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七、八单元 单元测试卷( 24年秋)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七、八单元 单元测试卷( 24年秋)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七、八单元 单元测试卷( 24年秋)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七、八单元 单元测试卷( 24年秋)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七、八单元 单元测试卷( 24年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七、八单元单元测试卷(24年秋)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这是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之一,其主要意图是()A.顺从民意,争取和平 B.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C.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D.争取时间,部署内战2.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是()A.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B.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C.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D.最终都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3.194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说这话是针对()A.国民党“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B.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C.国民党制造了“皖南事变”D.国民党负隅顽抗,阻止解放军渡江4.下面示意图中②处,应填写的是()A.转战陕北 B.跃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5.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第一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时代》周刊如此描述:“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战争也许会迅速结束……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这说明当时()A.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C.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D.渡江战役胜利结束6.解放战争期间,华北解放区有近百万农民参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农民参军。各地农民还为解放军运送粮食、物资等,从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支援前线的民工有580余万人,冀中有480余万人。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的原因是()A.农民协会的建立 B.反抗地主压迫C.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实施7.《亲历攻占总统府》中记载:“在俘虏兵的引领下,我们登上了总统府顶楼……换上一面我军冲锋时用的红旗。这时正是(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上午8时。”“总统府”属于()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8.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A.国共十年对立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9.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提到,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A.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B.推行君主立宪制C.推翻清政府 D.建立近代工矿企业10.《中国近代经济史》中说:“在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政府颁布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令,鼓励创办实业,发展近代工业。”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后,我国民族工业开始起步B.甲午中日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C.辛亥革命有利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D.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艰难曲折11.下面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体现了()A.民主政治的确立 B.民族工业的发展C.自由平等的风尚 D.社会发展的多元12.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1923年,北洋政府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上述现象()A.推动人民教育体制确立 B.有利于塑造体育强国的形象C.强化了体育的政治化倾向 D.推动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13.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提倡“剪辫易服”,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二者都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表明各自的宗教信仰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14.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但国民党禁止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B.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C.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15.同学们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找到下列素材。据此判断,他们要撰写的历史小论文的关注点是()A.山西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B.山西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C.山西近代教育文化的发展 D.山西倡导自由平等新风尚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15分,共45分)16.步入近代后,中国的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根据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民族工业——折射历史轨迹】根据图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简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5分)图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折线图(2)【思想理论——引领社会发展】图二中的文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共七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分)(3)【文化艺术——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文艺作品反映的共同时代特征有哪些?(2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摘自《义勇军进行曲》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摘自《黄河大合唱》17.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隔仅三年多。这样的转变发生得如此之快,在战争开始之时,无论是共产党、国民党还是国际社会,都没有预料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迅速地以弱胜强、战胜国民党?各方都在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情况表国民党共产党军队数量约430万约127万武器装备接收100万日军装备,获得美国大量武器装备支援武器装备比较落后,以步枪为主控制人口约3.39亿约1.36亿控制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农民利益的史实及其影响。(4分)材料三(3)材料三中图一、图二有何内在联系?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18.近代以来,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在社会近代化的发展中起到巨大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材料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梁启超《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近代大学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同年,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积极推行资产阶级教育方针,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废除“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蔡元培认为,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蔡元培主张文理两科必须设各种研究所,帮助学生建立社团。这样一来,近代中国大学的体制,越发成熟和现代。(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京师大学堂的出现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开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近代教育与近代化探索的关系。(4分)19.八年级某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以“时代·担当”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绘制简图——把握时代脉络】(3分)(1)一组同学聚焦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将①②③空缺处补充完整。任务二【收集资料——感受时代变迁】(3分)(2)二组同学收集了部分关于“中国近代第一”的历史事件,请你概括这些“第一”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1861年,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73年,中国近代第一个缫丝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继昌隆缫丝厂1878年,中国近代第一个大型煤矿企业——开平煤矿1888年,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北洋舰队1897年,中国近代第一个及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09年,中国近代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任务三【唱响红歌——传承时代精神】(2分)(3)三组同学整理了“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红色精神”的相关材料。请结合相关史实,阐释下面两篇歌词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萧华作词《长征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任务四【解读名言——践行时代使命】(7分)(4)四组同学搜集了下列名言,请以“时代·担当”为主题,自定题目,结合相关史实,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

答案一、1.D2.A3.B4.B5.C6.D7.D8.C9.A10.C11.C12.D13.D14.C15.B二、16.(1)特点:发展艰难曲折。(2分)原因: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一点1分,共3分)(2)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分)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1分)(3)爱国;反抗日本侵略;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侮。(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17.(1)在实力对比上,国民党远超共产党;国民党为发动内战蓄谋已久、准备充分。(一点1分,共2分)(2)史实: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2分)影响: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一点1分,共2分)(3)联系: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2分)理由:人民群众积极参军,使解放军兵源丰富;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保证解放军打胜仗,最后夺取战争的胜利。(一点1分,共2分)18.(1)特点: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1分)时代需求:学习西方,变法图强。(1分)(2)事件:戊戌变法。(1分)目的:开启民智,培养人才。(1分)(3)从“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到推行资产阶级教育方针;大学变成了真正培养人才的学术殿堂;大学体制越发成熟和现代等。(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4)近代化探索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也为近代化探索培养了人才等。(一点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19.(1)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新民主主义革命;③五四运动。(3分)(2)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增强国防力量,促进近代教育发展;改善近代人民生活。(一点1分,共3分)(3)《长征组歌》蕴含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1分)《黄河大合唱》蕴含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