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公司法第一节公司法概述一、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一)公司的概念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企业法人。公司是营利性法人。(二)公司的特征公司是人与资本联合体共同经营的高级形式,而合伙企业则是人与资本联合体共同经营的低级形式。公司与普通合伙企业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
1.成立根据不同。合伙企业是根据合同成立的,它需要合伙人之间的合意,没有合意就不能经济法完整教学课件成立合同。而公司成立的基础是公司发起人制定的章程。章程是共同行为的标准,同意者即可加入。因此合伙企业是契约式企业,而公司是股权式企业。合同法多为任意性规范,当事人之间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规定合同条件,“合同就是法律。”所以合伙的设立的条件比较宽松,国家干预较少,实行契约自由原则。而公司法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规范基本上都是强制性规范,当事人不能任意自行规定公司的各种条件,它必须严格符合公司法的规定。2.人身信任性质不同。合伙企业是人的组合,普通合伙人负无限连带责任,其人身信任性质更大。普通合伙人之一死亡、破产或退伙的,合伙企业解散,合伙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每一普通合伙人都是另一普通合伙人的代理人。公司是加入行为,新股东入股无需全体股东同意(无限公司与合伙同)。股东不能作为公司代理人(授权管理者除外),更不能作为其他股东代理人。
3.是否具有独立民事主体资格不同。公司是法人而合伙企业不是法人。大多数国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仍是区别公司与合伙的最主要的分水岭。合伙企业原则上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但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合伙企业有法人资格。英美在某些特定场合把合伙视为一个实体,如美国法律规定,合伙企业是独立于合伙人的一个组织体,可以合伙名义起诉、应诉。
4.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的责任不同。普通合伙人负无限连带责任,即使承认合伙是法人的国家也如此。而公司股东以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5.是否作为纳税主体不同。合伙企业像个人独资企业一样在法律上没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合伙企业本身不是纳税主体,合伙人的收益则由合伙人缴个人所得税。即一重征税。而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公司本身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分红,股东也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即双重征税。二、公司的分类(一)大陆法系国家公司的法定分类大陆法系国家公司法根据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任和组织形式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1.无限公司。无限公司(unlimitedliabilitycompany)是指由2名以上股东组成的,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的公司。股东应为自然人。日本称无限公司为“合名会社”。
2.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company,简称Ltd.)是指股东对公司债务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的公司。日本称有限责任公司为“持分会社”。3.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publiclyheldcorporation,简称Co.)是指公司全部资本分为均等的股份,股东对公司债务以其所认购的股份金额为限承担责任的公司。日本称股份有限公司为“株式会社”。
4.两合公司。两合公司(jointventurecompany)是指由一个以上无限责任股东与一个以上有限责任股东所组成的公司。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并对内执行业务,对外代表公司,有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两合公司与英美法系的有限合伙企业类似。日本称两合公司为“合资会社”。股份两合公司是指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无限责任股东,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有限责任股东组成的、资本划分为均等股份的公司。有限责任股东的资本为股份,兼有无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股东大会不是最高机关,只代表有限股份股东,股东大会决议不能约束无限责任股东。(二)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的法定分类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法按持股对象以及股权转让的不同,对公司进行分类。
1.封闭式公司。封闭式公司,英国称为“PrivateCompany”,美国称为“CloseCompany”,其类似于大陆法系的有限公司。
2.开放式公司。开放式公司,英国称为“PublicCompany”,美国称为“publiclyheldCorporation”,其类似于大陆法系的股份有限公司。(三)公司的学理分类第一类是人合公司,公司的信用以股东个人为基础而不侧重于公司资本,无限公司是其典型。第二类是资合公司,公司的信用以公司资本为基础而不是侧重于股东个人信用,股份有限公司是其典型。第三类是人合兼资合公司,兼具股东个人信用和公司资本,两合公司是其典型。由于有限公司股东很多都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因此有限公司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人合兼资合公司。(四)母公司、子公司与总公司、分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是根据公司之间的控制或支配关系作的划分。
1.母公司。根据公司之间的控制或支配关系,把公司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又称控股公司,是指持有另一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对另一公司实际控制的公司。实际控制是指母公司占子公司出资或者持有的股份50%以上;股权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但依其股权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或者母子公司签订的控制协议已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控制。母公司又分为纯粹的控股公司和混合控股公司。纯粹的控股公司其本身不从事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混合控股公司除了控制子公司的活动外,本身又直接经营。
2.子公司。子公司指被另一公司持有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或通过协议方式被另一公司实际控制的公司。母子公司各为独立的法人。子公司就是公司法上的公司,有自己一整套的组织机构,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有独立的财产,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我国公司法没有对子公司专门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如果像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一样实行直接管理,即对子公司业务的经营、资金的调度、人事的安排直接决定,子公司就丧失其独立人格,就要对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母公司对子公司只能实行间接管理,即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决议,让母公司的意思志转化为子公司的意思才是合法的,否则母公要司承担连带责任。母公司往往控制或支配着许多子公司,这种控制关系的确定化或稳定化,就形成了以母公司为核心包括下属许多子公司的团体,甚至还包括被持有一定股权但未达到控股程度或有长期合作合同的、有合作关系的公司或企业。此团体就是公司集团。
3.总公司。根据公司的管辖系统,可以分为本公司和分公司。总公司或本公司就是公司法上的公司,只是它设有分公司而已。没设分公司的不能称总公司。所以我国公司法没有对总公司进行专门规定。4.分公司。分公司是与总公司或本公司相对应的概念,是总公司或本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分公司没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公司章程,只能以总公司的名义活动,可在总公司名称后加上“分公司”;能以分公司名义起诉、应诉;不设董事会等管理机构,只有业务管理人;没有独立财产。业务的经营、资金的调度、人事的安排,均由总公司统一指挥决定。分公司实质上并非公司。在我国“分公司”名称并不是按上述严格的法律意义使用的。如“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上海分公司”,实际上是独立的法人组织,只是与总公司存在上下级的管理关系。总公司在登记机关领的是公司营业执照,分公司也要登记,领的是营业执照。日本、韩国的“株式会社”在中国应登记为“股份有限公司”。(五)本国公司与外国公司依据公司的国籍不同,把公司分为本国公司和外国公司。
1.本国公司。本国公司就是指依据本国法律设立的公司。我国以设立公司依据的法律来确定国籍。依据我国法律设立的公司就是中国公司,如外商投资企业是依据我国法律设立的公司,是中国公司,受中国法律管辖。
2.外国公司。外国公司是指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设立的公司。在实际中,外国公司,一般就是指外国公司在本国的分公司。外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子公司,无论是合资公司、合作企业或外资企业,都是中国公司。外国公司只有得到该国的认许或批准、并办理必要的登记手续后才可在该国营业。各国一般允许外国公司在境内活动,并适用普通公司法,享有国民待遇。外国公司的代表处不是分公司,不能在本国经营,只能为外国公司收集或传递信息。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必须向中国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其公司章程、所属国的公司登记证书等有关文件,经批准后,向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六)跨国公司和一国公司根据公司是否有分支机构在国外,公司分为跨国公司和一国公司。
1.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相对于一国公司而言的,指以本国为基地或中心,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子公司或举办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中国公司可形成跨国公司,外国公司也可形成跨国公司。就严格的公司法意义来说,跨国公司并不是一种公司而是公司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联系。
2.一国公司。一国公司是指只在一国经营,没有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公司。(六)国营公司、公营公司与民营公司根据公司资本构成的不同,把公司划分为国营公司、公营公司与民营公司。
1.国营公司。国营公司在西方国家中是一种不同于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组织形式,不受公司法调整,而是由公法调整。其特点是全部资本由政府投资,并由政府承担其亏损,公司的经营管理由国家代表、企业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的董事会负责,同时其资本也不分为股份。因而它被视为国家“独资”经营的公司。
2.公营公司。政府资本超过公司总资本额的50%以上的公司为公营公司。
3.民营公司。私人资本超过公司总资本额的50%以上的公司为民营公司。公营公司与民营公司属于公司法上的公司,受公司法调整。我国把专家、学者和媒体习惯把私营企业称为民营企业是不对的,民营企业是相对国营企业与公营企业而言的。我国现在的国有企业国家也不再直接经营,已经把经营权授予给企业,所以原来国营企业就改称现在的国有企业。国家工商局曾几次下文指出,私营企业不能称为民营企业。三、公司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一)公司法的特点第一,公司法是组织法。公司法全面调整公司的设立、公司治理等各个方面。第二,公司法是行为法。它调整公司特有的活动,如股票和公司债的发行与股权的转让等。第三,公司法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主要由强制性法律规范构成。而合同法主要由任意性规范构成,体现的是契约自由原则。(二)公司法的适用范围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中调整有限公司的规范,是公司法的特别法。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特别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特别法,特别法无规定的适用普通法。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本法;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二节公司法的基本制度
一、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制度和公司的独立人格制度(一)股东有限责任制度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超过公司股东出资或股份的债务,股东没有义务承担责任,除非股东滥用公司的独立责任和股东的有限责任。法律之所以规定股东的有限责任,因为投资的风险太大,为了鼓励投资,就规定了股东的有限责任。(二)公司独立的法律人格公司有独立的人格,独立于股东,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应当具备四个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四个条件就是一个组织能成为法人的法律特征,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有独立的财产和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是企业法人,其独立的人格最根本的是公司有独立的财产,能独立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说明公司能独立承担财产责任,包括公司责任与股东责任的独立、公司责任与其法定代表人及其工作人员责任的独立、公司责任与其他法人组织包括其母公司责任的独立。公司股东享有有限责任的对价是其失去对投资的所有权,转而为对公司享有股权。其投资也变为独立于股东的公司财产。公司只有拥有独立的财产,才可能独立承担责任,才能最终成为独立的法人而享有法律上独立的人格。有的人把股东的有限责任误解为公司负有限责任。其实,公司与自然人一样,对债务是负无限责任的,只有破产时例外。公司承担的是独立责任。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法人财产权”是否是所有权呢?西方国家的公司法一般直接规定,公司对公司财产享有所有权。财产权主要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和期权。而法人财产权不是一个很明确的概念,甚至无法和国有企业的经营权相区别。规定公司对公司财产享有财产权,虽说比起国家所有权有进步,但毕竟这样的规定不彻底。因为没有所有权,公司就没有独立财产,没有独立财产就不可能承担独立责任,最终不能成为法人。这反映了立法者的顾虑,但也为国家干预公司经营留下隐患。案例:夫妻公司争“公”“私”南京市东南图文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沈有军发现公司的大部分钱54万元被转到证券公司。他知道只有一个人可为即公司两名股东之一的妻子刘无文。他到证券公司要求对证券帐户给予冻结。因是个人帐户,公司不能申请冻结,公司款被解冻并被再次转走。沈不是回家找妻子协商解决而是到公安机关报案,当知道是其妻所为时,公安机关不立案。沈认为,公司财产不是个人财产,转走公司财产,这是抽逃公司资金、职务侵占公司财产甚至是犯罪。刘有点害怕。刘咨询了律师后,认为公司财产和家庭财产都是夫妻财产。原来沈与另一人成立此公司,对方退出,为使公司的性质不改变,就让妻子成了股东。沈占股份的90.29%,刘占9.8%。沈称,公司是他一手办起来的,妻子成为股东是因为他赠与她股份。就是要分财产也是按此比例分。刘称,沈常夜不归宿,双方遂生离婚意。为了主动,她转走了公司的54万元。沈起诉,要求返还公司财产。刘反诉,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她转走的是家庭的夫妻共有财产。法院判决: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工商局随后吊销了其法人营业执照,因为他们的财产未分割,他们夫妻未实行分别财产制,在民法被视为一个主体,无法相互制约,实为独资企业。之所以能登记,是因为登记时沈未说明是夫妻。而他们的身份证的地址又不相同。案例:万泉食品有限公司由赵某、尹某、谢某三人于1997年出资设立的。2000年3月,因谢个人欠债权人王某借款7万元未还而涉诉,法院判决谢在10日内偿还王本息9万余元。谢到期未履行还款义务,法院裁定:因谢在万泉有限公司投入股金28万元,裁定查封、扣押公司恒温库、低温库及库内货物,并通知公司法定代表人赵协助执行,从谢某28万元股金中提取11万元作为还款和执行费用。万泉公司提出异议。问:1、法院查封、扣押万泉公司的财产是否正确:2、法院裁定从谢某28万元股金中提取11万元现金作为还债及执行费用是否合法?
1、法院查封、扣押万泉公司的财产是错误的。公司是法人,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公司与组成公司的股东在法律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主体。股东谢欠王借款是谢个人债务,而不是公司债务。法院不能查封、扣押公司财产。2、法院裁定从谢某28万元股金中提取11万元现金作为还债及执行费用是不合法的。公司拥有自己的财产,股东的出资在法律上属于公司所有,股东因投资而形成投资权益或股权,公司的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在法律上是分离的。谢投入的28万元股金属于公司财产,而不是谢的个人财产。因此,谢不履行判决,法院可对谢的投资权益或股权冻结,并可提取谢应分得的股息或红利用于清偿债务,或依法转让谢的股权,用转让所得的收益清偿债务。案例:飞来横债。2001年10月,北京的张德武接手了中韵旅行社,股东大换血。张为旅行社的总经理,法定代表人。没多久,接到海南春秋旅行社要其归还6万多元的债务。才接手的旅行社,哪来的债务?原来在2001年1月,春秋旅行社为中韵旅行社在海南接待游客几次,考虑到原来的关系不错,为中韵旅行社垫资6万多元。而在此期间中韵旅行社承包给苗春红,欠条是苗的签字。张、现股东与原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为防止中韵旅行社遗留有债务,又与前股东签了补充协议,中韵转让前的债务由前股东偿还。法院判决:债务由中韵偿还,因为股份转让未清算并对外公布,债务转让也未取得债权人的同意。中韵旅行社偿还债务后,起诉前股东,要求其偿还债务。法院支持其请求。因为协议虽然对外无效,但对当事人却有效。案例:一次死亡之旅
推销磁性床上用品的泰安瑞康公司说,参加公司的讲座,提供免费的专车接送,免费就餐。,一套被褥、两个枕头的磁疗产品,售价7600多元。孙厚成两位老人在回来路上因乘坐的面包车重型卡车相撞受重伤,他母亲、小妹和小妹的孩子当时去世了。交警认定:面包车驾驶员驾驶车辆未遵守让行规定、未保持安全车速,并且车内超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承担事故主要责任;重型半挂车司机王永功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上路且未保持安全车速,承担事故次要责任。法院判决:面包车司机、重型卡车所属的单位以及保险公司,共同承担死者家属总共一百多万元的民事赔偿,同时,面包车司机潘昭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两位老人在医院里面花了21万。法律规定,做伤残等级鉴定必须有伤者的病历资料,然而,孙昭君和孙厚成两家人因为没有钱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医院不肯把相关医疗凭据提供给他们,而没有证据就没法打官司。
这边,重伤者打不成官司,而那边,尽管死亡者家属已经拿到了判决书,执行却迟迟不能到位,两家人陷入困境。死伤者家属认为,除了两家车辆单位,经营保健品的瑞康莱西分公司也因该承担责任,因为出事的面包车是瑞康莱西分公司提供的,死伤者参加的也是他们组织的活动。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在车祸中受重伤的李希凤和孙殿合老人,分别与莱西市人民医院签订了偿付医疗费协议书。得到医院提供的病历资料后,两位老人准备齐了诉讼的证据材料,提起了民事诉讼。被告中除了肇事双方的司机以及重型卡车所属的单位、保险公司之外,还有瑞康公司,请求判令被告共同赔偿各项费用九十多万元。
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熟人推销、短途旅游、买一赠一等等。一方面受培训的人和保健品公司之间,是一个合同的关系。免费接送,就应该要保障安全,能够按时、安全接送,这是义务,如果违反合同约定,受伤害的人可以要求你承担违约的责任。像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发生在交通事故,它又是一种侵权责任,可以由肇事方、由责任方来承担责任。比如肇事的司机,违章的司机,责任方来承担。如果选择了侵权,一般就不能选择违约,选择违约就不能选择侵权,这是在法律上的一种竞合。所以受害当事人及其亲属可以选择相关的诉讼请求。
在竞合的情况下,一旦提起侵权诉讼,就不能再提起违约之诉,所以律师建议,为加大赔偿的保障,在侵权诉讼中,将组织活动的公司一并作为被告起诉。
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的独立责任和股东的有限责任时,否定公司的法人资格,而由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制度。
《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大陆法系许多国家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规定,英美法系国家主要是依靠判例建立起来的“刺破(揭开)公司面纱”理论。否定一个公司的法律人格,并不是说整个否定此公司的法人资格,把公司注销,而是在具体的行为中否定其独立的人格,要股东对具体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在其他没有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中,不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不用股东承担连带责任。股东只要没有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就承担有限责任。分析:替身股东或董事的风险。案例:2009年的一天,黄瑶接到银行短信:你的账户于7月6日错账调整负3万9千元,可用余额332.28元。原来是作为执行款已经被法院扣划走。
有两家公司十年前有一笔债务纠纷,其中一公司的股东有黄瑶,现在法院依法执行股东财产。
法院:执行是依据工商部门的登记。几天后,黄瑶接到了法院寄来的一张1998年的民事调解书和一张2009年签发的民事裁定书。这个官司涉及金额共20多万,法院说,如果黄瑶不能澄清,只要查你帐户有钱,就会把它划走。自己竟然是一公司的股东,而且十年了。可是“无锡市新区锡洲燃料有限公司”,黄瑶连听都没听说过,怎么可能是这家公司的股东呢?黄瑶说,如果法院没有错,那么法院依据的那些工商资料一定有错。工商资料有一份1999年11月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是一个姓冯的人将公司20%的股权转给了黄瑶,其股本为10万元。
公司当时强先生持有80%的股份,冯持有20%的股份。强欲全部受让冯转让的20%股权。当时的法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有两名以上股东,所以强先生说把冯的股份转让给他的女朋友黄瑶。黄瑶今年35岁,10年前与自己的丈夫薛先生结婚,之前也没有谈过其他男朋友。
3万9千块钱,是黄瑶整整2年的收入。黄瑶拨强先生的电话,可早已停机;按地址查找,也没有结果。黄瑶只好来到公安机关报案,希望公安机关能帮助他找到强先生。民警说,由于强先生并没有直接侵害到黄瑶本身的权利,是法院扣划的存款,因此公安机关无法立案。2009年9月,黄瑶起诉冯先生和强先生,要求法院裁股权转让协议无效。法官:其实确认股权无效很简单,只需要做一个笔记鉴定就可以了,因为协议上的所有涉及股东黄瑶的签字都不是她本人的笔迹,由此可以认定这份转让协议无效。但这样案件会更加复杂化。因为这就意味着要恢复冯先的股东身份,这样做对冯先生来说也不公平。
法官:判决股权转让协议无效,那么冯某的权利就无法得到保护,因为黄瑶的签字被确认无效之后,工商登记应该恢复到强某和冯某共同作为锡洲公司股东的时候。办法只有一个,找到姓强的,彻底将公司的股权关系搞清楚。过多方查找,把这个姓强的给找了出来。强承认在黄瑶不知情的情况下,冒充黄瑶的名义办理了股权转让手续,同时也表示会弥补黄瑶的损失,同时当庭给了黄瑶1万5千元的补偿。法院判决确认1999年11月8日《锡洲公司股东转让协议书》无效。十年前黄瑶的身份证因一次小车祸押给黄先生而未能取回。
黄瑶拿着判决到工商部门变更股东了,之后就应该能顺利的拿回属于自己的3万9千元钱了,可是工商人员说:不好办。这个公司在2003年被工商部门吊销了营业执照,公司已经不存在了。既然公司都不存在了,那么股东又如何变更?在法律上已经明确了黄瑶并非是股东,但是在企业工商登记管理的相关规定中,暂时还没有为已经注销的企业变更股东的先例,行政报批程序很复杂,时间会很长。
法院:严格来说,应该把那个登记撤销,撤销了我们这边才能进行其他的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可能不太好启动,工商部门出个证明也可以。
即便是工商部门撤销了她的股东身份之后,法院那边还要经过一个执行回转的过程。如当时的执行确有错误,那么必须撤销相关的裁定,然后将执行的钱,通过执行回转的形式,由法院发还给黄瑶,整个时间应该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如果这个钱已经由法院发放给该执行案件的申请人了,那么黄瑶要把这笔钱要回来的难度将更大。黄瑶的经历虽然离奇,可回头来想一想,黄瑶所遇到的种种麻烦,其源头就是十年前不加注意、轻易将身份证给了别人。或许黄瑶会说,当初那种情况,也是被迫无奈啊,我怎么知道会出这么大事儿?
没错,现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需要出示身份证、提交身份证复印件的情况非常多,如何避免身份证被人冒用呢?其实很简单:身份证原件不离手,复印件上标注用途。三、公司资本制度公司资本又称注册资本,是指由公司章程所确定的并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它是公司经营的物质基础,是公司对外清偿债务的担保。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法大多实行法定资本制。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法实行授权资本制。(一)法定资本制我国《公司法》“资本三原则”,即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资本不变原则。我国2012年12修订改为认缴制。不用验资即可成立。
1.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确定原则是指公司在设立时,必须在章程中确定公司资本总额,由股东全部认足,否则公司不能成立。股东的出资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后,才能申请设立登记。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或发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足出资的,应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或发起人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2.资本维持原则。资本维持原则又称资本充实原则,是指公司在存续期间,应经常保持与其资本额相当的财产,以维持公司的资信。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或抽回股本。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严格限制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可见,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设立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可以成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
3.资本不变原则。资本不变原则指公司资本一经确定,即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增减注册资本,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依照公司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缴纳出资的有关规定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注册资本发行新股时,股东认购新股,依照公司法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有限公司股东会会议作出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作出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二)授权资本制授权资本制指在公司设立时资本总额记载于公司章程,不要求发起人全部认足,只需认定并缴付资本总额的一部分,公司即可成立;未认定部分,授权董事会根据需要随时发行新股募集。再行募集时不必变更章程,不必履行增资程序。有利于公司迅速成立,迅速发行新股。但易被用于欺诈。公司资本被区分成授权资本或核准资本(authorizedcapital)和发行资本(issuedcapital)。授权资本是名义资本(nominalcapital),只有发行资本才是股东已经承担了责任必须缴付的公司资本。为了安全,对于英美法系的国家的公司,我们不能被其授权资本迷惑,一定要查看其发行资本,否则存在很大的交易风险。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就是授权资本制。法定资本制可保证资本真实可靠,可防止公司设立中的欺诈和投机,有效地保障债权和交易安全。但若募股不足,公司一时难以成立,就是成立了,以后增资也较繁琐。德国、法国等多数大陆法国家采取“法定资本制”。近年来一些大陆法国家开始放弃或部分放弃法定资本制,吸收授权资本制的优点,采用认可资本制或有限制的资本确定原则。即公司设立时不必将全部资本认足(日本规定认足1/4以上即可),可授权董事会随时发行,但发行权限须在一定期限内行使(德国5年),并且发行数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一定比例(法国为1/2,日本为3/4)。四、公司设立的立法原则和设立方式(一)准则主义准则主义又称登记主义,指只要符合法律的要求的条件,即可到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成立公司,无需行政机关的批准。我国的一般的有限公司和非公司发行股票的股份公司实行准则主义。(二)核准主义核准主义又称许可主义,指设立公司除了法律规定的条件外,还须经过规定的行政机关的审核批准才能到登记机关登记成立公司。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应当由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公司经营范围属于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的,应当经过许可才能设立。如经营游戏机、网吧、金融企业等。公司的设立,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的方式。发起设立,是指由股东或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出资额或股份而设立公司。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立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的方式。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只能采取发起设立的方式。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五、公司的合并与分立(一)公司合并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公司合并的严格程序:(1)公司合并、分立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或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通过。(2)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二)公司分立公司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公司分立,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可以直接代表企业对外从事民事活动,不用企业另外再授权就可以直接代表企业。无论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所有的企业无论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合作社、外商投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都有法定代表人的问题,不单是公司的法律问题。现实中,有许多人用法人代表代替法定代表人的用法是不规范,不准确的,因为法人代表有法定代表人,也有授权代表人,授权代表包括委托代理人和履行职务行为的人。
《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这种较宽的界定固然有其制度上及现实上的合理性,但同时它却部分忽略了公司侵权行为中意思表示(过错)的重要性,毕竟在现实中,许多工作人员所实施的与职务有密切关系的侵权行为并非出于公司的意思表示或者说存在对公司意思表示的误解。尤其是随着大量公司集团的出现,公司的内部机构日益复杂,可以说公司真正意思表示有效传达的困难越来越大了,这类因素更是加重了这一问题。第二,须公司工作人员实施的行为与公司职务有密切关系。出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原则,我认为对这一问题应该从第三人的角度审视,而不应过多考虑工作人员是否得到公司授权这种公司内部的问题,但是应注意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做出区分,不能任意扩大公司侵权行为的范围。第三,该行为应具备一般侵权行为的要件,即过错、违法性、因果关系和损害。
对于公司机关的侵权行为毫无疑问应当完全由公司承担责任,但对于主要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其他工作人员造成的侵权则应主客观相结合,从有无重大过错以及利益归属两方面来看:首先,如果具体行为人存在重大过错或是严重的权力滥用,则应由个人承担主要责任,公司只承担连带责任,否则会损害没有过错的股东在公司中的利益,即使法定代表人是在授权下从事该行为亦不能免责,因为授权机关无法预料个人的过错,当然,授权内容本身违法的除外;其次,法定代表人只有一般过失,考虑到其因侵权所得利益归于公司,则该责任应完全由公司承担,但如果因侵权所得利益归于行为人自己,那么原则上应由行为人承担责任,当然此种行为可能实质上已属于行为人的个人行为。那么,如果规定了具体行为人要承担责任,会不会加重债权人要求损害赔偿的负担呢?这就涉及到承担责任方式的问题了。公司承担了赔偿责任是否可以向其工作人员追索的问题其实就可以看成是一个责任承担方式的问题。要求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承担主要责任也不一定是要求他们直接承担责任,完全可以由公司先进行损害赔偿,再向相关人员追索,转化为公司与其内部人员的债务问题,这样就能确保债权人的损失得到有效赔偿,同时将更多的程序转移到公司内部运行也更有效率。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
华景新城地被前书记卖了,书记授予学位等。案例:吃出来的十万元。法庭上,原告的公司经理说当时请客户吃晚饭,吃完饭让被告出纳小张过来买单。吃饭的发票还中奖,这十万元的资金应归公司所有,但小张却一直占有不肯归还公司。小张的讲法却是另外一个版本:当时经理吃完饭就叫她过来结帐,让她私人出钱,她很不情愿,经理请她不认识的人吃饭为什么要让她私人买单,没想到还中奖。几天后经理知道中奖的事,找她说,中奖你手气好,但是没有我叫你买单,你有机会中奖吗?你得三我得七。见我没理他,经理几天后又找我说,这十万奖金你得四我得七,你年终的工作业绩和前途我都考虑,否则你考虑清楚是否还想要公司做。我说我问过许多朋友,他们都说奖金应归。法庭听众席立即哗然。经理说,结帐时公司已经下班,所以由小张先垫付,以前也有过。我一年几十万元收入,不可能为几万元而毁自己的前途。问:十万奖金归公司还是小张?奖金是因发票而产生,发票因结帐而产生。同经理吃饭的人她不认识,经理让她私人买单不符合常理。小张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后果由公司承担。小张不归还公司十万奖金是侵占行为。后调解结案,诉讼费各负担一半,小张归还公司十万奖金,公司给报销小张垫付的三千元餐费。七、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一)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2)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3)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4)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5)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公司违反上述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或者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该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本条第1款所列情形的,公司应当解除其职务。(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1)挪用公司资金;(2)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3)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4)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5)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6)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7)擅自披露公司秘密;(8)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上述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列席并接受股东的质询。第三节公司的法人治理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与特征(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同特点
1.募集资本的方式不同。有限公司不能公开募集资金,其资本只能全部由发起人全部认缴。股份有限公司则可发起设立,也可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2.出资凭证的名称、能否上市流通、是否划分成等额股份不同。有限公司出资凭证称出资证明书或股单,不能上市流通,出资不划分成等额。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凭证称股票,能上市流通,出资划分成等额股份。
3.体现国家干预的程度不同。有限公司有较多的规定适用“契约自由”原则,国家干预相对少。中小型的有限公司股东往往参与管理,所有权和管理权结合在一起使有限公司有一定的人合公司的性质,这就要求股东有相当的相互信任。国家就不必进行过多的干预。如对有限公司的表决权是否按出资比例行使,责任和收益是否按出资比例承担或分配、章程中关于重大事项的规定或修改、出资转让等,只有公司没有约定时才适用法律的规定,公司是否设经理、规模较小或股东人数较少的公司是否设立董事会都可由公司决定。有限公司的许多事项是可以约定的。而股份有限公司因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投资人和潜在的投资人影响也很大,国家干预、监管更多、更严格。股份有限公司的表决权除累积投票制外按所持有的股份行使,收益分配以持有的股份来行使,且必须设立董事会和经理,公司没有选择余地。
4.股东人数和发起人的住所的限制不同。有限公司有股东人数上限的限制,最多为50人,发起人的住所没有限制。而股份有限公司没有上限的限制,只有下限为2人以上,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5.股权转让限制不同。有限公司出资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没有约定的,则适用法律较严格的限制转让,因为有限公司有人合性质,要求股东相互信任。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除了发起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转让受到一定限制外,绝大多数股份可自由转让。
6.设立程序的繁简不同。有限公司设立程序较简单,机构设置也较灵活和简单。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程序较复杂,机构设置也较复杂。
7.是否公开经营的要求不同。有限公司的经营对社会的影响往往不大,法律不要求公开其经营。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募集资本,在社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法律要求它公开经营状况。二、公司设立的条件(一)发起人或股东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为50个以下股东。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股东人数没有上限的限制。许多中小的有限公司搞职工持股,其股东人数很容易突破50人上限。有的有限公司就以工会名义持有所有的职工股或设一个职工股持有所有的职工股作为一个股东,以为就不突破有限公司股东上限了。其实这样做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但是,这难题怎么解决法律或法律解释没有给出答案。这样不利于有限公司的健康发展。(二)注册资本法律、行政法规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或发起人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三)公司章程股东或者发起人应当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公司名称和住所;(2)公司经营范围;(3)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4)公司注册资本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总数、每股金额;(5)股东或者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6)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数和出资时间;(7)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8)公司法定代表人;(9)股东(大)会会议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股东或者发起人应当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四)公司名称和组织机构公司名称是公司章程的绝对必要记载的事项,也是公司登记的绝对必要事项。公司名称必须用文字表示,不能用符号。必须在有限责任公司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有限公司字样,在股份有限公司名称中标明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字样。建立符合公司法要求的组织机构。公司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公司意思并执行公司意思的机构。(五)公司住所公司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住所是法院确定诉讼管辖的依据,是法律文书受送达的处所,是债务人确定债务履行的处所,是确定登记机关管辖的依据。案例:甲、乙、丙、丁4人拟在中国成立一家以生产经营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甲出资10万元,乙以其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作价15万元出资,丙以其高新技术的非专利技术作价15万元出资,丁以其劳力按5万元作价出资。4人以注册资本45万元向工商局申请设立登记。问:该有限公司能否成立?不能合法成立。三、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不仅是有限公司的基本问题,更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关键问题。所谓公司治理就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分权与制衡关系以及其他的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既让决策管理层有充分的自主权,又可对决策管理层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使公司可以高效而健康运转,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和规则。它为引进管理人才,推动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是基于经济人和信息完全对称的假设的。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难以很好地行使权利,尤其是股份公司股份高度分散,股东大会普遍性的空壳化,就是董事会和监事会也很容易被架空,公司往往被经营层或大股东操纵,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损坏中小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利益甚至社会利益的情况常有出现。这次世界性的金融风暴的根源之一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有严重漏洞。可见公司的治理并非建立几个机构就完事,只要公司存在,公司治理就是个永恒的话题。《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机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经理、监事会或监事等机构组成。
(一) 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股东的权利又称股东权或股权,是股东以放弃出资的所有权为对价,依法从公司取得的权利。公司对股东的出资就享有所有权。股东权利主要有:(1)参加股东(大)会。(2)选举公司的董事、监事等。(3)制定、修改公司章程。(4)获取红利权。转让出资权、优先受让出资权。(5)公司增加资本时的优先认购权。(6)知情权。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7)剩余财产分配权。[案例]另类卧底。丈夫另有新欢,郭芬最终和丈夫离婚。可是她没想到,丈夫却在离婚前偷偷将个人财产全部转移。两年后,昔日情敌向郭芬揭开当年的事实真相,并主动提出,要帮助郭芬追查被转移财产的下落。郭芬的丈夫刘海是生物工程的博士,结婚一年后就辞职创业,创办了时代生物公司,生意十分红火。郭还从娘家拿了十万元帮创业,结婚后郭就辞职在家相夫教子。刘爱上刚毕业的公司女秘书叶婷婷,刘与郭离婚,与叶结婚。两年后,刘抛弃了叶,娶了更年轻貌美的女孩。才有了开头的一幕。律师意见,可重新要求分割财产,但必须证明:前夫是新时代生物公司的真正投资人,并且该公司投资时间是在你们婚姻存续期间。工商局查到,该公司股东是王松和李代,公司资本也全是王李投资的。但刘是总经理,公司登记时间是在郭和刘离婚的前一周。验资报告中的转帐支票显示,400万元是从时代生物公司转帐过来的。律师断定是刘用他人名义开办的。叶求刘安排在公司任文秘。叶想尽办法,偷到公司文件,复印了。文件显示,公司是刘出资,王李是聘请的名义股东,工商局的公司章程在公司内部不生效。郭起诉,并申请法院强制取证。法院根据郭的意见调解结案。分郭200万元财产。案例:谁说我不在乎?退休职工孙永祥出资十几万元与其他人一起把一个工厂改造成公司。两年后的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工商登记股东一栏没他的名字。他找到公司领导,领导说,公司承认就行了。他问:自己是股东吗?原来变更时公司未来得及作变更登记。孙到工商局问,答复是没有登记就不是股东。还有几位股东与孙一样工商登记也没有,他们却认为与公司签有协议就行了,工商登记无关紧要。孙认真看了公司法,觉得他不是股东。这时公司准备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孙却欲退出出资款14万元。孙能否退股?孙是否是法律意义上的股东?公司认为有股东协议、孙参加了分红、参与了决策经营,可证明孙是股东。2002年公司赚了100多万元的利润,2003年,孙收购了另一股东的7%的股份达到14%。但2004年,公司却亏了100多万元,所以孙才说要撤回投资。孙称,他只是要个名份,这点钱对他不算啥。孙为此辞去工作,请了律师,与公司较真。法院判决:孙永祥是实际的股东。实际情况复杂,工商登记资料不是唯一的证据,驳回孙的请求。孙辞职损失及律师费共4万多元。公司恢复了他原来的职务。股东的义务主要有:(1)公司成立前,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或者股份。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或者发起人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2)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3)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4)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或者抽回股本。(5)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二)股东会股东(大)会是股东行使权利的机构。公司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行使下列职权:(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2)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3)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4)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5)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6)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7)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8)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9)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10)修改公司章程;(11)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有限责任公司对前述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盖章。股东(大)会不是常设机关,对外不代表公司,对内也不执行业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股份有限公司有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股东(大)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公司章程可以参照国外股份有限公司优先股份的特点规定有的股权可打7折、5折甚至没有表决权,有的股权可以有翻倍的表决权等。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对表决权的行使是否按出资比例行使,股份有限公司不得约定,只能依法律规定,一股份一表决权。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没有表决权。《公司法》之前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第23条规定,公司设置普通股,并可设置优先股。公司法不允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优先股。股东(大)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有限责任公司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公司章程可以参照国外股份有限公司优先股份的特点规定有的股权可打7折、5折分取红利,有的股权可以有翻倍的分取红利等。股份有限公司不能约定,只能按出资比例分红或认缴增资。
《公司法》对股东(大)会有效召开的法定人数未作规定,这不是立法的疏忽或立法者的不明察,而是为大股东控制公司提供方便。这样的规定不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不符合建立健全而制约的公司治理的要求。《公司法》颁布之前1992年5月15日国家体改委印发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第46条规定,股东会决议的普通决议应由代表股份总数1/2以上的股东出席,特别决议应由代表股份总数2/3以上的股东出席方为有效。《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第24条规定,股东会的决议必须经持有公司资本2/3以上和超过股东人数2/3以上的股东同意方可作出。(三)董事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是公司的常设机构,是必设机构。是公司的决策执行机构。董事会或执行董事对股东(大)会负责,行使如下职权:(1)召集股东(大)会会议,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2)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4)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5)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6)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7)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8)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9)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11)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董事会的职权是从股东(大)会派生出来的权利。我国法律没有规定董事会的权利是属于不可剥夺的专属权利。理论上法律规定董事会的权力,股东(大)会可增加,也可对某些权力剥夺。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可以设副董事长。董事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董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有些公司的董事长称董事局主席等,这些都不是董事长的法定名称,不管把董事长称作什么,它在登记机关登记的只能是董事长。董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1人1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1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
(四)经理经理或称经理人是负责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高级管理人员。有限公司的经理是非必设机构,由有限公司决定是否设经理。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理是必设机构。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对董事会负责。经理列席董事会会议。法律虽然规定了经理的职权,但法律又规定,公司章程对经理职权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可见,经理的权力是一种示范性权利。现实中的“总经理”是相对于经理而言的,公司只有设有部分经理或分公司经理,才可能有总经理,如果公司没有设部分经理或分公司经理,就无所谓总经理。但它的法律术语还是经理,总经理在登记机关还是登记为经理。董事或董事长可以兼任经理。在内部董事(或董事长)(相对于独立董事)兼任经理时,其地位与美国公司的CEO(ChiefExecutiveOfficer,译为首席执行官、总裁或执行长等)相当——全权负责、指挥公司运作的第一把手。法定代表人是老板吗?
(五)监事会或监事监事会是必设机构,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1至2名监事,不设监事会。股东产生的根据是股东的出资,董事产生的根据是股东(大会)选举,经理产生的根据是董事会的聘任。股东是老板,董事是股东委托管理公司的代理人,股东和董事主要受公司法调整。而经理则是董事会雇佣的“打工皇帝”,与公司签订的是劳动合同,他们与公司的关系首先受劳动法调整。合伙企业法规定,一定条件下可对合伙人除名。而公司法的股东则不能开除,股东们无法合作了,诉至法院,也只能调解让部分股东退出,如果他不同意退出,法院不能判决其退出。现实中,政府直接任命公司的董事长或经理是违反公司法的,特别是对私营企业。政府只能通过代表自己股权的股东代表或董事在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行使职权来达到目的。案例:尴尬的董事长。江苏省象山县的食品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职工都入了股,共有49名股东。2004年3月,招开股东大会,表决中30名股东同意只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和董事长,原董事长调走,股东会选举执行董事,出乎意料,原总经理只得了3票,会计也未当选,而当选的是天天在肉菜市场上卖肉的职工陈志郎。但陈却无法履行职务。原总经理不交公章,也没人听他指挥。原总经理说,选举前,陈承诺以10万元的价格收购职工原来3万元1股的股份,他才以19票的相对多数当选,成为黑马。25名股东诉至法院,要求取消股东大会的决议。因为该决议不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关于设立董事会及董事长的规定。原总经理称,49名股东已接近《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的上限,不应只设执行董事。陈说,因为公司经营规模小,每年营业额才100万元,为节约开支才决定只设一名董事。法院判决:取消股东大会决议。后来公司重新选举了董事会、董事长,陈志郎未上诉。案例:这笔提成该不该拿侯女士为公司推销了60%的产品,公司有规定,公司职工推销产品的可按一定比例提成。董事长说,侯不该拿提成,因为她是公司的经理、股东、董事,作为经理,她已经有每月800元的工资。侯说公司的大部分产品是她推销的,董事长说,作为经理,推销产品是她的职责,她推销产品公司给她报销差旅费,且公司严重亏损,她负有经营责任。她又是大股东,她一提成,公司的收益就很少了。侯女士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裁决支持侯女士。公司不服,提起诉讼,法院的终审判决:公司应当给侯女士57万元的提成,但应当扣除出差的报销。谁的国美谁有话语权:大股东身陷囹圄,管理层集体翻脸,国美电器董事会控制权深度博弈战摆开了阵势。彻底“恼火”的黄光裕以大股东名义发布公开信,痛斥国美董事会主席陈晓背主忘义打算三步棋把自己扫地出门,野心篡夺国美掌控权。可叹硬派作风的黄光裕创业22年,坐上中国首富宝座,触犯法条把自己送进了大狱,如今只能
烧了根基。国美电器1987年由黄氏两兄弟创立,后分家交黄光裕一人掌控。先后合并了永乐、大中、三联商社等品牌。现在叫板黄光裕的陈晓便是永乐创始人,并入国美之后,陈晓进入管理层,也曾和黄光裕经历过一段“蜜月期”,但随着黄的入狱彻底决裂。
黄光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委托的管理团队另擎起了一杆旗声称“要维护中小股东利益”,还把这杆旗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一个公司里,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大股东的利益被分属不同阵营。可是,让抛弃大股东的管理者们费心专为中小股东打理,说出来谁又会信呢?
透过铁窗隔空喊话。即使不说当年,就是黄光裕被正式起诉但是结果不明朗的灰色时间段里,国美电器也没人敢这么叫板,现在倒好,黄光裕派驻的代言人倒戈,老部下也纷纷跳到对面表明与陈晓共进退。
国美到底属于谁?还由国美创始人、公司大股东黄光裕说了算吗?
陈晓公开说黄光裕“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公司董事会一会儿一个“声明”、一会儿一个“表示”,明摆着笑话黄光裕,你就是有再大能耐不也得老老实实待在监狱里不是?面对现在的困局,黄光裕会悔不该当初吗?赔了夫人又折兵,被判了十来年刑不说,弄不好还要被这后院大火彻底皮宝制药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公司就产生这么巨额的信息披露费用,可见我国资本市场将近2000家上市公司为信息披露而支付的是多么惊人的一笔数字。如果我们要为上市公司的负担沉重而抱不平,就使错了同情心,因为这些费用的买单者其实并不是公司,而是从公司通过发行新股所募集到的巨额资金中列支,也就是说,是广大投资者在为公司支付这笔费用。股票发行企业只要获得了权力的批准进入市场圈钱,就意味着有大把大把的资金可以供他们任意挥霍,因此,其发行费用动辄成为天文数字。自新股发行在去年重启以后,新股发行价越来越高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黄光裕犯法,没收了几个亿,还被罚了几个亿,但是国美的大约三分之一股权仍旧是黄光裕的合法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公司法规定,拥有超过三分之一股权的股东,对股票增发、聘任等重大事项,具有一票否决权。国美要召开临时股东会议,投票决定黄光裕要罢免陈晓的提议。谁会赢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总计持股17.13%,黄光裕家族控股33.98%,陈晓只掌控1.47%股份,另外陈晓主导引入的贝恩资本控股10.81%。陈晓和黄氏家族谁也不甘示弱,都号称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支持。贝恩资本基本明确会站在陈晓一边。如果陈晓出局,根据去年陈晓引进贝恩资本入股时所签署协议中的条款,国美将面临一项高达24亿元的巨额赔偿,另外国美可能还要面对主要管理者缺位的挑战。
如果黄光裕一方失败,要么其个人拥有的“国美电器”商标权被收回,要么仍会继续旷日持久的内耗,可以预想黄氏家族必定调动资源打算“收复失地”,陈晓也必定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决心继续坚持“去黄化”,可怜已经从行业之首跌落的国美不知道明天的命运将会如何。在市场进化浪潮的拍打下,我国的很多私营企业也即将“换班”,创始人到了退休的年纪,一个庞大职业经理人队伍正在成长。同样是创始人入狱,创维为何却能股价保持涨势,盈利翻番?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入狱后,托付张学斌等职业经理人帮创维度过了难关,黄宏生也给了管理层足够的信任,双方的诚信契约堪称模范。
也许中国以后还会出现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这样的经典黄金组合,可是目前的“黄陈争斗”里,却明明白白地展露了大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信任黑洞吞噬着商业社会的基本伦理。哪个创业者还敢轻易把一生基业托付?但愿国美不会首开恶例。
黄氏胜算超九成国美大争或为经典案例:贝恩资本9月22日债转股完成,为国美第二大股东,国美第一大股东黄光裕夫妻原持股35.98%被摊薄至约32%,但仍然持有最重要的底牌——370家非上市门店。而持股比例仅为1.38%的陈晓一方,必须争取超过47%、多达200间机构的支持,才能在特别大会上获得一半的选票。网上民调显示,支持黄光裕家族的人数呈现一边倒的态势。从两方硬实力和软实力上来看,除了黄氏家族在持股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之外,从贝恩投资的角度分析,由于贝恩的目标主要是盈利,最后投票时贝恩支持哪方,目前还尚不能确定。“如果我是贝恩,不排除一种可能就是,先转股,成为第二大股东,投票影响力提升,通过暗示指出陈晓一方,找到黄氏家族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争取更多的利益。”
一个最重要的硬实力,还存在于黄氏家族的372家非上市门店。如果将这些门店回收,将会影响国美电器目前管理层所控制的市场份额,以及谈判点位——由于家电连锁企业是上游返利挣钱——包括对制造商营销资源的支持都有不利影响。如果黄氏家族收回这些门店,必然要找人运营,从苏宁那不太容易,更有可能从国美现有管理层找人,这样的话,国美现有的管理层可能被分解成两个部分,这对国美管理层风险是很大的。此外,国美的品牌是黄光裕所有,上市公司只是租用品牌,假如黄氏家族不顾一切收回国美品牌的使用权,国美电器有可能面临一系列诉讼等,如果现有门店品牌更换,对现有国美的经营业务会有毁灭性的打击。对于网民大多数支持黄光裕家族的分析:陈晓做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欲将黄光裕一手缔造的家电企业“霸占”,从道义上来讲,不能太让人接受。黄光裕方面还有稳固民族企业地位的“使命”。或许有这样一个可能,贝恩作为一个外国资本,如果它同国外家电企业联合,控制中国家电连锁企业,不但对于流通环节造成影响,对中国的制造业也将造成影响。国美电器经营策略将如何定位?在“国美之争”前期,陈晓就认为,黄光裕急速扩张门店的经营策略存在问题。如果黄氏胜利,国美将如何开展之后的经营,是否还会延续采取之前以门店数量取胜的经营策略,所有企业都面临成长性问题。不管谁来管,门店总是要开的。门店相当于连锁企业最小的销售单位,门店规模越大,理论上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随之企业影响力获得提升。“扩张门店数量与更好的经营门店,是两件不同事。”“成长是硬道理”,对于国美今年的经营策略,企业经营不只是规模的扩张,同时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国美电器一路发展,如果不擅长品牌管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门店管理等,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国美大争”可为经理人阶层成长经典案例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离真正的规范还有较大的差距。近日愈演愈烈的国美股权争夺战,只不过是企业股东与高管之间利益纷争案例中的冰山一角。国美之争的启示意义:“国美大争”可为经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理销售合同范本格式
- 全面建设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建筑项目分包劳务协议
- 室内装潢劳务分包协议
- 2024年版:股权投资协议3篇
- 2024年电商平台用户隐私保护合同
- 2024年围墙工程防水保温一体化承包协议3篇
- 2024年度智能家居公寓商品房代理销售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土地置换与环保治理项目实施协议3篇
- 2024-2030年青铜粉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 临床常用抗凝药物的应用培训课件
-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
- 年度工作总结ppt美观模板
- 软件体系结构实验报告(1)
- 《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指导》教学设计(教案)
- 宝洁麦克销售模式中文版
- 设计加热炉推料机传动装置 - 副本
- 桥梁专业T形桥梁毕业课程设计计算书(附构造图)
- 山东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单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