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培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_第1页
广西贵港市培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_第2页
广西贵港市培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_第3页
广西贵港市培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_第4页
广西贵港市培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港培仁中学2024学年度三月份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材料一: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自己的语言——侗语。在侗族人聚居的侗乡里,侗族人往往出生没多久就开始学唱歌。侗族有句俗语“饭养身,歌养心”,可见在侗族人的心中,唱歌和吃饭同样重要。侗族人认为吃饭是养活身体的活动,而唱歌是养活心灵的活动。信仰音乐的侗族人爱唱歌,将唱歌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侗寨到处洋溢着洪亮的歌声。侗族大歌的内容,不仅涉及侗族地区的自然风物,也包括侗族社会的历史、生活、生产等多个方面。唱歌不仅是日常的休息和消遣,也是侗族人用来记事的重要工具,在各种节气、特殊仪式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比如在民族节日的时候唱歌表示欢庆,以歌为礼迎送宾客;在祭祖时唱歌表示对祖先的缅怀;在需要致哀的场合唱歌以抒发悲伤的感情;当生活中发生了冲突和矛盾,用唱歌来化解;在劳动中感到疲劳,用唱歌来缓解,为劳动者鼓劲。他们用歌唱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这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也利于传播侗族的民族文化。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歌队演唱的声部合唱歌曲。《三江县志》记载,19世纪初期已有了侗族表演唱歌。唱法是按组互和的,喉音佳者如果唱反音的话,形成的效果就是众声低而反音独高,所以会格外的动听。唱高声部的嗓子好的人会成为歌手,即侗族大歌队中的“塞嘎”,而唱低声的当控制音量,以达到与高声部的和谐统一。侗族大歌属于支声复调音乐,一领众合,它的和声与织体独具特色。低音声部通常先是承担着演唱主旋律的任务,继而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声音模拟阶段,在这个时段中往往还会有一个拖着固定低音的拖腔声部。而高平和调声部则因为是支音复调式,使主调式听起来具有装饰性,进而产生了层次丰富的效果,从而给人带来一种丰富精彩、同时又至纯至关的艺术感受。(摘编自黄柯瑕《侗族大欧的文化生成性解读与艺术特征》)材料二: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无固定曲谱的民间合唱艺术,以模拟自然界的声音为特色,如高山流水、鸟叫虫鸣。其结构一般分“果(组)”“枚(首)”“僧(役)”“角(句)”四大部分。大歌的合唱形式和传统合唱形式不同,领唱和众唱相结合,采用“众低独高”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1950年,音乐工作者郭可诹和萧家驹等人在黎平县工作时,发现了藏在侗族大山里的民族合唱。侗族大歌的发现改变了世界对中国无复调音的认识,也因此,20世纪50年代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分割点。此后,侗族大歌开始在侗族以外的地方以不同的舞台表演形式发展。1953年,黎平岩洞女歌手吴培信、吴山花、吴惜花、吴秀美四位姑娘被选中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第一次登上中南海怀仁堂演唱侗族大歌《嘎亮雷》(汉语译为《蝉之歌》),受到观看演出的中央领导和观众的热烈赞赏。同年,吴培信等作为赴朝慰问团成员,将侗族大歌唱到了朝鲜前线;其后,她们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把侗族大歌唱到了国际音乐舞台上。大歌是侗族的文化名片,这些表演加深了侗族对国家的认同感;侗族大歌走向舞台化的表演,也彰显了世界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解的变化。国际声乐史专家当德尔先生决定把侗族大歌推荐到巴黎秋季艺术节。1986年,来自贵州黎平、从江两县的吴玉莲、陆俊莲等九位侗族姑娘在巴黎正式开始演出,剧场里摆放的是专门从中国空运过来的竹凳,穿戴着传统民族服饰的侗族姑娘在银饰叮叮咚咚的碰撞声中缓缓登场,她们婉转清脆的歌声,使那些听惯了强烈音响的巴黎听众惊奇地发现了铜族大歌的独特之处。在舞台上的侗族大歌“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以表演的形式来创作”。20世纪50年代之后,为适应舞台化的演出,族大歌不再拘泥于传统村寨演唱的类型,而是作了舞台化改编。之后,侗族大歌登上春晚舞台,呈现了一首又一首舞台化改编后的侗族大歌,这些侗族大歌加入了表演性的艺术动作,从而脱离了传统村寨的表演环境,从村寨走向了舞台。(摘编自罗雪《侗族大歌的演唱转型:从村寨走向舞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音乐是侗族人的信仰,他们认为歌能养心,唱歌既是消遣也为记事。B.音乐担负着特殊功能,侗族人在劳动、祭祖、冲突中都离不开唱歌。C.侗族人认为音乐能涵养心灵,唱歌是传播侗族民族文化最好的方式。D.加入表演性动作后的侗族大歌更适应舞台化演出,甚至登上了春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题型:内容推断】A.侗族大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合唱艺术,在侗族人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侗族大歌的发现,改变了世界对中国无复调音的认识,是中国音乐史上重大事件之一。C.侗族大歌格外动听与按组互和的唱法有关,众声低,反音独高,带来至美的艺术享受。D.穿着民族服装的侗族姑娘、独特的银饰竹凳,使巴黎观众发现了侗族大欧的独特之处。3.下列侗族大歌的演唱场景与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A.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大型村歌竞演活动“乡村超级碗”在黎平侗寨举办首场晋级赛。B.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侗族“蝉之歌”组合获得原生态组银奖。C.宋代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D.2023年4月20日,湖南省通道县皇都村举办大型侗寨山水实景演出——“戊梁恋歌”。4.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B.C.D.5.侗族大歌有哪些特征?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题型:内容概括】【答案】1.C2.D3.C4.B5.①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无固定曲谱;②模拟自然界的声音;③领唱和众唱相结合,采用“众低独高”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④演唱融入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满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传播侗族民族文化最好的方式”错误,文中说“也利于传播侗族的民族文化”,不能判断为“最好的方式”,选项于文无据。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穿着民族服装的侗族姑娘、独特的银饰竹凳,使……”错误,原文为“她们婉转清脆的歌声,使那些听惯了强烈音响的巴黎听众惊奇地发现了铜族大歌的独特之处”,使巴黎听众发现了侗族大歌的独特之处的原因是婉转清脆的歌声。选项张冠李戴。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材料一第二段表述的是侗族大歌融于日常生活和劳动之中,“吃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就是村寨中的生活场景。其他各项都不是日常生活或劳动。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根据原文“高平和调声部则因为是支音复调式,使主调式听起来具有装饰性,进而产生了层次丰富的效果,从而给人带来一种丰富精彩、同时又至纯至关的艺术感受”,高平和调声部才是支音复调式,对主调具有装饰作用,而非大歌低音声部。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围绕关键点侗族大歌特征筛选概括信息即可。结合“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无固定曲谱的民间合唱艺术”可知,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无固定曲谱;结合“以模拟自然界的声音为特色,如高山流水、鸟叫虫鸣”可知,模拟自然界的声音;结合“领唱和众唱相结合,采用‘众低独高’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可知,领唱和众唱相结合,采用“众低独高”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结合“信仰音乐的侗族人爱唱歌,将唱歌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可知,演唱融入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风云初记(节选)孙

犁走到五龙堂,秋分把芒种带回来的好消息,告诉了公公,还加上她的猜想。老人说:“那一定是他。他还不能明说呀,这个地面还是归人家辖管着哩!”他披上褂子,拿起烟袋来:“你在家里看门,我到村里去转转!”秋分嘱咐着说:“不要见人就告学啊,等他真的回来了吧!”“我知道!”老人说,“我不是那缺谋少算、眼薄嘴浅的人,我不过是去告诉几个真心实意和咱相好的人,人家也整天惦记着庆山哩!”①直到天黑,老人还没有回来,秋分把门锁上,也到村里去了。她到和庆山一块出走、现在北平坐狱的高翔家里去。高翔家里有爹有娘,还有一个和秋分年岁差不多的媳妇和一个小女孩。秋分在婆家住的时候,好到他家坐坐,和高翔媳妇说说话儿。这两个女人,并不是什么都能说到一块,高翔的媳妇是从小娇养大的,热爱丈夫,却不明白他为什么净做那些傻事。对于那年暴动,她也不赞成,因为婆家稍微富裕,还跟着吃了一惊。可是,她愿意和秋分说话,她说:“庆山嫂子,咱两个是一个命儿。”公公和婆婆曾经到北平去看望过高翔一次,媳妇也想带着女儿去一趟,公公回来说,高翔不让她去。只是叫她做一身棉衣。因为丈夫带着刑具,这一身棉衣,裁剪得奇怪,做成了,就像是不会系腰带的孩子们穿的。她拿起又放下,好几夜的工夫才把这身棉衣做成。一针一滴眼泪,把棉花全湿透了。打从高翔坐狱起,她没有畅快地欢笑过,没有穿过新衣裳,一家人过年不挂红灯,中秋不买月饼,一到天黑,就关门睡觉。这天秋分来到她家里,正是掌灯的时候。②窗纸上闪着亮光,十年以来,她第一次听见了高翔媳妇的笑声。走进屋里,这一家人正围着桌子看一封信哩,谁也没有看见她进来,秋分说:“什么事,一家子这么高兴?”高翔的媳妇转脸看见是秋分,笑看说:“喜事!”“俺爹从狱里出来了!”爬在桌子上的小女儿望着秋分夸耀。“你这个爹可是个稀罕!”高翔的媳妇轻轻拍了女儿一下,对秋分说:“高翔出来了,信上还打听你们的人哩,你来得正好,快坐在炕上听听吧!”秋分只好先把自己的喜讯收起来,坐到炕上去,听她家的喜讯。其实,这信白天已经念过一次了,吃过晚饭,小孩子要求爷爷再念一次。高翔的父亲把信纸铺在桌子上,把花镜擦了又擦,拿起信纸,前挪挪后退退,像对光一样,弄了半天,才念起来。高翔的母亲,靠在炕头被垛上,不耐烦地说:“你看你,真比戏子扮脚还费工夫哩!”“你落俐,你来!”父亲把信又放在桌子上,把眼镜摘下来拿在手里,“你不知道我上了年纪,眼力不行,又加上你儿子写的这笔字,真不好认,我就怕看这个钢笔信!”“算了!念吧,念吧!”母亲闭上眼专心听着。小女孩子还要往上挤,用两只小手使劲扯着耳朵。高翔的信是写给父亲和母亲的,可是不用说秋分,就是这个十来岁的孩子也能听得出来有好多言语,是对她的母亲说的。爷爷念着,她看见母亲不断地红脸。信上写着:“我出狱后,就兼程赶到延安,现住瓦窑堡,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进行学习,不久就北上抗日。十年以来,奔走患难,总算得到了报偿!”父亲念到这里停了下来,说:“延安。这个地名很熟,《水浒传》上王教头私走延安府,可就是想不起在什么地方来。去,在他那书箱里,找本地图来。”高翔的媳妇登坡上高,打开多年没动过的、尘土封盖的丈夫的书箱。翻了半天,找出一本来,递给公公。老人打开一看说:“这是一本字典。我来吧。”他找出儿子上中学时候用的一本地图来,找了半天,才在陕西肤施县下面的括弧里我到了延安。又用两个手指头量了量说:“你们看,这里是深泽,咱们的家,这里是延安,高翔他们占的地方,距离也就是这么寸数光景,走起来,可得些工夫哩!”高翔的母亲叹气说:“在外边十几年,叫人跟着担惊受怕,好容易出来了,还不先到家里看看老娘,怎么又跑到那天边子上去了哩!”③父亲说:“你老不明白,一准是那里,有你儿子更想念的人儿!”信上也提到庆山,说他可能从江西长征过来,北上抗日了。秋分把芒种带回来的消息说了,一家子替她高兴。老人把信装好,交给儿媳妇,媳妇像捧着金银玉宝一样,递给婆婆,婆婆把它塞到被垛底下去。小孩子托着腮帮儿望着她母亲说:“娘,我们去找爹吧!““你去吧,你离得家了?”母亲问。“离的。”小孩子说,“你去不去?你不去,我自己去。”“你自己去吧。”母亲笑了。能把孩子送到丈夫的身边也是好的。在她想来:比做衣裳,孩子就是一个小针,能把母亲心里这条长长的线带到那边去,并且连在一起;像一条小沟,使这个洼里的水流进那一个洼;像一只小鸟,从这个枝跳上那个枝,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今天夜里,在五龙堂这个小村庄里,至少要有两个女人,难以入睡。这一天晚上,闷热。秋分回到小屋里,公公还没有回来。小菜虫从窗口飞到屋里来,围着小油灯乱转。坐不到炕上,她抓了一把破蒲扇到堤坡上来。④黑夜里,望日莲滴着金黄的花粉,香得闷人。从村庄到这里来的路上,有一星星的火光,不断飞起,秋分知道是公公抽着烟回来了。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题型:内容理解】A.秋分把芒种带来的好消息告诉公公,并且叮嘱他先不要公开说,但公公却想要立即就让真心朋友们知道这个消息。B.秋分和高翔媳妇年岁相仿,性情却并非完全相投,但她们在丈夫一起出走后,因同病相怜而愿意时常和对方说说话。C.高翔父亲在地图上找到“延安”这个地名,用手指丈量了一下距离,为儿子从家乡深泽到延安的遥远行程感到忧心。D.母亲为孩子自己去找父亲的想法感到好笑,却也想把自己心意传递给丈夫,于是情不自禁开始了诗意美好的憧憬。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题型:艺术特色赏析】A.句子①在平静的陈述里透出秋分压抑着的激动,“也”字写出其分享喜悦的急切。B.句子②刻画了高翔媳妇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此可见其性格的爽朗。C.句子③以幽默口吻回答高翔母亲的疑惑,也含蓄地称赞了高翔坚定的革命信念。D.句子④描写了望日莲夏夜花开时的色泽和香气,烘托出秋分复杂而独特的心理。8.小说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说明。(5分)【题型:语言赏析】9.作者善于“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茅盾语)。请围绕这一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写一则文学短评。(6分)【题型:文学短评】【答案】6.C7.B8.①口语化。如“告学”“戏子扮脚”“落俐”等词,方言色彩鲜明,富有生活气息。②个性化。如“十年以来,奔走患难”写出书生本色,“你去不去?你不去,我自己去”写出激动心情,符合人物身份和心理。③暗示性。如“你这个爹可是个稀罕”一句,既喜又怨,暗示情节,意蕴丰富。(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答对3点得满分)9.示例:作者从两个家庭收到喜讯切入,通过对话展现时代风云,尽显谈笑从容的态度。小说借亲人之口叙述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奔赴延安等事件,描摹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作者细致描述秋分带回喜讯、高翔家人读信的过程,笔触轻松,娓娓道来,可谓“谈笑从容”。小说以此凸显中国农村女性的美好心灵,以及普通民众直面抗战的乐观精神,独具匠心。【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为儿子从家乡深泽到延安的遥远行程感到忧心”错,“你们看,这里是深泽,咱们的家,这里是延安,高翔他们占的地方,距离也就是这么寸数光景,走起来,可得些工夫哩!”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为他的所作所为而高兴、自豪、欣慰之情。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由此可见其性格的爽朗”错,结合“一针一滴眼泪,把棉花全湿透了。打从高翔坐狱起,她没有畅快地欢笑过,没有穿过新衣裳,一家人过年不挂红灯,中秋不买月饼,一到天黑,就关门睡觉”“十年以来,她第一次听见了高翔媳妇的笑声”分析,并非爽朗的性格。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①口语化体现于“这个地面还是归人家辖管着哩!”“你看你,真比戏子扮脚还费工夫哩!”“你落俐,你来!”“距离也就是这么寸数光景,走起来,可得些工夫哩!”“还不先到家里看看老娘,怎么又跑到那天边子上去了哩!”等对话中。如“告学”“戏子扮脚”“落俐”“寸数光景”“哩”“天边子”等词,方言色彩鲜明,具有地域特色,富有生活气息。②个性化体现于“老人把信装好,交给儿媳妇,媳妇像捧着金银玉宝一样,递给婆婆,婆婆把它塞到被垛底下去”,表现老人和媳妇对信件的珍爱,还体现于“在外边十几年,叫人跟着担惊受怕,好容易出来了,还不先到家里看看老娘,怎么又跑到那天边子上去了哩!”貌似怨恼的语气里其实也流露出一位母亲对多年入狱儿子的思念之情,又如“小女孩子还要往上挤,用两只小手使劲扯着耳朵”,行为细节中表现了小孩子的特性,另外还有“十年以来,奔走患难”写出儿子的书生本色,“你去不去?你不去,我自己去”写出孩子想见到爸爸的激动心情,符合人物身份和心理。③暗示性体现于“在她想来:比做衣裳,孩子就是一个小针,能把母亲心里这条长长的线带到那边去,并且连在一起;像一条小沟,使这个洼里的水流进那一个洼;像一只小鸟,从这个枝跳上那个枝,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使用比喻,“今天夜里,在五龙堂这个小村庄里,至少要有两个女人,难以入睡”,委婉含蓄,这些句子,表现媳妇对丈夫的渴盼,暗示情节,意蕴丰富。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写作特色并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风云初记》是孙犁的长篇小说,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和代表性,在叙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的群起抵抗及个人新生方面,展现了滹沱河岸边的女性的觉醒与进步。孙犁的这部作品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残酷战争中美好的事物,通过对历史深深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人物和生活的客观直接刻画。孙犁的笔法优美而阳光,善于从战争中发现并赞扬美。然而,这种散漫和简单并不影响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刻性,作者通过对细节的精细描写,成功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总体来说,《风云初记》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走到五龙堂,秋分把芒种带回来的好消息,告诉了公公,还加上她的猜想”“秋分只好先把自己的喜讯收起来,坐到炕上去,听她家的喜讯”,作者从两个家庭收到喜讯切入,通过对话展现时代风云,“那一定是他。他还不能明说呀,这个地面还是归人家辖管着哩!”“我出狱后,就兼程赶到延安,现住瓦窑堡,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进行学习,不久就北上抗日。十年以来,奔走患难,总算得到了报偿!”“你们看,这里是深泽,咱们的家,这里是延安,高翔他们占的地方,距离也就是这么寸数光景,走起来,可得些工夫哩!”尽显谈笑从容的态度。小说借亲人之口叙述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奔赴延安等事件,描摹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高翔出来了,信上还打听你们的人哩,你来得正好,快坐在炕上听听吧!”“高翔的媳妇转脸看见是秋分,笑看说:‘喜事!’‘俺爹从狱里出来了!’爬在桌子上的小女儿望着秋分夸耀”作者细致描述秋分带回喜讯、高翔家人读信的过程,笔触轻松,有时写人计事用极淡之笔,轻轻带过,或娓娓道来,百听不厌,可谓“谈笑从容”。“能把孩子送到丈夫的身边也是好的。在她想来:比做衣裳,孩子就是一个小针,能把母亲心里这条长长的线带到那边去,并且连在一起;像一条小沟,使这个洼里的水流进那一个洼;像一只小鸟,从这个枝跳上那个枝,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使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媳妇对丈夫的关爱和思念,“今天夜里,在五龙堂这个小村庄里,至少要有两个女人,难以入睡”,小说以此凸显中国农村女性的美好心灵,她们深爱着丈夫,虽然不是很理解丈夫的革命活动和为此做出的牺牲,但守候中表现了任劳任怨,“在外边十几年,叫人跟着担惊受怕,好容易出来了,还不先到家里看看老娘,怎么又跑到那天边子上去了哩!”母亲的抱怨中更有慈爱和想念、惦记,真切感人;也表现了普通民众直面抗战的乐观精神,比如父亲说“你们看,这里是深泽,咱们的家,这里是延安,高翔他们占的地方,距离也就是这么寸数光景,走起来,可得些工夫哩!”言谈话语间充满了欣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独具匠心。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文本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微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节选自《荀子·修身》)文本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注】①菑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通“灾”。②折(zhé)阅:低价销售,亏损。8.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是:认为正确B.谄谀我者,吾贼也

贼:害,害人的人C.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

县:同“悬”,悬殊D.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齐:整齐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肖,字面意思是不像,常用来表达子不如其父,引申为不贤、不才。有时用于表自谦。B.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有时指书传、文字记载,不特指某书,文中即此意。C.格物,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D.“先治其国”与“国治而后天下平”两句中的“治”都是动词,含义是“治理”。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所持的态度,与《论语》中的名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B.一个人喜欢善的事物,从不厌烦,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劝诫他人,这样的人一定会一天天取得进步。C.品德修养高的人不会太在意富贵,不会被外物主宰自己的心灵;而小人就不同,他们可能受到名利等外物的役使。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间的关系时,用了顶真的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11.把文段一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13题。咏牡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又呈吴郎①【唐】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①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吴姓的亲戚(即诗中的吴郎)住。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说自己以前一直听任西邻妇人来打枣,因为她是个没有子女供养的缺衣少食的穷人。B.颔联诗人认为妇人来打枣多少会怀着一些恐惧的心理,所以主人更要表示亲善之意让她安心。C.颈联说插篱笆的举动会让本就有戒心的妇人觉得主人真是要阻止她打枣,劝告意味十分委婉。D.本诗由生活琐事触发思考,提醒亲戚要怀恻隐之心,与邻妇和睦相处,风格轻灵,耐人寻味。16.尾联似乎和嘱咐吴郎没有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5.D16.尾联呈现了打枣事件深广的社会背景:征求不休,战乱不止。体现出杜甫的“良苦用心”:如果能明白是什么导致了邻妇的苦难,就会想得更深远,而不再计较几颗枣子,从而达到嘱咐的目的。【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D.“提醒亲戚要怀恻隐之心,与邻妇和睦相处,风格轻灵,耐人寻味”理解错误,尾联道出了人民贫困的社会根源,也表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深情和心忧天下的胸怀。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尾联的含义是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一贫如洗,我不由想到现在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征求”“戎马”交代出了妇人贫穷的原因,也是当时的社会现状,所以尾联呈现了打枣事件深广的社会背景:征求不休,战乱不止。尾联交代了妇人贫穷的原因,是因为征求不断、战乱不止,是因为国家的原因导致的,这样就会引导吴郎想得更远,就会不再计较几颗枣子,而更富有同情心,从而达到作者嘱托的目的,体现作者的良苦用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鸿门宴》中刘邦率军攻入函谷关后的态度和做法是: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孔子的“吾与点也”可以看出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制造大国,高技能人才的“优势”便是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所在。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也是强国之基。技能人才不仅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基础,也是支撑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2020年9月,中国C919大型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很快,中国人便能乘坐自主研制的大客机冲上云霄。而在这背后,我国的高技能人才起到了____①____的作用。从鲁班、李冰、沈括这样的工匠大师到如今航空航天、高铁制造等领域的大国工匠,工匠精神____②____,内化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华龙一号”340多吨穹顶吊装最大误差不超过1毫米,中国最大单体建筑平移工程的滑行精准度是2毫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范围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毫厘之间,见证的是“中国精度”,展示的是“大匠”风范。以技术为生命,以创新为导向,不断追求卓越,在____③____的时代发展中,传承工匠精神,牢牢把握技术话语权,为创新中国汲取最蓬勃的动能,让工匠精神折射出时代发展新气息。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前文提到中国人能乘坐自主研制的大客机,说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高技能人才功不可没,本句强调我国的高技能人才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故填“中流砥柱”。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第二空,前文提到古代的工匠大师鲁班、李冰、沈括,又提到如今航空航天、高铁制造等领域的大国工匠,强调工匠精神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不息。故填“薪火相传”。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血统、文化精神等代代相传。也说薪尽火传。第三空,前文提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后句又提到工匠精神折射出时代气息,可知本句重在强调时代发展的变化快速,故填“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答案①中流砥柱②薪火相传③日新月异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两组复句改成两个单句。可以调整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也是强国之基”两个分句主语谓语相同,均是“制造业是”,宾语不同,分别为“立国之本”和“强国之基”,我们需先立国再求强国,可改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技能人才不仅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基础,也是支撑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两个分句主谓宾相同,均是“技能人才是重要基础”,定语不同,分别为“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把两个定语合并即可,可改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答案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并说明表达效果。(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画线句列举了三则“中国精度”事例,从“最大误差”“滑行精准度”“授时精度”三个方面展现“中国精度”,三则事例语言结构相似、意思相近、字数相当,构成排比。列举了“华龙一号”最大误差极小,中国最大单体建筑平移工程的滑行精准度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范围授时精度高,“中国精度”体现的是“大匠”风范和对工匠精神的高度赞美。可概括出:凝练集中地列举出“中国精度”事例,表达出对工匠精神的赞美。排比的作用有增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语言的旋律美。可概括出:排比句式整齐,语势充沛,有较强的感染力。答案原句运用三个结构相似、意思相近、字数相当的句子构成排比,凝练集中地列举出“中国精度”事例,表达出对工匠精神的赞美,排比句式整齐,语势充沛,有较强的感染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2题。研究大树对研究区域的生物群落演化以及生态适应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还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个科学谜题——如何把水分和矿物质营养从树根里面送到高高在上的枝头呢?比如说,科考队发现的不丹松,高度为76.8米,换算成居民楼,大概相当于25层楼的高度,如果没有水泵提供压力,我们根本无法在如此高度享受自来水服务。那么没有水泵的大树____①____?最初,人们认为,____②____。所谓毛细作用,就是水会顺着很细很细的管道向上“爬”,这些管道越细,爬升的高度就越高。但经过计算发现,以大树输送管道(维管束)的尺寸所产生的毛细作用,根本无法把水分送到几十米高的地方。实际上,大树还真的有个“水泵”——枝干顶端的叶子。叶子不停地向空气中释放水汽,树干维管束的水分就会来补充,通过这样的传递,____③____。因为跟蒸腾作用有关,这种特别的提升力就被称为蒸腾拉力。不过,这个供水系统究竟是如何常年运转的,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拉力,到目前还是个谜。这次发现的刷新纪录的树,对于我们研究植物的生理,特别是水分和营养的运输的生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中“水泵”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在千山万水的随心所欲里,“交情”似乎张口就来,“友谊”好像信手拈来。B.再孤独的内心,也不欢迎指手画脚的“友情司令”;再热络的态度,也不必充当无微不至的“友情保姆”。C.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D.“上得了国际舞台,入得了百姓生活。”冬奥场馆的赛后运营业态更为丰富,为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更多新路径。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画线句中“水泵”的引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