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案_第1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_第2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_第3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_第4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顺序第1次课课题学时2课型1.理论02.实验口3.其它口

课题课程介绍、经济学十大原理

・了解课程性质及任务,章节安排及具体要求

教学目标•培养初步经济学意识

・了解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为以后的学习建立初步印象

・经济学十大原理

・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层次

教学重点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看不见的手”理论

・初步介绍微观经济学的三个研究层次,与之后相关章节一一对应

教学难点

・“看不见的手”发生作用的解释

教学方法提问式教学、教师讲授、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

参考书籍《经济学原理(第3版)》曼昆

和学习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

站《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引入(5min)

通过事例描述,讲解经济学是什么,通过经济一词的来源,解释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

理自己稀缺资源的具体含义。以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作为西方经济学的导论。

二、课堂内容教学(80min)

1.经济学的十大原理(55min)

(1)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一一为了得到一样东西,我们经常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2.经济学的两个分支(5min)

(1)微观经济学:以单个主体为研究对象,以最优作为理性人决策的目标,采用边

际的分析方法

(2)宏观经济学:以总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的分析方法,以充分就业、物价稳

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目标

3.微观经济学的特点(20min)

(1)研究对象:

个体经济单位一一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一一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微观经济学政策)

(2)假设条件:理性人经济人利己人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3)研究的三个层次

>单个消费者(需求/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效用)和单个生产者(供给/最优

的生产决策以获取最大的利润)的经济行为

>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一一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与供给

的总和)

>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理论空间是存在的,一般均衡理论,200多年

的证明)

(4)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框架

产品市场

消费者的需求

(相对边际效用的比例)

微观经济学理论严

谨,逻辑清晰,在学习本门

课程之前掌握体系框架及

与后面的章节一一对应尤公众

相对效用决

为重要,同时后面章节分定的偏好或

无差异曲线

别对应的研究层次也应明

确指出。

生产要素的供给

(负效用、闲暇的偏

好,持有的财产)

(5)微观经济学的核生产要素市场

心思想一一“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经济的高度肯定)

a.每个人都是利己的b.存在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牵引c.促进社会利益

(6)评价

三、课堂小结(5min)

总结本门课程重点:

1.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层次及理论框架

2.微观经济学假设及核心思想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顺序第2次课课题学时2课型1.理论02.实验口3.其它口

课题需求、供给及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掌握需求及需求曲线特征

•掌握供给及供给曲线特征

教学目标

•理解供需平衡作用

・初步了解经济模型

・需求及需求曲线特征

教学重点•供给及供给曲线特征

•供求平衡及定理

・需求/供给及需求量/供给量变化的区别

教学难点

・供需变动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教学方法提问式教学、教师讲授、板书、图示并多媒体教学

参考书籍《经济学原理(第3版)》曼昆

和学习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

站《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引入(10min)

复习上节课所学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层次及框架图,强调供需关系是各个市场均衡的主要

研究对象,本节课将讲解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知识,是整个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总结起来可按

照“--撇(供给曲线)、一捺(需求曲线)、一点(供需平衡)”的脉络进行讲解。

二、课堂内容教学(75min)

1.需求曲线(20min)

(1)需求定义:消费者立场/各种可能价格水平/欲望+能力/

(2)影响因素:商品价格、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价格预期

(3)需求函数及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价格和需求量反方向变化

纵轴:价格/横轴:产品数量

2.供给曲线(15min)

(1)供给定义: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

品的数量

(2)影响因素:商品价格、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对未来的预期

(3)供给函数及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供给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3.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20min)

(1)均衡的含义:

(2)均衡价格的决定

(3)均衡价格的变动

-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

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4.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20min)

(1)经济模型

所谓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

理论结构。经济模型可以用文字语言或数学的形式(包括几何图形和方程式等)来表

Qd=a-/3•P

夕=—3+7•尸

Qd=Qs

(2)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通过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

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动态分析:指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课堂小结(5min)

本节重点:

•需求及需求曲线特征

•供给及供给曲线特征

•供求平衡及定理

四、习题布置(5min)

课本P53《复习与思考》第1题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顺序第3次课课题学时2课型1.理论02.实验口3.其它口

课题需求与供给弹性

・掌握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理解需求弹性的分类及意义

・掌握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点弹性与弧弹性的计算方法及分类

教学重点・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意义

・需求的收入弹性

・弹性一般概念的讲解

教学难点・需求的价格弹性

•弹性概念的扩展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提问、例题讲解等方法对本节内容进行讲解。

参考书籍《经济学原理(第3版)》曼昆

和学习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

站《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引入(10min)

复习“一撇”“一捺”“一点”的需求供给平衡,通过弹性手势举例,说明弹性概念的必要

性,引入弹性的概念。

二、课堂内容教学(75min)

1.弹性的一般含义(5min)

(1)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2)弹性的一般公式: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2.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55min)

(1)定义: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2)弧弹性

-定义: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

反应程度

△Q

e=_旦=_也.£

d△尸APQ

P

AY

_△yx-三种情况:

△x-Ax~■a点到b点:

XAy

,b点到a点:

..~y-dYX

lim—=-----•—•中点公式:

。△XdXY

X-需求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3)点弹性:

d…APQdPQ

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Q=〃P)>ed=0

Q

(0

(4)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e=0

ed>1ed=1ed<1ded=°°

既定价格下,收

同比例与

益可以无限增加,

降价增加不变减少价格的下

因此,厂商不会

降而减少

降价

同比例与

涨价减少不变增加价格的上收益会减少为零

升而增加

(5)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商品的可替代性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3.供给的价格弹性(自学)

(1)弧弹性

(2)点弹性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时间因素

-生产成本

-生产周期

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5min)

-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他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公式:

弧弹性:――Jx

=limA。*-•-^-=—•-^-

点弹性:△"一"<2xdPyQx

-替代品:商品价格与替代品的需求量同方向变动,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互补品:商品价格与互补品的需求量反方向变动,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5.需求的收入弹性(10min)

-定义: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

-正常品:

•奢侈品

■必需品

-劣等品

-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变动/总支出的变动

三、课堂小结(5min)

总结本节课重点:

1.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点弹性与弧弹性的计算方法及分类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意义

3.收入弹性

四、习题布置(5min)

1.54-56第2-12题

2.自学《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顺序第4次课课题学时2课型1.理论02.实验口3.其它口

课题效用论(一)一一基数效用论

•理解消费者行为及需求曲线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教学目标

・掌握运用基数论解释需求曲线形成原因

・基数论与序数论的区别、含义及方法

・边际递减规律

教学重点

・基数理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消费者剩余

・边际递减规律的解释

教学难点

・基数论下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理解

教学方法提问式教学、教师讲授、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

参考书籍《经济学原理(第3版)》曼昆

和学习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

站《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引入(5min)

复习有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分类及意义,需求的交叉弹性及收入弹性的意义及

应用。回忆需求曲线的基本特征,即向右下方倾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

倾斜,引出本章内容。

二、课堂内容教学(75min)

1.本章概述(5min)

本章及后面的章节将通过效用论及生产轮分析消费者及生产者的行为,解释“为什么需

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及“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的问题,共同组成了微观经济学第一个研究

层次,即单个消费者及生产者的行为。

效用论一一消费者行为一一需求曲线

生产轮一一生产者行为一一供给曲线

2.效用论概述(10min)

(1)效用的概念: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根据对于“满足程度”的度量可分为基数效用论(使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

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基数效用论:即使用效用单位进行度量效用满足程度,如丰盛的晚餐和看足球比赛

分别是5效用单位和10效用单位

序数效用论:将不同的效用排列顺序或等级,如丰盛的晚餐的效用排第一,看足球

比赛的效用排第二

-现代微观经济学通常使用序数效用的概念

3.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方法(60min)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假定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假定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的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

TU=f(Q)

-边际效用函数为:MU=ATU(Q)/AQ

当△Q-0时,MU=limATU(Q)/△Q=dTU(Q)/Dq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

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

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商品数量总效用边际效用价格

00

110105

21884

32463

42842

53021

63000

728-2

(2)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W

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3)消费者均衡

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I购买n种商品,Pi,P2,…,Pn分别为n中商品的数

量,MU,MU2,…,MU”分别表示n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

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P|X]+P2X2+...+PnXn=I(3.5)

MUi/P|=MU2/P2=...=MUn/Pn=x(3.6)

相对应,在购买两种商品情况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P|X|+P2X2=I(3.7)

MUI/PI=MU2/P2=A(3.8)

商品数量12345678

MU11110987654

MU219171513121086

(4)需求曲线的推导

(5)消费者剩余

令反需求函数为P^RQ),价格为Po时的小费者的需求量为Qo,则消费者剩余为:

CS=f(Q)dQ-P0Q0

三、课堂小结(5min)

总结本节课重点:

1.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区别

2.基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四、习题布置(5min)

课本第二章课后题及习题册题目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顺序第5次课课题学时2课型1.理论02.实验口3.其它口

课题效用论(二)——序数论

教学目标・讲授通过序数论如何进行需求曲线的推导

・掌握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征

・理解边际替代递减规律

教学重点・掌握预算线的含义

・理解如何由价格一消费曲线推导需求曲线

・理解收入一消费曲线的含义

・边际替代递减规律的解释

教学难点・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由价格一消费曲线推导需求曲线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板书、图示、教师讲授为主,课下习题练习为辅

参考书籍《经济学原理(第3版)》曼昆

和学习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

站《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引入(5min)

复习基数论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回忆序数论的涵义,引出本节课序数论推导需求曲线。

二、课堂内容教学(80min)

1.关于偏好的假定(5min)

(1)偏好的完全性

(2)偏好的可传递性

(3)偏好的非饱和性

2.无差异曲线(lOmin)

(1)定义: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2)效用函数

(3)基本特征: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并

且,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反之越低;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5min)

(1)涵义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

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MRS,2=-△X2/AX和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

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效小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MRS-=l«l-△X2/△X,dX2/dX,

(2)边际替代率递减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

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5min)

眼镜架的数量

2................-............-I-------12

1.................................i—/1

::眼镜片

01234的数量

(b)

5.预算线(20min)

(1)含义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

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假定: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P

।和Pz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

।和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则预

算等式为:

P1X,+P2X2=I

或:X2=-(P,/P2)X,+I/P2

(2)预算线的变动

6.消费者均衡(lOmin)

MRS=MU/MU=P/P

121212

7.价格一消费曲线(5min)

价格一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

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

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8.消费者需求曲线(lOmin)

每一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商品1的价格与商品1

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9.收入一消费曲线x]x\X;xl

(b)

X;

(a)(b)

10.恩格尔曲线(lOmin)

三、课堂小结(5min)

总结本节课重点:

1.无差异曲线及特征

2.边际替代递减规律

3.消费者均衡条件

4.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一一价格消费曲线一一需求曲线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顺序第6次课课题学时2课型1.理论02.实验口3.其它口

课题效用论(三)一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市场需求曲线、不确定性和风险

教学目标・掌握需求量变化所分解为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理解正常品、低档品及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教学重点

•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

教学难点・不同商品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对比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提问式教学、图示、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

《经济学原理(第3版)》曼昆

参考书籍和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

学习网站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引入(5min)

复习效用论如何推导需求曲线,根据需求曲线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

量的变化,引出本节重点,需求量的变化可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二、课堂内容教学(75min)

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lOmin)

(1)总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

效应两个部分

(2)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又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

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3)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

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5min)

3.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15min)

正常物品与低档物品的区别:

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的变动,即正常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

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

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

相应地,可以推知: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在上图中c点的位置会有所不同。

4.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15min)

5.小结(5min)

商品舞期饕伐皴嫁与

输潘豳美靠般耀的知格的英蠡

把常麴儡康帝岗变化聂涛间变教俄君向箜化阿右下点领斛

傀岩物品反方向变牝正龙向炭常向蝴向者下加耽爵

有器瀚品质方向变化比方同变强同方向就陶右一昉■翻翻

三、课堂小结(5min)

总结本节重点:

1.正常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2.低档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3.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市场需求曲线

四、习题布置(5min)

课本《复习与思考》P96-971-11题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顺序第7次课课题学时2课型1.理论02.实验口3.其它口

课题市场需求曲线及习题讲解

・掌握市场需求曲线

教学目标

・解决习题中个别难题,掌握主要题型

•市场需求曲线

教学重点・不确定性

•习题讲解

・期望效用与期望值效用的区分

教学难点

•习题的讲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板书为主

参考书籍《经济学原理(第3版)》曼昆

和学习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

站《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引入(5min)

二、课堂内容教学(80min)

1.市场需求曲线(10min)

假定:在某一商品市场上有n个消费者,他们都具有不同的个人需求函数

i=1)2,…,

则该商品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Qd=£fi(P)=F(p)

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是卓"个价格水平上的该商品的所有个人需求量的加总。

2.不确定性(30min)

(1)定义: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

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2)期望效用与期望值的效用

-期望效用:对于一张彩票L=[p;W],W2]来说,彩票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E{U[p;W],W2])=pU(Wi)+(1-p)U(W2)

-期望值的效用:彩票的期望值的效用:U[pW1+(1-p)W2]

(3)消费者的风险态度

总结效用论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顺序第8次课课题学时2课型1.理论02.实验口3.其它口

课题期中考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提问式教学、教师讲授、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

参考书籍《经济学原理(第3版)》曼昆

和学习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

站《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顺序第9次课课题学时2课型1.理论02.实验口3.其它口

课题生产论(一)——短期生产函数

・掌握生产函数及其具体表达形式

教学目标•理解短期生产函数定义

•理解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关系及生产的三个阶段

・生产函数及具体形式

・长短期生产函数划分标准

教学重点・短期生产函数特征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短期生产三个阶段的特征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定义的讲解

教学难点

・短期生产三个阶段的特征解释及区分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引导式教学,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为主

参考书籍《经济学原理(第3版)》曼昆

和学习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

站《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引入(5min)

通过前一章效用论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需求曲线的特征及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继消费

者行为理论研究之后,本章生产轮及下一章成本论开始进行生产生行为理论的讲授。

二、课堂内容教学(75min)

1.厂商(15min)

(1)概念

(2)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3)企业的本质

(4)厂商的目标:追求最大化利润

2.生产函数(15min)

(1)假定XI,X2,…,Xn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n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数

量,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Q=f(XI,X2,…,Xn)

若以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以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写为:

Q=f(L,K)

(2)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Q=aL+bK(常数a,b>0)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Q=min{L/u,K/v}(常数u、v〉0)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a和B为三个参数,

参数a和B的经济含义是:当a+B=1时,a和B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

中的相对重要性,a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B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

所占的份额。

另夕卜,若a+B〉1,规模报酬递增;

若a+B=1,规模报酬不变;

若a+B=1,规模报酬递减。

3.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45min)

生产理论分短期和长期,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

(1)定义

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用K表示,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用L表示,则生产函数

可以写成:Q=f(L,K),也被称为短期生产函数。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劳动的总产量(TPL):TPL=f(L,K)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APL=TPL(L,K)/L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ATPL(L,K)/AL或

MPL=ATPL(L,K)/AL

(3)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

量曲线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

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

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

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

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

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

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

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5)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I阶段:从O—L3阶段,由于不变

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

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

的。

-第II阶段:从L3—L4阶段,生产者

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

第川阶段:L4之后,可变要素劳动

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省产者减少可变

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

三、课堂小结(5min)

i.短期生产函数定义

2.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关系

3.边际报酬递减

4.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四、习题布置(5min)

课后有关题目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顺序第10次课课题学时2课型1.理论02.实验口3.其它口

课题生产论(二)——长期生产函数

・理解衍生工具的功能机意义

教学目标

•掌握主要衍生工具的原理及使用机制

・理解衍生工具避险、保值的作用

・理解如何利用远期进行避险

教学重点・远期与期货的主要区别

•掌握如何利用期权避险及期权价值的组成

・掌握利率互换的流程及原理

・衍生工具作用的讲解

・远期避险机制的解释

教学难点

・期权避险的解释及价值计算的讲解

•利率互换原理的讲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启发式教学

参考书籍《经济学原理(第3版)》曼昆

和学习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

站《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引入(5min)

根据生产者能否变动所有生产要素可以划分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上节课学

习短期生产函数之后,本节课开始学习长期生产函数。

二、课堂内容教学(75min)

1.定义(5min)

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多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

可以写为:Q=f(Xl,X2,…,Xn)

假定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则两种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

数为:Q=f(L,K)

2.等产量曲线(lOmin)

以常数Q°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等产量曲线的生产函数为:Q=f(L,K)=Q°

3.边际技术替代率(20min)

(1)定义

△K_MPL

MRTSLK=

或者

△KdKMPL

MRTSLK=lim—=-7-

ALdL丽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4.等成本线(lOmin)

假定工资率为w,利息率为r,厂商既定

的成本支出为C,则成本方程为:

C=wL+rK

5.最优生产要素组合(20min)

(1)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MRTSLK=MPL/MPK=w/r

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2)K

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组合

假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f(L、K),既定的商品的价格为P,

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w和r,表示利润。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就/外=2・/&&-依£+建)

dl„激好&l侬

‘讨JM.P.Sr

&K

6.扩展线(5min)

是一条等斜线

三、课堂小结(5min)

总结本节重点:

1.长期生产函数定义

2.边际替代率递减

3.最优生产组合

四、习题布置(5min)

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顺序第11次课课题学时2课型1.理论02.实验口3.其它口

课题生产论(三)——小结及习题处理

・掌握规模报酬理论

教学目标•总结生产论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的特点,梳理理论框架

・解决个别难题

•规模报酬

教学重点

・总结本章理论框架

教学难点•习题讲解

教学方法提问式教学、教师讲授、图示、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

参考书籍《经济学原理(第3版)》曼昆

和学习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

站《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引入(5min)

总结生产论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的特点,梳理理论框架。

二、课堂内容教学(80min)

1.规模报酬(30min)

(1)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

题。

(2)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

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原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生产效率

的提高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假的比例等于各

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

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原因:生产各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

降低了生产效率

(c)

2.第三章习题讲解(50min)

三、课堂小结(5min)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顺序第12次课课题学时2课型1.理论02.实验口3.其它口

课题成本论(一)——短期成本理论

・了解短期成本与短期产量的关系

教学目标•掌握短期成本的分类及定义

•理解短期成本的特征

・短期总产量与短期总成本的关系

教学重点・总成本、平均成本及边际成本曲线特征

・短期产量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由短期产量向短期成本的过渡

・七种短期成本类型的定义及曲线

教学难点

・七种短期成本曲线的相互关系及特征

・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启发式教学

参考书籍《经济学原理(第3版)》曼昆

和学习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

站《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册》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引入(5min)

在上一章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考察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内容教学(75min)

1.成本的概念(lOmin)

(1)机会成本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

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显成本和隐成本

显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

价格。

(3)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一显成本一隐成本

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15min)

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劳动投入量是可变

的,则短期生产函数为:

Q尸易

并假定劳动的价格为W和资本的价格r是给定

的,则表示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的短期总成

本:

如果用。・£(0)表示可变成本,以b表示固定成本,则短期总成本函数可写成:

总不变成本曲线总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

平均不变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平均总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

(2)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3)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性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关于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

关于AC曲线、A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

比较A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与AVC曲线和MC

曲线的交点,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摒弃前者的位置高

于后者

(4)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一'

堂小结(5min)

总结本节课重点:

1.短期总产量与短期总成本的关系

2.总成本、平均成本及边际成本曲线特征

3.短期产量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四、习题布置(5min)

完成课本《生产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