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中坑承台基础土石方工程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1页
坑中坑承台基础土石方工程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2页
坑中坑承台基础土石方工程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3页
坑中坑承台基础土石方工程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4页
坑中坑承台基础土石方工程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方案及技术参数 16.1.1出土坡道设置 16.1.2底板承台土方开挖 26.1.3坑中坑土方开挖 36.2施工工艺流程 36.3施工要点和方法 36.3.1承台土方开挖施工要点 31土方开挖部署 32承台集水井开挖大样 43施工注意事项 66.3.2北A区坑中坑土方开挖方法 71土方开挖部署 72第一阶段土方开挖 73第二阶段土方开挖 94施工注意事项 116.3.3支护工程施工方法 121灌注桩排桩支护施工 122土钉支护施工 163钢管支护施工 176.3.4基坑降水方法 196.3.5基坑监测方法 211基坑监测点布置 212监测点布设 213监测方法 224监测频率 255监测报警值 266异常情况处理 266.3.6钢管支撑拆除 271钢管支撑拆除条件 272拆除方法 276.4验收标准 276.1方案及技术参数6.1.1出土坡道设置施工现场下基坑的坡道呈T字型,即主坡道由东向西按1:8的比例放坡至绝对标高-10.3m,在-10.3m标高处设转换平台,分南北两条1:6的比例放坡分别进入南北地块。具体布置详见下图:图6.1.1-1出土坡道平面图图6.1.1-2出土坡道BIM效果图6.1.2底板承台土方开挖底板、北B区、北C区和北D区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人工开挖的方法进行施工,机械开挖至距基底15~30cm采用人工开挖。本次开挖深度0.5m~3.3m不等,开挖按1.5m一层进行,承台、集水井基坑底边线出结构边线300mm。开挖的土体属于砾质粘性土和全风化花岗岩,根据勘察报告,这两类土力学性质较均匀,属稳定性较好的地基土,开挖放坡比例为1:0.5。6.1.3坑中坑土方开挖坑中坑承台土方开挖按设计要求1.5m一层放坡开挖并进行土钉支护施工,坑中坑集水井部分的土方开挖按3m一层进行开挖,同时采用小型挖掘机+人工辅助开挖。6.2施工工艺流程1、北B区、北C区和北D区承台土方开挖工艺流程图6.2.1-1承台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2、北A区坑中坑土方开挖工艺流程图6.2.1-2北A区坑中坑土方开挖工艺流程6.3施工要点和方法6.3.1承台土方开挖施工要点1土方开挖部署根据上海基础场地移交计划(西北角内支撑——东北角内支撑——塔楼坑中坑部分)。内支撑范围土方由内向外开挖,开挖方向详见下图。塔吊基础分别在北B-1和北C-3这两个流水段内,具备施工条件优先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北D区不具备施工条件的根据场地移交时间在施工。图6.3.1-1北B区和北C区土方开挖流向示意图2承台集水井开挖大样图6.3.1-2承台放坡开挖大样图图6.3.1-3集水坑放坡开挖大样图图6.3.1-4承台放坡开挖BIM效果图3施工注意事项表6.3.1-1土方开挖施工注意事项序号项目内容1质量事项1)开挖基坑不得超过基底标高,预留30cm人工配合开挖。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2)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施工过程过发现与勘察资料不符,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保证信息化施工。3)土方开挖时尽量避开雨天,如遇下雨土方开挖应立即停止,机械设备退场,禁止雨天作业。4)雨天基坑内如有积水,应立即用水泵抽水或其它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泡槽。2安全事项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必须有责任明确的安全组织机构,在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作好自检记录。2)职工进场前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3)设立专人抽水,保持现场排水畅通,施工现场不能有积水。4)加强安全教育,认真作好防洪、防雷、防触电、防火、防风暴、防滑、防暑等工作,通过交底贯彻到班组。5)经常检查施工用电,电闸箱、机电设备有完善的保护接零,可靠的防雨、防潮措施。绝缘良好,严防漏电,设漏电保护器,手持电动工具佩带齐个人安全保护用具。6)随时检查边坡的稳定情况,如发现边坡有裂缝等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该处施工,上报项目部安全及技术人员,确定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6.3.2北A区坑中坑土方开挖方法1土方开挖部署土方开挖整体由北往南和东往西方向开挖,出土坡道设置在坑中坑西南角方向,由于坑中坑需做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分两阶段进行开挖,第二阶段待支护施工完成后开始开挖。坑中坑土方开挖需要和上海基础单位沟通协调,相互配合开挖。开挖部署详见下图:图6.3.2-1北A区土方开挖流向图2第一阶段土方开挖核心筒承台厚度为4100mm,外框钢柱承台尺寸为3800mm,核心筒与外框钢柱之间底板厚为2000mm。根据承台、集水井和支护的尺寸位置,综合考虑桩基检测和第二阶段坑中坑土方开挖机械站位,分别在坑中坑南北两侧留土台停放长臂挖掘机。第一阶段分别开挖至绝对标高-22.95m、-23.8m、-24.75m、-25.05m和-26.55m。开挖按设计要求进行放坡,在支撑冠梁结构边处外扩600mm,具体详见下面平面图和剖面图:图6.3.2-2北A区第一阶段开挖平面图图6.3.2-3北A区第一阶段开挖1-1剖面图图6.3.2-4北A区第一阶段开挖BIM效果图3第二阶段土方开挖第二阶段土方开挖为集水坑部位支护内的土方(北A-1)和北A-2区承台土方开挖。先开挖北A-1土方,再开挖北A-2剩余土方,本阶段开挖至设计标高。(1)北A-1区采用两台长臂挖掘机开挖,先往下开挖3m,待做完支护侧壁后将剩余土方开挖完成;(2)剩余土方开挖时长臂挖掘机无法开挖到的位置采用人工开挖+小型挖掘机相结合开挖,将土方转移至长臂挖掘机覆盖范围。图6.3.2-5第二阶段北A-1土方开挖平面图图6.3.2-61-1剖面图图6.3.2-7北A-1开挖完成BIM图图6.3.2-8第二阶段北A-2剩余土方开挖平面图图6.3.2-9第二阶段北A-2剩余土方开挖完成BIM效果图4施工注意事项表6.3.2-1施工注意事项序号措施1对工程桩的保护,在土方开挖之前,技术负责人向挖机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在开挖过程中,派专人负责跟踪挖机开挖,严格按照施工技术交底确定的开挖路线和开挖深度进行开挖,加强开挖过程中的监督监管,在工程桩四周预留200mm左右,用人工进行开挖修整,避免铲头撞击工程桩现象发生。2土方开挖应分层均衡开挖,自上而下。土方开挖面高度不应大于1.5m,淤泥不得大于1.0m,以确保开挖过程中土体稳定性。3为保证土方不超挖和欠挖,在接近基坑设计底标高时需跟踪测量控制标高和边界,应预留200~3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挖边修,以保证不扰动原土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4挖机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做好临边防护,防止深坑坠落。5土方开挖应配合结构施工,如集水井、电梯井等特殊部位施工。6土方开挖应密切监测基坑变形。如果变形突变或者接近警戒值,应及时采取堆土、加土钉或锚杆等加固措施。7必须做好地表水和坑内排水、地面截水和地下降水,地下水位应保持低于开挖面。8土方开挖中如发现文物或古墓,应立即妥善保护并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来现场处理,待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9开挖过程中,严禁机械碰撞工程桩。为保护深浅基坑交界处土层和边坡原状土不被扰动,机械开挖深浅基坑交界处的边坡时从设计开挖线向外偏移200mm开挖,机械开挖完成后采用人工开挖修坡。10土方开挖到位后应及时进行垫层的浇筑,严禁雨水长期浸泡。11严禁在大雨暴雨天进行土方开挖,当遇大雨、暴雨时需对已完成的工作面进行防水保护,可在完成的工作面上铺设塑料薄膜。6.3.3支护工程施工方法1灌注桩排桩支护施工坑中坑排桩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根据施工安排,该支护结构由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施工。(1)灌注桩排桩施工部署坑中坑支护灌注桩拟投入四台旋挖机进行施工,按顺时针方向跳桩施工,具体施工方向详见下图:图6.3.3-1灌注桩排桩施工流向图(2)灌注桩排桩施工工艺流程(3)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①获取施工场地的桩位控制点坐标资料及高程点资料,办理书面交接手续。根据现场情况排布桩位,再引测桩位坐标。②根据已获审批的桩位平面图,使用全站仪测定桩位。在桩位点打30cm深的木桩,桩上钉小钉定桩位中心,并采用“十字拴桩法”作好栓桩标记,并加以保护。2)护筒埋设①定位后埋设3m长护筒。②护筒与周围土体之间空隙用粘土填充并分层夯实。3)钻机钻孔①钻机就位,将钻头对准桩位,复核无误后调整钻机垂直度。②开钻前,用水平仪测量孔口护筒顶标高,以便控制钻进深度。钻进开始时,注意钻进速度,调整不同地层的钻速。③钻进过程中,采用工程检测尺随时观测检查,调整和控制钻杆垂直度;边钻进边补充泥浆护壁。④旋挖试成孔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记录每斗实际提出的土层情况,除仔细观察土质情况外,必要时需辅以简单的土工实验。4)成孔检验钻孔清孔完毕后,在安装钢筋笼之前,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成孔质量,包括桩径(用800mm直径的孔径检验钢筋笼检验)、孔深(测绳量测)和垂直度(允许偏差:<0.5%),桩位等,作好钻进施工记录。5)钢筋笼吊装①钢筋笼吊装采用50t履带吊和25t汽车吊配合,水平起吊、空中回转立直。钢筋笼下放前,应先焊上钢筋保护层定位块,以确保砼保护层厚度。②吊点加强焊接,确保吊装稳固。吊放时,吊直、扶稳,保证不弯曲、扭转。对准孔位后,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③钢筋笼全部入孔后检查安装位置,符合要求后,钢筋笼用吊筋固定定位。④本工程钢筋笼较长,拟采用二次焊接、分段下放施工。根据短纵筋长度,将在短纵筋截面处分段,接口处形成交叉,保证同一截面上焊接点不超过50%。下端第一段钢筋笼放至孔口处,用横撑将钢筋笼暂时撑住,待将两段钢筋笼焊接好后方可下放。⑤用水平仪测量护筒顶高程,确保钢筋笼顶端到达设计标高,随后立即固定。⑥安装钢筋笼完毕到灌注混凝土时间间隔不应大于4小时。6)混凝土浇筑①砼浇注前必须重新检查成孔深度并填写砼浇注申请,合格后方可浇注。②砼浇注前必须检查砼坍落度、和易性并记录。混凝土运到灌注点不能产生离析现象。③导管内使用的隔水塞球胆大小要合适,安装要正,一般位于水面以上。灌注混凝土前孔口要盖严,防止混凝土落入孔中污染泥浆。④砼首灌量应灌至导管下口3m以上,保证首灌导管埋入混凝土为2m左右。砼浇注时,导管下口埋入砼的深度不小于2m,不大于6m,设专人及时测定,以便掌握导管提升高度。每次拆卸导管,必须经过测量计算导管埋深,然后确定卸管长度,使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并作好浇注施工记录。混凝土灌注必须连续进行,中间不得间断。拆除后的导管放入架子中并及时清洗干净。⑤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导管位置居中,提升导管时应有专人指挥掌握,不使钢筋骨架倾斜、位移,如发现骨架上升时,应立即停止提升导管,使导管降落,并轻轻摇动使之与骨架脱开。⑥混凝土灌注到桩孔上部5m以内时,可不再提升导管,直到灌注至设计标高后一次拔出。灌注至桩顶后必须超灌0.5m以上,一般控制在0.8~1m为宜。以保证凿去浮浆后桩顶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及时拔出护筒,灌注完桩顶混凝土面低于自然地面高度时,应立即回填土加以覆盖,防止塌孔及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⑦在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应设污水泵及时排水防止泥浆漫出,确保文明施工。⑧砼浇注应做砼强度试块,每浇筑50m3必须有一组试块,每根桩不少于1组。试块应养护好,达到一定强度后立即拆模送往标养室养护。⑨砼施工完毕后,应收集砼出厂合格证、砼强度报告、做砼强度评定。⑩做好并收集,整理好各种施工原始记录,质量检查记录等原始资料,并做好施工日志。(4)旋挖成孔常见问题及预防处理办法基坑支护排桩施工前,工程桩已经施工完成,根据支护设计图纸,支护桩距离工程桩最近距离为0.5m。支护桩施工时空桩部分约15m。支护桩成孔过程容易出现孔缩颈、钻孔偏位、孔壁坍塌。表6.3.3-1旋挖成孔常见问题及预防处理办法序号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后果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1孔缩颈(粘性土层)原因:粘性土层有较强的造浆能力和遇水膨胀的特性,使钻孔容易缩颈。后果:孔缩颈容易产生钢筋笼无法下放或成装直径偏小,钢筋笼保护层不足,对支护受力有影响。严格控制泥浆的粘度,保证孔内泥浆压力大于孔壁土压力,起到有效乎壁作用,上下提钻头过程中注意反复扫孔,防止缩颈卡钻事故。下放钢筋笼前先上下提钻,确保孔径满足要求。2钻孔偏斜原因:钻进过程中遇孤石,大小不均匀,钻头受力不均;土层软硬不均,钻头向一侧倾斜;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钻进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陷;后果:成桩偏位、继续施工有可能破坏工程桩。发现孤石时,应立即停止旋挖机施工,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改用冲孔机成孔;钻进过程中随时观察仪表显示数据,发现偏差及时调整;如钻机底座发生不均匀沉降应立即停止钻进,重新将底座位置回填砖渣后再钻进;3孔壁坍塌原因:泥浆相对密度偏小,起不到护壁作用,孔内泥浆面低于孔外水位;地层变化未及时调整泥浆相对密度;成孔后未及时灌注砼或下钢筋笼时撞击孔壁造成塌孔;后果:成桩长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容易出现断桩现象,支护受力不足。按不同地层土质采用不同的泥浆相对密度,确保泥浆护壁效果满足施工要求;钻进、清孔时及时补充泥浆,保证泥浆面始终高于地下水位以上;成孔后及时浇筑混凝土,下钢筋笼时保持竖直,不撞击孔壁;2土钉支护施工(1)土钉支护工艺流程(2)施工流程及要点表6.3.3-2施工流程及要点序号流程要点1开挖修坡1)土钉支护的土方应分层分段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一般为1.5~2米,每段长度可取15-20m。具体依据设计文件的分层深度和分段距离,按作业顺序施工,(主要是协调好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的配合)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2)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作业时,用仪器控制严禁边坡出现超挖,基坑的边坡应预留100-150mm用人工进行修坡,以保证边坡平整并符合设计规定的坡度。3)支护分层开挖深度和施工的作业顺序应保证及时设置土钉或喷射细石混凝土。4)开挖过程中如遇土质有异常,与设计文件不同时,应及时报告,有专业人员确认是否进行设计变更。2成孔1)土钉成孔前,应按设计要求定出成孔位置并作出标记及编号。成孔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需调整孔位时,应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意。土钉成孔采用钻孔机,钻进过程中严禁使用水钻,以防周边土质松化。2)成孔过程中应做好成孔记录,按土钉编号逐一记载取出的土体特征,成孔质量等。应将取出的土体与初步设计时所认定的加以对比。有偏差时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3)对孔中出现的局部渗水塌孔或掉落松土应及时处理,成孔后应及时安土钉钢筋并注浆。3安放土钉、注浆1)土钉钢筋采用螺纹钢,置入孔中前,应先设置定位支架,保证钢筋处于钻孔的中心位部位。2)土钉钢筋置入孔中后,可采用压力注浆,压力注浆采用一次注浆法,一次注浆导管应先安放至孔距底250-500mm处,并在孔口设置止浆塞和排气孔,同时将导管以匀速缓慢撤出,导管的出浆口应始终处于孔中浆体的表面以下,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冒出。3)相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每次向孔内注浆时,应预先计算所需的浆体体积,并根据注浆泵的冲程数据计算应向孔内注入的浆体体积,以确认实际注浆量超过成孔的体积。4铺设钢筋网预先制作加工好的钢筋网绑扎在坡面上,做好固定措施。5喷混凝土1)喷混凝土面层应在经验收确认钢筋网敷设、连接均符合要求后进行喷混凝土面层至设计厚度,其工艺要求与喷第一层混凝土的相同。2)土钉墙喷面层强度为C20。3钢管支护施工(1)施工工艺(2)施工流程及要点表6.3.3-3施工流程及要点序号流程要点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从现场控制点引测出集水井坑中坑的支护位置,确定开挖线。2土方开挖为方便钢管支撑安装,该部分土方开挖至钢管支撑底以下500mm,开挖过程控制好标高,同时注意保护支护桩。3冠梁施工1)为加快施工进度,冠梁采用快速早强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设计高两个等级;2)支护桩钢筋锚入冠梁长度不小于钢筋35d,桩头破除后对支护桩钢筋进行调直,确保锚固长度满足要求;3)预埋件钢板与预埋钢筋焊接不得烧伤冠梁主筋,预埋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4)冠梁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破坏预埋件的钢筋,同时对钢板板面做好保护工作,防止泥浆污染,影响与钢管连接质量。4钢支撑安装1)冠梁混凝土达到50%的强度后开始安装钢支撑;2)支撑安装前先在地面进行预拼接以检查支撑的平直度,其两端中心连线的偏差度控制在20mm以内,经检查合格的支撑按部位进行编号以免错用,各部份的支撑采用整体一次性吊装到位。3)焊接钢管端头与法兰盘焊接处,法兰端面与轴线垂直偏差控制在1.5mm以内,每根钢支撑的安装轴线偏心不大于20mm,法兰盘加工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4)焊好后的钢支架应保证两直角连相互垂直,并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得出现歪扭、虚焊现象。5)支撑轴线中心偏差应小于15mm,水平位置偏差应小于30mm,两端标高允许偏差为15mm,支撑纵向弯曲为15mm。6)在钢支撑组合过程中,为保证钢支撑平直,横撑法兰螺栓采用对角和分等分顺序扳紧,所有支撑连接处均垫紧贴密,以防止钢支撑偏心受压。7)施工中,由专人指挥钢支撑的吊装转运,严禁物件撞击支撑。图6.3.3-2钢管支护安装BIM效果图5验收与后续施工钢支撑施工完成后组织建设和监理单位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期间,严禁施工机具碰损支撑系统,严密观察支护结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研究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6.3.4基坑降水方法1、坑中坑区域基坑降排水主要以明排为主,在基坑的基坑坑底、边坡坡顶和坡脚的位置根据设计要求,设置300*300的排水沟,沟底为100mm厚C15素砼垫层,内侧采用20mm厚1:2水泥砂浆抹灰。转角处设置集水井,排水沟每隔20~30m设一处集水井,采用120mm厚灰砂砖M7.5水泥砂浆砌筑。北侧和东侧坑顶设500*500排水沟和三级沉淀池。排水系统布置详见下图:图6.3.4-1北地块排水沟布置图图6.3.4-2排水沟和集水井大样图图6.3.4-3基坑顶排水沟2、基坑中的水通过排水沟引入集水坑沉淀,集水坑设有污水泵,将水排至基坑顶排水沟,目前基坑顶北侧和东侧已有排水沟,通过基坑顶排水沟引到三级沉淀池,最终排入市政官网。3、在T1塔楼核心筒区域集水坑坑中坑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大量积水情况,在坑中坑四周设置降水井,采取降水的措施。6.3.5基坑监测方法1基坑监测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在坑中坑施工共布置12处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点(共点)。在坑中坑开挖3倍深度范围内的1m灌注桩根据需要布设一部分监测点,详见下图:图6.3.5-1监测点布置图2监测点布设由于是水平和沉降共用点,所以埋石采用测量控制钉。首先在支护桩冠顶梁上钻孔,孔深100mm,在孔内埋设Φ25钢筋,再浇筑混凝土观测墩。墩尺寸:截面直径Φ150mm,高300mm。墩顶部埋设强制对中螺栓,螺栓尺寸暂定为10mm,具体尺寸根据仪器基座丝口尺寸决定,在墩的中间增加加强钢筋。具体形式如下:3监测方法(1)基坑巡视巡查表6.3.5-1基坑巡视巡查序号巡视部位巡视内容1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和支撑是否有裂缝;3)冠梁腰梁的连续性,有无过大变形;4)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5)面层有无开裂、脱落。2施工状况1)开挖后暴露的岩土体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基坑侧壁开挖暴露面是否及时封闭;4)支撑是否施工及时;5)边坡、侧壁及周边地表的截水、排水措施是否到位,坑边或坑底有无积水;6)基坑降水、回灌设施运转是否正常;7)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3周边环境1)周边管线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围护结构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现象;3)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4)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5)邻近基坑施工(堆载、开挖、降水或回灌、打桩等)变化情况;4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2)地下水位监测1)地下水位监测点布置在坑中坑支护周边均匀布置6处地下水位监测点。布置位置见下图:图6.3.5-2地下水位监测点布置图2)监测方法水位监测采用钻孔测水井内水面高程方法,先在设计点位钻孔,然后用PVC管护壁,用水位计定期测量孔内水面高程。图6.3.5-3水位管埋设示意图(3)坑底土体回弹监测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宜设在基坑中央、距坑边约四分之一坑底宽度处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基坑回弹监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法。在基坑开挖前、后分别进行水准测量,测出布设在基坑底面各测标的高差变化,从而得出回弹标志的变形量,观测次数不少于三次,即第一次在基坑开挖之前,第二次在基坑开挖好之后,第三次在基础混凝土浇筑之前。(4)沉降监测方法1)布设水准控制路线基准点检测网(应起始、闭合于同一个基准点上),观测基准点高程。根据基坑监测点和周边建构筑物监测点分布情况,布设沉降监测水准网(应起始、闭合于同一个基准点上),观测各沉降点高程。沉降监测网应根据观测点分布情况和建筑物密集程度布设成闭合环路线。在布设沉降监测路线时,要确保观测条件满足下表要求,应量测出仪器的安置位置,并在地面做出标记。监测等级仪器级别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二级0.3mm/km≤50m≤1.0m≤3.0m≥0.3m2)基准点检测进行基准点检测时,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观测一次(相同点将进行两次观测)。各站观测的测站观测顺序:后、前、前、后3)沉降监测以基准点为起算,观测各沉降点的高程。沉降监测采用单程闭合线路。本工程沉降监测分为2个闭合坏。4)技术要求①在监测前期,应按照监测精度要求对基准点、变形点独立测量2次数据,取其中数作为初始值。②在每次监测前,须首先对基准点进行检测,比较相邻两期或第一次的观测结果(当较差≥0.8mm时,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验证基准点的稳定性,以保证观测成果的可靠。③作业开始后一周内应每天检较i角一次,若i角稳定时,以后每周检校一次,i≤15〞。④在沉降监测中,应固定作业人员、仪器、水准尺、测站及观测路线。每次监测中,当到达监测点的测站数和水准尺站数相同时可不进行测段高差观测值改正,否则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测段高差观测值水准尺零点差等改正。(5)水平位移监测1)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本次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极坐标法,观测条件和精度满足下表要求。监测等级平位边长(m)角度中误差(”)边长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二级200±2.0±2.01:450002)技术要求①在监测前期,应按照监测精度要求对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点独立测量2次数据,取其中数作为初始值。②在每次监测前,应利用基准点对工作基点进行复测,重新确定基准点的基准值。③位移监测作业要求仪器级别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互差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DSZ223534监测频率在基坑开挖、开挖后桩基施工及内支撑拆除期间,监测频率1天一次;基坑开挖间歇或开挖及桩基施工结束后,且变形趋于稳定时,监测频率7天一次。当遇台风雨季、监测项目变化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