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市莒南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临沂市莒南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临沂市莒南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临沂市莒南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临沂市莒南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临沂市莒南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2.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驻浙江舟山部队发生瘟疫。林则徐说英军因“定海阴湿,病死甚多”,主张乘势攻击;而另一官员琦善则奏说:“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头目较少,现已安然无恙”。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天朝上国观念决定政治决策 B.林则徐的报道较为客观C.政治立场不同影响事实判断 D.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3.抗日战争时期,一部分历史学家将研究重点集中到宋金、宋元之际、明清之交、晚清等异族入侵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树立民族自信心 B.吸取历史教训C.探寻抗战的方法 D.抨击日本侵略4.“新文学革命期间的北京学者,远不会料想到20年以后,北京与上海的文学活动中心会被武汉和广州所取代,更不会想象到西部的重庆的学术文学氛围会发展的如此迅速”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中心的逐渐西移 B.抗战伤痕文学扩大的使然C.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5.《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B.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D.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条例规定,以前的人口买卖契约全部废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只准视为雇主和雇佣人之关系。该条例A.保护了工商业的发展 B.力图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C.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D.有利于重建社会契约精神7.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发展到极致 B.士大夫失去进取之心C.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D.严刑峻法的威摄力量8.据《上海电信史》记载:“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请德律风(电话)专营权,条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电话通讯网。”文中省略的是A.英国政府B.总理衙门C.上海知县D.工部局9.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A.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10.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充分认识到,艺术不但要攀仿自然,而且也要摹仿自然规律创造事物形象的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创造。这一认识A.意在再造古典人文精神 B.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C.直接否定天主教会地位 D.受到了时代变革的影响1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12.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己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D.无产阶级和平夺权胜利在望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巨大的胜利震惊了欧洲列强尤其是俄国、日俄两国间的对抗迅速升级,两国都对朝鲜、中国东北和辽东半岛有领土要求。日本军方着眼于未来和俄国的冲突。在19世纪90年代末大大加强了海陆军,并于1902年拉拢意图牵制俄国扩张的英国签订了《日英同盟条约》结成军事互助同盟。俄国一位外交官员在1903年访问日本后,非常忧虑地向沙皇报告说:“我对(日本)的飞速发展感到很惊讶,毫无疑问,日本人在文化上的先进程度堪比俄国。”战争在1904年爆发。日本军队在俄国增援部队从欧洲赶来之前就占领了俄军的基地。日本海军把航行了半个地球赶来增援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歼灭。1905年,战争结束,日本在朝鲜和过东半岛的殖民统治得到国际承认。同时,俄罗斯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将南满铁路和中国东北南部的经济利益转送给日本。日俄战争的胜利使日本成为重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之一。——摘编自态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战败的原因。14.(20分)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初沿用唐制,进士科主要以诗赋取士。宋仁宗时,范仲淹以参知政事主持改革,要求在录取进士时把策论和经学放在首位,以打破考生在试题中可以追求文辞的华丽和形势的完美,脱离为官所需的行政能力。殿试在唐代并未形成定制,也没有出现齐备的条法规范。宋太祖时殿试成为常制,加在省试之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最终使北宋形成了地方“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为了保证科举的公正性,避免世家权贵的干扰,杜绝公荐请托之风,宋太宗时又实行了“锁院”制度。宋真宗景德二年开始在殿试中实行誉录,即在收卷后,由专人誉写试卷副本,考官根据副本评阅定等。——摘编自刘术永《略论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材料二1870年改革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和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数学和自然等11门。从内容可以看出,高级文官的考试以人文科学为主,以基础理论为主,与担任文官职务具有实际价值的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作为选考科目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均为一般的基础知识,与担任高级文官几乎无直接关系。——摘编自洪忠杰《试析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举制度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考试内容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本题考查了殖民扩张的客观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注意充分获取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说明英国对外殖民活动;“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说明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A、C与题意无关;B表述错误,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主要影响是破坏性的。D正确。故本题选D。2、C【解析】

林则徐主张攻击,琦善的主张保守,二人的不同主张是由于政治立场不同,从而影响了对事实的判断,故选C;林则徐和琦善二人主张不同,因此不能说是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政治决策,排除A;林则徐的报道并不一定客观,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排除D。故选C。3、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历史学家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异族入侵的特殊历史时期来展现中华民族反抗异族侵略的不屈意志,使国人对抗日战争胜利充满必胜信心,因此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均非主要目的,排除。故选A。4、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学革命即新文化运动,中心在北京,20年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随着日军大举侵华,国民政府统治中心西迁重庆,推动了武汉和广州、重庆先后成为文学中心,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对材料信息的概述,并非原因,排除;抗战伤痕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发展的体现,并非题干现象原因,排除B项;文学中心的变化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5、D【解析】

材料中认为中国从秦汉至清朝灭亡,始终没有摆脱王朝更迭的简单循环的怪圈,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建立其上的君主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阻碍作用,故D项正确;封建割据的根源是小农经济,故A项排除;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仅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在思想与选官制度方面的体现,而并不是根源,故C项排除;B项是地理因素,不是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排除。6、B【解析】

依据材料“以前的人口买卖契约全部废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只准视为雇主和雇佣人之关系”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可知,南京临时政府规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表明其力图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B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工商业的保护的措施,A排除;材料措施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涉及对生产关系的变革,C排除;材料中的措施不能证明南京临时政府重建社会契约精神的想法,D排除。故选B。7、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政治虽然暴戾,但因为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所以士大夫们不可能谋反,故C正确;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极致,故A错误;明代的士大夫依然有进取之心,故B说法错误;严刑峻法的威摄力量不是士大夫不谋反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8、D【解析】材料“1879年”“德律风(电话)”“租界”并结合所学可知,1845年英美法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当时是三国共一个租界,委任外国领事成立上海“工部局“取代上海县政府管理租界,故D项正确,BC项错误;英国政府不可能具体管理每一个租界,故A项排除。点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79年”“德律风(电话)”“租界”,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9、A【解析】材料“当下的革命阻力……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反映了民众之心理不符合革命的形势,说明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故A正确;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故B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C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仍然曲折,故D错误。故选A。10、D【解析】

艺术不仅仅攀仿自然,而且有遵循自然规律创造,这一认识显然受到了人文主义影响,D正确;这一认识认为艺术存在“创造”,故其目的不是简单的再造古典,排除A;这一认识主张尊重自然规律,这与浪漫主义追求个人情感的特点不符,排除B;这一认识并未明确反对天主教,C排除。11、B【解析】

依据材料中“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鸦片战争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觉醒,而“最初觉醒”指的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明末清初尚未出现近代民族危机;C、D选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出现在时间上都晚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符合“最初觉醒”的条件。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C【解析】

依据材料中“1917年11月5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十月革命前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故答案为C项。A项,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在俄国二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排除;B项,俄国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D项,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人帝国主义阶段,在中国和世界范围掀起瓜分狂潮;甲午战争后,日本的扩张引起欧洲列强的警惕;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日俄矛盾激化;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争夺;英日结成军事同盟;日本实力赶超俄国。(2)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进程加快,国力得到提高;俄国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国家现代化步伐缓慢;日本蓄谋已久,不宣而战;战场远离俄国本土,俄军补给不便。【解析】

(1)背景:根据“甲午中日战争后”,结合所学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人帝国主义阶段,在中国和世界范围掀起瓜分狂潮;根据“日本巨大的胜利震惊了欧洲列强尤其是俄国、日俄两国间的对抗迅速升级,两国都对朝鲜、中国东北和辽东半岛有领土要求”得出甲午战争后,日本的扩张引起欧洲列强的警惕,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争夺,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日俄矛盾激化;根据“签订了《日英同盟条约》结成军事互助同盟”得出英日结成军事同盟;根据“日本人在文化上的先进程度堪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