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樊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北省襄樊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北省襄樊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北省襄樊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北省襄樊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襄樊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据此可知A.天下共主权力格局发生变动 B.诸侯国与王室矛盾不可调和C..尊卑等级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D.传统宗法血缘关系趋向瓦解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3.《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一规定A.有助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说明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D.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4.16世纪上半叶法国处于法兰西斯一世统治之下。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为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制5.民国成立后,以妇女运动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如女子参政协进会等接二连三出现。民初女子最高仅能就读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暑期北京大学开始正式招收女子入学。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社会变革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B.政治革命瓦解了传统伦理C.经济发展冲击了固有角色定位 D.思想解放形成了新的社会认知6.1896年至1898年,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共有40人自浙江、四川、江苏、湖北、槟榔屿等多地来信,请求帮助办理各类事项近60项,涉及拟开办学堂请代聘各科老师,请代为销售、推广报刊,请帮助设学堂、办公司等。据此可知,当时A.维新派抓住了变法成功的关键 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C.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维新变法与中国实际结合7.如图所示两个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A.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和州郡制C.分封制和行省制 D.郡县制和行省制8.“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9.“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在当时看来,中国民气所呈现的新气象是A.力师西法,采西学,制洋器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借法”自强,兴办洋务C.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创立革命团体,发行革命书刊,批判清政府专制,鼓吹革命10.唐玄宗开元21年,在全国十五道置采访使,以“六条”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姚州,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采访使制度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C.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 D.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11.古罗马时期,当事人定立“不索债简约”以后,若债权人反悔并要求债务人给付,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和解协议”。罗马法中的“和解”()A.表现了私法的灵活性 B.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C.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 D.成为现代债权法的依据12.如果想要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最符合要求的外景地是A.半坡遗址 B.姜寨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河姆渡遗址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旨意)于成汤”。——《尚书》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材料三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中华通史》材料四“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的民主启蒙由此发端。——《世界文明史》材料五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3)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试举例说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不同?(4)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14.(20分)材料希特勒在西线发动攻击的第二个目标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1940年5月10日,德国军队在长达800多公里的西部战线上发动规模庞大的闪电式的进攻,卢森堡当天就被全部占领,荷兰抵抗了5天,于5月15日向德国军队投降,比利时坚持到5月28日,最后放下武器。德国军队的主力很快从卢森堡和比利时南端挺进,越过阿登山脉,从北面迂回法国重兵把守的马奇诺防线,占领色当,沿着法国北部平原直扑英吉利海峡。5月20日坦克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将盟军切分成相互孤立的两块。5月24日德国主力进攻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英法盟军,英国军方下达渡海撤军的命令,大约34万盟军安全撤退,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摘编自杨泽伟《20世纪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刻尔克撤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敦刻尔克撤退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由材料“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可知,周天子的权威已不如从前,天下共主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变动,故选A;战争之后,郑国还是派人去“慰问”周王的,这说明两者之间的矛盾没有到达不可调和的地步,排除B;周桓王在位时间为春秋早期,尊卑等级秩序确实受到了冲击,但没有到达非常严重的程度,排除C;与C项同理,D项存在程度夸大的问题,不适用于春秋早期,排除。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民主决议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地方有自治权,所以答案选A。德国和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俄国也是君主专制国家,这些与材料不符,所以排除B、C、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民主政治3、C【解析】

依据材料“不为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来看,法律不是为维护某一阶层利益而制定的,是为了全体公民的利益服务的,体现了公共意志。C正确,排除D;该规定不涉及平民与贵族矛盾点,不能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A排除;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B排除。故选C。4、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上半叶,法兰西斯一世统治时期,君主专制基本确立,王权较强大,因此C选项正确。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基本确立于11世纪前后,14世纪后逐渐衰落,不是16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A选项错误;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16世纪上半叶法兰西斯一世的登基标志着它的终结,不是此后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B选项错误;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开启了先例,16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并未实行君主立宪制,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A【解析】

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和民国成立后,女子参加社团、参与政治、接受高等教育等现象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当时的社会变革提高了女性地位,A选项符合题意;女子参加社团和接受教育,不能说明革命瓦解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经济发展对社会角色的冲击和改变,也没有体现出新的社会认知的形成,CD两选项不符合题意。6、C【解析】

1896年至1898年,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涉及多地众多维新事业,说明当时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选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维新派是否抓住了变法成功的关键,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维新变法是否与中国实际结合,排除D。7、C【解析】

图片中都城镐京是西周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定都大都的是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故选C;郡县制是秦朝,AD错误;汉时期在郡上设州,形成州郡制,B错误。8、A【解析】

根据“中国的古代与近代的分界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国的“它”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故选A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都在鸦片战争以后,推动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C项;抗日战争是在1931年至1945年,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9、C【解析】

根据题干“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可知,题干中涉及思想家严复将西方进化论引进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方式有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等,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故答案为C项。AB项,题干反映的是严复的维新思想产生的影响,“力师西法,采西学,制洋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都是洋务运动的思想,排除;D项,“创立革命团体,发行革命书刊,批判清政府专制,鼓吹革命”表达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排除。10、D【解析】

“在全国十五道置采访使”“巡边、羁縻州”说明唐朝时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故D正确;“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不符合这一时期的事实,属于以后的影响,排除A;唐玄宗设“采访使”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控制,采访使是监察权、不是行政权,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君主权威问题,排除C。故选D。11、A【解析】

依据材料中“……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信息可知,罗马法按照契约形式解决纠纷,并且考虑债权人是否具有相关免债能力,这体现了罗马私法的灵活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和解协议”是按契约解决纠纷,没有损害债权人的利益;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该“和解协议”和现代债权法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D【解析】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故D符合题意;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姜寨遗址是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而黄河流域以栽培粟为代表,故AB不符合题意;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民主”指君主,最高统治者。民主范围狭窄,参政方式原始,国家权力滥用。(2)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如三省六部制,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西方的三权分立受制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3)确立:改革或者革命。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4)民主具有阶级性;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合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解析】

(1)根据材料“天惟时求民主”可知民主指的是最高统治者。根据材料中苏格拉底审判的过程可以推断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为民主范围狭窄,参政方式原始,国家权力滥用。(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对权力的制约主要是为了防止专制统治的出现,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中国对官员权力的制约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是专制的产物。(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方式主要有革命和改革。政体主要分为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启示需要从文明的差异性、国情出发、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4、(1)德国在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