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怒江市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怒江市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怒江市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怒江市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怒江市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怒江市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2.《续文献通考》对中国古代某机构职责的解释为“其职同于古相,而所不同者,主票拟而身不与其事。”该机构是A.唐代中书省 B.宋代枢密院 C.明代内阁 D.清代军机处3.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A.a: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陷入低潮B.b: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c:魏晋南北朝隋唐道佛发展,儒学受冲击D.d:明末清初思想批判的推动,儒学得到新发展4.下表为17—19世纪中期英国的部分经济政策时间政策17世纪末圈地的限制逐渐放宽,圈地运动成为一种趋势1795年后《居住法》的限制逐步取消,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1846年废除《谷物法》,英国将几乎所有的关税全部取消1850年废止《航海法》,出口税的最后一项被废止由此可见,这一时期英国A.加强了对经济的管控 B.实现了经济全面自由C.倾向于放任自由主义 D.体现了重商主义思想5.希腊城邦的公共建筑包括宗教建筑、娱乐建筑和行政建筑,三者的用途通常彼此交错。比如雅典城邦市政广场的母亲神圣殿同时又是公共档案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会议的决议都存放于此。露天剧场又并非只是观看戏剧的娱乐场所,也常用作政治活动的空间,如举行公民大会等。其目的在于A.增强公民参政的意识B.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C.宣扬神权至上的观念D.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6.18世纪中期,美洲种植烟草几乎无利可图,黑奴们劳作的价值降低。19世纪初,一个成的黑奴种植生产出来的棉花,在市场上可以卖到600美元,而种植出来的烟草、水稻,只卖到60、70美元。该变化A.导致奴隶贸易萎缩 B.受到了技术革命的影响C.源于殖民方式变化 D.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形成7.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A.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B.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C.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D.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8.《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 B.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C.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 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9.1970~1978年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增长率变化表(单位:%)由上表可知,英国A.经济状况制约政策实施 B.逐步向非福利国家转型C.政府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保障对象显著缩减10.“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与材料所述相一致的政治变革是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科学社会主义实践11.下面是对清代军机处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清代军机处记述出处“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常日侍直,应对献替,巡幸亦如之。”《清史稿·职官志》军机处日常职责除了“恭拟上谕"之外,如果“内外臣工所奏有旨敕议者”,则交军机处“各审其可否以闻”,及“内外臣工所奏要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王昶《军机处題名记》“军机处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A.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B.成为重要的中枢机构C.改变了中央内部的决策方式 D.拥有自主决策的权力12.康德说:“Sapere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其中“Sapereaude”的含义可能是A.“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D.“信仰上帝即可得救”13.抗战前,中共在其领导下的地区实行苏维埃制度,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反映出,陕甘宁边区政府A.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B.推动国共合作实现C.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D.实践武装割据思想14.1945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给同事的私人信函中指出:“因此,在大西洋海洋国家和心怀戒备的欧亚大陆国家的利益之间,一场根本性冲突正在欧洲展开。欧洲需要维持活跃而独立的政治生活,而苏联总是追求向西扩张,而且根据它自己的安全观,恐怕要一直扩张到大西洋。”乔治·凯南意在说明A.美苏冷战对抗已经开始,美国需早作准备B.两大阵营根本利益不同,两极格局已形成C.追求扩张是苏联的本性,美国需面对现实D.美国政府认为苏联已成其实现霸权的障碍15.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出版的许多书籍有关于苏联民众生活状况的描述:“他们想知道更多攸关生活的问题,像是薪水与住家环境等”;“当我们回家时,却没有电可用,也没有水”;“集体农庄农户减少,人们失去了对土地的兴趣”。这最能说明A.苏联的改革都没有取得任何成效B.集体农庄推动了苏联的城市化进程C.苏联经济的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提供了借鉴16.如图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商业危机的爆发 B.传统商路被断绝C.美洲被发现开发 D.商业革命的发生17.汉唐两朝统治者特别注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设立相关的中间机构,但是如刺史、州牧、道等监察区,最后都发展成州政府之上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并导致了地方的分裂。北宋统治者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做法是A.设通判 B.设转运使 C.设二府三司 D.重用文官18.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他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他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在法国发生了工人运动19.如图是1950年创作的版画《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画注重写意的基本风格B.反映了农民珍惜社会主义建设成果C.折射了美苏对抗的国际政治局势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20.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该同学不知该材料的真伪。以下是对此材料真伪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B.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C.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D.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21.如图为敦煌第61窟的唐代壁画《耕获图》,壁画题记的大意是:只要人们信仰佛教,不须勤苦耕种,就能过上幸福生活。结合图片和题记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佛教已经成为麻痹民众工具 B.唐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只有勤劳耕作才会有好收成 D.当时生产工具较为先进22.如下图是1984年创作的漫画《做实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A.实现国家统一B.推进改革C.调整外交政策D.筹建经济特区23.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A.渴望征服自然 B.尊重自然规律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D.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24.《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消偿,或经债权入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消偿,……债务人仍免除其债务。主债务人清偿时,替他作保的一切人因而免去其债务,相反的情形也一样,即若保证人清偿,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债务人也免去其债务。这此规定主要是A.界定了债务人的职责 B.保障了债权人拥有的权利C.明确了担保人的职责 D.提供解决债务纠纷的依据25.“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前12世纪B.前11世纪C.前10世纪D.前9世纪26.下列为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柱状图。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建国初我国A.重工业位居于世界前列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C.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国情27.西方某作家在其一部作品中,细致描写了19世纪初西班牙人民抗击法国占领军的情景,集中塑造了一个曾经参加萨拉哥萨保卫战的女英雄形象.作品以歌颂大海作为结尾,因为大海是自由的象征。该作品A.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B.揭露了侵略者的残忍C.体现了现代主义色彩 D.表达了对理想的失望28.1931年11月,英国议会通过一项为期六个月的《禁止不正当进口法》,规定贸易部有权决定对某些商品征收100%的保护关税。同年又颁布《农产品法》,规定对水果、蔬菜和其他一些农产品征收进口税。1932年2月4日,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这些法案的出台A.维护了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心地位B.有利于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缓解了英国国内日益严重的供销矛盾D.违背了英国一贯坚持的自由贸易政策29.据记载,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国运往荷兰的瓷器为28641件,而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则达到69057件。这一变化表明当时中国A.瓷器成为新兴外贸品 B.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C.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 D.政府废止了“海禁”政策30.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律的进步性在于A.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B.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矛盾C.调解了罗马与被征服民族关系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至四艘载重由三百吨至一千吨不等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材料二事实证明,朝贡社会不能容忍那些可能引起重大进步的技术创新。他们拥有充足的人力:自由民、农奴或奴隶,相对于研制新型机器来说,使用人力劳动更加廉价。朝贡社会不仅缺乏技术创新的刺激因素,也缺乏进行此类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意愿,精英人士把从事此类活动视为有失身份。他们研究天文学,预测日食和月食,但连独轮小车都发明不出来,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装置,使人力和畜力的劳动效率实现成倍增长。——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严复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口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慧之强,三日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却又主张“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骤”的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摘编自冯保善《严复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严复“教育救国论”形成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教育救国论”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典籍中,“革命”一词是指顺承“天命”的朝代更易之意。及至20世纪初年,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用西学中“革命”(Rerolution)一词的含义取代经典阐释并附以自己的理解,公开打出“政治革命”的旗帜以号召国人变革或推翻专制皇权。——摘编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材料二长期以来,在对待传統政治制度问题上,曾存在绝对化的倾向。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其一是有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其二是积累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人事管理的经验。现实政治制度的优点与缺点,往往与传统政治制度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辅——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逐步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据何教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与现代学者对待传统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及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从材料“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白虎观会议统一今文经义,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占据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化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点睛】“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

明代内阁拥有票拟权,但票拟须皇上朱批才行,因此没有决策权。C正确;ABD三项中书省、枢密院、军机处没有票拟权,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3、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a段的下降是因为秦朝的“焚书坑儒”、b段的上升是因为西汉中期的“独尊儒术”、c段的下降是因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发展,d段不应该是下降的趋势,因为:明末清初思想批判的推动,儒学得到新发展,应该是上升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名师点睛】近几年新课标高考经常将图表、图片、表格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既活跃了命题形式,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此类题型做题基本技巧需要注意:一是要看图表、图片、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是要看图表、图片、表格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是图表、图片、表格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数字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4、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相继废除《居住法》、《谷物法》和《航海法》等法律文件中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这主要和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自由贸易环境有关,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放松对经济的干预,A排除;全面自由的说法错误,B排除;重商主义主要体现的是奖出限入和金银至上,材料未涉及,D排除。故选C。5、A【解析】

根据材料中雅典城市将法律、法令、决议存放于母亲神的圣殿里以供公民查询,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增强公民参政意识,故A项正确。将法律、法令、决议存放于母亲神的圣殿的目的不是宣扬神权也并非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故B、C排除。D项,题干现象旨在激发公民参政积极性,并非强调对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排除。6、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受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市场中对原料需要增多,导致美洲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价格上涨,B项正确;19世纪初黑人奴隶的劳动价值上涨,不会导致奴隶贸易萎缩,A项错误;19世纪初工业革命还未完成,殖民方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D项错误。7、A【解析】

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不像西方文化中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意在说明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故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说明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并不是说明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故D项错误。8、A【解析】

材料信息“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的餐饮业非常注重宣传,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故B错误;材料主旨是餐饮业通过宣传吸引食客,因此丰富市民生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突破时空限制,故D错误。9、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影响了政府的福利支出,故才有材料各项福利开支大体呈缩减的态势,故选A项;各项福利开支的缩减,是迫于无奈的现实,而非向非福利国家转型,排除B项;政府缩小福利开支,并不代表政府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排除;支出的缩减有可能是福利额度的缩减,不一定是对象的减少,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10、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由此可以看出这一运动以理性为旗帜,构建理性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运动。故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内容11、B【解析】

由材料“军机处日常职责除了‘恭拟上谕’之外,如果‘内外臣工所奏有旨敕议者’,则交军机处‘各审其可否以闻’,及‘内外臣工所奏要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可见,军机处成为朝廷重要的中枢机构,B项正确;清代军机处始终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合法的中央一级机构,没有决策权,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手中,ACD三项错误。故选B12、B【解析】

康德是启蒙思想家,主张思想家和理性判断。A出自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排除;C体现了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排除;“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思想,故选B;D体现了宗教改革中的天主教的因信称义思想,排除。13、C【解析】

据材料“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统一战线政策,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正确;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还不是执政党,故A说法错误;据材料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经正式确立,B说法错误;D与材料无关。【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知识,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4、C【解析】

凯南的言论认为苏联和欧洲的冲突在所难免,而且凸显了苏联的扩张性,意在提醒美国面对现实,选项C正确;材料并未提出美苏两国冷战开始,排除A;1955年两大阵营最终形成,排除B;凯南并不能代表美国政府的主张,排除D。15、D【解析】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出版了许多关于苏联民众生活状况的书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故D正确;“都没有取得任何成效”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集体农庄的作用,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苏联经济的农轻重比例,故C错误。16、D【解析】

图表信息反映了地中海贸易的衰落,这是由于欧亚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业革命的发生,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正确;商业危机的爆发和传统商路被断绝都发生于新航路开辟前,而图表所示的16世纪初已经开通了欧亚新航路,排除A、B;美洲的发现和开发导致了欧洲的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与图表现象无关,排除C。故选D。17、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统治者为了解决地方势力做大,设置了转运使转运地方大部分财政,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故B正确;设通判是为了监督知州,这不是根本措施,故A错误;设二府三司是为了削弱相权,故C错误;重用文官是为了削弱武将,加强皇权,故D错误。18、A【解析】

根据材料“1851年宣布资本主义死刑”并结合所学史实可知,这指的是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而且迅速蔓延。A正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发表在18世纪,而且它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理想蓝图”,B错误;太平天国属于农民反封建斗争,不符合题意,排除,C错误;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A。19、C【解析】

从《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这一标题及1950年的时间来看,此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折射了美苏对抗的国际政治局势,故C项正确;该画是写实的,排除A项;此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还未显现,排除B项;双百方针于1956年提出,排除D项。20、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表示服从国民政府,改编工农红军,据此判断,应该是真的,故B项正确;A项错在“始终”,应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排除C项;D项“格格不入”明显错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联系所学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史实分析解答。21、C【解析】

图片反映了当时的农民从犁地、收割到打场,直至颗粒归仓的农耕状况,每个过程都有劳动人民的参与,表明只有勤劳耕作才会有好收成。C正确;题记内容明显与现实相违背,其做法只是为了宣传佛教思想,不能反映佛教对人民的麻痹,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勤劳耕作的结果,重视精耕细作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中只涉及中国人民,没有对比其他地区,不能得出工具较为先进的结论,D错误。故选C。22、A【解析】时间是1984年,注意漫画上的文字“、香港”,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关于国家统一问题的“一国两制”,所以A项正确。23、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寓意是指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幼年不能独立行走用四肢,中青年独立,老年用拐杖搀扶,这则寓言深刻说明了古希腊人对个人成长的关注和思考,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早期人文主义思想【详解】24、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旨在明确在主债务人或代偿担保人以应给付的物消偿债务后,主债务人或代偿担保人之债务即行终止,为解决债务纠纷提供了可行方案,故D项正确;题干明确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案并非强调债务人或担保人的职责问题,排除A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有关保障债权人权利的信息,排除B项。故选D。25、B【解析】

材料“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反映的是武王伐纣,分封诸侯。结合所学,武王伐纣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即公元前11世纪,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26、D【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由于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以及当时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这体现了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在我国重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发展落后,并非居于世界前列;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C选项错误,依据表格可知,这一时期轻工业、农业、城市公用领域投资比例较小,并未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7、A【解析】

启蒙运动倡导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材料中的作品以大海作为自由的象征说明该作品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A正确;B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现代主义主要是反传统、反理性,C排除。故选A。28、D【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这违背了其一贯坚持的自由贸易政策,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些措施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发展,B选项错误;这些措施不能真正缓解供销矛盾,C选项错误。故选D。29、C【解析】

由材料中1612年瓷器的“28641件”到1616年瓷器的“69057件”可知,中国瓷器外运数量大幅增长,海外市场进一步被拓展,故选C项。瓷器在宋代就已成为外贸品,而材料已是明代,故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中国瓷器整体的外运规模扩大,但不能说明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因为材料并未明确瓷器主要出自官营还是私营的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万历时期海禁政策有所放松,D项“废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选项内主语和程度词的运用即可作出判断。30、A【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与曲解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C项是万民法的作用;D项是其进步性,但不符合“主要的进步性”的题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以西欧国家为主导;全球性的贸易形式(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强);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影响:经济上:有利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利玛窦传播基督教、天文、数学等,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泰西水法》内容;宋应星《天工开物》引入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外交上:西方殖民者东来,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明清王朝的海禁和清闭关锁国政策。(2)原因:东方: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使社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带来的重道轻器的传统不利于科技的发展;西方: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和拓展;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文艺复兴后的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及代议制的确立【解析】

(1)特点:据材料“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16—18世纪中西贸易以西欧国家为主导;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强;据材料“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可知,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影响:关于16—18世纪中西贸易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经济上:有利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外交上:西方殖民者东来,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明清王朝的海禁和清闭关锁国政策。(2)原因:关于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需要从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