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_第1页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_第2页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_第3页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_第4页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特兰·罗素散文二篇第四单元严文井第二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他的祖母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1.作者简介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

遏制(è)

濒临(bīn)

深渊(yuān)俯瞰(kàn)星辰(chén)遏制:制止;控制。

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濒临:紧接,临近。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着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思考作者为什么而活着?据此梳理文章结构。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①对爱情的渴望;②对知识的追求;③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总结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三大追求。分述一生的三大追求。总结全文,表明对生命的依恋、热爱,升华主旨。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4)第三部分(5)研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

1.首先我们要思考: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呢?

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至我经常愿意牺牲生命中所有剩余的时间,来换取几小时的这种欣喜。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我们明白了作者活着的三个理由,自然会生出“为什么”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第2—4段,分别概括作者追求爱情、寻求知识以及同情苦难的原因。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爱情是生命的火把。——维斯冠

闪电照耀一瞬间,而爱情却照耀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

梁山伯与祝英台、林黛玉与贾宝玉、崔莺莺与张生、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杨绛与钱钟书追求爱情【资料链接】解读理由

2.爱情让罗素欣喜、安宁、心满意足。接着我们来思考: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分别属于哪个领域?

一是希望了解人的心灵(人类世界)

二是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自然世界)

三是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科学知识)

罗素一生追求知识。11岁时就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18岁考入剑桥大学,大学前三年,他攻读数学,第四年转攻哲学。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涉及哲学、数学、科学、社会学、政治、历史、宗教等诸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

作为数学家,他提出了“数学与逻辑是同一的”命题,这具有划时代意义,推动了数理逻辑的发展。

作为哲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数理逻辑方面。他建立逻辑原子论与新实在论,成为现代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

罗素从80岁起写小说,

1950年,罗素获诺贝尔文学奖。追求知识解读理由

3.除了渴求爱情与知识,罗素还同情人类苦难,具体同情什么?

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罗素能看到这些不幸并希望减轻这些不幸,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对人类的关爱,体现了他的悲悯情怀。

不仅仅是渴望“减轻这些不幸”,更是身体力行。与通常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物,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的著作。

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灾难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这场战争,被控反战宣传罪而入狱6个月;1961年,因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他支持希腊与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运动,反动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直到1970年(98岁)初逝世前还抗议以色列发动的中东战争。同情苦难4.作者的这三种追求有没有内在联系?三者能不能调换顺序?

不能,这三种追求是按照境界、感情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渴求是人最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追求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1.文章语言富有表现力,生动感人,充满激情。请结合旁批,画出文中有疑惑或印象深刻的句子,感受非凡的语言魅力。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比喻。作者把这三种感情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在强烈冲击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表明这三种感情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比强大而不可遏抑,是作者永恒而无悔的追求。“在深深的苦海上”是说这些追求面临种种挑战,但无论如何,“我”都将任由这三种感情支配,去面临人生。理想很美好,但追求理想的路程很遥远,会面临挫折困苦,强调了追求的艰难和决心。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富有表现力,生动感人,充满激情。精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这两个句子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在孤寂中的情感体验。“深渊”喻指孤寂的处境,表现出没有爱情的生活是孤寂的。把拥有爱情的处境写成仙境,形象且充满诗意。

“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能够解除孤寂的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出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2.本文讲了生活中的种种苦难,结尾处却说“我觉得我活着值得”,既然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是“值得”的?

罗素曾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条河流——童年好像峡谷中的涓涓小溪;青年时代则是奔腾激荡于巉岩峭壁间的湍流、瀑布;而中年,就像一条渐渐宽广、平缓的大河;老年时,人们也将像河水那样,静静地注入永恒的大海,毫无痛苦地融汇于人类历史长河的波涛之中。为此,罗素劝告老年人不要过分沉湎于过去,也不要害怕死亡,而应展望未来。他说:“我希望自己能在工作时死去,并且知道别人会继续做那些我来不及做的事情。当我想到那些工作将会被完成,我就感到满足了。”资料链接

①罗素胸怀宽广,勇于担当,要为解除人类的苦难而活着,因此他认为付出辛苦是值得的。

②罗素不以苦为苦,而以苦为乐,因此痛苦的生活是值得的。

③苦中伴随着乐,征服了苦难也会产生胜利的喜悦,因此苦乐相伴的体验是值得的。

④虽然罗素最终没有能减轻人类的不幸,甚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他毕竟努力过、奋斗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结:他睿智、博大精深;他渴望知识、追求真理;他的生命充满温情、多姿多彩;他的胸中充满了正义与良知;他为了拯救人类苦难者,即便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这就是罗素,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整个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他多想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拓展延伸

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的人还有很多,你想到了谁?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阿诺德:同情,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求爱情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