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孕育出来的学科和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和关键能力。基本特征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品质和关键成就,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就要聚焦学生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历史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唯物史观——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高考印证]1.(2017·全国新课标卷I)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A项正确;20世纪初的反清革命运动大多是由留日归国的学生宣传和发动,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属于因果倒置,B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差别,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没有直接的关系,D项错误。答案:A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关注高考核心素养,提升历史解题能力2.(2018·全国新课标卷Ⅲ)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出现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A项错误;1949年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不符合时间限制,B项错误;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材料反映了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法治国才全面实行,材料与政治体制改革无关,D项错误。答案:C[模拟感悟]1.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B.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C.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D.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的色彩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马克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达时期,它的弊端才会暴露出来,这时无产阶级革命才会爆发并取得成功。巴黎公社发生于1871年,恰好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起步阶段,尚未进入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时期,而这一时期无产阶级也不成熟,这就导致了巴黎公社的必然失败,因此选择C项。答案:C2.罗马史专家罗斯托夫采夫指出:“罗马社会的分化,一方面罗马世家大族与一般百姓之间的隔绝;另一方面由于罗马世界的都市文化,有城乡之间的对立。终于,以城市文化为基础的罗马,被底层文化拉垮了。”作者认为西罗马衰亡的原因在于()A.世家大族垄断一切官职B.城乡文化的隔绝分裂C.落后的外来文化的入侵D.社会与经济发展失衡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对政治、文化的决定作用。题干只是提及罗马世家大族与一般百姓之间的隔绝,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世家大族垄断了一切官职,A项错误;题干提及城乡文化的对立,但没有表述为分裂,B项错误;导致罗马社会分化的两个方面原因中没有提及外来文化的入侵,C项错误;导致罗马社会分化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罗马世家大族与一般百姓之间的隔绝,其二,由于罗马世界的都市文化,有城乡之间的对立,这正好照应了罗马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之间的矛盾,D项正确。答案:D3.下图是英国下议院布局图,室内以绿色为主,寓意来自“草根”的平民代表,室内局促狭窄,主席台居下位,外围逐步抬高的议席对其构成很大压迫感,以保证议事按规则公正进行。双方议席前面有一条鲜明的红线,相距,保证两军对垒拔剑动粗时,刚好够不着。这种议席布局反映了()A.英国议员独特的吃苦精神B.英国两党斗争历来残酷性C.英国议员特有的战斗精神D.英国议会的民主自由精神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对文化的作用。通过题干及插图可知,没有表明议员的吃苦精神,A项错误;题干提及了两党之间的斗争,但不是题干的主要意思,B项错误;题干及插图没有涉及议员的战斗精神,C项错误;通过插图中执政党议员席位位置和反对党议员席位位置、主席台居下位,外围逐步抬高的议席对其构成很大压迫感可知,英国的政治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精神,D项正确。答案:D4.1900年《东南商报》记载,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织成其所好土布,余剩则卖却”。材料现象表明()A.耕织结合模式完全解体B.自然经济加速了瓦解C.西方国家棉纱倾销加剧D.民族工业出现了转型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经济解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材料中“购入棉纱”“自织”说明当地农村的纺与织分离,也说明“种棉-纺纱-织布”这种自足性家庭纺织出现解体,因而进一步说明自然经济加速了瓦解,B项正确;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耕织的分离,但不是完全解体,A项错误;材料中的“购入棉纱”并不能说明是洋纱,也无法说明西方的棉纱倾销,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的是农村手工纺织业状况,而不能说明转型,D项错误。答案:B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严重思想障碍。总理衙门大臣奕等就批驳那种“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者”是“不识时务”。奏折说:“西洋各国,雄长海邦,各不相下者无论矣。若夫日本,蕞尔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犯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明之士,不肯留意于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重儒学轻艺事,文武两途,舍‘章句弓马’未由进身”。读书人穷读四书五经,与实用技术“隔膜太甚”。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济”,“仿西法”,重视学习、研究技艺,激励掌握技艺的人才。京师同文馆聘请英、法、俄、德四国教师,分馆教授英语、法语、俄语、德语。后来增设的算学馆、格致馆,教授的西学课程有各国地图、史略、机器、万国公法、富国策等。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创办初期,曾国藩聘请英国伟烈亚力、傅兰雅、玛高温三人专译“有俾制造书”,译出《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规约指》《泰西采煤图说》等。以后,该局陆续访购西书数十种,厚聘“西士”,选派局员,相与口述笔译。其中,有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行船、防海、练军、采煤、开矿等。至光绪元年(1875年),计译出40余种,刊印24种。——《论清代洋务官员的思想近代化》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意义和相关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意义。答案:(1)意义:突破了“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的传统对外观念,迈出向西方学习重要步伐;批判重儒轻艺的传统技艺观,提倡经世致用,推动思想近代化;通过新式学堂、聘请外教、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培养大量新式人才,推动教育近代化;组织编译外文书籍,进一步引进和传播西学;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