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考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考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考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考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考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考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其次,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往往有一个“欢乐的尾巴”,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印记。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摘编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材料二:在西方文化中,人没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要的关系,人处于神的主宰之下,人性和神性的对立是戏剧中主要的对立形式。在这种对立中,人性有了对于人类的全面的覆盖性。也就是说,西方人观念中的“人性”不仅仅是人类中哪一部分人的性质,而是所有人都不能没有的性质。人的各种悲剧的最深的根须不是仅仅扎于人的自身,更扎于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在人之外有一个更巨大的力量制约着人、人的命运和人的发展,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人的自由性是在人的悲剧性抗争中获得的。这是感受和理解西方所有悲剧性作品的一种基本的观念。哈姆莱特的悲剧不仅有哈姆莱特的过错,不仅有他母亲和国王的过错,更有哈姆莱特根本无法超越的诸种无法直接感知的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不仅由于她和渥伦斯基的道德情操上的缺陷,更由于存在于人本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她的悲剧不仅是她的悲剧,也是所有女性的悲剧,甚至还是整个人类的悲剧。而在中国文化中,人和自然是绝对分离开来的,人与神的关系不是戏剧的主要关系。在儒家文化中,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系统,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可以靠人的努力完全得到解决,人的所有悲剧都是由人的过错造成,而非社会因素。人应当为自己所有的缺陷而担负罪责。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具有真正的超人间的因素。西方悲剧体现贵族性,多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中国古代戏剧则是平民的戏剧,主角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贵族是强者,强者是有力量的人。强者重进取,重竞争,反抗道德束缚,因为他们不需要道德的保护,道德的保护限制着他们的力量的发挥。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需要道德的保护。因此,西方的悲剧是强者与强者的冲突,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或社会意志的冲突,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中国古代戏剧的冲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只有弱者才有可能是悲剧主人公,强者都是悲剧的制造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悲剧就没有悲剧性。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人的人,应该获得自己正常的、平静的幸福生活。而悲剧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不论他的冤情有没有获得最终的昭雪,他的悲剧都已构成。尽管悲剧主人公反抗的不是神的意志、宇宙的意志、社会的意志,但他们同样反抗着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通过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而表现出自己的悲剧精神的。这种悲剧同样唤起观众的悲哀的情绪,同样加强着观众对一种悲剧精神的渴望,同样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当然,它的悲剧精神的发展是受到平民意识的局限的,是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的,其悲剧精神的内涵相对薄弱。(摘编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之所以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因为中西方之间在民族精神方面存在差异。B.西方悲剧注重情节的发展一悲到底,往往通过主人公的死亡结局来展现戏剧冲突严峻、残酷、不可调和的特征。C.在中国的悲剧中,人的悲剧是由人的自身原因造成的,而西方悲剧中人的悲剧则都是由神的意志造成的。D.中国悲剧中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只有弱者才可能成为悲剧主人公,西方悲剧中的冲突双方则都是强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时都谈到了儒家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但二者论述的目的并不相同。B.中国悲剧中的人物没有个体自主意识和反抗精神,他们无法摆脱现存总体秩序的束缚。C.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许多古典悲剧作品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D.在西方观念中,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在儒家文化中,人则能解决自身问题和社会问题。3.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中国悲剧创作“哀而不伤”的特点的一项是()A.《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家族安宁,不得不双双殉情,最终变作蝴蝶相伴而飞。B.《牡丹亭》中杜丽娘对柳梦梅倾心,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最后起死回生,与柳梦梅永结同心。C.《雷雨》中所有矛盾集中爆发后,周萍开枪自杀,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而发疯,周朴园独自在悲痛中忏悔,只有大海得以出走。D.《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为了报复李甲的背叛,将珍宝尽数抛入江中,以投江维护自己的尊严。4.根据两则材料及下列中西悲剧对比一览表,对中西方悲剧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对比类目中西悲剧的人物多以平民为主多以贵族为主故事类型孝道、爱情、冤案宫斗、爱情、夺权、复仇指导思想传统伦理道德基督教义正义的伸张别人的帮助自己的奋斗社会观相信命运、因果报应重批判精神主人公形象忠孝、善良完美型非完美型主题类型忠、孝、节、义情爱、妒忌、背叛A.中国古典悲剧多书写反映孝道、爱情、冤案的故事,是因为这些故事比较曲折离奇。B.西方悲剧主人公多对现存秩序不满,以挣脱现存秩序束缚为目的,体现出重批判的精神。C.中国古典悲剧的主题类型多为忠孝节义,表明它深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D.西方悲剧塑造“非完美型”主人公形象,易于展现人性,表现情爱、妒忌、背叛等主题。5.请结合《窦娥冤》课文及材料二内容,简要分析《窦娥冤》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悲剧的悲剧性的。〖答案〗1.C2.B3.A4.A5.①悲剧主人公因别人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正常的幸福生活。《窦娥冤》中,窦娥因张驴儿父子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正常的、平静的生活,最后蒙冤而死。②悲剧主人公反抗悲剧命运。窦娥死后,发出三桩誓愿,化成鬼魂申冤,最后借由父亲惩罚坏人,这是她对自己悲剧命运的反抗。③观众出现相应的审美反应。窦娥的悲剧能够唤起观众的悲哀情绪,加强观众对悲剧精神的渴望,净化观众的心灵。〖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西方悲剧中人的悲剧则都是由神的意志造成”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内容可知,“人的各种悲剧的最深的根须不是仅仅扎于人的自身,更扎于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西方悲剧中人的悲剧形成的原因,不仅有神的意志,还有人自身的原因。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中国悲剧中的人物没有个体自主意识和反抗精神”错误。根据材料一第2段“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可知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没有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梁祝二人双双殉情,最终变作蝴蝶相伴而飞,体现了中国悲剧创作“哀而不伤”的特点。B.《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不属于悲剧。C.大海的出走也是父子相仇的表现,不能体现“哀而不伤”的特点。D.杜十娘投江而死,是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不能体现“哀而不伤”的特点。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表格内容的能力。A.“是因为这些故事比较曲折离奇”错误。选项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故选A。【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从“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人的人,应该获得自己正常的、平静的幸福生活。而悲剧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可知,悲剧主人公因别人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正常的幸福生活。《窦娥冤》中,窦娥因张驴儿父子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正常的、平静的生活,最后蒙冤而死。从“他们同样反抗着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通过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而表现出自己的悲剧精神的”“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悲剧主人公反抗悲剧命运。窦娥死后,发出三桩誓愿,化成鬼魂申冤,最后借由父亲惩罚坏人,这是她对自己悲剧命运的反抗。从“这种悲剧同样唤起观众的悲哀的情绪,同样加强着观众对一种悲剧精神的渴望,同样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可知,观众出现了相应的审美反应。窦娥的悲剧能够唤起观众的悲哀情绪,加强他们对悲剧精神的渴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蝼蚁周海亮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他们却无能为力。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士兵。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这里的人们,绝不可能丢下一个婴儿。士兵在两小时以前袭击了村子。村人们多被击毙,只有他们躲进地下室。地下室极其隐蔽,现在,那里藏着三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本来是她的男人抱着婴儿。逃跑时,男人腿部中了一枪,肩膀又中了一枪。他跌倒,爬起,继续跑,用着一种怪异并且滑稽的姿势。他们躲进地下室的时候,男人已经冲进院子,然后,他的后背中了一枪,又一枪,又一枪。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那时地下室的盖口尚未关上,他看着女人,冲她挤挤眼睛,然后目光转向别处。他不想让追赶他的士兵觉察到屋子里还有一个地下室。女人甚至认为,他也许是故意挨上子弹。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女人试图冲出去,可是她被别人强行拖下去。盖口合拢的瞬间,士兵冲进院子。士兵在男人的脑袋上补了一枪,却留下婴儿。他知道村子里还有人。一天前,有村里人帮助游击队攻击了他们的队伍。战斗中他失去两个兄弟——真正的兄弟——父亲将他们兄弟三人,一起送上了战场。他在等待有人自投落网。他相信这件事终会发生,因为他有一个婴儿。婴儿哭着,喊着,也许是饿了。婴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士兵盯着婴儿,心中泛起波澜。然后,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两个女人将地下室里的女人紧紧箍住。女人想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抱起她的孩子,扯起她的衣衫,让孩子含住她的乳头,狠狠地吸,狠狠地吸……她想喊出来,可是声音卡在喉咙,将她噎出眼泪。她薅着自己的头发,浓密结实的头发,此时弱不禁风。士兵就在他们的头顶。他们甚至可以听到士兵的呼吸。然后婴儿变得安静,女人感觉到婴儿的体温。地下室里漆黑一片。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黑暗里的女人认为自己并不重要——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身边还有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婴儿的嚎哭声再一次挤进地下室,每一声都像刀子,一下一下剜着女人的心。女人听到她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张开嘴,伸手去接,她的手心里,多出一颗带血的牙齿。附近教堂的钟声响起,女人知道,他们躲进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一天。有那么几个瞬间,女人真的想冲出去。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体,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后来她终于决定这样去做,却既动不了,也不能说话。他们将她绑起,衣服堵住了嘴。他们知道,女人随时可能疯狂。女人感觉她的身体在抖。女人感觉每个人的身体都在抖。她恨他们,又不敢恨。她怕他们,又不敢怕。后来她想,就算她真的冲出去,又能做什么呢?她相信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做,士兵都会将她射杀,将他们射杀,然后,将她的孩子射杀。婴儿再一次变得安静。士兵的脚步声有节奏地在头顶上响起。她听到士兵划一根火柴,点燃香烟。然后,一声重重的叹息。女人静静地倚着墙壁,不动。她的手指将坚硬的墙壁犁开一条深深的沟渠,沟渠里,渗出鲜血。绑住女人的绳子早已松动,女人随时可以推开其他人,叫喊着冲出去。可是她没有。或许,她已经放弃。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却那么无力,那么微弱。教堂的钟声再一次传来,此时,他们躲在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两天。两天里,孩子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点水,她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任寒风将她的脸蛋冻伤,将她的四肢冻僵,任士兵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将她打量。女人知道,她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死去。她再一次有了冲出去的冲动。却不是去救孩子,而是让自己死去——死去,便再不必理会孩子的死活,也不必理会别人的死活。她相信,让她在孩子死去以前死去,她会好受很多。可是她终没有动。她闭着眼睛,十指深深地嵌进墙壁。她感觉不到疼痛。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她因痛而死,因绝望而死。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剩下的人们,安静地等在地下室里,或者等待士兵离开,或者等待被士兵发现。等待活着,或者等待死亡。士兵是在三天以后离开的。那个婴儿顽强地撑过三天,终因饥饿而死。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当战争结束,士兵就会回到家乡。家乡有他的妻子,还有他五个月大的女儿。女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9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绑住女人的绳子早已松动,女人随时可以推开其他人,叫喊着冲出去。可是她没有。”说明她不是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B.“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女人在痛苦和绝望中死去,这里说上帝“宽容”,使用了反语。C.“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痛苦”与“极舒服”这对自相矛盾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男人无私伟大的父爱。D.为了避免女人随时可能发疯,暴露藏身之处而引来杀戮,地下室里的其他人将女人绑起来,用衣服堵住她的嘴,显示出他们的冷漠麻木和自私自利。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姓名,作者有意识地使用男人、女人、婴儿、士兵这种类型化称谓,并非为了消除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而意在突显每类人物身上的共性和普遍性。B.小说开头两段采用倒叙方式,一入笔直接描写地下室内外紧张恐怖的情势,然后再交代事情由来,从而造成强烈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C.小说呈现出明显的虚化时空的倾向,战争的年代、地点和具体背景都是模糊的,这种写法增强了作品内涵的普遍意义和对战争的批判、反省力度。D.小说多处运用反复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如“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反复出现,突出了婴儿的哭声之大,从而表现身处地下室里的母亲内心的痛苦。8.“蝼蚁”作为本文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9.小说中的士兵和女人身上体现出深刻的矛盾,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答案〗6.C7.D8.蝼蚁,表层含义指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深层含义:①象征死去的婴儿、被杀戮的村民、躲在地下室的人们,他们是生命如蝼蚁一般,卑微无力,连基本的生存机会都没有,是战争的牺牲品;②象征士兵,渺小的存在,被战争的思想荼毒,丧失人性,沦为战争的工具。9.士兵:①一方面,从人性善良的角度来说,士兵爱自己的孩子和兄弟,渴望战争结束,回到家乡。②另一方面,从人性残忍的角度来说,他深受战争思想毒害,认为杀人是结束战争的正确方式,以致冷酷残暴,泯灭了人性和良知。女人:①一方面,从亲情的角度来说,在丈夫与孩子处于危难之际,女人想不顾一切地冲出地下室,但最终只能跟随孩子死去。②另一方面,从理智、理性的来说,自己的生死虽早已置之度外,可是还需要顾及其他人。〖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说明她不是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错误。“就算她真的冲出去,又能做什么呢﹖她相信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做,士兵都会将她射杀,将他们射杀,然后,将她的孩子射杀。”她冲出地下室,非但不能解救孩子,反倒会暴露自己和其他人,牺牲所有人的生命。B.“使用了反语”错误。“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女人在痛苦和绝望中死去,这里说上帝“宽容”,不是使用反语,是因为听凭孩子死去而无力施救,对一个母亲来说更痛苦,所以说上帝是“宽容”的。D.“显示出他们的冷漠麻木和自私自利”错误。结合“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体,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他们知道,女人随时可能疯狂”分析,地下室里的其他人将女人绑起来,用衣服堵住她的嘴,是对女人的保护,甚至是对全地下室人的保护,不能表现出人们的冷漠麻木和自私自利。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突出了婴儿的哭声之大”错误。“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并没有突出婴儿的哭声之大。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士兵身上有着一般的人性,他爱自己的孩子和兄弟,渴望战争结束,回到家乡。但是必须要执行长官交给他的任务。女人伟大的母爱,她的痛苦、挣扎和死亡。弱小的婴儿,哭是他反抗战争的唯一举动。在战争的驱动下,文中的士兵、婴儿、女人等人都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人。结合“士兵盯着婴儿,心中泛起波澜”“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等分析,在战争中,士兵的想法是微不足道的。面对哭叫的婴儿,心底有怜悯之意,但是必须执行长官交给他的任务“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在这场战争中他只是一个蝼蚁一般的角色。结合“婴儿哭着,喊着,也许是饿了。婴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士兵是在三天以后离开的。那个婴儿顽强地撑过三天,终因饥饿而死”“婴儿的嚎哭声再一次挤进地下室”等分析,婴儿只能是无奈的哭嚎,无力抵抗残酷的战争,因饥饿而死,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结合“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每一声都像刀子,一下一下剜着女人的心。女人听到她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张开嘴,伸手去接,她的手心里,多出一颗带血的牙齿”“可是她终没有动。她闭着眼睛,十指深深地嵌进墙壁。她感觉不到疼痛”“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她因痛而死,因绝望而死”等分析,作为母亲,处在顾大局和救孩子的矛盾之中,眼前的形势使她陷入深深的绝望中,无从把控自己命运。【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士兵:结合“战斗中他失去两个兄弟——真正的兄弟——父亲将他们兄弟三人,一起送上了战场”“士兵希望战争结束”“当战争结束,士兵就会回到家乡。家乡有他的妻子,还有他五个月大的女儿”“婴儿死去时,士兵落下一滴眼泪”“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等分析,士兵爱自己的兄弟和孩子,思念家乡,也渴望战争结束,在士兵身上体现出一般的人性。结合“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士兵在男人的脑袋上补了一枪”“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等分析,受法西斯思想毒害,认为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在男人的脑袋上补了一枪,对婴儿冷酷无情,直至婴儿因饥饿而死,泯灭了人性和良知。女人:士兵袭击村子时,她的男人抱着婴儿逃跑,结果“男人腿部中了一枪,肩膀又中了一枪。他跌倒,爬起,继续跑……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作为一位妻子和母亲,“女人试图冲出去”。结果男人死了,“却留下婴儿”。“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女人真的想冲出去。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那个婴儿顽强地撑过三天,终因饥饿而死”。从亲情的角度来说,体现了女人想不顾一切地冲出地下室救丈夫和婴儿却不能的矛盾。“女人想不顾一切地冲出去……”“她想喊出来,可是声音卡在喉咙,将她噎出眼泪。她薅着自己的头发,浓密结实的头发,此时弱不禁风”“有那么几个瞬间,女人真的想冲出去。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体,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她再一次有了冲出去的冲动。却不是去救孩子,而是让自己死去——死去,便再不必理会孩子的死活,也不必理会别人的死活”,她的生死虽早已置之度外。然而“黑暗里的女人认为自己并不重要——是死是活,都不重要”“她恨他们,又不敢恨。她怕他们,又不敢怕。后来她想,就算她真的冲出去,又能做什么呢”“或许,她已经放弃”“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她因痛而死,因绝望而死”最后她默默选择死去。从理智、理性的来说,这体现了她顾自己,可是还需要顾及其他人的矛盾。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有删改)(二)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投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备注〗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今之散青苗钱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谓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第三书》,有删改)〖备注〗泉府:官名,也指掌管税收,管理百姓对财物的借贷及利息的政府财政金融机构。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强抑A与之B岁C收其D什四E之息F谓之G不征利H光I不信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与“德何如则可以王矣”中的“则”含义相同,都是“就”的意思。B.先王,指古代帝王。一般指历史上尧、舜、禹、商汤、周文王等有名的国君。C.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为“有司”,后也泛指官吏。D.从,意思是跟从,与“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的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指出变法势在必行且可行。全文说理严谨,理足气盛。B.司马光以“青苗法”为例,指出王安石无视实际情况,一刀切地强制让百姓借贷的做法有求利之嫌。C.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并没有做到“辟邪说,难壬人”,他身边那些谈论变法之事的就有不少是“邪说、壬人”。D.面对王安石的辩解,司马光多用反向句予以反驳,言辞激烈,足见司马光对王安石是非常痛恨的。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14.王安石认为“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对此,司马光在《与王介甫第三书》中进行了反驳,他认为应当怎样做才能让变法取得效果?〖答案〗10.BFH11.A12.D13.(1)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这样做合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后悔的缘故啊。(2)那些歌功颂德,曲意逢迎你的人,都是这样的,介甫您或许是偶尔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吧。14.办好大事而忽略小节,保留善政而去除弊端,择用良吏以推行新法。〖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便强行贷给他们,每年收取十分之四的利息,要说这还不是向百姓求利,我是不相信的。“强抑与之”是动宾结构,其后B处断开;“收其什四之息”是动宾结构,其后F处断开;“光”是司马光的自称,作下句主语,其前H处断开。故选BFH。【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错误。却;就。句意:我却认为接受皇上命令。/要怎样的德行就(才)可以称王呢?B.正确。C.正确。D.正确。跟从;使跟从,带领。句意:臣民有愿意跟从的。/刘邦第二天一早带领一百多骑兵去拜见项羽。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非常痛恨”错误,本文虽言辞犀利,针锋相对,主要是表达自己变法的坚决态度,语气委婉而严正,刚柔相济,又不失对司马光的尊重,没有痛恨。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二个“度”,考虑;“义”,适宜;“是”,认为正确。(2)“希意”,迎合他人意旨;“是“,这样;“未之察”,宾语前置,应为“未察之”。【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可知,办好大事而忽略小节,保留善政而去除弊端;由原文“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投以善法,终无益也”可知,择用良吏以推行新法。参考译文:(一)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尤其在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实的关系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也就清楚了。现在您指教我的,认为我侵夺官吏职权、生事扰民、与民争利、拒绝接受不同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非议。我却认为接受皇上命令,商议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是侵夺官吏职权;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张,以此来兴利除弊,这不是生事扰民;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利;批驳荒谬有害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这不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天下对我对怨恨非议这么多,那是我本来预先料到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把不忧虑国事、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当作美德,皇上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不去考虑反对者的多少,想出力帮助皇上与之对抗,那么这些人又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怨恨他的是老百姓啊,并不只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这样做合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的缘故啊。(二)商议法令并交给有关官员去施行,这确实是您的权限范围的事。但是应当办理大事忽略小事,保留好的政策,革除其中的弊病,不应不分大小,将所有旧的法令全变为新奇的法令。况且有合适的人在法令才能执行下去,介甫您果真能选择良吏并委任他们(执行新法),有弊端的法令自然会被去除;倘若有关官员不是这样的人才,即便每天给他们好的法令,终究无所补益。介甫您所说的先王之政,难道是指周朝的泉府所做的赊贷业务吗?我私下里琢磨那时的用意,似乎与今日借贷青苗钱给百姓还是有差异的;况且先王的善政很多,反而要唯独以此为首要的事务吗?如今贷青苗钱时,不问百姓是贫是富,也不问他们愿不愿意借贷,便强行贷给他们,每年收取十分之四的利息,要说这还不是向百姓求利,我是不相信的。至于说到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果真能如此,那是国家和百姓的福分;但是恐怕介甫您的坐席上,每天一起谈论变法、讲求利益的人当中,“邪说、壬人”就不少啊。那些歌功颂德,曲意逢迎你的人,都是这样的,介甫您或许是偶尔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吧。盘庚遇到水灾而要迁都,臣民有愿意跟从的,有不愿意的,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天下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劝您不忧虑国事,以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呢?只是说天下有不同的意见,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采纳察知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今昔对比,扩大了诗歌的时空范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得偿夙愿,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B.颔联两句从不同角度写洞庭水,上句极写湖面的宽阔,下句极写湖水的力量,境界宏阔,想象丰富。C.颈联写诗人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面临的困境,诗人与亲友音信断绝,既老且病,漂泊在外,以舟为家。D.全诗紧扣诗题展开,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而是抚今追昔,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当下的局势。16.杜甫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15.A16.壮志未酬的落寞、对壮美河山的热爱、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年老多病的悲哀、漂泊异乡的孤苦、对时局艰危的担忧、无以报国的感伤。〖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A.“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错误,诗中没有登楼的喜悦,而是伤时伤世的感伤。故选A。【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水的境界宏阔,表达对壮美河山的热爱。“亲朋无一字”,诗人漂泊江湖亲朋故旧音信全无,所以表达对亲戚朋友眷恋之情。“老病有孤舟”诗人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表达了诗人自己年老孤独,仍漂泊不定的苦闷与悲哀之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人虽然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表达了诗人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表达志向时言辞比较谦虚,这从他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可以看出。(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4)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稳泛沧浪空阔。〖答案〗(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2)鸣琴垂拱不言而化(3)鼎铛玉石弃掷逦迤(4)但寒烟衰草凝绿(5)短发萧骚襟袖冷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自古以来,灯火不仅是照亮黑暗的明灯,更是传递文化、情感和记忆的载体。中国,这片五千年的古老土地,在灯火中映照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从雍容华贵的北京宫灯,到水韵诗意的秦淮花灯;从状如迷宫的九曲黄河灯阵,到“万物皆可灯”的自贡彩灯——各式各样的花灯不仅传承着古老的传统,更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②灯火与中国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物理意义上的照明;更多的,它们是中国历史、文化、民俗和现代发展的生动写照。在这其中,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让古老的灯火焕发出新的魅力,成为了现代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③灯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节日庆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寒冷的冬夜,一盏温暖的灯光可以驱散寒冷,带来家的温馨;在繁华的都市,一盏明亮的灯光可以照亮归途,带来安全的保障。④此外,灯火还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宫灯、花灯还是彩灯,它们都融入了匠人们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这些灯火不仅照亮了人们的生活,更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⑤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灯火必将继续焕发出新的魅力和活力。18.下列句子中破折号与文中第一段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B.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D.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19.请将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D19.融入了匠人们的智慧和创新精神的宫灯、花灯和彩灯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第一段破折号用法是总结上文。A.表示话题转换。B.表示夹注。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总结上文。故选D。【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短句变长句要找出短句中的中心主语、中心谓语及宾语作为主干,把其他短句变成修饰成分,增删个别词语,调整句子内部结构,使之连贯、通畅。确定句子主干:宫灯、花灯和彩灯展现了中国人民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确定修饰成分:“融入了匠人们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可确定为主语“宫灯、花灯和彩灯”的定语;将各部分按照主谓宾的顺序连贯成通顺的句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脑机接口,(①),就是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它不依赖于我们的外周神经系统及肌肉组织,是一种全新的通信和控制技术。有了脑机接口,人类获取信息的速度将得到提升。这是因为,传统的信息获取要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受到生物学和物理学的限制。脑机接口则可以直接从大脑神经元中提取信息,A。脑机接口自诞生以来就与医疗健康紧密结合,在肢体瘫痪临床治疗以及意识障碍治疗方面,B。近年来,国内的脑机接口应用医疗健康研究也如(②)般兴起。例如,2019年,清华大学团队协助患病12年的渐冻人借助脑机接口打字系统,用意念控制机器打出现代诗句。迄今为止,这套人机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