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亭石南路改造工程管线工程设计说明管线工程设计说明一、概述项目背景在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并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创新驱动、一体化发展、生态岛建设、民众幸福感及保生态、优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城区等方面被多次提及。城乡环境更加美丽宜居。环保执法处罚数、查封数、环评审批数均为全市第一。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整治329家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数量全市第一,PM10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建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1.2万亩。投入2.5亿元建成垃圾分类全链条,569个居住小区实现楼层撤桶与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全覆盖,餐厨垃圾自运量提前4个月完成市下达指标,其他垃圾月收运量首次出现负增长。持续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清理积存垃圾32万吨。新建、改造公厕519座,提前一年完成“厕所革命”三年任务。超额完成白云山“还绿于民”拆违和绿化年度任务,完成3条进山路径优化提升工程,完成同泰路等6条主干道景观提升、11个乡村绿化美化、22个区级容貌示范社区创建,建成河涌碧道100公里、绿道20.3公里、口袋公园26个。今年的主要目标是:保持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现代化中心城区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安定和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民主法治健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年均增长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76万元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提前实现全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坚持统筹协调,着力推动一体化发展。完善路网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交线网,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发挥交通枢纽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务便利化。加强对城市空间、建筑风貌、历史文脉的规划和管控,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政策,加强景观治理,提升建设水平和软实力。更新老城区配套设施,完善地区公建设施,推进公共服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协调共享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精细化品质化管理,坚持重心下移,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区。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出租屋分类和信息化管理,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资产监管,推进以政经分离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要实现以上的目标白云区坚持统筹协调,着力推动一体化发展。通过现场调查,丛云路和集贤路道路路面以水泥混凝土为主,慢行道破损严重,每逢雨季,车行道积水严重。为深入推进创文、创卫工作开展,解决区域部分道路病害和人行道破损严重的问题,本项目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定位,遵循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思路,特开展本工作,保障民生,提升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幸福感。本项目的建设同时将对改善片区的道路交通环境、完善周边路网结构,优化内部道路交通组织,提升项目周边整体形象,从而推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带动白云区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白云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沿线小区、企业的进驻,道路车流量不断增大,道路病害愈发严重,亟需对道路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同时,随着区域周边道路市政化的逐步推进,为保证道路沿线企业及居民的出行安全,提升道路沿线整体形象,本项目迫切需要按市政道路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工程规模本项目为亭石南路改造工程,建设规模为:城市支路路面提升改造2.692km;新建两座1x17m和1x10m预应力砼空心板梁人行道桥,桥梁全长22.0m和15m,新建一座1x17m钢箱梁人行天桥,桥梁全长16.9m;新建6孔通信排管3125m;新建8孔电力排管3160m;城市支路沿线照明路灯、市政道路绿化以及交通设施改造。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桥涵、排水、绿化、照明以及交通等市政配套工程。任务依据本项目为亭石南路改造工程,建设单位为广州市白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本项目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以及照明工程。本项目初步设计依据如下:(1)本项目中标通知书;(2)本项目设计合同(3)《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4)《广州市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5)《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6)《《广州市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7)《广州市白云区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8)《广州市白云区综合交通提升规划(2019-2035年)》;(9)广州市白云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县道X289线(丛云路-集贤路)升级改造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的复函;(10)亭石南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11)《亭石南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年7月);(12)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规划资料;(13)本项目测量勘察基础资料;设计依据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3、《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4、《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5、《给水排水构筑物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9、《广州市电力管沟设计指引》;10、《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2014);11、《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GB/T50853-2013);12、《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2019);13、《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T50374-2018);1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7、《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18、《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19、《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穗水规字[2018]5号)20、《关于排水井加装防护网工作的通知》(穗排水中心通[2010]52号文)21、《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市政规划篇)22、《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2013.1023、《检查井盖》(GB/T23858-2009);24、《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25、《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26、《雨水口》(16S518);27、《城乡排水项目规范》(GB55027-2022)28、《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29、《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30、其他有关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现状分析1、整体分析现状主要有电力、通信、给水、雨水及污水管线。(1)其中雨水管线部分路段为雨水管,部分路段为盖板沟,局部路段缺失雨水篦子,导致路面积水。(2)现状人行道上检查井井盖破损老旧。(3)人行道沿线(约2800米)有较多架空线,含10kv电力、通信。2、细节分析(1)现状架空线凌乱不堪。(2)现状雨水口开口较小、现状路面积水(3)现状井盖破旧、消火栓老旧(4)现状电力井位于车行道,且仅有6线,不满足满足远期12线需求。设计原则地下管线应根据相关规划,收集各种地下管线现状及规划资料,其设计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根据城市建设远景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容量,同时要考虑近期建设的需要,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因地制宜、合理规划,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与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相协调,使规划更趋科学合理。4、各种管线工程应当按照管线综合规划的断面结合道路埋设,应当由道路边线向道路中线方向排列,在路东、南侧按供水支管、电力电缆、污水管、雨水管的顺序敷设;在路西、北侧按供水支管、通信电缆、供水干管、热力管、燃气管的顺序敷设。宽度40m及以上的道路,有条件的可采用双管线布置。各种管线走向,应当与道路中线平行,横过道路的管孔应与道路中线垂直。管线综合设计1、各工程管线直埋敷设的水平净距的要求应根据各类管线的不同物性和设计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工程管线相互间水平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注:燃气管线采用聚乙烯管材时,燃气管线与热力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执行。2、各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最小垂直净距的要求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m)序号管线名称1234567给水管线污水、雨水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通信管线电力管线再生水管线直埋保护管及通道直埋保护管1给水管线0.152污水、雨水管线0.40.153热力管线0.150.150.154燃气管线0.150.150.150.155通信管线直埋0.50.50.250.50.250.25保护管及通道0.150.150.250.150.250.256电力管线直埋0.50.50.50.50.50.50.50.25保护管0.250.250.250.150.250.250.250.257再生水管线0.50.40.150.150.150.150.50.250.158管沟0.150.150.150.150.250.250.50.250.159涵洞(基底)0.150.150.150.150.250.250.50.250.1510电车(轨底)11111111111铁路(轨底)11.21.21.21.51.5111注:a.用隔板分隔时不得小于0.25m;b.燃气管线采用聚乙烯管材时,燃气管线与热力管线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执行;c.铁路为时速大于等于200km/h客运专线时,铁路(轨底)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1.5m。3、工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净距要求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各种工程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工程管线与建、构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m)管线名称建(构)筑物地上杆柱(中心)道路侧石边缘有轨电车钢轨铁路钢轨(或坡脚)通信照明及<10KV高压铁塔基础边≤35KV>35KV给水管线d≤200mm1.00.53.01.52.05.0d>200mm3.0污水、雨水管线2.50.51.51.52.05.0再生水管线1.00.53.01.52.05.0燃气管线低压0.71.01.02.01.52.02.0中压B1.0中压A1.5次高压B5.05.02.5次高压A13.5直埋热力管线3.01.03.0(>330kV5.0)1.52.05.0电力管线直埋0.61.02.01.52.010.0(非电气化3.0)保护管通信管线直埋1.00.50.52.51.52.02.0管道、通道1.5管沟0.51.03.01.52.05.0注:a.地上杆柱与建(构)筑物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表5.0.8的规定;b.管线距建筑物距离,除次高压燃气管道为其至外墙面外均为其至建筑物基础,当次高压燃气管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或增加管壁厚度时,管道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3.0m。c.地下燃气管线与铁塔基础边的水平净距,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地下燃气管线和交流电力线接地体净距的规定。4、工程管线与绿化树种间最小水平净距要求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宜符合下表中的规定。工程管线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管线名称最小水平净距乔木(至中心)灌木给水管线1.51.0污水、雨水管线1.51.0再生水管线1.01.0燃气管线低压/中压0.750.75次高压1.21.2直埋热力管线1.51.5电力管线直埋0.70.7保护管0.70.7通信管线直埋1.51.0管道、通道管沟1.51.0注:直埋蒸汽管道与乔木最小水平间距为2.0m。5、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10kv电力电缆、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信管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布置。6、管线之间遇到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1)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2)小管线避让大管线;(3)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4)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7、管线综合设计根据规划要求,本项目管线综合内容主要包括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等,具体详见《管线综合横断面图》。管线综合横断面图(K0+000.0~K0+660.0)管线综合横断面图(K0+660.0~K0+1050.0)管线综合横断面图(K0+1050.0~K1+840.0)管线综合横断面图(K1+840.0~K2+050.0)管线综合横断面图(K1+840.0~K2+050.0)管线综合横断面图(K2+050.0~K2+692.561)改造方案(1)雨水、污水:根据现场踏勘调研,亭石南路排水管道已在2020年完成雨污分流,现状道路雨季不存在积水现象,拟保留原排水管道。(2)给水:保留现状给水管道,提升消火栓并在现状缺漏处新建消火栓,以确保消火栓间距不超90m。(3)电力通信:现状道路沿线有3线现状电力排管及现状6线架空通信线缆及通信排管,拟将通信下地约2800米,迁改现状通信管道4112米,迁改现状电力管道2552米,全线2800米新建6线通信排管及8线电力排管。(4)井盖:保留所有管道检查井,井盖均需进行井盖提升,人行道上检查井需增加装饰盖板。主要工程内容1、升级改造a)检查井提升——将现状雨污水、给水、通信、电力提升至道路标高,并更换部分老化井盖,排水检查井均设置防坠网;b)改造雨水口——更新雨水箅子并提升至道路标高;c)新建雨水口及雨水口连接管——沿路部分道路无现状雨水口,路面雨水仅靠纵坡排水,暴雨时易导致路面积水形成内涝,因此,部分道路布置平篦式双箅雨水口,并新建DN300雨水口连接管,以收集路面雨水排至现状雨水管道。d)排水管道清淤——对于淤积,堵塞的检查井及排水管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清掏,疏通。e)拆除现状电线杆,并新建通信排管。2、检查井盖及雨水口改造原则(1)井盖设施设计原则a)满足道路竖向要求,在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的井盖均必须与地面齐平;b)满足相关设计验收规范标准要求,产品选择必须有符合相关要求标准的合格证书。c)满足广州市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要求,满足道路景观要素需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协调统一的要求。d)充分考虑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协调与平衡,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所有种类的检查井安装防坠网应急安全警示装置等附件设施。(2)井盖更换与修复原则a)根据改造后的路面标高,对检查井井口进行提升改造,并对于位于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的井盖加装装饰性填充井盖,机动车道采用铸铁井盖;b)根据道路的路面改造情况,路面加铺沥青后,新建路面标高略高于原现状路面标高,检查井井口金台身后需保证完成后的井盖面与周边路面平齐。c)所有井盖表面均需注明管线类型,井盖和井壁均须标明井盖设施权属单位名称和保修电话;d)圆形排水检查井均设置防坠网,防坠网绳采用高强度聚乙烯等耐潮防腐材料。直径8mm,单绳拉力大于1600N,整网承重不小于300kg。(3)雨水口改造原则a)配合路面标高调整雨水口需同步进行抬升改造,雨水口按照广州市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雨水口箅子标准,根据道路雨水量对雨水口进行改造。b)原则上,道路雨水口位置不改变,如部分机动车道边线变动,则需根据新的路侧石边线新建雨水口排,往雨水检查井连接管,并拆除原雨水口。c)雨水口应设在道路标高的最低点,道路交叉口范围的雨水口,根据交叉口竖向设计,在最低点处设置雨水口,对于如雨水口出现堵塞,被掩埋,破损情况严重的,需进行重建改造。3、检查井抬升及井盖更换a)检查井抬升及井盖更换的设计范围为道路改造的范围内的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b)人行道上的雨污水、供水、合流水井盖采用填充式井盖详见《2018广州城市道路品质实施实施指引-井盖分册》(DBJ44010/T),160-2013-PS-002,井盖承压能力不应小于C250级。c)对设计范围内的车型道上的给排水圆形井盖燃气井盖及现状排水井盖统一更换为新型防盗可伸缩防下城市的新型球墨铸铁井盖,井盖材质为球墨铸铁承压,等级为D400,井盖做法详见《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T),160-2013-PS-010。d)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的电力通信照明及公安交通等井盖采用矩形装饰性井盖,矩形井盖应与周边人行道砖平行,并尽量使周边人行道砖少切割保,保留整块砖的完整性美观性。所有井盖应满足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4、检查井盖、水箅提升改造(1)工艺流程检查井盖、水箅安装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a)准备工作;(b)检查井筒调升;(c)安放检查井盖/水箅;(d)提升检查井盖/水箅;(e)质量检查验收。图6.9-1检查井盖、水箅安装工艺流程图①准备工作1)施工前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结合沥青路面摊铺工艺编制检查井盖、水箅安装施工方案,检查所用工具、材料,如检查井盖、水箅、调节环、限位井筒等。2)施工前应对安装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包括工作内容、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措施、路面铺筑人员与井盖安装人员配合等内容;安全技术交底应包括安全事项、操作规程、危险点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②检查井筒调升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道路检查井筒调升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检查井盖拆除,施工前应在井筒内设建渣承盘,防止建渣掉入井内,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完成后,应清理建渣,取出建渣承盘。2)检查井盖周边道路的拆除厚度应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井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拆除宽度应保证新建检查井盖的安装要求且应保证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的整体性。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检查井盖拆除应先用切割机将路面切割整齐,再拆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拆除面应平整,拆除时应不扰动基层,如基层有扰动或破损时应对基层进行加固处理。拆除检查井盖后的工作面应清理干净,无松动、破损及杂物。4)旧检查井盖拆除后,宜采用调节环方式调升检查井筒。5)采用现浇加高井筒时,应使用定型内模浇筑水泥混凝土,其抗压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6)拆除检查井盖后的工作坑采用沥青混凝土填筑时,应使用限位井筒模具作内模,沥青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均匀涂刷乳化沥青或热粘油,含油量宜为0.6~0.8kg/㎡,沥青混凝土填筑时应分层摊铺,分层夯实,每层厚度宜为5~8cm,用夯击设备夯击密实,密实度不小于95%。③安放检查井盖/水箅1)检查井盖、水箅的安装宜采用与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同步安装、同步提升的方法进行。2)检查井盖、水箅安装前应检查检查井、雨水口的井筒尺寸与检查井盖、水箅适配,顶面坡度应与道路纵横坡度一致,顶面标高应不高于沥青混凝土铺筑标高且符合检查井盖、水箅的安装要求。3)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前,应在检查井盖、水箅上表面涂刷防粘结油,水箅表面应安放防漏板,并在防漏板上表面涂刷防粘结油。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后应立即将检查井盖、水箅顶面的沥青混合料清除,提升检查井盖、水箅至适当高度,在检查井盖、水箅法兰盘下及周边均匀填充沥青混合料至虚铺高度,沥青混合料应铺筑平顺,然后安放检查井盖、水箅。检查井盖、水箅与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同步碾压。4)采用限位井筒安装方法时,应在限位井筒表面涂刷防粘结剂。摊铺完成后应立即将限位井筒顶面的沥青混合料清除,进行沥青路面初压,初压完成后取出限位井筒,在检查井盖、水箅法兰盘位置均匀添加适量沥青混合料,安放检查井盖、水箅。检查井盖、水箅与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步碾压。5)检查井盖安放时,其铰链位置应朝来车方向;水箅安放时,其铰链位置应朝来车方向或路缘石方向。④提升检查井盖/水箅1)下层沥青混凝土铺筑完成后,进行上一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时,检查井盖、水箅应按上一步骤第(3)条或第(4)条规定进行安装。2)检查井盖、水箅安装完毕后,应启闭一次,确保井盖设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⑤质量检查验收1)主控项目a)检查井盖、水箅安装应稳固,无损坏、响动、翘跛和错盖现象。b)检查井盖、水箅周边的沥青混凝土应碾压密实,整齐美观,无松散、离析、开裂、脱层等现象,压实度应不低于道路的压实度标准。2)一般项目a)路面铺筑质量应符合CJJ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8.5.1条的要求。b)调升井筒直径应与井座适配,调升井筒与井座之间的总间隙不得大于10mm。c)检查井盖、水箅应与路面平顺衔接,无错台及裂缝。d)检查井盖、水箅表面应无残留的沥青混合料。e)井座下缘口应不高于调节环顶面。f)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拆除后的工作坑基面应平整、清洁、无松动,侧面应垂直、整齐。g)沥青混合料不得从井筒与检查井盖(水箅)之间缝隙漏料。5、雨水口1)箅子的材质采用球墨铸铁。2)平篦式雨水收集口篦子须具备防盗、防滑、防噪音、防跳动及防意外开启的功能。3)井盖底面须注有承压等级等字标。4)井盖表面必须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