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A.为细胞提供碳源 B.促进细胞贴壁生长C.维持培养液的pH稳定 D.防止细胞之间粘连2.若要利用某目的基因(见图甲)和质粒载体(见图乙)构建重组DNA(见图丙),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BglⅡ(A↓GATCT)、EcoRⅠ(G↓AATTC)和Sau3AⅠ(↓GATC)。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用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B.用BglⅡ和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C.用BglⅡ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D.用EcoRⅠ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递质结合发挥作用后受体即被灭活C.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K+大量外流所致D.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Na+大量内流导致的4.研究人员对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和图2为其细胞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3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B.若图2细胞来自图1细胞,则其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C.图3中B→C的原因是DNA复制,E→F的原因是膜向内凹陷缢裂D.图1处于图3中的CE段,图2处于图3中的FG段5.如图为某家族关于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甲病由显性基因控制。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32或5/24C.Ⅱ-3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或1/2D.如果Ⅲ-2与一表现正常的女子婚配,可通过遗传咨询避免生出患甲病的男孩6.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可遗传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基因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新性状是生物进化的方向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通过植物向光性实验发现了生长素B.种子成熟过程中赤霉素的含量逐渐增加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处理菠萝,可延长菠萝的贮藏时间D.激素含量的变化受基因的调控并影响基因的表达8.(10分)每年春天,百万亩油菜花开与镶嵌的麦苗以及绿水青山构成了汉中盆地一道靓丽的风景。有人观花时引起了花粉过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油菜花粉是一种抗原B.油菜花粉和裸露的皮肤接触,使组织胺分泌增多,引发组织水肿C.油菜花粉过敏症属于初次免疫D.婴儿较易花粉过敏,是因为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过低所致二、非选择题9.(10分)侧柏是一种常见的庭园绿化树种,叶和枝还可入药,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等用材。科研人员对某地的侧柏天然林与人工林进行群落丰富度的研究,选取不同面积的样方(20m×20m、2m×2m、1m×lm)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物种数量(种)面积(hm2)侧伯总数量(株)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天然林22332753653728人工林8996277521(1)群落中_________称为丰富度,调查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宜选用题中____面积的样方。(2)人工林中侧柏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保留整数即可)。人工林是指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营造而成的森林,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往往会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________不同,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人工林,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投入,保护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3)调整人工林能量流动关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适当往人工林中引入当地树种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___________。10.(14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Spikeprotein,刺突蛋白)可与宿主细胞的病毒受体结合,是决定病毒入侵易感细胞的关键蛋白。(1)以S蛋白作为______可制备单克隆抗体生产快速检测新冠病毒的试剂盒。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该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材料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仪,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累积(以Ct值表示)来确定样本中是否有病毒核酸。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科学家先将病毒RNA逆转录,再将得到的cDNA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得到了大量DNA片段(如图所示)。(2)在上述技术中,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3)科学家已测出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据图分析,Ⅰ、Ⅱ过程需要根据病毒的核苷酸序列设计__________。过程Ⅱ中以cDNA为模板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循环扩增得到多个DNA片段,第____次复制后就能获得两条链等长的DNA序列。(4)采集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咽部细胞样本提取核酸进行上述PCR过程,每一个扩增出来的DNA序列,都可与预先加入的一段荧光标记探针结合,产生荧光信号,扩增出来的靶基因越多,观察到的Ct值就越_____________。11.(14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健康人体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在大脑皮层突触间隙中的含量比较高,缺乏该物质会使人情绪低落、紧张易怒,而易患抑郁症.请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递质在细胞中合成后,储存在_____________中,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神经递质通过_____________方式释放出来,作为一种信息分子发挥作用。(2)冬季气温降低,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冬季气候条件的变化,也可能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该过程中存在的机体稳态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_调节.人体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3)研究发现,突触小体会摄取部分刚分泌出去的5-羟色胺,据此推测抗抑郁药是通过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该过程,从而____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含量来缓解抑郁症状。有些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5-羟色胺含量正常,推测病因可能是相应受体因与抗体结合而无法发挥作用,则该病与下列哪一种疾病发病机理一致(______)A.过敏反应B.类风湿性关节炎C.抗维生素D佝偻病D.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12.某研究人员以白光为对照组,探究不同光质对蕃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请据下表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光质株高(cm)茎粗(cm)单株干重(mg)壮苗指数白光8.630.1846.590.99蓝光6.770.2254.721.76绿光11.590.1030.470.27黄光9.680.1540.380.63红光7.990.2060.181.51(注:壮苗指数越大,反映苗越壮,移栽后生长越好。)(1)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对蕃茄幼苗光合作用有两方面直接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2)结合上表数据进行分析:上表所列观测指标中__________最能直接、准确地反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大小;如果忽略光质对蕃茄幼苗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可推测对蕃茄幼苗光合作用最有效的光是_______。与对照组相比,壮苗指数以__________处理的较好。(3)分析表中数据并得出结论:与对照组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稳定,C正确,ABD错误,故选C。2、D【解析】
分析题图:用EcoR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用DNA连接酶连接时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用BglI和EcoRI切割目的基因切割目的基因会产生两种DNA片段,一种含有目的基因,一种不含目的基因;用Bg1I和Sau3A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也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未端,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只有用EcoRI和Sau3A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不同的黏性未端,防止发生方向连接,这样目的基因插入运载体后,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肯定与图丙相同。【详解】A、用EcoR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未端,用DNA连接酶连接时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A错误;B、用BglI和EcoRI切割目的基因切割目的基因会产生两种DNA片段,一种含有目的基因,一种不含目的基因,且有目的基因的片段与运载体结合时容易发生反向连接,B错误;C、用BglI和Sau3A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也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C错误;D、只有用EcoRI和Sau3A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不同的黏性未端,防止发生反向连接,这样目的基因插入运载体后,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肯定与图丙相同,D正确。故选D。3、D【解析】
据图分析:电位1突触后膜电位增加逐渐变成正值,然后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兴奋;电位2突触后膜电位进一步降低,然后又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抑制。【详解】A、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A错误;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刻被灭活,而不是受体被灭活,B错误;C、发生电位2很可能是突触后膜接受抑制性神经递质后引起阴离子内流的结果,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C错误;D、电位1为动作电位,是突触后膜受体接受兴奋性神经递质后,引起膜上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的,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重点是理解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所发生的生理变化过程。4、B【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1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初级卵母细胞,正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图2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图3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AB段DNA:染色体=1:1,处于间期中的G1期,BC段表示S期DNA的复制,复制后DNA:染色体=1:2,CE段可以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包括有丝分裂的前、中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EF时发生着丝点分裂,使得DNA:染色体=1:1,FG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若图2细胞来自图1细胞,则其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3中B→C的原因是DNA复制,E→F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所致,C错误;D、图1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处于图3中的CE段,图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属于图3中的CE段,D错误。故选B。5、B【解析】
由题意可知,甲病由显性基因控制,Ⅱ-2是甲、乙病患者,其母亲I-1和女儿Ⅲ-1均正常,可推出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和Ⅱ-4都不患乙病,但Ⅲ-4患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且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B、假设甲病的基因用A、a表示,乙病用基因B、b表示。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基因型为AaBb,与Ⅲ-3基因型为1/3AaBB、2/3AaBb,他们婚配生出正常孩子概率是1/4x(1-1/4x2/3)=5/24;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Ⅲ-2基因型为,与Ⅲ-3基因型为1/2、1/2,他们婚配生出正常孩子概率是1/4x(1-1/4x1/2)=7/32,B正确;C、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基因型为AaBb,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故Ⅱ-3一定为杂合子,C错误;D、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无法通过遗传咨询避免生出患病男孩,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的分析,要求考生能够推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能计算出生育正常后代的概率。6、B【解析】
1、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单倍体是指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生物体,与染色体组数没有直接关系,例如,四倍体的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B、可遗传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基因中”插入一段DNA,改变的是基因的结构,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D、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产生新的性状,基因重组使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但只是控制原有的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不会产生新的性状。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B。7、D【解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详解】A、达尔文通过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发现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温特的实验说明化学物质是生长素,A错误;B、种子成熟过程中,赤霉素含量下降,B错误;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处理菠萝,会促进菠萝的成熟,缩短贮藏时间,C错误;D、激素含量的变化受基因的调控并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故选D。8、B【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油菜花粉引起过敏反应,花粉是过敏原,过敏原不能等同于抗原,A错误;B、油菜花粉和裸露的皮肤接触,引起过敏反应,产生的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之浓度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油菜花粉过敏症是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不属于初次免疫,C错误;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高导致的,D错误。故选B。【点睛】结合过敏反应的病因和机理分析选项。二、非选择题9、物种数目的多少1m×1m1250株/hm2自然演替物质和能量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稳定性【解析】
1、样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乔木:10m×10m;②如果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需要适当扩大;③应以物种个体数达到最稳定时的最小面积计算。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是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指标。特点: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3、抵抗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
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
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包括:①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最有效的利用。例如桑基鱼塘(利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塘泥肥桑)。②研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丰富度,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调查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宜选用题中1m×lm的样方面积。(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人工林中侧伯总数量为77521株,人工林面积为62hm2,因此人工林中侧柏的种群密度约为77521÷62≈1250株/hm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往往会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人工林,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调整人工林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当地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当往人工林中引入当地树种可以增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调查物种数目的方法,把握样方法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理解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掌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能够根据题意把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和方法,识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0、抗原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逆(反)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热稳定DNA聚合酶(Taq或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核酸酶引物变性、复性、延伸一强【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PC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1)由于S蛋白是决定病毒入侵易感细胞的关键蛋白,所以可以以S蛋白作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生产快速检测新冠病毒的试剂盒,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得到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还需要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2)从图中看出有逆转录的过程所以有逆转录酶、同时进行PCR技术,所以有热稳定DNA聚合酶(Taq或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和核酸酶。(3)PCR技术中需要根据病毒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PCR的过程是经过变性、复性、延伸三步循环扩增得到多个DNA片段,由于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第一次复制后就能获得两条链等长的DNA序列。(4)由于Ct值表示荧光信号的累积,来确定样本中是否有病毒核酸,因此扩增出来的靶基因越多Ct值就越强。【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技术和PCR技术,识记各个实验操作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理解Ct值的含义进行分析。11、突触小泡胞吐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神经-体液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后灭活抑制增加B【解析】
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详解】(1)神经递质在细胞中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出来,作为一种信息分子发挥作用。(2)冬季气温降低,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冬季气候条件的变化,也可能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该过程中存在的机体稳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后灭活。(3)缺乏5-羟色胺会使人情绪低落、紧张易怒,而易患疑虑症。据此推测,抗抑郁药应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