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1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3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4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体备课:张文斌、胡文洪、李凤英、刘玉芬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

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

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

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

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3.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

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2.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

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五.课堂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

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了解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

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

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

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

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四.课堂总结: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了解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

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

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

录一株狗尾草。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

置中。

五.课堂总结。

第四课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

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

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

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

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五、课堂小结。

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了解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捡一些落叶。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

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

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

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

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

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

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

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

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

吗?

四、课堂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

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

木虽然秋天不落叫•,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

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

变化?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

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

化。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

第一手资料。

2、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课堂小结。

第七课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

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

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

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四、课堂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

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第二单元动物

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

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蜗牛(一)

教学目标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

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2、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

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

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蜗牛(二)

教学目标

了解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

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

第四课蚯蚓

教学目标

了解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

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

交流和记录情况。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

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

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

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第五课蚂蚁

教学目标

了解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

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二)室内观察蚂蚁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

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

问题。

四、课堂小结。

第六课金鱼

教学目标

了解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

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

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

信息:如排泄等。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

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课堂小结。

第七课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

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

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

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第1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

了解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

材料。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

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

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

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

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

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

来。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三、课堂小结。

第2课哪种材料硬

教学目标

了解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

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

观察到的?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

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哪种材料最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开展实验)

1.易传热

2.能导电

3.延展性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饮料罐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第3课比较柔韧性

教学目标

了解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

能力。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教学过程: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

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

究它们的柔韧性?

三、认识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

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2.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3.讨论:我们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五、课堂小结。

第4课它们吸水吗

教学目标

了解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

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

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

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

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

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

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

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

3、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

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

四、介绍造纸术

六、课堂小结:

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了解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

能力。

教学重点:用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发现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

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

记录单(沉可用“I”表示,浮可用“t”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

议的物体。

3.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三、认识木头

1、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

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

第六课砖瓦和陶器、瓷器

教学目标

了解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

能力。

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砖和陶瓷

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

成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

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

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

实验器材)

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分小组进行自

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四、黏土的变化

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

五、课堂小结。

第七课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教学目标

了解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不同种类的材料。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

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

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I”或“t”表示,其它部分用“V”

或“义”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

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

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

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

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

四、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第一课水

教学目标

了解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

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

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1块石

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

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

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

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

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

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3、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

中的一种,同时让生生进行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教学目标

让学生比较水和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

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

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

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

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

水槽。

给每个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

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

二、滴液比较

1、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

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2、生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

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谁流得更快一些

教学目标

了解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或

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设计流动比赛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水会

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吗?

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体。(师出示三种液体)

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

3、有什么办法证明?

4、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

是公平的?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

二、实验、思考

1、请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并记录。2、全班交

流,汇报,包括:一共进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

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3、思考: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

三、液体、固体比较

让学生关注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

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目标

了解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

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

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二、比较水多多少

1、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

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

3、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

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四、课堂小结。

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

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1、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

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

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

三、比较空气和水

1、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

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

少是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