派设与管理。——摘编自《近代中国外交史》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方式和观念。(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清朝外交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晚清外交与时局变迁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把大批的物资、大学迁往西南地区,主要是为持久的抗战做准备,故D正确;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掠夺了沦陷区的资源,排除A项;西迁是适应战时的需要,并不能改变中国的工业布局,排除B项;C项不属于最重要的意义,排除。2、A【解析】

由材料信息“官设牙行与民贸易”“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可以看出明政府设立的牙行主要负责管理对外贸易,这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故选A项;政府对中外贸易的严格控制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说不上繁荣,故排除B项;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的是对外贸易,不能体现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故C项错误;政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政府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对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排除D项。3、B【解析】

秦朝的丞相上承天子,统率百官助理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元朝的中书省长官总揽朝政,权力较大,与秦朝的丞相相似,故选B;唐朝的门下省,只有政令的审核权,权力较小,排除A;明之内阁、清之军机处都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不能与丞相相提并论,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联系元朝的政治制度分析解答。4、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背景下中国人的抗争和探索,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中“广泛”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不符;C选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D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不能体现儒家文化的与时俱进。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A【解析】

根据材料“调整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的作法伤害了农民利益,故列宁在推行新经济政策中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缓和农民的对立情绪,故A项正确;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体现在工业领域,排除B项;自由贸易涉及商品交换领域,与农民利益无关,排除C项;分配体制的变化与农民利益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6、B【解析】

材料数据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增加了中国本土煤炭的供给,这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故选B项;开平矿务局虽然是中国自主采煤的一个例子,但无法改变中国煤业被外国资本控制的事实,故排除A项;C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D项“解决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另外无法从有限的材料得出该结论。7、D【解析】

1958年的采风运动与当时大跃进的社会氛围有关,选项D反映了凤阳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事情,符合题意;选项A、B、C是大跃进时期社会氛围的反映,不符合题意,排除。8、D【解析】

依据材料“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59.1%,以北仅有40.9%.以十万户以上州府论,北方二南方三;以五万至十万户州府论,北方五南方十七”等信息来看,南多北寡的人口格局在宋初已经形成。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未体现南北方经济均迅速发展,排除;B项南方人口较多说明南方赋税负担相对较小,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南北方经济差距缩小,排除。【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宋代的人口格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口逐渐多于北方人口数量。9、C【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普遍盛行“世界意识”,旧的“天下观”和“四夷观”逐渐被新说法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增强,源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选项正确;用“世界意识”代替传统的“天下观”和“四夷观”,不是对官方正统意识的维护,与中体西用内涵的发展无关,AB两选项错误;中国开启外交理念的近代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D选项不符合史实。10、C【解析】

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运动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它以失败而告终,没能阻止中国民族危机继续加深,A项错误;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也没改变中国的君主专制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项错误: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但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感情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C项正确;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项不是戊戌变法的作用,D项错误;应选C。11、C【解析】

材料认为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抗日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选项与材料中“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的表述不符,排除;D选项与这一规定无关,排除。故选C。12、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山东存在齐鲁等诸侯国时,诸侯有对地方的世袭统治权,而右图中只有郡的设置时,郡的长官由中央任免,听命中央的垂直管理,这一变化说明古代山东地区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了,A项正确;图片中左图的地理范围比右图的要小,行政区的范围并没有变小,B项错误;只有山东地区的地方管理区划制度变化,不是采用直辖等做法,C项错误;行政机构设置都只有一层,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原因:政府缺乏防疫机构;中外交往的需求;疫情防控压力增大;西方防疫体制的影响。(2)特点:效仿西方为主;中西结合;自主性;由地方到中央;体系逐渐建立。【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官府也无‘有效之组织与设施’”可知,政府缺乏防疫机构;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外人员交往频繁,疫区人员自由出入通商各口”可得中外交往的需求;根据材料“政府无有效的防疫制度,瘟疫流行更为猖獗,而列强在租界推行的卫生防疫措施成效显著”可知,清末防疫机构的设立原因在于疫情防控压力增大,同时受到西方防疫体制的影响。(2)特点:根据清末防疫机构的主要工作可知,其主要效仿西方为主;根据材料“清廷组建民政部,其中卫生司下设保健、检疫、方术诸科,掌防疫、卫生及设立病院等事”可知,防疫机构中既有保健科,也有方术科,体现了中西结合;根据材料“袁世凯收回列强把持的检疫机构,改设天津卫生局”可知,清末防疫机构具有自主性;根据材料“清廷组建民政部,其中卫生司下设保健、检疫、方术诸科,掌防疫、卫生及设立病院等事。此后,这类卫生防疫机构在北洋各地陆续添设”可知,由地方到中央,体系逐渐建立。14、(1)朝贡或理藩(册封、安抚藩属);天朝上国或华夷之别或歧视外国。(2)由朝贡体系变为条约体系;从自主的通商夷务转变为迎合列强的洋务;外交对象从周边邻国扩展到西方各国;外交事务从地方官员负责,转变为设置中央机构统管;外交机构从兼管到专管;人员从兼差到专职。(3)最高层次:能依据材料提取信息,将中国近代外交置于晚清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从东西方交往与冲突,博弈与交融视角诠释和提出较深刻的观点。在西方殖民侵略和工业化的双重冲击下,固守天朝上国的清廷被动调整与变革,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对外政策也要适应现实需要:既要满足列强侵略者的要求,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本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从清廷外交的调整中,透视出清廷逐步从闭关锁国向开放通商,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如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时的局部调整,向变革制度的清末新政的全面变化)。第二层次: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结合晚清具体的时代变迁与外交进展双向关系展开论述。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因为鸦片战争失败签署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被迫接受条约体系的西方外交,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处理外交,中国社会被迫开放,自然经济走向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清廷被迫创设总理衙门应对西方列强,也推进了洋务运动,西学东渐进一步展开。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服务洋务的外交无以应对。八国联军侵华后签署《辛丑条约》,适应侵略者要求,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