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将一战的爆发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小孩打架将一群大人牵扯进来引发的更大规模斗殴的过程。其中“两个小孩”寓指A.德国和法国B.意大利和法国C.奥地利和塞尔维亚D.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2.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得狂潮,1899年美国向英、德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随后又增补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该政策A.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B.促使列强宰割中国同盟的形成C.致使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 D.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收到历代推崇D.由分封等级体系决定4.史诗是人类文明初启阶段的文学形式之一。下列古代作品中不属于史诗的是:A.《汉穆拉比法典》 B.《摩诃婆罗多》 C.《罗摩衍那》 D.《荷马史诗》5.“在人类数千年历史上,那些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大致相当、且同样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民族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君主制……春秋时期,曾经出现过无数次弑君现象,但是每次弑君过后,仍旧不得不寻找一位与王室有关的人出任国君,而从未有任何人主张通过民主选举来确定国家领导人。”通过材料作者意在强调君主制:A.象征专制、黑暗、野蛮 B.维系血缘关系、巩固民族统一C.是当时社会最好的选择 D.有利于社会生产发展、国家巩固统一6.图片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如此自由”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7.“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这句话最能说明A.帝国的建立离不开煤铁资源B.工业化提供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8.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9.1907年底,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女子纷纷设立“女界保路会”等妇女团体,集议筹款,签名认股,以挽回路矿权。这表明A.清末新政改变了男尊女卑传统心理B.20世纪初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C.列强侵略激发了女性爱国救亡意识D.维新变法使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10.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一次知识革命,主要依赖于人的知识创造,超越了有型的物质资源。美国通过知识开发和利用,一系列脱离传统工业制造范畴的高新技术和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加快了创造财富和资源的速度。苏联守着传统的工农业,和美国创造财富速度相比,犹如老牛拉慢车。材料说明了A.经济结构的落后制约了苏联国力的提升B.苏联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契机C.教育的落后是苏联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D.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历史必然11.某同学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归纳为图中所示的三个特点,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2.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C.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材料一公共卫生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社会“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产物”。最初关注的是环境卫生和疫病预防,后来逐步扩展到多个领域,比如卫生行政、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医疗卫生、妇婴卫生、卫生教育等,几乎包罗了所有与民众生命健康有关的问题。大体而言,广义上的公共卫生行政事务包括了上水道、下水道、粪尿处理、道路清扫等环境卫生;医疗设施或对药品进行管理的保健卫生;还包括对卫生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教育的卫生教育以及对各种卫生数据进行统计的卫生统计等。狭义的公共卫生则指公共卫生行政、环境卫生、卫生防疫及饮食品卫生等。19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来应对英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卫生的困扰。从英国开始,公共卫生立法开始成为欧美国家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事项。——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材料二清末新政中建立起卫生行政制度,并初步形成了卫生法律体系,以1911年东北鼠疫治理为契机,以防疫为主的公共卫生开始从无到有、从地方性立法向国家性立法过渡。由于社会转型以及政局动荡的深层因素影响,民国初的中央和地方卫生行政机构并不稳定,曾几度裁撤。即使如此,公共卫生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仍卓有成效,不仅公共卫生立法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专业化、技术性规范日益成为公共卫生立法的重点。与清末相比,防疫、医师登记、环境、饮食、饮水类等公共卫生法规都形成了体系,更重要的是基本勾画出了民国公共卫生法律制度的概貌。——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公共卫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义。14.(20分)材料在1902年新学制颁布之前,中国的新式学堂没有相互街接的学校体制。据此,张謇认为发展教育须循序渐进,“师范启其塞,小学导其源,中学正其流,专门别其派,大学会其归”。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张謇在南通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内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系统。他不仅亲自创办了农校、纺校、商校、师范、医校、女红传习所等许多职业学校;还资助创办了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吴商船专科学校、吴县铁路学校;创办了保姆传习所、政法传习所、巡警传习所等职业培训班。他鉴于全国有近百万残疾儿童,缺乏职业能力谋生困难,于民国初年创办了南通狼山盲哑学校。这些职业学校的创办,把各种技艺的传习引进教育领域,破除了封建学校教育中没有技艺传授的立足之地和技艺传播的家族、师徒局限性,是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创造性开拓。——摘编自程绍珍《张客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与探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职业教育实践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謇职业教育实践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是由于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希布刺杀了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夫妇所引发的,所以“两个小孩”寓指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故选D;德国和法国、意大利和法国是在萨拉热窝事件后参战的,应该属于题中的“一群大人”,排除AB;萨拉热窝事件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不是奥地利和塞尔维亚,排除C。2、B【解析】
据材料“1899年美国向英、德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随后又增补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8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内容是列强在华“机会均等、利益均沾”,促使列强宰割中国同盟的形成,B正确;义和团运动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而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是因为当列强瓜分中国时,美国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A错误;《辛丑条约》致使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C错误;“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对中国侵略加深,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错误。3、B【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功臣、宗室子弟及先代贵族的后代到各地做诸侯,以达到“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目的;其中,齐为功臣姜尚的封地,鲁为宗室的封地,受传统宗法制的影响,山东称鲁而不称齐,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齐鲁的历史都源于西周分封制,排除。C项说法错误,称“鲁”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排除。题干强调的是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而不是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4、A【解析】
《汉穆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符合题意,答案为A;BCD是亚洲和欧洲的著名史诗,不符合题意,排除。5、B【解析】
据材料“同样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民族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君主制”“每次弑君过后,仍旧不得不寻找一位与王室有关的人出任国君。”可知,作者意在强调君主制维系血缘关系、巩固民族统一,故B正确;材料中作者对君主制基本持肯定态度,“象征专制、黑暗、野蛮”材料不能体现,故A错误;作者并没有指出君主制是当时社会最好的选择,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君主制“有利于社会生产发展”,D错误。6、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了“二一九”法令,农奴获得解放,不再依附于农奴主或地主,恢复了人身自由。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残酷的掠夺。且农奴只获得了一定的自由,也没有获得权力和财富,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不是自下而上,排除C项;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奴获得自由受到广大农奴的支持和拥护,“社会各阶层的反对”的表述太过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7、B【解析】
“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说明了工业发展和煤炭资源对德意志帝国的重要性,即工业化为德国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故选B;A项是表面现象,排除;CD没有体现题意主旨,排除。故选B。8、A【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化包括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和社会思想近代化。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其主张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其主张也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章太炎属于革命派,其主张有利于政治近代化,梁启超属于维新派,其主张有利于促进国民思想近代化,因此上述人物的共同诉求在于推动中国近代化,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实行民主政治,只是章太炎和梁启超的思想倾向,不是四人共同诉求;C选项错误,实行中国工业化也不是四人共同诉求;D选项错误,启蒙也并非材料中四人思想的共同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9、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初,沿海地区的妇女成立团体掀起收回利权运动,说明列强的侵略激发了妇女的爱国救亡意识,C正确;清末新政属于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未改变男尊女卑的传统,A排除;B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9月就已经失败,D排除。故选C。10、A【解析】
材料信息是,在美国大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之时,苏联仍旧守着传统的工农业,苏联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由此可知,材料说明了苏联经济结构的落后制约了国力的提升,故A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影响到了苏联,只是落后的经济结构制约了苏联对最新科技成果的吸收,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是强调苏联教育的落后,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故D错误。11、D【解析】
由材料中的“勒索巨额赔款”“取缔反帝组织”“列强获得在华驻兵权”等信息可知,该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故D正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均没有“列强获得在华驻兵权”,故ABC错误。12、D【解析】
材料信息“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说明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其原因在于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故D项正确;海外殖民扩张给资本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和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出从众的消费心理,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根本原因”,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角度考虑。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最早从英国开始;关注领域广泛,有广义、狭义之分;有立法保障等。原因: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化兴起;公共卫生问题突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工人阶级的斗争;近代科技的进步。(2)背景:晚清及民国政府的努力;治理东北鼠疫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契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借鉴西方公共卫生治理的经验等。意义:建立卫生行政制度;初步形成卫生法律体系;培养了公共卫生相关人才;加速了近代社会转型等。【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公共卫生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可知,欧美公共卫生最早从英国开始;根据材料“最初关注的是环境卫生和疫病预防,后来逐步扩展到多个领域……几乎包罗了所有与民众生命健康有关的问题”可知,关注领域广泛,有广义、狭义之分;根据材料“19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来应对英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卫生的困扰”可知,有立法保障等。原因:根据材料“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社会‘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产物’”可知,欧美公共卫生兴起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开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共卫生与城市化兴起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共卫生之所以兴起,原因在于公共卫生问题突出;从政治制度角度看,公共卫生的兴起得益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和工人阶级的斗争;从技术角度分析,欧美公共卫生的兴起得益于近代科技的进步。(2)背景:根据材料“清末新政中建立起卫生行政制度,并初步形成了卫生法律体系”“民国初的中央和地方卫生行政机构并不稳定,曾几度裁撤。即使如此,公共卫生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仍卓有成效”可知,清末民国公共卫生制度之所以建立,得益于晚清及民国政府的努力;根据材料“以1911年东北鼠疫治理为契机,以防疫为主的公共卫生开始从无到有、从地方性立法向国家性立法过渡”可知,治理东北鼠疫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契机;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清末民国公共卫生制度的建立本身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从制度借鉴角度看,清末民国公共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中建七局秋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七”待有你共建未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个人经营借款合同范本
- 动车轮椅租赁合同范本
- 产品代销售合同范本
- mcn商务推广合同范本
- 借款续约合同范本
- 传媒行业培训合同范本
- 武侯卫生间补漏施工方案
- 保利地产施工合同范本
- 专利免责合同范例
- 年产60万吨掺混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立项
- 2025年江苏省中职《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高频必练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2025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清华大学考生自述
- 幼儿园中班绘本:《我喜欢我的小毯子》
- 教学课件 211和985工程大学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