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甘肃省甘谷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甘肃省甘谷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甘肃省甘谷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甘肃省甘谷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甘谷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申报》的受众主要是上海市民。1912—1928年,《申报》登载的有关西藏的广告寥寥无几;1928年以后,《申报》刊登大量西藏故事、西藏风景写真等文化生活类广告。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西藏民主改革卓有成效 B.国家统一认同感的增强C.文化消费成为国民共识 D.各地广告水平趋于平衡2.唐朝时,唐高宗、武则天修《氏族志》:“使军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这改变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强化了门阀士族政治C.引发了选官制度变革 D.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3.20世纪初天津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梭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竟平、人权、民友……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C.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学说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4.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中的记录①要大修水利,要大办农业,要大炼钢铁,要把旱地变成水浇田②区上召开了劳模村长和互助组组长联席会,主要内容仍是如何巩固与扩大互助组③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④我回家后,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按照相关历史事件、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5.二月革命时期成立的苏维埃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十月革命后,俄国各地成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1934年改称为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名称的演变体现了A.十月革命的胜利 B.社会性质的变化C.国家版图的扩大 D.民主主体的发展6.1901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国家规划局,设有科学试验室,由政府拨款开展科学研究。到1915年全国已有10多个工业研究所和试验站,大力开展研究工作。通过科研及实验,激励了发明,而发明反过来导致了更高精的产品发展。这表明当时美国A.政府加强经济全面干预 B.垄断组织促进科学研究C.政府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D.知识经济开始得到发展7.1877年,时任法国总统麦克马洪在逼迫共和派内阁下台之后,任命布罗伊再度组成君主派内阁。面对君主派的反扑,控制众议院的共和派议员以惊人的一致对布罗伊内阁投了不信任票。根据当时的宪法,麦克马洪接下来可以A.直接任命内阁 B.直接修改法律C.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D.经最高法院同意解散议会8.据统计,“八七”会议后的三个月内,各地爆发的武装起义多达22次,但唯独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因为湘赣边秋收起义A.提出了土地革命策略方针B.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C.打破了苏联革命道路束缚D.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9.“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现象,最早应该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10.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其中创设了以下情景:在中国维新50周年的祝典日上,英、日、俄等各国元首及夫人来南京参加“万国太平会议”,在上海开设的大博览会上“处处有演说坛,日日开讲论会”。梁启超主要目的是A.提倡平等的外交方式 B.肯定改良的重要作用C.旨在激发民众爱国精神 D.致力于挽救民族的危亡11.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据此可知,清帝退位A.宣告了清末新政的结束 B.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D.导致了革命果实被窃取12.下图为1957年和1986年无锡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统计。这种变化说明A.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B.对外开放扩大收入来源C.农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D.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13.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有史实结论A1954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B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C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成为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宣言书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A.A B.B C.C D.D14.新中国"一五"期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都实行统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样的做法旨在A.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B.调动生产者积极性C.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D.实现资源合理配置15.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 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强C.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 D.复辟帝制行为有违潮流16.松赞干布派使者求亲,当时唐朝的皇帝是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武则天17.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沃封邑大于晋国国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表明当时A.新的阶级关系已经产生 B.儒家德治思想深入人心C.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D.兼并战争能够统一天下18.孙中山在《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一文中指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夹杂在内。材料表明,孙中山A.使三民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B.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C.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醒认识D.意欲放弃走英美式代议制的道路19.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建设三线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地区。“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一战略旨在A.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B.增强我国的国防能力C.推进落后地区的发展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1900年前后,一些英国历史教科书委婉地写道“他们在1842年得到了那个岛”。这个“岛”指的是A.台湾 B.香港岛C.新界 D.九龙司21.历史学家使用“机器生产”“对立阶级”“城市化”“现代工厂制度”等词汇来描述A.西欧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工业社会的来临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2.历史上西方的许多思想家为人类丰富的人文精神宝库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在以下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中,由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是A.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B.地主是贪婪的野兽,永不知足的醉汉,他们留给农民的只是无法抢走的空气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23.考古发现,西周大多诸侯国的青铜器皿上出现了与周王铭文书写极为相似的文字形式,这不仅在黄河中下游诸侯国出土,而且在南方的吴、越等诸侯国也多有发现。这表明当时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同 D.工官制下对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24.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是A.法德和解 B.提出舒曼计划 C.成立欧共体 D.发行欧元25.一本《新撰外国地理》课本的章节目录包括:“中国本部、满洲、波斯、印度、暹罗、法属亚洲、英属马来半岛、英属加拿大及黑暗大陆总论”等。下面对此书的认识哪一个最准确A.这是十八世纪初期英国人对世界地理的看法B.这是十九世纪初期美国人对世界地理的描述C.这是二十世纪初期日本人对世界地理的分类D.这是中国在二次大战后对新国家出现的叙述26.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7.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 B.欧洲审美情趣的影响C.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 D.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28.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举家从北平搬到上海,他编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唱词中“山河万里几多愁-金酋铁骑豺狼寇”成为梅派名段。梅兰芳这些活动旨在A.推动“梅派”艺术的新发展 B.充分发挥京剧的休闲娱乐功能C.借助传统艺术宣传民族救亡 D.推动京剧艺术进一步走向成熟29.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30.据《考工记》记载:凡陶人、瓶人制作的器物,如果有断足、损伤、破裂或突起不平的,就不拿到市场上去售卖。这说明当时A.工商食官制度已被完全打破 B.官营手工业存在商品性的生产C.官营陶器有严格的生产规范 D.民间制陶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启蒙运动者坚信,科学技术将推动社会前进。孟德斯鸠认为,要是摒弃科学技术和工业,只靠小土地有限生息度日,那么“民生必日渐凋敞,国家也将削弱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小邦都可以征服它”。爱尔维修主张,为了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有知识,自然科学即是知识的一部分。霍尔巴赫则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地表白他对知识价值的见解:几何学可区分人们占有的土地,否则将陷于混乱,物理学可引导人们在自然中研究那有助于增进人类幸福的东西,而教授科学的人理应受到尊重、爱戴、得到报偿。启蒙运动者要求科学家参与启蒙运动,投身于社会进步之中。作为一位矿物学家,霍尔巴赫本人是这么做的。百科全书派,还有生物学家布丰等也是这样做的。——摘编自吕乃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传播,完成了科学精神的启蒙,使中国的科学传播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这场科学精神的传播,终究仅仅是一个启蒙,新文化运动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理解,还是有着诸多问题。科学传播者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主要并非出自自己的科研经历,而是通过西方著作间接获得的。中国科学传播者没有充分区分西方盛行的科学观中,哪些是依据于科学实践,哪些是唯科学主义的产物,为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对立种下了隐患。新文化运动对西方人文传统理解得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形而.上学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存在着偏颇,局限了对科学精神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于极端,从长远看不利于科学在中国的移植与生长。——摘编自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者的科学观并加以简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者与启蒙运动者科学传播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32.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商业流通体制改革逐渐在全国铺开。首先,放开政策,积极恢复和发展个体、集体商业,使流通领域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济方式并存的局面;其次,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也迈出了新的步子,1986年全国各地普遍进行了放开小型商业企业的改革,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了“改、转、租、卖”,大中型商业企业多数地方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少数地方已大面积推广;第三,促进商品市场的发育,增加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形成统一的、开放的全国性市场;第四,冲破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传统观念,鼓励形成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资料的流通体制已出现全新的变化。——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早期(1500~1750年),英国海外贸易由弱到强不断得到发展。16世纪30年代,从诺里奇、布里斯托尔等地出口的呢绒,成功地在欧洲市场与意大利的纺织品竞争。16世纪中后期,低地国家在英国呢绒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英国海外贸易的伦敦一安特卫普模式逐渐形成。从1585年到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英国在北美相继建立了6个殖民地,以新英格兰为代表的北方殖民地发展起来的渔业、造船业和运输业,对英国、西印度和北美的三方贸易起到了平衡作用,英国建立了广阔的大西洋商业贸易体系。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对欧洲的进口贸易比重下降到44%,殖民地贸易则在17世纪中期后的一个世纪里增长了近5倍,殖民地开始在英国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摘编自孙燕《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兴起》材料二清代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所造成的。顺治十三年(年),清廷颁布禁海令,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确定以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为对外贸易港口。据统计,乾隆十八年(1753年),即使海关收入达95万两,但是与田赋收入相比,无论从商业还是财政需要来说,均对朝廷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殖民者所表现出的海盗侵扰,极大地加剧了清廷对“外夷”的防范心理。18世纪后半叶起,陷入封建统治危机之中的乾隆皇帝,把四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保证“小人不得勾串滋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出台《防夷五事》,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严格意义上的闭关政策就此开始。正如马克思所说:“与外界完全隔绝,这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摘編自王超《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材料三从新中国对外贸易6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变革与增长是中国对外贸易60年前后一贯的历史实践。2012年.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出口的平均增长仅为1.5%,但中国同期增速接近8%。2008年后,中国商品进口经历了从以工业品为主到农产品和高技术类商品并重的变化,粮食、飞机和汽车的进口分别增加1.18倍、1.8倍和2.95倍。在推行新型城市化过程中,近年来中国进口大豆、玉米等农产品数量均大幅增加,整体粮食进口量占产量比重达14%,相比2008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是对内促进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外推进经济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对未来经济、政治的意义无疑也将是深远的。——摘编自曹阳《中国对外贸易的新格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所处的历史阶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分析18世纪后半期清廷海外贸易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申报》刊登大量有关西藏的广告,有利于增强国民对西藏的认同感,从而加强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故选B;材料与西藏民主改革无关,排除A;CD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2、A【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使军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可以看出,这些措施有利于扩大土族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起到了削弱旧门阀士族地位的作用,故选A;唐朝时期“使军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的规定削弱了旧门阀士族的地位,B错误;题干信息和选官制度无关,C错误;官僚政治体系确立于秦朝,D错误。3、A【解析】

由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可以看出这些人追求的是自由与平等,由此可以体现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故选A项;这些署名体现的是对自由平等思想的追求,不是崇洋媚外,排除B项;卢梭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不是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学说,排除C项;这些署名体现的是追求民主共和,不是君主立宪,排除D项。故选A。4、D【解析】

由材料“大炼钢铁”,可得出①反映的是1958年的以大炼钢铁为核心的大跃进运动。由材料“如何巩固与扩大互助组”,可知②反映的是1953年到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材料“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可知③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材料“红卫兵的世界”可知④反映的是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5、D【解析】

由材料“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到“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到“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可见苏维埃名称的演变体现了民主主体的范围不断扩充,故D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十月革命的胜利,故A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到1934年,苏俄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反映国家版图的扩大,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6、C【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联邦政府成立规划局、实验室、拨款等激励了科研工作的展开,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政府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C选项符合题意;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始于19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A选项错误;垄断组织的作用在材料里无从体现,B选项错误;知识经济得到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D选项错误。7、C【解析】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过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过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因此当众议院议员和总统发生冲突时,麦克马洪可以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C正确,D错误;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要经过众议院同意,A排除;直接修改法律明显不符合民主政治的特征,B排除;8、C【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湘赣边秋收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开始了把革命力量引向农村的伟大实践,打破了苏联“城市中心论”,产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革命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B选项错误,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是古田会议;D选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秋收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指的是戊戌变法时期人人都可以向朝廷上书言事,故B正确;洋务运动时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已经没有皇帝了,故CD错误。10、B【解析】

材料信息主要表达中国维新50周年的成就。由此可知,梁启超此作品的主要目的是肯定改良的重要作用,故B正确;提倡平等的外交方式不是主要目的,故A错误;激发民众爱国精神、挽救民族的危亡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D错误。11、C【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清帝逊位诏书》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转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民族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选C;清帝退位标志封建帝制的结束,A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在清帝退位前,B错误;清帝退位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筹码,清帝是否退位都不影响袁世凯去窃取革命果实,D错误。12、A【解析】

材料图示可知,1986年工资性收入呈大幅上升趋势,家庭经营收入呈上升趋势,表明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发生了改变,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后,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而不是强调对外开放,故B选项错误;材料无锡农户家庭收入分类变化,没有体现农民生活水平,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是否受冲击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13、B【解析】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选项B正确;1956年八字方针提出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选项A排除;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选项C排除;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解决,排除D。14、A【解析】

对劳动力人才实行统一分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劳动体制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以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A;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不是最终目的,排除B;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排除CD。故选A。15、D【解析】

由材料信息“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共和重昭,阴霾肃清”可知,各界民众因为共和制度失而复得而倍感珍惜,这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不得人心,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的席卷全国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国民的民主参政意识,B选项排除;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十分薄弱,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16、A【解析】

唐太宗答应松赞干布和亲要求,将文成公主许配于松赞干布,选项A正确;选项B、C、D与松赞干布生活时间不符,排除。17、C【解析】

根据“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可知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正确;题干涉及的群体依然是贵族,而非新阶级,排除A;晋国是春秋时期国家,当时儒家刚刚形成,不可能深入人心,排除B;题干中的曲沃封君攻伐晋侯不属于兼并战争,排除D。18、C【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孙中山主要表达的是英国财富的贫富分化以及美国官员的选拔存在很多流弊,据此孙中山是在强调在进行了民族和民主革命之后,需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弊端,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新认识,故选C项;孙中山对“三民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是在其晚年的时候实现转变的,故排除A项;同样孙中山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指的是孙中山在晚年实现“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政策,故排除B项;从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来看,孙中山并没有放弃走英美式道路的念头,故排除D项。19、B【解析】

依据材料中“备战、备荒、为人民”信息可知,这一战略将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因此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是这一战略的主要目的,排除。故选B。20、B【解析】

1842年、英国可知,这里的岛指的是香港岛,选项B正确;英国并未割占台湾,排除A;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因此选项C、D排除。21、C【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器制造机器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出现了现代工厂。故C正确;材料只能说明经济方面的变化,不能阐述西欧社会的演变,排除A;材料论述的是技术革命,不是政治革命,排除B;材料不是论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排除D。故选C。22、C【解析】试题分析:A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B项是18世纪末期俄国著名文学家拉吉舍夫是在他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提出的;C项是体现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D项孟德斯鸠的观点。故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23、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周文化在黄河中下游和南方得到传播,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同,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周天子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统治,B选项排除;文字形式相似不能说明实行标准化生产,D选项错误。故选C。24、A【解析】

法德是欧洲宿敌,恩怨极深,所以欧洲一体化实现的关键在于法德和解,故选A项;BCD都是实现或推动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表现,不是关键,排除。故选A。25、C【解析】

材料中的“中国本部、满洲”是作为两个国家出现的,所以可以推断是日本在大陆政策指导下的设想,将中国东北从中国分离出去,建立满洲国。故C正确;十八世纪初期英国人没有侵略中国的意图,排除A;十九世纪初期美国人也不存在对中国侵略的意图,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被打败,不存在“满洲国”,排除D。故选C。26、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在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D项所有内容的时间恰好与材料的时间限定对应一致,故选D。4个经济特区在1980年就已设立,与材料“1984年”的时间设定不一致,排除A;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与材料“1984年”的时间限定不一致,排除B;浦东开放是在1990年,与材料“1992年”的时间限定不一致,排除C。27、C【解析】

唐宋时期瓷器的不同,体现了唐代的文化兼容并蓄而宋代孤芳排外,表现了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C正确;唐宋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未发生变革,A错误;唐宋瓷器的变化与欧洲审美情趣无关,B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唐宋瓷器风格不同,未体现技术的变化,D错误。故选C。28、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梅兰芳创作《抗金兵》、《生死恨》等以爱国救国为主题的戏剧,适应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入侵下宣传民族救亡的需要,故C项正确;梅兰芳创作爱国戏剧是对时代形势的反应,并非单纯的发展梅派”艺术,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京剧的功能及发展,排除BD两项。故选C。2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江南制造局”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学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由此判断选B。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30、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工记》是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因此,材料信息“凡陶人、瓶人制作的器物,如果有断足、损伤、破裂或突起不平的,就不拿到市场上去售卖”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也存在商品性的生产,故B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工商食官制度已被完全打破,故A正确;材料主旨未强调官营陶器的生产规范,故C错误;材料信息和民间制陶业无关,故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科学观: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自然科学是知识的一部分,拥有科学知识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科学家应受到尊重并积极投身于社会进步事业。简评: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启蒙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及科学家的社会地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不同之处:启蒙运动者传播科学主要基于自身的科研经历,而新文化运动者则主要通过西方相关著作间接获得,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存在偏颇;启蒙运动者的科学传播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而新文化运动者对西方人文传统理解不全面,这使得在科学宣传上存在片面性,容易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对立。主要原因: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西方资产阶级力量不同,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中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不同,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相对滞后,且人文精神相对缺失。【解析】

(1)科学观,根据材料“启蒙运动者坚信,科学技术将推动社会前进”可得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根据材料“为了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有知识,自然科学即是知识的一部分”可得出自然科学是知识的一部分,拥有科学知识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根据材料“启蒙运动者要求科学家参与启蒙运动,投身于社会进步之中”可得出科学家应受到尊重并积极投身于社会进步事业。简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启蒙运动者强调科学的发展,尊重科学并要求投入科学活动,这有利于科学的进步和启蒙思想传播,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及科学家社会地,最终有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不同,根据材料“还是有着诸多问题”“主要并非出自自己的科研经历,而是通过西方著作间接获得的”可得出启蒙运动者传播科学主要基于自身的科研经历,而新文化运动者则主要通过西方相关著作间接获得,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存在偏颇;根据材料“为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对立种下了隐患。新文化运动对西方人文传统理解得不够全面”等信息可得出启蒙运动者的科学传播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而新文化运动者对西方人文传统理解不全面,这使得在科学宣传上存在片面性,容易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之可知,新文化运动者与启蒙运动者科学传播的不同,经济方面,中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近代科学发展程度方面,西方近代科学发展较快,而中国近代科学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