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必修4《哲学与文化》细节知识整理必修4《哲学与文化》细节知识整理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3.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4.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5.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6.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子是唯物和唯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7.
哲学不能提供事情的具体的解决方法8.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9.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的存在方式
10.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精神的力量可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的力量。1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决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2.不能创造、消灭、改变、战胜、变革规律,可以认识、利用、尊重、遵循规律。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能改变规律本身,规律本身无好坏之分。13.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不能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客观规律可以制约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14.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15.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16.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不是大脑的机能。只有人有意识、能实践。17.意识不能直接改造世界,必须通过实践,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18.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9.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20.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1.
实践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2个,即参加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22.
意识、实践、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只能是人。23.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4.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顺序不能错)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过程。25.
认识的发展是不断用新认识超越和发展已有认识的过程2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2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29.
认识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顺序,或者是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认识秩序30.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不存在孤立的事物31.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说法错误32.
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33.
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是人不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建立新的联系,不能消灭联系34.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35.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的变化不一定就能推动整体的发展。36.
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7.
变化不等于发展,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现的事物38.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39.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量变不一定能引起质变40.
矛盾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被解决。41.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做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4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44.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地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45.对立性和同一性不是矛盾的双方,而是矛盾双方的关系46.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4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48.社会意识的具有相对独立性49.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50.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52.生产国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53.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4.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改革55.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是人民群众,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5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不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57.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58.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59.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60.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61.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62.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6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65.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66.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67.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68.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69.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70.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71.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源泉、动力、目的。7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73.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74.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7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76.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77.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78.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79.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0.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
8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8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8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84.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85.中华民族精神食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86.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87.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88.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89.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90.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91.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9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93.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94.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95.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不是根本动力。96.“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97.“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