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含解析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二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期玉器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装饰品向晚期祭祀用品与首领饰物的转变,其大小、形制在晚期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大型玉器以及大量随葬的玉器组合。这说明当时()A.宗教祭祀主宰生活 B.公共权力逐渐集中C.玉器使用逐渐普遍 D.手工技术日益提升2.孟子认为人性善,主张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韩非认为人性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二者都()A.重视统治者德行规范 B.适应诸侯争霸需要C.强调社会秩序的稳定 D.体现以民为本理念3.图1、图2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两个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说明()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 B.民族迁徙促进江南开发C.传统农耕经济渐趋衰退 D.气候变迁导致牧强农弱4.据《新唐书》记载,“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例如,贞元年间(785~805年),唐德宗欲起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门下给事中袁高行使“涂归”权,封还词头,揭杞罪状。唐德宗只好接受袁高意见。唐代“涂归”这一做法()A.具有政治决策的民主趋势 B.体现出权力制衡体制的构建C.表明权臣擅权现象的出现 D.客观上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5.下表为宋代熙宁十年(1077年)政府财税收入情况。这反映了当时()税种岁入(万贯)百分比(%)两税(税钱)55868.9两税(实物)1462.723.3盐、茶、酒税2192.435.0商税868.813.9市易133.22.1坊场钱602.79.6市舶540.9金、银、铜税397.36.3总计6269.7100A.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B.范仲淹改革成效显著C.工商税收成为重要税源 D.“冗费”现象得到缓解6.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在南京开办书铺,从事戏曲、传奇写作的同时,开展印刻、销售业务。他还组成了“家班女戏”,自编自导剧本在各地巡演,其文名才情“倾动一时,所交多名流才望”。该史料最适合研究的主题是()A.政治变革与阶层流动 B.戏曲艺术与国民素质C.商品经济与社会观念 D.世俗文化与主流思想7.1884年,郑观应在《南游日记》中说:“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这一言论意在()A.强调西方富强之本 B.反思洋务运动不足C.摧毁封建统治根基 D.唤醒民众救亡意识8.清末以来持续十余年之久的“革命”与“改良”之争因辛亥革命而告终。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共产党的“阶级革命”与青年党的“全民革命”几乎同时发起,竞相高举“革命”大旗,且均以“革命党”自居。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形成 B.革命话语为广大民众认同C.救亡图存的探索不断深入 D.阶级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9.1913—1921年,中国对外贸易状况(+表示出超,-表示入超)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示意图最能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A. B.C. D.10.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贫农,因为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这一认识()A.强调农民是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B.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C.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为新革命道路开辟提供支撑11.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上海、广州等中高等学校聚集的城市里,学生救国联合会纷纷成立,声援北平学生;上海文化界名人联合发表救国宣言,呼吁国民政府倾听学生呼声;华北文化协会提出停止内战,动员全国民众抗日等主张。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九一八事变后民族救亡运动高涨 B.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卢沟桥事变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 D.国共合作成为民众的强烈呼声12.1938年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随之公布了八大施政纲领。其中第七条明确提出:“普遍组织民众于战委会、农会、工会、妇女会、学生会、商会、自卫队等抗日救国团体之内。”这表明()A.人民革命政权建设取得成效 B.“三三制”原则得到贯彻执行C.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落实 D.群众成为敌后抗战中坚力量13.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但他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转瞬即逝的:它们翻开了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片地域的历史新篇章。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远征()A.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帝国 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C.缺乏强有力的凝聚核心 D.开启了东西方的商业贸易往来14.英国小说《司号长》以拿破仑在欧洲大陆建立广阔帝国并可能进攻英国本土为背景,英国民众面对战争心态是“当国家召唤时,人们必须服从,否则他就不是男子汉”。由此可推知,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影响是()A.民主思潮逐渐成为普遍诉求 B.促进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觉醒C.客观上推动了民族意识高涨 D.推翻封建制度以建立理性王国15.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A.以全面模拟复原为目标 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C.尽量挖掘历史文化价值 D.以主观性研究依据第Ⅱ卷(非选择题55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7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初定服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平民不得服皂、服紫。及至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庶人通许服皂”。太宗至道元年,“复许庶人服紫”,“以时俗所好,冒法者众,故除其禁。”南宋绍兴四年五月,官员赵彦卫上奏指出:“至渡江,方着紫衫,号为穿衫尺巾,公卿皂隶,下至闾阎贱夫,皆一律矣。”宋初政府也大力提倡简朴,禁止百姓佩戴销金、泥金等装饰服饰。而1117年,提举淮南东路学事丁瓘指出:“今闾阎(平民)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未合古制。”到南宋末年,“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新式服装竞相出现,民间形成了突破服装旧格调、旧样式的新高潮。——摘自刘复生《宋代“衣服变古”及其时代特征》结合材料及所学,对宋代服饰的变化进行简要说明。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赵五贞事件”舆论风波材料1919年11月,湖南长沙青年女子赵五贞经“父母之命”被迫嫁给古董商吴凤林做续弦,出嫁路上在花轿内以剃刀自刎身亡。原因众说纷纭,包括曾经许配,拒绝改嫁等。事发后湖南《大公报》辟出专栏对这一包办婚姻案进行讨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至12月2日共发表近40篇文章,关注焦点并不是追究赵五贞自杀真相,而是对这一事件在当时的社会意义进行剖析、评论。以下是讨论热潮中的部分代表性观点。“近今侈自由,俗教廉耻亡……一死完清操,千载有余芳。敬告采风者,树此贞女坊。”——《赵贞女诗》“他生平喜欢看一些韩湘子化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一类的书,终身持斋不肉食,这话如果确实,也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完全由旧式社会养成出来的人,新近的解放学说,梦也不曾梦到。”——殷柏《我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感想》“赵女士而竟求死了,是环境逼着他求死的……是三面铁网(社会,母家,夫家)坚重围着,求生不能,至于求死的。这事件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想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毛泽东《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吾人于此,应主张与社会奋斗,争回所失的希望。奋斗而死,则是‘被杀’,不是‘自杀’。”即使“截肠决战,玉碎而亡”,也在所不惜,这才是“天下之至刚勇”。——毛泽东《非自杀》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赵五贞事件”引发的讨论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讲中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凡教历史者,示以今日西方东侵东方诸国之危局……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奏定中学堂章程》(1903年)材料二历史要旨在使知历史上重要事迹,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其重要事迹。外国历史授以世界大势之变迁,著名各国之兴亡,及与本国有关系之事迹。——《中学校令施行规则》(1912年)材料三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6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课程)目标进行简要阐释。19.“三兔共耳”纹,即三只兔子只有三只耳朵,两两共用一耳,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奔跑、相互追逐却又无法超越,动感十足。目前考古最早发现于敦煌,类似形式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各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代纹样作品中有大量共生图案,部分与三兔共耳纹相似(如三兽纹、三雁纹等)。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三兔共耳纹是中国传统纹样设计思想的产物。隋代画师结合现实大胆创造,并将中国本土“月中有兔”的神话故事、道家星象说和佛教三世思想融合,结合中亚、南亚、西亚艺术,在“统一”这个时代精神中,形成了新的民族风格,兼具鲜明的外来性与本土性特征。——摘编自陈振旺、彭艳萍《中西文化交流视野下莫高窟三兔共耳纹来源再议》材料二亚欧各国现存“三兔共耳”纹基本分布表(部分)国家纹样载体时间中国莫高窟壁画6世纪末-10世纪初土库曼斯坦陶瓷器具12世纪中后期伊朗伊斯兰瓶子、蒙古铜币13世纪初埃及多色陶瓷瓶13世纪初法国瓷砖画、石刻13世纪英国手抄本圣经、瓷砖画、镶嵌玻璃窗13末—15世纪德国屋顶内外建筑构件、教堂钟表14世纪——摘编自林·格里夫斯《三只野兔——好奇的关注》(注:12世纪以后,这一图案被发现在沿着蒙古、中亚、西亚到埃及、欧洲这条路径逐渐分布)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三兔共耳”纹的形成及对外传播加以说明。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二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期的玉器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装饰品向晚期祭祀用品与首领饰物的转变,其大小、形制在晚期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大型玉器以及大量随葬的玉器组合。这说明当时()A.宗教祭祀主宰生活 B.公共权力逐渐集中C.玉器使用逐渐普遍 D.手工技术日益提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期的玉器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装饰品向晚期祭祀用品与首领饰物的转变,体现了公共权力的逐渐集中,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宗教是否主宰生活,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玉器的使用逐渐集中到祭祀以及首领,而非普遍,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玉器使用的变化,而非技术的提升,排除D项。故选B项。2.孟子认为人性善,主张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韩非认为人性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二者都()A.重视统治者德行规范 B.适应诸侯争霸需要C.强调社会秩序的稳定 D.体现以民为本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孟子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控制民众,都是强调社会秩序的稳定以维护统治,C项正确;孟子主张德行规范,排除A项;法家思想能适应争霸的需要,排除B项;孟子思想体现以民为本,排除D项。故选C项。3.图1、图2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两个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说明()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 B.民族迁徙促进江南开发C.传统农耕经济渐趋衰退 D.气候变迁导致牧强农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图片信息“对比汉武帝时期,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向中原地区内移”并结合所学知识,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南下,北方战乱,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的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所以,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A项正确;“民族迁徙促进江南开发”的说法正确,但是如果南方经济发展,那么农牧分界线向北方扩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魏晋时期,传统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不是“渐趋衰退”,排除C项;魏晋时期的牧强农弱不是气候变迁导致,而是游牧民族内迁造成的,排除D项。故选A项。4.据《新唐书》记载,“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例如,贞元年间(785~805年),唐德宗欲起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门下给事中袁高行使“涂归”权,封还词头,揭杞罪状。唐德宗只好接受袁高的意见。唐代“涂归”这一做法()A.具有政治决策的民主趋势 B.体现出权力制衡体制的构建C.表明权臣擅权现象的出现 D.客观上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可知,“涂归”是指皇帝的诏令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官员可以将其封还,并奏请皇帝重新拟定,这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门下省官员对皇帝诏令的审核,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门下省官员对皇帝诏令的审核,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并非权力制衡,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门下省官员对皇帝诏令的审核,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并非权臣擅权,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为宋代熙宁十年(1077年)政府财税收入情况。这反映了当时()税种岁入(万贯)百分比(%)两税(税钱)558.68.9两税(实物)1462.723.3盐、茶、酒税2192.4350商税868.813.9市易133.221坊场钱602.79.6市舶540.9金、银、铜税397.36.3总计6269.7100A.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B.范仲淹改革成效显著C.工商税收成为重要税源 D.“冗费”现象得到缓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宋代熙宁十年(1077年)政府财税收入情况”可知,宋神宗熙宁十年赋税收入中商业税收占比非常大,尤其是盐、茶、酒税最多,这说明当时工商业经济较发达,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朝熙宁十年政府财税收入情况,无法得出宋代赋税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A项;范仲淹改革是在宋仁宗时期,并且最终以失败告终,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财政收入与“冗费”问题得到缓解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6.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在南京开办书铺,从事戏曲、传奇写作的同时,开展印刻、销售业务。他还组成了“家班女戏”,自编自导剧本在各地巡演,其文名才情“倾动一时,所交多名流才望”。该史料最适合研究的主题是()A.政治变革与阶层流动 B.戏曲艺术与国民素质C.商品经济与社会观念 D.世俗文化与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明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戏曲等世俗艺术繁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士人的价值取向,李渔从事编剧表演并谋求利益的现象正是这种氛围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制度变革,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国民文化素质,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李渔的商业活动和艺术创作,与世俗文化相关,但未涉及主流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7.1884年,郑观应在《南游日记》中说:“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这一言论意在()A.强调西方富强之本 B.反思洋务运动不足C.摧毁封建统治根基 D.唤醒民众救亡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884年中国。据材料可知,郑观应认为,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本是发展近代教育、实行议会制度,军事技术、铁路、电线等只是次要因素。认为中国只注重引进科学技术,不进行深层次的制度变革是舍本逐末,不能实现国家富强。结合所学,单纯引进西方技术、不变革封建制度正是洋务运动的特点和局限所在,表明郑观应在反思洋务运动不足,B项正确;郑观应研究西方国家富强的原因是为了探寻正确的救国之道,是为了用西方的经验道路启示中国的富强之路,研究西方富强之本是手段,根本目的是救国,排除A项;郑观应虽然意识到变革封建制度的重要性,但他与旧制度、旧文化存在密切联系,并没有明确提出摧毁封建统治,排除C项;郑观应研究西方富强之本、反思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他个人在探寻救亡之路,材料未提及郑观应主张发挥民众的作用,未提及郑观应在民众中宣传其早期维新思想、进行思想启蒙,不能体现“唤醒民众”,排除D项。故选B项。8.清末以来持续十余年之久的“革命”与“改良”之争因辛亥革命而告终。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共产党的“阶级革命”与青年党的“全民革命”几乎同时发起,竞相高举“革命”大旗,且均以“革命党”自居。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形成 B.革命话语为广大民众认同C.救亡图存的探索不断深入 D.阶级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各阶层竞相高举“革命”大旗,且均以“革命党”自居,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不断深入发展,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救亡图存的探索,而非正确道路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广大民众的反应,排除B项;阶级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与材料描述的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1913—1921年,中国对外贸易状况(+表示出超,-表示入超)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示意图最能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1921年(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这必然会导致这一时期1913—1921年逆差总体上变小状况的出现,而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是A项所示,A项正确;B项体现在1913—1921年期间贸易变化不大,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体现在1913—1921年期间贸易变大,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体现在1913—1921年期间贸易曲折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0.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贫农,因为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这一认识()A.强调农民是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B.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C.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为新革命道路开辟提供支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大革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完成民主革命”“最革命”可知,毛泽东强调了农民的革命性,肯定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为新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辟提供支撑,D项正确;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排除A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于1927年,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于1928年,“完善”说法错误,排除B项;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C项。故选D项。11.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上海、广州等中高等学校聚集的城市里,学生救国联合会纷纷成立,声援北平学生;上海文化界名人联合发表救国宣言,呼吁国民政府倾听学生呼声;华北文化协会提出停止内战,动员全国民众抗日等主张。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九一八事变后民族救亡运动高涨 B.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卢沟桥事变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 D.国共合作成为民众的强烈呼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当时学生救国联合会纷纷成立、上海和华北文化界也发出救国呼声,反映出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严重,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发生的,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发生的,此时内战已经停止,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共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12.1938年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随之公布了八大施政纲领。其中第七条明确提出:“普遍组织民众于战委会、农会、工会、妇女会、学生会、商会、自卫队等抗日救国团体之内。”这表明()A.人民革命政权建设取得成效 B.“三三制”原则得到贯彻执行C.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落实 D.群众成为敌后抗战中坚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8月(中国)。据材料“普遍组织民众于战委会、农会、工会、妇女会、学生会、商会、自卫队等抗日救国团体之内。”和所学可知,全面动员包括战士、农民、工人、妇女、学生、商人和民兵等民众,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是抗日人民民主政府,排除A项;1940年开始实行“三三制,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敌后抗战中坚力量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3.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但他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转瞬即逝的:它们翻开了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片地域的历史新篇章。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远征()A.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帝国 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C.缺乏强有力的凝聚核心 D.开启了东西方的商业贸易往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材料“翻开了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片地域的历史新篇章”可知,亚历山大远征推动了欧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对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帝国,也没有体现缺乏凝聚核心,排除A、C项;东西方商贸往来早就存在,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英国小说《司号长》以拿破仑在欧洲大陆建立广阔帝国并可能进攻英国本土为背景,英国民众面对战争的心态是“当国家召唤时,人们必须服从,否则他就不是男子汉”。由此可推知,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影响是()A.民主思潮逐渐成为普遍诉求 B.促进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觉醒C.客观上推动了民族意识高涨 D.推翻封建制度以建立理性王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初欧洲。据材料“当国家召唤时,人们必须服从,否则他就不是男子汉”可知,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国家民众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热情,加深了爱国情感,强化了国家认同,推动了民族意识高涨,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英国人追求民主、反对专制,不能体现民主思潮,排除A项;当时拿破仑军队并未征服英国,材料提及的英国人不属于“被征服地区人民”,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拿破仑战争传播反封建思想和理性的精神,不能体现“推翻封建制度以建立理性王国”,“推翻封建制度以建立理性王国”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15.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A.以全面模拟复原为目标 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C.尽量挖掘历史文化价值 D.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中叶的世界。根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日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儿”可知,强调了古迹保护与修复必须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B项正确;根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迹的美学与历价值”可知,古迹保护与修复以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为目标,并不是以全面模拟复原为目标,排除A项;“尽量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以真实性为研究依据,非主观性,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55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7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初定服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平民不得服皂、服紫。及至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庶人通许服皂”。太宗至道元年,“复许庶人服紫”,“以时俗所好,冒法者众,故除其禁。”南宋绍兴四年五月,官员赵彦卫上奏指出:“至渡江,方着紫衫,号为穿衫尺巾,公卿皂隶,下至闾阎贱夫,皆一律矣。”宋初政府也大力提倡简朴,禁止百姓佩戴销金、泥金等装饰服饰。而1117年,提举淮南东路学事丁瓘指出:“今闾阎(平民)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未合古制。”到南宋末年,“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新式服装竞相出现,民间形成了突破服装旧格调、旧样式的新高潮。——摘自刘复生《宋代“衣服变古”及其时代特征》结合材料及所学,对宋代服饰的变化进行简要说明。【答案】变化:突破服饰等级差异,追求新奇多样、奢靡的服饰风尚。说明:宋朝政府逐步放宽了服饰限制;商品经济发展,消费观念发生变化;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社会阶层流动,门第观念进一步淡化。【解析】【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变化:据材料“公卿皂隶,下至闾阎贱夫,皆一律矣”得出突破服饰等级差异;据材料“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裹奇巾异服……突破服装旧格调、旧样式”得出追求新奇多样、奢靡的服饰风尚。说明:据材料“庶人通许服皂”“许庶人服紫”得出宋朝政府逐步放宽了服饰限制;结合所学,追求新奇多样、奢靡的服饰风尚,与商品经济发展,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有关;结合所学,服饰突破等级差异体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结合所学可知与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社会阶层流动,门第观念进一步淡化有关。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赵五贞事件”舆论风波材料1919年11月,湖南长沙青年女子赵五贞经“父母之命”被迫嫁给古董商吴凤林做续弦,出嫁路上在花轿内以剃刀自刎身亡。原因众说纷纭,包括曾经许配,拒绝改嫁等。事发后湖南《大公报》辟出专栏对这一包办婚姻案进行讨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至12月2日共发表近40篇文章,关注焦点并不是追究赵五贞自杀真相,而是对这一事件在当时的社会意义进行剖析、评论。以下是讨论热潮中的部分代表性观点。“近今侈自由,俗教廉耻亡……一死完清操,千载有余芳。敬告采风者,树此贞女坊。”——《赵贞女诗》“他生平喜欢看一些韩湘子化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一类的书,终身持斋不肉食,这话如果确实,也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完全由旧式社会养成出来的人,新近的解放学说,梦也不曾梦到。”——殷柏《我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感想》“赵女士而竟求死了,是环境逼着他求死的……是三面铁网(社会,母家,夫家)坚重围着,求生不能,至于求死的。这事件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想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毛泽东《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吾人于此,应主张与社会奋斗,争回所失的希望。奋斗而死,则是‘被杀’,不是‘自杀’。”即使“截肠决战,玉碎而亡”,也在所不惜,这才是“天下之至刚勇”。——毛泽东《非自杀》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赵五贞事件”引发的讨论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观点: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力度有限。论述:1915年以来,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但赵五贞的悲剧表明,父母包办婚姻依然存在,民间作诗要树贞女坊的保守举措。虽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猛烈抨击传统婚俗与伦理纲常,呼吁妇女解放。然而,旧婚俗、旧道德在民间的影响仍然较大。【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19年(中国)。观点:依据材料“1919年11月,湖南长沙青年女子赵五贞经“父母之命”被迫嫁给古董商吴凤林做续弦,出嫁路上在花轿内以剃刀自刎身亡”“事发后湖南《大公报》辟出专栏对这一包办婚姻案进行讨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可知,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力度有限。论述:依据材料时间信息“1919年11月”“也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完全由旧式社会养成出来的人,新近的解放学说,梦也不曾梦到”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以来,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依据材料“湖南长沙青年女子赵五贞经“父母之命”被迫嫁给古董商吴凤林做续弦,出嫁路上在花轿内以剃刀自刎身亡”“近今侈自由,俗教廉耻亡……一死完清操,千载有余芳。敬告采风者,树此贞女坊”可知,但赵五贞的悲剧表明,父母包办婚姻依然存在,民间作诗要树贞女坊的保守举措;依据材料“吾人于此,应主张与社会奋斗,争回所失的希望。奋斗而死,则是‘被杀’,不是‘自杀’。即使’截肠决战,玉碎而亡‘,也在所不惜,这才是’天下之至刚勇”可知,虽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猛烈抨击传统婚俗与伦理纲常,呼吁妇女解放。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思想文化虽然得到部分解放,但旧婚俗、旧道德在民间的影响仍然较大。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讲中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凡教历史者,示以今日西方东侵东方诸国之危局……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奏定中学堂章程》(1903年)材料二历史要旨在使知历史上重要事迹,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其重要事迹。外国历史授以世界大势之变迁,著名各国之兴亡,及与本国有关系之事迹。——《中学校令施行规则》(1912年)材料三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6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课程)目标进行简要阐释。【答案】20世纪初,清政府内忧外患,为挽救危机变革教育。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以“帝王、列圣”为首的同时增加“社会变迁与国家危局”等学习内容,反映出清政府为维护统治积极寻求变革及救亡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成立中华民国。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以“民族进化、政体沿革”为主的同时关注“各国兴亡与本国有关事迹”,反映了民国政府重视培养认同民主共和、追求民族复兴的新型国民。全民族抗战开始前夕,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以“民族演进、列强侵略、国家地位”等为主要内容,反映了激发民族复兴思想成为中学历史课程最重要目标,以服务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战救国大业。综上,中国近代的历史教育目标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断变化,但始终都蕴含着救亡图存的时代诉求。【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从背景、内容、目标等方面对中国近代不同时期历史教育(课程)进行阐释。据材料“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示以今日西方东侵东方诸国之危局”可知内容方面,20世纪初的历史教育以“帝王、列圣”为首的同时增加“社会变迁与国家危局”等学习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背景方面,这一时期清政府内忧外患,为挽救危机变革教育。据材料“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可知教育目标方面,清政府为维护统治积极寻求变革,培养民众的救亡意识。据材料“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本国有关系之事迹”可知内容方面,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以“民族进化、政体沿革”为主的同时关注“各国兴亡与本国有关事迹”。据材料“民国建立”可知背景方面,这一时期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成立中华民国。结合所学,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注重教授“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是为了培养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同,注重“著名各国之兴亡”是为了激励民众追求民族复兴。据材料“中国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焊接专业的课程设计
- 【7历期末】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 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 托班冬天涂色课程设计
-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公明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
- 家庭崇拜课程设计意图
- 数控车床课程设计前沿
- 器械女子塑形课程设计
- MG-T-19-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化学试题(15 4) 含解析
- 肿瘤晚期常见症状护理
- 高性能SVG渲染算法
- 2024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题(综合题)
- 危急值的考试题及答案
- 法务岗位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央企)2024年
- 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侨大学
- 2024年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湘少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12 第二课时(Part CPart D)》课堂教学课件公开课
- 扬州市梅岭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一)及答案
- 新西兰旅行计划日行程单签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