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5版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4群落的结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4群落的结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4群落的结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4群落的结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4群落的结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分层检测案4群落的结构【基础强化题组】(学业水平三)1.在某草原上有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植物、牛和羊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 B.种群C.生态系统 D.生物圈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种间竞争 B.共生C.寄生 D.捕食3.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层,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的种间关系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4.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像,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种间关系中的()A.寄生B.种间竞争C.捕食D.共生5.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6.下列探讨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群D.一个池塘中含有的种群数量7.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外貌出现季节性改变与光照强度、温度及降雨等有关B.某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出现季节性改变与温度有关,与水资源无关C.夏枯草在每年春季开花、夏季生活周期结束,使群落物种丰富度呈现周期性改变D.北方地区农田中冬季多见小麦、夏季多见玉米,体现了农田群落的季节性8.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季节性往往随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改变而改变B.群落的季节性表现在外貌和结构随季节改变而发生规律性改变C.不同季节里,有些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改变明显,有些群落物种丰富度改变较小D.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活动与群落的季节性改变无关9.下表为物种、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群落种群物种ⅠⅡⅢⅣⅤABCDA1C1D1A2B2A3B3C3D3B4C4A5D5(1)依据表中信息可知:分布最广的物种是________;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的是________。(2)若Ⅲ为林木群落,该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具有________的特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_______现象,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B3为某种鸟的种群,科学家对B3进行密度调查时,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记录其鸣唱,并对个体的鸣唱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得了若干信息。与传统的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生态学上,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状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下表中列出的是某自然水域鱼类探讨的部分数据,请回答:表:某自然水域鱼种不同季节比例、栖息位置及食物种类种类各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栖息位置食物种类春季夏季秋季冬季A矛尾虾虎鱼13.1910.1510.4514.97底栖钩虾、糠虾等B方氏云鳚鱼12.093.0800近岸底层海蜇虾、浮游动物C斑尾刺虾虎鱼005.0014.29近岸底层幼鱼、小型软体动物D安氏新银鱼5.490016.33近岸上层小型鱼虾(1)表中所列四种鱼,栖息位置相同的是B和C(用字母代替物种名填写)。综合表中信息解析,这两种鱼生态位相同吗?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四种鱼A、B、C、D栖息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________(类型),这种分层现象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的。表中所列数据是长期跟踪调查的结果,这个自然水域的生物多种多样,它们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适应水域环境,这是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3)探讨自然水域物种之间的关系和物种丰富度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综合应用题组】(学业水平四)11.超强台风“利奇马”过后,某海岸的原生植被遭到严峻破坏,经过一年的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现有植被分布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海岸的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被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该海岸上枸杞和柽柳之间的竞争程度比獐毛和白茅之间的竞争程度强D.该海岸带中各种生物都占据各自特定的生态位12.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探讨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削减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13.(不定项选择)蛞蝓既取食牧草A也取食牧草B。为探讨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试验,试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A.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A、B和蛞蝓三种生物B.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试验C.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种间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不显著D.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削减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14.(不定项选择)探讨小组对某地区农田和林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B.不同样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无明显差异C.不同样地土壤中的群落都有肯定垂直结构D.人类活动对土壤小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15.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筑巢高度(m)池鹭(只)白鹭(只)夜鹭(只)牛背鹭(只)鹭类总数(只)6~86680208~10526626610~12144422412~1410224036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表中数据,推想该混交林鹭类中的优势物种是________。合理获得表中数据须要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个(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调查该混交林中池鹭的种群密度常采纳的方法是________。(2)4种鹭在林内筑巢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________资源的合理利用。(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者之间的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对环境________的必定结果。【素养养成练】16.下表是某探讨性学习小组调查被农药污染的废水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影响的结果。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类群数(类)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36566575019832490(1)很多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实力______,而且身体________,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通常采纳_______________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距离污染源________,农药污染物的浓度______,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越多。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分层检测案41.解析:草原上(肯定地域)全部生物(植物、牛和羊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答案:A2.解析:苗和草会争夺阳光、养分,反映的是种间关系中的种间竞争。答案:A3.解析: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树林里多数鸟类生活在树冠,啄木鸟生活在中层,环颈雉生活在底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C4.解析:引入的另外一种真菌与原真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相像,因此两者最有可能是种间竞争关系。答案:B5.解析:导致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导致群落水平结构的非生物因素有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等。答案:D6.解析: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属于种群水平上探讨的问题,A符合题意;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探讨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探讨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池塘中全部的种群构成了群落,探讨种群的数量属于群落水平上探讨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答案:A7.解析:季节性河流区域等群落中的动物出现迁入、迁出状况,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B错误。答案:B8.解析: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改变是引起群落季节性改变的重要非生物因素,A正确;群落的季节性改变表现在外貌和结构随季节改变而发生规律性改变,B正确;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改变较大,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改变较大,而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改变较小,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改变较小,C正确;群落的季节性改变可表现在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方面,D错误。答案:D9.解析:(1)物种A在群落Ⅰ、Ⅱ、Ⅲ、Ⅴ均有分布,而B物种在群落Ⅱ、Ⅲ、Ⅳ分布,C物种在群落Ⅰ、Ⅲ、Ⅳ分布,D物种在群落Ⅰ、Ⅲ、Ⅴ分布,由此可知分布最广的物种是A。群落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分析表可知,Ⅰ中3个物种,Ⅱ中2个物种,Ⅲ中4个物种,Ⅳ中2个物种,Ⅴ中2个物种,则群落Ⅲ中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2)林木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具有镶嵌的特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这种分层与林木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有关,即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3)传统的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对鸟进行抓捕且进行标记,有时标记物过于醒目,易被天敌捕食,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对调查鸟群可能有损伤等,而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则可避开上述弊端等。答案:(1)AⅢ(2)镶嵌(或镶嵌分布)分层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3)无损伤、低干扰(答案合理即可)10.解析:(1)依据图示,B方氏云鳚鱼和C斑尾刺虾虎鱼均生活在近岸底层,栖息位置相同,由于B与C出现的季节不同,B主要在春夏季节出现,C主要在秋冬季节出现,而且两者的食物种类也不相同,所以这两种鱼生态位不相同。(2)不同生物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动物的垂直结构是栖息空间和食物分布导致的,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亲密相关,不仅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亲密相关,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改变也是相互影响的,即协同进化,因此这个自然水域的生物多种多样,它们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适应水域环境,这是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3)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答案:(1)不相同B与C出现的季节不同、食物种类不同(2)垂直结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协同进化(3)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11.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水平结构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改变、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主要是由地形的改变引起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该海岸上枸杞和柽柳位于同一地段超高潮带,獐毛位于高潮带,白茅位于中潮带,他们处于不同地段,所以枸杞和柽柳之间的竞争程度比獐毛和白茅之间的竞争程度强,C正确;该海岸带中各种生物都占据各自特定的生态位,D正确。答案:B12.解析:由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正确;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渐渐削减,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削减,C正确;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有差异,但依据题中信息无法比较种群密度,D错误。答案:D13.解析:该牧场的群落包括牧场内全部的生物,A错误;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一样的不同样方进行试验,B错误;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有隔离网)种间,种间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不显著,C正确;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削减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D正确。答案:CD14.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分析图乙的物种数可见,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