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嘉一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嘉定区嘉一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嘉定区嘉一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嘉定区嘉一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嘉定区嘉一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嘉定区嘉一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21年夏,美国人哈默对列宁谈起了访问饥荒地一一乌拉尔区的印象。他认为,俄国的物资和人力都很充足,许多工厂的状况比他预计的要好,哈默的这番评价表明该地区A.新经济政策已经取得初步成功B.具有发展经济的潜力C.曾抵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2.1954-1960年间,苏联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50%以上,到60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落后状况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农轻重各产业发展不平衡 D.改变了苏联原有经济结构3.王夫之论史,气势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概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材料表明王夫之A.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史学意识 B.擅长品评历史事件C.评史侧重历史事件之间的不同 D.熟悉西域地区历史4.罗马法规定,如果丈夫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外背负了债务,则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妻子享有的嫁资(陪嫁钱财或物品)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债权请求权。这一规定,反映出A.妇女社会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B.公民的债务权不受法律保护C.法律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D.古代罗马婚姻关系极不稳定5.李大钊指出:“西方文明之特质,全为动的,西洋文明是建立在工商经济上的构造,具有一种动的精神,常求以人为克制自然,时时进步,时时创造。”这说明李大钊A.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B.希望中国改革政治制度C.主张加快工业近代化D.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长处6.史学家认为:“古代社会,尊祖敬宗祭祀祖先是生活中的两件大事之一,不敬祖先是极其可耻可怕的。主祭祀权牢牢地不可分割地掌握在大宗手里,大宗的地位因主祭祀权被突出了,通过宗法系统,血缘关系政治化、等级化了。”材料试图说明的是A.等级制通过血缘政治体现 B.大小宗的地位反应等级制C.祭祀权力掌握在大宗手中 D.等级高低体现出宗法关系7.1978年-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1992年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24000亿元7.18倍—国民收入17400亿元5.78倍48.6倍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各种组织形式,把生产分布在全球各地,在国外设立研究基地并雇佣当地科技人才,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深化世界经济生产要素的流动。材料主要表明A.南南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 B.二战后世界资本交流的加强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 D.世界经济已出现区域集团化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10.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杜甫:《忆昔》)对此诗评述较为恰当的是A.客观真实,无需考证B.文学家言,尚待求证C.背离实际,不足为信D.溢美之辞,不足为信12.1922年,毛泽东等人在萍乡创办了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工人按文化程度分为高低两班。晚上凭听课证上课。后来学校还设立了读书处,并备有《工人周刊》、《劳动周刊》、《大公报》等报刊,供工人业余时间自由阅览。工人补习夜校的创办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结合C.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D.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觉悟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乡里制度在清代有许多方面的变化。明代的保甲还未形成全国范围的乡里组织。到了清代,随着顺治至雍正、乾隆再至嘉庆诸帝的倡行和推动,以及李光型、包世臣、于成龙、袁枚等一大批保甲制度的热心者甚至力行者,使得保甲成为清代乡里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制度,从而得以普遍实行。清代保甲对常住人口的流动进行严格管理,如在对乡里社会进行编甲后,“定更后,禁止夜行,如生产急病请稳延医之类,经保甲长验明给予夜行牌,方准放行,回时即将讲牌缴回”,若有造假、作弊,将予以定罪。对流动人口也严加约束,即便是乞丐也要实行编甲。--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材料二真正代表民国以来乡里制度民主制的最为突出的是陕甘宁边区。总体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里制度可分为乡镇、村二级制,“乡镇”一般设专门的行政机构,而“村”一切事情由村群众大会讨论处理。乡正式成为一级权力机关,人民成为它的主人。民众参与政治,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边区,“实行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的地位”,边区人民不分民族一律平等。政府倡导乡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耕种,增加农业生产,组织春耕秋收运动”“保育儿童”“抚恤老弱孤寡,救济难民”“发展民众教育,消灭文盲”。--摘编自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乡里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乡里制度的特点及其意义。14.(20分)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俄觊觎西藏地区。面对列强侵略,十三世达赖喇嘛及西藏地方政府动员号召全藏僧俗官民坚决予以反击。而清廷以避免衅端为由,令驻藏大臣进行压制,从而激化了西藏地方政府与清廷间的裂痕。为挽救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西藏政局,1906年1907年清政府先后任命大臣张荫棠、联豫整顿藏务,清末西藏新政由此拉开了序幕。新政首先从整肃吏治和调整行政体制入手,查办腐败官员,强化驻藏大臣权力,总制全藏。达赖、班禅优加封号,不再参与行政事务管理。经济上废除繁重的徭役和残酷刑罚,发展实业,开埠通商鼓励出口,派人出国学习先进科技。军事上调北洋新军六千人入藏,训练新军加强兵备,建立边疆防御体系。文化上兴办汉文学堂,创办藏、汉文白话报纸,宣传汉族的儒家文化传统和西方的进化论等。新政最终因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和破坏,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者的文化沙文主义.大民族主义,以及一些措施脱离藏族地区的实际而归于失败。——摘编自杨娅《清末西藏新政改革述评》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西藏新政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西藏新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哈默在这一年的夏天访问了饥荒地一一乌拉尔区,由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在这一地区尚未推行或未见成效,A错误;哈默在访问饥荒区后却说“比他预计的要好”,可见他很乐观地看待当地的经济发展潜力,B正确;饥荒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破坏可能存在联系,但不能说明这一地区抵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苏俄内战发生于1918-1920年,该地区有没有遭到战争破坏,从材料信息不能得知,D错误。2、A【解析】

由材料“60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落后状况,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赫鲁晓夫改革没有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农轻重各产业比重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改变了苏联原有经济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论史可以“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从不任意评说”的做法符合唯物史观,A项正确;材料中王夫之从不任意评说与“擅长品评历史事件”观点不对应,只有王夫之基于汉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不同的一个观点,不足以说明其评史侧重区别事件差异,更不能得出王夫之熟悉西域地区历史的结论,BCD三项错误。4、C【解析】

“如果丈夫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外背负了债务,则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妻子享有的嫁资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债权请求权”。这说明罗马法保护了妇女的权利,即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故C正确;材料不是说的妇女社会地位,故A错误;公民的债务权不受法律保护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罗马婚姻关系,故D错误。5、D【解析】据材料“西方文明之特质……建立在工商经济上的构造,具有一种动的精神……进步,时时创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李大钊指出了西方文明的创造精神,属于西方文化的积极方面,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李大钊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中国改革政治制度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加快工业近代化的主张,故C项错误。故选D。6、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大宗地位通过主祭祀权而体现,以祭祀权的大小高低形成政治化、等级化的血缘宗法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并未强调血缘政治对等级划分的影响,排队;B项,题干中以祭祀权体现大小宗地位,并非以大小宗地位反映等级制度,排队;C项,题干强调的是大宗掌握主祭祀权,并非所有祭祀权都在大宗手中,排除。7、B【解析】

依据表格内容来看,199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教1978、1949年都有大幅度地增长,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只通过数据不能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排除;C项表格内容无法体现国民经济的高度繁荣状态,排除;D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只是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8、C【解析】

材料说明二战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和各种组织形式,使世界经济的各生产要素不断流动,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涉及南南合作、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内容,排除A、D两项:世界资本的交流只是生产合作的一个方面,B项表述不完整,排除。9、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经历了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古代文学世俗化的倾向,是城市经济逐渐繁荣的体现,故B正确;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A错误;文学作品的演变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无关,故C错误;儒家地位逐步提高和文学作品的演变也无关系,故D错误。10、D【解析】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的“三环外交”以英国为中心,是建立在二战之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削弱的基础之上的,目的是希望重振英国以及欧洲的雄风,故选D;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于1955年,故A不符合史实;英国外交政策在二战之后首先是关注自身地位的提高而不是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故B不符合史实;欧共体开始建立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故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C。11、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学考证的方法之一就是以诗证史,但是诗歌本身属于文学作品,真实性有待考证,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排除;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的,CD选项说法错误。12、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工人阶级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培训,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觉悟,D正确;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后,A排除;五四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B排除;中共在1921年就已经成立,C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新发展:保甲成为乡里制度核心,推行全国;对基层社会严密控制。

影响:强化了国家对基层的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限制了民众自由;阻碍了地区间交流和商品经济发展。

(2)特点:乡成为正式权力机关;充分的民主性(或自治性);贯彻人人平等原则;重视生产发展;重视爱民惠民。

意义: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边区社会经济发展;为后来党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解析】

(1)发展:依据材料一中“得保甲成为清代乡里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制度,从而得以普遍实行”、“清代保甲对常住人口的流动进行严格管理”可概括得出秦代乡里制度的新发展。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信息结合所学从强化国家对基层的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限制民众自由、阻碍地区间交流和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2)特点;依据材料二中“乡正式成为一级权力机关,人民成为它的主人”、“民众参与政治,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实行男女平等”、“边区人民不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