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A.③ B.④ C.⑦ D.⑩2.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文 B.地貌 C.植被 D.气候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下表示意对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的探讨结果。据此回答3~4题。自然带ⅠⅡⅢⅣⅤⅥ海拔(m)<100010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类3494522011361251003.自然带Ⅴ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4.与Ⅰ相比,自然带Ⅱ蝶类种数较多的缘由可能有()①光照时间长,且强度大②地形改变大,生境种类多③年降水量多,且变率小④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我国某淡水湖湖区内洲滩广泛发育,植物面积季节改变明显。下图示意该湖区各月的多年平均植物面积和水位。据此回答5~7题。5.影响该湖区植物面积逐月改变的主要因素是()A.湖区光照和湖区降水量 B.湖区湿度和流域面积C.湖区气温柔流域降水量 D.湖区风力和植物类型6.近年来该湖区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库,导致该湖区()A.夏季泥沙淤积量削减,植物面积缩小 B.夏季来水量削减,植物面积扩大C.冬季泥沙淤积量削减,植物面积缩小 D.冬季来水量削减,植物面积扩大7.该湖区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又到驯鹿迁徙时,大群的驯鹿当心翼翼地迈动着脚步,趁着漫长的极夜到来之前,到南方去找寻暖和、阳光和食物。下图为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驯鹿迁徙路途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迁徙路途)。据此回答8~9题。8.驯鹿找寻的“南方”是指()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温带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9.推想与驯鹿迁徙缘由最相像的是()A.东非草原动物迁徙 B.候鸟的周期性迁徙C.鲑鱼洄游到上游产卵 D.秘鲁近海鱼类丰富“红石滩”景观,是指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旁边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需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分布海拔范围。郁闭植被一般指乔木、灌木等对地面能形成遮挡的原生态植被。据此回答10~11题。10.导致贡嘎山郁闭植被分布上限东、西坡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 B.土壤养分 C.光照 D.地表坡度11.推想“红石滩”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①燥热干燥②矿物丰富③低温潮湿④风力强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下图为世界知名汽车拉力赛路途图,该赛事的起点在南欧的里斯本,终点为北非的达喀尔。据此回答12~13题。12.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依次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13.沿途景观的改变,反映的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东西延长约1600km,从季风区延长至大陆内部。下图示意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北坡部分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回答14~15题。14.上述山体符合自东向西排列的是()A.①③②⑤④ B.③②⑤④① C.④⑤③②① D.⑤③④①②15.①山体垂直带谱分异最简洁,影响其产生的主要因素为()A.降水量、相对高度 B.热量、海拔C.热量、相对高度 D.降水量、海拔青藏高原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冰川,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下图示意冰缘水文站监测的两类冰川夏季连续5日无降水状况下的径流水位过程线。据此回答16~17题。16.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雪线的凹凸受气温、降水量和地貌条件等影响。青藏高原两类冰川雪线凹凸及其成因是()A.海洋性冰川雪线高,气温高 B.大陆性冰川雪线高,气温低C.海洋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多 D.大陆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少17.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峰值滞后的缘由是()A.分布海拔较高 B.冰面、冰内均有消融C.日均消融量大 D.植被涵养水源实力强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区域水系及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18.下列关于该区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间低四周高,地势起伏较大 B.河网密布,水运发达C.河流水量丰富,一年两汛 D.甲地热量条件优于乙地19.该区自然带的空间改变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探讨人员在东秦巴山地(31.0°N—34.5°N,110.3°E—111.3°E)中一条南北方向的样带上进行了植物群落的采样调查,并据此绘制了该区域物种丰富度分布图(下图)。据此回答20~21题。20.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纬度②海陆位置③海拔④人类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1.下列关于该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分析,正确的是()A.房县物种丰富度低主要因为海拔低B.地势起伏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南方更明显C.南北坡物种丰富度差异在北方不明显D.海拔最高处物种丰富度大于20个物种丰富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指标,大尺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科学探讨发觉,在水分足够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热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热量呈负相关。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据此回答22~23题。22.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台湾 B.甘肃 C.湖南 D.新疆23.N地植物物种丰富度高于M地的主要缘由是N地()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B.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C.有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D.晴天较多,太阳辐射较强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亡威逼,引起世界的关注。材料二下图是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简图和马达加斯加岛位置示意图。(1)说出图中沿AB线分布的自然带所反映的地带性规律及影响因素。(4分)(2)说出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自然植被类型并分析形成缘由。(6分)(3)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亡威逼的人为缘由。(6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种类丰富,全世界90%的桉树种类均原产自澳大利亚,其中杏仁桉树是最高且生长最快的一种。它根系深广,每天能“喝”掉近千斤水,树干笔直向上且渐渐变细,树枝密集生长在树的顶端,树叶侧面朝上,阳光从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树下几乎没有树影。甲图为澳大利亚气温、降水、草原气候区分布示意图,乙图为杏仁桉树景观图。甲乙材料二前些年,我国贵州某山区为提高山林覆盖率并获得足够的造纸原料,曾引种杏仁桉树,但没想到,这个森林里的“霸王”却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1)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种类丰富的缘由。(6分)(2)澳大利亚杏仁桉树主要分布于草原气候区,据此分析生长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分)(3)结合贵州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该区域不适合引种的缘由。(6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北京市某校学生到湖北省神农架开展探讨性学习。同学们野外视察该区域植被分布,并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绘制植被分布图,如下图所示。材料二同学们发觉一个奇妙的自然现象。短嘴金丝燕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海拔约2000米的神农架燕子洞,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它们失去了原先南飞北迁的候鸟特征。某同学制作了短嘴金丝燕的卡片,如下图所示。(1)说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缘由。(6分)(2)说明图中居民区的选址理由。(6分)(3)说明该地短嘴金丝燕由“候鸟”变为“留鸟”的主要自然缘由。(8分)第五章测评1.A[解析]沙漠地区有了水,就可以生长植被,形成绿洲,体现了水文对植被的影响。图中③④⑦⑩分别表示水文、气候、土壤、地貌对植被的影响。2.D[解析]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潮湿,故“高山青,涧水蓝”;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因此“黄沙漫漫飞满天”,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气候不同所致。3.D[解析]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降低,自然带的改变与从赤道到两极的改变相像。由表格中信息可知,自然带Ⅴ介于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寒灌丛草甸之间,最可能是针叶林。4.B[解析]Ⅰ为热带季雨林,Ⅱ为常绿阔叶林。与Ⅰ相比,自然带Ⅱ的海拔范围是1000—2000m,故自然带Ⅱ蝶类种数较多的缘由可能是地形改变大,生物种类多;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5.C[解析]植物生长受气候影响较大,2月随气温回升,植物面积不断增加。随流域降水增加,洲滩被沉没,植物面积下降。故影响该湖区植物面积逐月改变的主要因素是湖区气温柔流域降水量。6.B[解析]湖区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库,对湖区水量的调整实力变强,同时拦截了部分泥沙。夏季来水量削减,冬季来水量增加,水位与植物面积呈负相关;夏季和冬季湖区泥沙淤积都削减,植物面积扩大。7.D[解析]此地位于我国淡水湖湖区,湖泊水位在3月份起先增加,7、8月份起先下降,水位增加的时间较长,故该湖区雨季较长,东北平原雨季在7、8月份,故该湖区应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8.D[解析]图中箭头显示,驯鹿南迁至60°N以南地区,该地纬度较高,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植被;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温带草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典型植被。9.B[解析]驯鹿迁徙的主要缘由是气候的改变,这与候鸟在南北方之间的迁徙相类似;东非草原上动物迁徙的缘由是随着雨带的移动找寻水源;鲑鱼洄游的缘由是产卵地和生长地之间的环境差异,属于动物习性;秘鲁旁边海疆鱼类资源丰富是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10.A[解析]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郁闭植被分布上限西坡较东坡高;土壤养分、光照、地表坡度会影响郁闭植被的分布,但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故选A。11.B[解析]由材料可知,“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藻类生长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红石滩”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旁边的河谷里,这些地区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潮湿,②正确,①错误;由材料可以推出“红石滩”分布区必需有大量袒露的原生石头、丰富的矿物质等,③正确;红石滩分布地区郁闭植被较为丰富,具有肯定的阻风作用,红石滩分布地区,风力较小,④错误。故选B。12.C[解析]图示区域位于大陆西岸,依据图中的纬度推断,从南欧的里斯本到北非的达喀尔,气候依次为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13.A[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沿途自然带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到热带荒漠带再到热带草原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4.C[解析]读图可知,④山体的基带为山地森林草原带,而其他各山体基带为山地荒漠带或者草原荒漠带,说明该山体降水相对较多,应位于东部,越向西水分条件越差,综合分析山体自东向西的排列为④⑤③②①。15.D[解析]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为东西走向山脉,纬度大体相同,热量条件差异不大,①山体在各山体中垂直分异最简洁,垂直带谱最少,与热量条件关系不大。自西向东降水量增加,垂直带谱总体变得较为困难。①山体相对高度较④大,但垂直分异简洁,说明相对高度不是分异简洁的主要影响因素;海拔较其他山体低,自然带谱简洁,降水量少,且降水垂直改变不大,导致①山体形成以荒漠为主的简洁垂直分异。16.C[解析]由材料可知,青藏高原东南处为海洋性冰川,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导致其雪线低。由材料信息“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可知,大陆性冰川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小,冰川积累量小,气温高,导致其雪线高。17.D[解析]由材料可知,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改变比大陆性冰川小,洪峰值低,因为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相比高原内陆高,植被涵养水源实力更强,所以洪峰滞后。18.D[解析]由图中地名和经纬网位置分析可知,该地位于秦岭中段,河流分别向南北流,中间高南北低;河网密布,但该地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急,不适合水运;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1月0℃等温线旁边,冬季积雪有限,河流水量丰富,但一年一次汛期;甲地位于山脉南坡山麓,海拔较低,甲地分布阔叶林,乙地位于山顶旁边,海拔较高,分布针叶林,故甲地热量条件优于乙地。19.C[解析]该区为秦岭南北,中部高,南北低,自然带的空间改变呈现南北山麓到山顶的垂直改变特征。20.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区域内的其他地区,神农架地区纬度较低,热量较为丰富;神农架的海拔较高,山地垂直分异较明显,故其物种丰富度较高,①③正确。神农架的海陆位置优势不明显,其周边也有城镇分布,生物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解除②④。21.B[解析]房县所在地区人口多,人类活动对物种干扰较多,故物种丰富度低。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地区的物种丰富度与地势起伏有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北方的物种丰富度整体较低。北方地区温度较低,降水较少,故南、北坡的热量差异会导致物种丰富度有较明显的差异。由图可知,海拔最高处物种丰富度小于20个。22.D[解析]读图可知,该省级行政区总体上物种丰富度较低,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东、西方向西部物种丰富度向西北上升。23.C[解析]该区域位于内陆,不受东南季风影响;N地位置偏北,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N地位置偏西,受西风影响较明显,水汽较足够,降水较多,晴天较M地少。24.(1)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