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第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第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第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第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标要求了解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认识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方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斗争,使苏俄陷入①________当中目的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整理并了解: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内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最重要的是②______________,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特点用③______________手段控制社会经济作用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④________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余粮收集制

军事和行政

农民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注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及结论(1)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匮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⑤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的非常政策,是超越生产力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措施。(2)结论:超越了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军事性与共产主义

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新经济政策内容农业重心是调整⑦______________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⑧__________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特点用⑨__________________关系来扩大生产作用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与农民

租让制

市场和商品货币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注意: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灵活性(1)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⑪____________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2)最大的特点是采取妥协、退让和灵活的措施来发展经济,如列宁所说: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3)是列宁对⑫____________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经济建设

小农经济

苏联模式背景(1)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2)⑬________年1月,列宁逝世措施(1)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⑮________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特点(1)经济上:⑯__________________,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2)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1924

“社会主义工业

化”和“农业集体化”

1937

生产资料公有制

苏联模式评价积极性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苏联模式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⑰____________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性排斥⑱____________,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⑲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卫国战争

市场经济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苏联模式经验教训经验苏联模式的创立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训(1)一定要坚持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3)坚持㉒______________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4)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落后的社会生产

力水平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可持续发展

总结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种方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㉓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㉔__________________存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斯大林单纯利用㉕________手段,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通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生产关系的变革

多种所有制

形式

行政

史事分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家领导人的公开发言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如下表所示)。

讲话内容及时间解读(1)“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列宁(1920年)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形势十分险恶。国内战争开始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核心的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这一举措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间接导致了国内战争结束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讲话内容及时间解读(2)“如果他们(农民)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列宁(1921年)面对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爆发的严重经济、政治危机,苏俄政府调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和农民的关系,恢复自由贸易,通过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以货币工资取代实物配给制等市场化措施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稳定与恢复,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讲话内容及时间解读(3)“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斯大林(1937年)20世纪20年代初,斯大林上台时,苏联工业基础薄弱,国家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出于加强国防、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形成了“苏联模式”。苏联模式推动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但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了苏联后续的发展

讲话内容及时间解读(4)“应当让企业制定出紧张计划……但这种计划要制定得能够完成。如果说,让一个企业或者工业部门制定出不可能完成的紧张计划,那么,我们必然会使与之协作的其他企业或者部门也都完不成。这样,势必为比例失调制造条件。”——赫鲁晓夫(1953年)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以消除苏联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侧重于改变以往过分集中的农业、工业管理体制,使农庄和企业获得一定的自主权。这些改革迈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一步,但是其指导思想未能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参照材料中的示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空白处的解读。【答案】

解读(2)(3)见上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7世纪末的俄国虽然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但相较于当时在尼德兰和英国占优势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俄国的商品经济还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1689年,彼得一世亲政,决定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他建立参政院作为中央政府的最高管理机构,在地方设立市政机构和省级行政单位,颁布“官秩表”,取消贵族任官特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史事分析(2)改革期间,俄国还开凿了运河,并与外国缔结商务条约以支持对外贸易发展。彼得一世还下令兴建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创办博物馆,兴办报刊,提倡学习西欧的生活方式。在推行义务征兵制的基础上,彼得一世依靠兴办兵工厂,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和引进武器设备,使俄国成功占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为营造新都圣彼得堡奠定了基础。列宁曾说:“彼得大帝迅速地促使野蛮的俄罗斯人迅速采用西欧的成果,决不惜用独裁手段,在反对野蛮势力时,决不拒绝使用野蛮的斗争手段。”——李锡海《俄罗斯帝国之父彼得一世》(1)据材料,概括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答案】

特点:措施全面系统;致力于学习西欧;效果较显著;改革态度坚决、手段强硬。(任答三点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列宁所用的“野蛮”一词的双重涵义,并运用近现代俄国(苏联)相关史实印证列宁此话的合理性。【答案】

涵义:既表示俄罗斯文明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欧(仍处于封建社会),也表示政治手段残忍粗暴(违背民主法治精神)。史实:国内战争时期,采取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在工业化建设阶段,建立起排斥市场经济且权力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使苏联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但也有学者批评“书中俯拾即是的史实错误比瓦隆布罗萨秋天的落叶还要多”。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史料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情境探究材料如下图所示:受访者:

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4岁时父母被送去古拉格劳改营。访谈内容:

斯大林统治下的生活在精神上更为富足——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我们相信,如果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但我们认为,正在建造的社会足以保证每个人的温饱,只有和平,没有战争。受访者:

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访谈内容:1931年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年至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年和1930年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1)据材料,说明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原因。【答案】

生活情况: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感受到了精神的富足(或答生活是充满希望的)。原因:斯大林时期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维护了苏联的国家安全,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任答两个角度即可)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感受到了疾病、饥饿与死亡,生活困苦。原因: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影响人们生活;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计划经济体制执行僵化,脱离实际,造成了粮食危机。(任答两个角度即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答案】

启示:改革需要结合国情;改革需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相适应;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3)你如何看待《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的史料价值?【答案】史料价值:《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一书中含有大量作者对斯大林时期生活的民众进行采访后汇总的史料,可用于研究斯大林时期苏联民众的生活情况及苏联模式的实施效果;该史料可作为其他文献史料的拓展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有文献史料的不足;但该史料主要为口述史料,当事人在叙述过程中难免出现记忆偏差,因此史料带有主观色彩(或作者在选取素材时无法避免因自身水平限制或所持立场带来的倾向性,在使用时需加以辨别)。(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但论述角度需保证全面性,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口述史料的优势和缺陷)历史写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世界革命”到“和平共处”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逐步形成了世界革命思想,认为俄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要互相促进。十月革命后,列宁将这一思想确立为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要在国际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统一的世界苏维埃共和国”。1918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阐述,“十月革命利用了国际帝国主义的‘暂时故障’才能够取得胜利。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俄国苏维埃始终孤立无援,那么前途是没有希望的,能够拯救俄国的是唤起‘全欧洲的革命’,从一国的革命转变成世界革命”。1920年夏,苏维埃政府曾尝试借苏波(波兰)战争来唤起世界革命,最终失败。——杨泰龙《列宁世界革命理论的发展演进及其意义》等材料二1921年3月,苏波签订里加和约后,列宁对外战略发生明显转变,把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问题提上日程。1921年5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认为苏维埃政权在国际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今后俄国共产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