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课件_第1页
布鲁氏杆菌课件_第2页
布鲁氏杆菌课件_第3页
布鲁氏杆菌课件_第4页
布鲁氏杆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杆菌20概述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特点。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

布鲁氏杆菌20病原学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布鲁氏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在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培养中缓慢生长、需氧、不运动。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布鲁氏杆菌20病原学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把布氏菌属(Brucella)分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氏菌(Brmelitensis)1、2、3型牛种布氏菌(Brabortus)1、2、3、4、5、6、7、9型猪种布氏菌(Brsuis)1、2、3、4、5型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neotomae)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ovis)犬种布氏菌(Brcanis)猪牛羊三种意义最大。致病力、症状:羊种最重,牛种最轻布鲁氏杆菌20布病病原学临床特点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病牛。人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种菌,趋向于羊种3型,羊种菌一般是强毒菌株。家畜中感染有羊种、牛种布氏菌。牛种菌在牛中有一定带菌率,可以造成人感染,但是一般不引起发病。布鲁氏杆菌20流行病学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鹿、马、骆驼等。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经消化道传染经呼吸道传染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人群易感性: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布鲁氏杆菌20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季节:四季,以家畜流产季节春末夏初为多。地区:牧区>农区,农区>城市。职业: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牧区存在自然疫源地,但疫区流行强度受布鲁氏菌种、型及气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对牧畜、牧场管理情况的影响。布鲁氏杆菌20布鲁氏菌病职业构成转变20101950~1981布鲁氏杆菌20布氏菌消化道皮肤粘膜呼吸道淋巴液局部淋巴结感染量少、毒力弱机体抵抗力强布氏菌在淋巴结内局限感染量大、毒力强机体抵抗力弱血行播散(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多发性病灶形成迁延性病灶病灶外播散残余变态(消散、纤维化)隐性感染痊愈慢性期急性期治疗发病机制布鲁氏杆菌20病理变化几乎所有组织器官均可侵犯,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最为常见。初期炎性细胞渗出、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亚急性和慢性期以组织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的形成为特点。主要病理变化:炎症渗出、变性、坏死:主要见于肝、脾、淋巴结、心、肾等,浆液性炎症为主,间有少许坏死细胞。增生性改变:淋巴、单核-吞噬细胞增生,疾病早期尤著。常呈弥漫性,稍后常伴纤维细胞增殖。肉芽肿形成: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的肉芽肿。进一步发生纤维化,最后组织器官硬化。发病机制布鲁氏杆菌20淋巴结:充血、浆液性渗出;增生性肉芽肿血管系统: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动脉瘤及主动脉炎等。心脏:特异性心肌炎、心包炎。侵犯主动脉瓣。肝、脾:布氏菌性肝炎,网状内皮和淋巴增生引起肿大。皮肤: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发病机制布鲁氏杆菌20骨髓:坏死、营养不良和纤维化。肺:卡他性肺炎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神经系统:中枢:脑膜炎、脑炎、脊髓炎;周围:腰骶后根和坐骨神经。运动器官:骨、关节、肌肉、韧带均可受累;关节炎、滑囊炎和腱鞘炎。发病机制布鲁氏杆菌20临床表现潜伏期7~60d,一般为1~3周分期(国内)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布鲁氏杆菌20亚临床感染常发生在高危人群中,30%以上有高水平的抗布氏杆菌抗体。不能追及明确的临床感染史。临床表现布鲁氏杆菌20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常见的四大主症多样的其他表现发热多汗疼痛:关节、肌肉、神经、睾丸、眼球等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其他表现: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乏力临床表现布鲁氏杆菌20两大特点波状热:

在抗生素普遍应用之前,波状热是典型的热型。波与波之间短者3-5天,长者数周。近年来波状热型已较少见。波的多少与预后无关,用药后多在4-10天体温下降。

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发热:“温”“症”分离:临床表现主症1布鲁氏杆菌20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燥,甚至影响睡眠。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临床表现多汗:主症2布鲁氏杆菌20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患者自觉疲乏无力,大汗后尤为明显,懒动,故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病”“爬床病”。临床表现乏力:主症3布鲁氏杆菌20疼痛关节:游走性、大关节、多刺痛、难缓解肌肉:痉挛性,大腿臀部痛多见睾丸:其肿痛具特征性,个别鞘膜积液其他:眼痛、头痛、坐骨神经、肋间神经痛等临床表现主症4布鲁氏杆菌20其他表现泌尿生殖系统:肾功能不全、卵巢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精索炎、附睾炎等神经系统:脑膜脑炎、脊髓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听力下降。脑膜炎时CSF中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增多,糖轻度减少。,呼吸系统:支气管炎、肺炎其他表现:皮疹、视网膜炎、胸膜炎、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血液系统:可有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血管系统: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炎、血管炎网状内皮系统:肝脾大、浅表淋巴结大。临床表现布鲁氏杆菌20慢性期:慢性活动型:慢性炎症表现明显,低热、症状体征反复出现或加重者。血清学检查阳性。相对稳定型:症状、体征较固定,功能障碍仅因气候变化,劳累过度才加重。但久病后体力衰竭、营养不良、贫血。

病程超过一年临床表现布鲁氏杆菌20

复发经系统治疗后约10%患者出现复发。复发时间:初治后数月内;或数年后。机制:布氏杆菌可在细胞内寄生有关。临床表现布鲁氏杆菌20临床表现非典型病例增多:特点为病程短(或长期低热),症状轻,淋巴结、肝脾大和骨关节变形强直者明显减少,代之以低热、乏力、关节痛。过去少见的一些症状如胃肠道症状、肺部并发症、中枢神经脱髓鞘病以及第6-8对脑神经麻痹等发生率明显增加刘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3月,第3版目前病例特点布鲁氏杆菌20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久病轻、中度贫血,血沉快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细菌学检查血、骨髓、脑脊液、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骨髓培养阳性率最高本菌生长缓慢,需培养至10天以上。PCR检查布氏杆菌DNA,未能推广布鲁氏杆菌20免疫学检查

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及以上者。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及以上。布鲁菌免疫学检查假阳性多,判断结果时,注意分析排除。霍乱弧菌、结核杆菌、耶尔森菌感染或注射霍乱菌苗、布鲁菌菌苗、兔热病菌苗等可使血清学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布鲁氏杆菌20诊断1.流行病学接触史: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畜产品、布氏杆菌培养物等,疫区居民。2.临床表现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3.实验室检查:(1)病原分离(2)试管凝集试验(3)补体结合试验(4)抗人球蛋白试验——1+2+3中的任何一项即可确诊我国CDC诊断标准布鲁氏杆菌20诊断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标准者为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菌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区的居民等。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第一项(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者。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出现免疫学检查第2、3、4项中的一项及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菌者。隐性感染病例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无临床表现布鲁氏杆菌20鉴别诊断急性期与风湿热、伤寒、结核病、疟疾、败血症等鉴别慢性期与各种骨、关节疾病、神经官能症等鉴别布鲁氏杆菌20治疗措施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补充营养,给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注意维持水分及电解质平衡。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可用退热剂等对症治疗。抗菌治疗:抗菌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常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必要时亦可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布鲁氏杆菌20治疗措施抗菌药物的选择一线药物:多西环素合用利福平或链霉素。①多西环素100mg/次,2次/天,6周+利福平600~900mg/次,1次/天6周;②多西环素100mg/次,2次/天,6周+链霉素肌注15mg/kg,1次/天,2~3周。二线药物: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酌情选用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或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①多西环素100mg/次,2次/天,6周+复方新诺明,2片/次,2次/天,6周;②多西环素100mg/次,2次/天,6周+妥布霉素肌注1~1.5mg/kg,8小时1次,1-2周;③利福平600~900mg/次,1次/天,6周+左氧氟沙星200mg/次,2次/天,6周;④利福平600~900mg/次,1次/天,6周+环丙沙星,750mg/次,2次/天,6周。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布鲁氏杆菌20激素※毒血症严重※睾丸显著肿痛※全血细胞减少※心脑重要器官并发症治疗措施下述情况可以考虑应用:布鲁氏杆菌20菌苗:适用于慢性期患者。治疗机理:是使敏感性增高的机体脱敏,减轻变态反应的发生。方法:有静脉、肌肉、皮下及皮内注射,视患者身体情况,接受程度而定。每次注射剂量依次为40万、60万、80万、200万、350万、1050万、2550万、6050万菌体,每天、隔日或间隔3~5日注射一次。以7~10次有效注射量为一疗程。治疗措施慢性期:抗菌+菌苗+免疫增强+中医中药抗菌: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例治疗多采用四环素族、利福霉素类药物,用法同急性期治疗,部分病例需要2~3个疗程的治疗。布鲁氏杆菌20治疗措施伴有并发症病例的治疗合并睾丸炎病例抗菌治疗同上,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合并脑膜炎病例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其他器官或组织脓肿病例,在上述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布鲁氏杆菌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