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24年秋)(A)_第1页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24年秋)(A)_第2页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24年秋)(A)_第3页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24年秋)(A)_第4页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24年秋)(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24年秋)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英国首任驻华商务总监律劳卑在1834年致函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时便说:“占领珠江东部入口处的香港岛……令人赞叹地适合于各种用途。”英国实现蓄谋已久的目标是通过签订()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2.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每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几乎都把增设通商口岸作为“必备条款”,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时,中国先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多达16个。这反映了列强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是()A.报复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在中国开设工厂C.建立军事基地,侵略亚洲其他国家D.打开中国市场3.“冲击一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以下能够支持“冲击一反应”模式的是()A.鸦片战争——虎门销烟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4.下图反映的是袁世凯死后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从图中可以得出近代中国()A.军阀割据混战 B.君主专制未能彻底消除C.军队实力雄厚 D.形成军阀与皇帝的对抗5.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强国之路的探索。为实现“民主与科学”而进行的探索活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6.“五四运动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一场全民族的运动。”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北京学生示威游行B.上海的商人罢市游行C.知识分子号召斗争D.各阶层群众广泛参与7.“扶清灭洋”“变法图强”“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这些口号、主张、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发动革命,实现共和C.革故鼎新,变法救国D.学习西方,挽救危机8.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救国的道路,下列搭配正确的是()序号事件内容/意义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三湾改编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③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④古田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9.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缺少空中支持和大炮的掩护,在山区根据地的共产党游击队采取打了就跑的方式,破坏桥梁和公路,骚扰日本军队。材料反映的是()A.战略反攻阶段的中国军民全力反攻B.敌后战场的游击战C.战略相持阶段的国民政府消极抗日D.正面战场的阵地战10.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遵义会议会址②北伐誓师大会③南昌起义④渡江战役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11.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政策的部分文件,这些政策的调整()时间文件土地政策1946年《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将抗日战争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A.推动了重庆谈判的召开B.有利于开展大生产运动C.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D.旨在推动联合政府建立12.歌曲是用音符记录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歌曲反映了当时的时代主题。聂耳于1935年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上述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中华儿女英勇抗战B.国共两党十年内战C.有识之士近代探索D.近代教育初步发展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图A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该事件的口号是;图B康有为领导的谋求制度变革的历史事件是,该事件虽然失败了,但在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4分)材料二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根据材料二文字,指出图C孙中山的政治主张。(2分)根据图D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4分)(3)从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895年3月,在日本马关春帆楼,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停战条件举行谈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谈判”与哪一场战争有关。(1分)并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分)中日双方谈判的结果如何?(1分)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各族民众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材料三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2分)②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标志。(3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1分)(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认识。(2分)15.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新党启航】材料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时,党员420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摘编自王建英《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1)指出在图A处召开的会议的历史意义。(1分)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年到192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3年6月之后党员人数变化的历史背景。(1分)【扭转危局】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中,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结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摆脱1927年和1934年“严重失败”所采取的措施。(2分)【民族为重】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会支持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并简述理由。(3分)图B报纸报道的事件最终解决有何意义?(2分)【指引光明】材料四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七大应该解决的问题,(1分)并说说材料四中的“光明的前途”指的是什么?(1分)(5)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1分,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答案答案速查123456789101112BDBADDADBCCA2.D点拨:根据题干“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每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几乎都把增设通商口岸作为‘必备条款’,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时,中国先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多达16个”可知,列强通过通商口岸,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D项正确。7.A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变法图强”是维新派的主张,“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这些口号和主张、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故A项正确。9.B点拨:根据题干信息“抗日战争时期⋯⋯山区根据地的共产党游击队采取打了就跑的方式,破坏桥梁和公路,骚扰日本军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战场的游击战,B项正确。13.(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思想文化(每空1分,共4分)(2)政治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一点2分,共4分)(3)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未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都未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者低头。(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14.(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分)积极影响:促进了民族觉醒和一系列改革、自救运动的开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1分)消极影响:使得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分)结果: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分)(2)①方式:选派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一点1分,共2分)后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东北人民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②主要原因: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第二次合作。(2分)标志:《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1分)战役:百团大战。(1分)(①②任答一个即可,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3)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坚持抗战,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国共两党合作,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和支持。(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15.(1)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分)变化: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党员人数逐渐增加;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党员人数基本没有增加。(一点1分,共2分)背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1分)(2)1927年的措施:“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1934年的措施: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答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