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1页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2页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3页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4页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总体目标: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应以学段目标为基本依据。因此,教师要把握学段目标与内容,对于第二学段的课堂阅读教学目标定位有: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一)思想内容方面《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课文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实,用笔往往简约、凝练,而本课的每一首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整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给读者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美好感受。诗歌先描绘平静的溪水把人影染“绿”,再写水面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一“绿”一“红”,既是和谐唯美的相互映衬,又是恰到好处的点缀,使画面充满色彩的美感;再看,静静的溪水映着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空气仿佛都停止了流动,塑造了一种静态之美,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动感十足,形成动态之美,这一静一动的转换,使画面变得生机盎然,充满乐趣。《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一群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你拨我溅地嬉戏,诗中把戏水的孩童比作“刚下水的鸭群”,把划动双臂比作“扇动翅膀”,这是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充满童趣。接下来,“一阵水花”与“两排银牙”,信手拈来的比喻,将童年的烂漫和快乐渲染得淋漓尽致,鲜活的画面仿佛也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诗的第二句将小蘑菇钻出泥土顶着菌盖想象成头戴一顶斗笠,第三句又将孩子们的斗笠想象成雨后的蘑菇。两句诗将“小蘑菇”与“斗笠"互为比喻,妙趣横生,无论是雨后的小蘑菇,还是采蘑菇的小孩子,都使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课文所配的插图就是淡淡的水墨画,近处,三个小孩在江水中尽情嬉戏,水面上浪花四溅;远处,雨后的松树林雾气弥漫,若隐若现,向天边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水墨画的插图与儿童诗的意境非常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二)语言表达方面

这三首小诗巧妙运用修辞,比喻、拟人等手法的妙用令人赞叹不已,短短几个字的一句诗就能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溪边》诗人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溪边美丽的景色。“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令读者仿佛看到了绿绿的溪水很平静,像一面镜子,垂柳随风舞蹈,像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在溪边照镜子。“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不仅小荷才露

尖尖角时蜻蜓立上头,那钓竿放的久了,蜻蜓也会立在上面呢,好有趣的画面。“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个“染"字用得特别好,把溪水写成了小画家,小魔法师,能把人影染成绿色,让我感受到了生机活力,也让人感受到了儿童诗想象丰富的特点。“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蹦跳"和“笑声”让我们感受了小孩子钓到鱼时的兴奋、快乐的心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儿童诗童真童趣的特点。这首诗通过“动静结合”,让我们在静中感受到了溪边美丽的风景,在动中感受到了孩子们钓鱼时快乐的心情。《江上》把戏水的孩童比作“刚下水的鸭群”,把划动双臂比作“扇动翅膀”,这是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充满童趣。接下来,“一阵水花”与“两排银牙”,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得孩子们的调皮与可爱跃然纸上,仿佛要加入他们其中,与他们一起玩,一起疯。

二、教材位置

(一)人文专题位置《童年的水墨画》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人文专题是:“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课文中中孩子们有的在溪边钓鱼,有的在江上戏水,有的在林中采蘑菇,每个画面,每个场景都是充满乐趣和欢笑的,让学生理解文中孩子们童年的快乐并能感同身受静心品味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精彩。

(二)训练重点的位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两个: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句子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句子”,课文中、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等各个部分都与理解句子相关,我们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已经掌握,如何拓展到理解难懂的句子,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需要老师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和点拨。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及写法,运用收集的素材尝试写儿童诗

我们掌握了儿童诗的特点还能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这首诗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巧妙运用修辞,用精炼的语言,表现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看来,这既是儿童诗的特点,也是儿童诗创作的秘诀。童年的水墨画又何止是在溪边、江上、林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仿照《童年的水墨画》写一写自己童年趣事,注意儿童诗的特点。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紧扣课文重点,顺学而导,提供合作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儿童诗的特点,再次会文、品读童诗,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环节既是对前面学习的梳理与总结,又是对之后的尝试创作童诗的铺垫与指导,学生掌握了儿童诗的写作秘诀,自然对尝试创作儿童诗充满信心。

在学生阅读儿童诗,感悟儿童诗特点,了解儿童诗写法后,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有机结合,给学生创造练说与练写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碎等13个生字,学写“墨"这个生字。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画面,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画面,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图片,PPT课件,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走进水墨画,导入揭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美丽的画,咱们一起欣赏欣赏。大家观察这些画有什么共同点呢?这些画大多廖廖几笔,但笔墨的浓淡,晕染出了诗意的画面,像这样的画,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水墨画。

(板书水墨画,生书空,教写墨:上面是黑,下面是土,表示墨用黑色的土灰制成的。)

2.水墨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绘画,它不仅生动传神,还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叫做《童年的水墨画》(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水墨画图片,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揭开画面

(一)初读课文

1.思考:《童年的水墨画》里可能会画些什么?指生回答(景物,人物,玩耍),那《童年的水墨画》里,他们可能玩些什么呢?走进课文。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认识“组诗”

1.《童年的水墨画》里一共画了三幅画,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它们都是表示地点的词。

2.这三首小诗,虽然地点不同,但都是描写了小朋友快乐的童年生活,像这样主题相同的小诗,放在一起,我们就把它称为组诗。

(三)预习检测

1.出示第一组词

(1)指生读。

(2)重点讲解“扑腾"、“当作”,注意多音字读音。

(3)齐读词语,指生读诗。

2.出示第二组词

(1)指生读。

(2)重点讲解“你拨我溅"、“水葫芦”。

(3)运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水葫芦”的含义。齐读最后两句。3.出示第三组词

(1)小组开火车读。

(2)重点讲解“蘑菇"、“斗笠”,讲解“笠"的构字,让学生理解斗笠的制作材料及功用。

(3)找到描写蘑菇和斗笠的两句诗,指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对学生课前预学情况的检测,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同时教师也对学情有了进一步了解,明确学生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会的,真正实现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效链接,便于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三、学习《溪边》,感受诗意

让我们走到溪边,走到江上,来到林中,看看小伙伴们都在干什么呢。我们先到溪边去看一看,欣赏这幅美丽的画面。

(一)合作探讨

1.指生读《溪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溪边》这幅画,你会用哪个字?

预设:绿、静、美、欢、乐、动(板书)

2.出示学习要求:选择其中一个字,默读《溪边》,并在这首诗中画出与这个字相关的内容,和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二)汇报交流,深入感知

1.体会“美”

(1)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美"?预设: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垂柳、山溪、人影、红蜻蜓、草地。

(2)多种方式朗读,感受《溪边》的美。

2.体会“绿”

(1)出示图片,观察感受。

(2)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山溪?

(预设:绿、平静、蜿蜒)

(3)观察图片,想象:除了人影,还有什么可能会被溪水染绿?(预设:树木、溪边的花草、远处的大山)

(4)突出“红”,就在这绿色的世界当中,有一种颜色特别醒目(红色),体会红绿相衬的美。

(5)朗读《溪边》前四行,指导朗读,有重点、有停顿、有节奏的读,读出诗中的红和绿,体会红绿相衬的美。

3.体会“静”溪边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呀?(钓鱼)(背景音乐)在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们来到溪边,欣赏着如画的美景。我们发现这个美丽的绿色世界,它还是一个安静的世界呢!

(1)观察图片,想一想什么会让你感受到静呢?预设:像绿玉带一样的山溪感受到静,从远处寂寞的大山感受到静,垂柳倒映在水中感受到静,草在阳光下静静的生长感受到静,树安静的守护着小溪感受到静。

(2)想象:在如此安静的环境里,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闻到怎样的味道?预设:风吹树叶沙沙的声音,正因为静才能听到这样微小的沙沙的声音;花香和草香。

(3)指导朗读:一切都是安静的味道,再读这四行,读出静。

4.体会“欢"

(1)课堂互动,感受钓鱼乐趣我们就在这静静的溪边钓鱼,我们坐在溪边的石头上,垂柳为我们遮阴,我们握着长长的鱼竿,伸出手来做鱼竿,静静的等待,我们在等待什么?(鱼儿上钩)出示图片,水面泛起了波纹,鱼儿上钩了,把鱼儿甩到哪里去?(草地上)

(2)体会情感:钓到一条大鱼,心情怎样?此时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指生表演。(预设:开心、高兴、激动,太棒了,我终于钓到鱼啦!)

(3)齐读后两行,读出“欢”

(4)理解“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指生回答,感受钓鱼时的兴奋快乐。

(5)再读,读出“欢”和“动”,感受静和动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感悟提升

1.体会静和动的变化这首诗,前面安安静静,后面就突然动了起来,正是因为有了小朋友们的欢乐和笑声,这幅画就变得更美了,指声朗读,读出前后静

和动的变化。

2.配乐朗读,感受诗意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溪边这首诗当中看到了一幅画,画中有美景,有色彩,还有静和动的变化,真是如诗如画。配乐朗读,想象画面,感受诗意。

【设计意图】

教师努力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中层层递进,解决困惑;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读诗句想象画面,抓住关键字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发现《童年的水墨画》的独到之处——巧妙捕捉镜头中的人与景,在人景交融的镜头描写中,体现儿童的快乐之情的写作特色。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溪边》;

2.参照学习《溪边》的方法,课下自主预习《江上》、《林中》两首小诗。

六、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绿

美静

欢动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歌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使学生想象出了溪边静美的画面、孩子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2.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