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华泰高中2025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合肥市华泰高中2025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合肥市华泰高中2025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合肥市华泰高中2025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合肥市华泰高中2025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合肥市华泰高中2025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外邦人在自己的墓志铭上面从来不自称为“某城的外邦人”,也不使用“某人居于某城某德莫”的字眼,而只写“某,系某之子,某城人”,只是标明自己原来系何地(即拥有公民权的城邦)人而已。这说明,在古雅典A.外邦人都无公民权 B.外邦人没有归属感C.保护所有公民利益 D.强调城邦利益至上2.如图是清朝时期郎世宁等人所绘《万树园赐宴图》,描绘了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为迎接蒙古土尔扈特部(属千"漠西蒙古")回归举行宴会的场面,对此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乾隆时期开始设立避暑山庄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B.乾隆帝在避暑山庄正式接受全体蒙古贵族的臣服C.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蒙古等边疆事务的高度重视D.清朝统治者都在太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3.诗句“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中“榷场”作为互市场所主要存在于A.西周和东周时期 B.西汉和东汉时期C.西晋和东晋时期 D.北宋和南宋时期4.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A.甲午中日战争以后B.解放战争期间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5.下图是创作于二战期间的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立场是A.日本 B.中国 C.英国 D.美国6.唐政府在851年曾经颁布法令,要求各地恢复原来的宫设市场,在过去不设官市的地方取缔所有市场。这一法令只实行了两年就停止了。这反映出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没落 B.坊市制度彻底打破C.皇帝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7.16世纪,英国农业雇工的工资上升幅度只是同期物价上升幅度的一半,同时人口又出现快速增长,人们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副产品与日俱增的要求。这一现象A.由“圈地运动”所引发 B.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使英国走上扩张道路 D.引发了英国工业革命8.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朝这一传统A.保证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9.《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10.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该主张A.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 B.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C.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重视 D.反对极权,推崇民主政治11.据宋初《太平寰字记》所载户数,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59.1%,以北仅有40.9%.以十万户以上州府论,北方二南方三;以五万至十万户州府论,北方五南方十七。这说明宋初A.南北方经济均得到迅速发展B.南方百姓的赋税负担相对沉重C.南北方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D.南多北寡的人口格局已经形成12.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纷纷重新编注“四书”。该时期是A.战国B.汉朝C.宋朝D.明朝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朝立后,为了巩固自己统治的经济基础,明太祖朱元璋着力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早在1358年朱元璋就派水军元帅康茂才为督水营田使,专管农田水利。截至1394年为止,成塘堰40987处,河162处,陂梁堤岸5048处。1365年朱元璋诏令栽种桑麻和木棉,同时把种植桑麻木棉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重要标准。由于元末田地多为豪强所霸,1370年迁徙速、松、嘉、湖等地的富民5300户到临濠(凤阳府)。大量富户远离乡土,减轻了当地农民的剥削。1372年诏令陕西、河南、山东等州县田地,允许农民尽力开垦,缺少耕牛,派官到广东购买,然后分给农户。明初对于新抚地区的夏秋粮税,多次进行减免。江南地区也以支持战争有功,多次优免税粮。对受灾地区乜以免税为救济——朱元璋推行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使全国交纳田赋的土地总額増加到五、六百万顷之多。荒地大部分开垦了,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农民流下的血和泪,却养肥了新皇朝的封建地主。正是在此基础上,明初封建经济得到了一定恢复和发展。——摘编自夏曾佑《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明初发展农业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太祖进行农业改革的影响。14.(20分)近代东西方文化陈独秀认为,在古代,东西方都处在专制政治之下,其文化并无特异之处。但以法国革命为转机,东西方迥异其趣,西方判然进入了近代社会,形成“近代文明”;而东方社会却陷于停滞,仍为“宗法社会”、“封建政治”,因此东洋文明“其质量举未能脱古代文明之窠臼,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他将西方文化的特征,概括为“科学与人权并重”。(《文存》卷一)。而东方文化的特点在专制与迷信。正是缘此根本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文化的长短优劣。西方进步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结果:科学与民主相济为用,“成独立之人格”。民智勃发,“社会经济,亦因以厘然有叙”。而东方落后文化却造成专制与迷信并肆,戕贼人权,民智不张,“社会中种种卑劣不法惨酷衰微之象,由是并起,“生机日促”,社会经济因之“大乱”《文存》卷一)。(1)你是否同意陈独秀所概括的(法国大革命以后)东、西方文化特征?理由是什么?(2)“东方落后文化”在近代中国造成了哪些后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据材料“标明自己原来系何地(即拥有公民权的城邦)人而已”并结合雅典民主的知识来看,公民只有在自己的城邦享有公民权,表明外邦人没有归属感。B正确;外邦人回到本城邦可具有公民权,A排除;材料未体现对所有公民利益的保护,C排除;材料信息不能看出古雅典强调城邦利益至上的原则,D排除。故选B。2、C【解析】

根据材料《万树园赐宴图》及“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为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举行宴会的场面”可知,土尔扈特部回归对清朝的民族统一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安定战乱频繁的蒙古族准噶尔部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是统治者对蒙古等边疆事务高度重视的表现,故C项正确;“开始设立”在材料中无法说明,排除A项;土尔扈特部回归不代表全体蒙古族归附,排除B项;题干不能说明清统治者均在太和殿宴请少数民族贵族,排除D项。故选C。3、D【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反映了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交往的情况,而“榷场”就是贸易交往的重要场所,主要存在于宋朝,故答案为D;ABC时期没有榷场,排除。4、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解析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提取信息: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发展阻力大于发展动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缓慢,同时受到国民党滥发纸币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影响。ACD三项时期内都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均排除。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5、D【解析】

依据图片的内容可知,美国军舰在海面,水下是日本,日本脚踩中国,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美国必胜的立场,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6、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唐代晚期颁布恢复各地专门为皇家采购服务的“宫市”的法令,但仅实行两年,反映了中央政令在地方实行受阻,中央集权走向衰落,A项正确;坊市制度彻底打破于宋代,排除B项;题干不直接涉及皇权权威,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7、B【解析】

材料描述了16世纪的英国出现了物价上涨快、人口增长迅速等现象,符合新航路开辟时期价格革命的特征,也符合新航路开辟带来高产农作物的传播促进人口的增长,故选B项;由材料中“物价上涨”“人口增加”“要求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可知“圈地运动”是这一现象引发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8世纪英国才开始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6世纪,英国农业雇工的工资上升幅度只是同期物价上升幅度的一半”,联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解答。8、B【解析】

由材料“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等信息可知,宋朝比较重视维护士人的地位,这会助推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B;王朝的长治久安不可能依靠一项举措就得以保证,否则,宋朝也不会灭亡,排除A;材料提到的谏议制度仅涉及对中央权力的监察,未及地方,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宋朝这一传统对于过于集中的皇权,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不是有效,D项程度有所夸大,排除。9、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议会发动“光荣革命”,邀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率军来到英国,成为英国国王,A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德意志帝国统一都没有从外国“进口”国王,BCD三项错误。10、C【解析】

材料“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体现的是哈耶克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强调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胀状态,为摆脱经济困境,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福利国家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A选项排除;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材料反对对经济的干预,B选项排除;材料反对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政治形态无关,D选项排除。11、D【解析】

依据材料“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59.1%,以北仅有40.9%.以十万户以上州府论,北方二南方三;以五万至十万户州府论,北方五南方十七”等信息来看,南多北寡的人口格局在宋初已经形成。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未体现南北方经济均迅速发展,排除;B项南方人口较多说明南方赋税负担相对较小,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南北方经济差距缩小,排除。【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宋代的人口格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口逐渐多于北方人口数量。12、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朱熹重新编辑《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并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尊称孟子为亚圣;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士人纷纷研习《孟子》,C项正确。战国时期尚未出现科举考试,A项错误。汉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B项错误。明朝时期,《孟子》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但迟于宋朝,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措施:迁徙富民,抑制豪强;奖励垦荒;减免赋役;兴修水利;鼓励种植经济作物。(2)影响:积极:大量垦荒,有利于耕地面积增加;促国家财政增收;有利于生产和经济恢复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巩固统治。局限:给农民土地的目的不是保证农民有土地而是保证地主有劳动力,所以最终目的还是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解析】

(1)根据“成塘堰40987处,河162处,陂梁堤岸5048处。……把种植桑麻木棉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重要标准”、“迁徙速、松、嘉、湖等地的富民5300户到临濠(凤阳府)。大量富户远离乡土”、“允许农民尽力开垦,缺少耕牛,派官到广东购买,然后分给农户”、“对于新抚地区的夏秋粮税,多次进行减免。江南地区也以支持战争有功,多次优免税粮”等内容可知明初发展农业的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利、奖励垦荒、迁移富民、抑制豪强、减免赋役和鼓励种植经济作物等。(2)根据“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明初封建经济得到了一定恢复和发展”可知明朝的农业改革一方面促进了土地开垦,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社会稳定和统治的巩固。根据“但农民流下的血和泪,却养肥了新皇朝的封建地”可知明朝农业改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证农民的土地,而是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最终目的还是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14、(1)同意/不同意史实确凿,说理恰当理由:18世纪末期或19世纪初至20世纪前期一百多年间,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大多时间仍然处于君主专制政体之下。虽然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官僚士大夫“开眼看世界”,先后倡导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日本开展明治维新,但中国民众普遍缺乏近代科学意识、技术知识与文化教育,而日本则无法清除封建思想文化的残余。进入20世纪,中国发生辛亥革命,但革命后又花了十多年时间,“民主”“共和”的观念方才进入普通民众的头脑。与此同时,西方经过英、美、法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德、俄等国经历了重大政治、社会改革,为工人、妇女争取经济与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