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中华文明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目录
第12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明清第13讲
清朝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清朝第14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明清——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复习主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与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经济之变——思想之变——文化科技新生第一模块中国古代史时空坐标】第12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明清课标要求:1、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2、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总体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继续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新的经济、思想因素出现,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前夜。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制度走向衰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想文化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市民文化繁荣,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有所质疑和冲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民族通过战争、和议、册封、设置机构等多种措施,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对外对外政策从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潮流。我国沿海地区遭到外国势力尤其是西方势力的侵扰。【归纳·阶段特征】高考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8【Ⅰ】27题·明朝朝贡贸易201915·北京·明朝的内阁2020【Ⅲ】27·明朝内阁制7·浙江·明代的行政机构;7·浙江·清朝的边疆政策2021【Ⅱ】27·明朝科举制: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4·湖北·明代“以例辅律”20226·浙江·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明清海禁命题趋势:明清政治围绕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展开;注意对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视;台海关系和国家统一是长效热点。重点关注:明朝专制集权、边疆管理的举措与作用;内阁;“票拟”;“批红”;司礼监;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倭寇;华夏认同观念的强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面临危机复习重点(1)明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对西藏和东北的治理。
(3)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荷兰侵占台湾。
(4)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措施。课程标准(1)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2)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二、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领域
具体知识点
阶段特征时间
明朝:1368-----1644年清朝:1644----1912年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奠定了我国今日疆域的基础。政治明朝①中央:废丞相、设内阁;②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巡抚总揽一省之权;③选官:南北卷制,乡试、会试、殿试三级;④监察:科道(督察院、六科给事中);⑤法律与教化:开创律令合编,《大明律》,乡约宣讲喻;⑥户籍:黄册;⑦基层组织:十家牌法;⑧救济:慈善组织;⑨赋税: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清朝①中央:设军机处、奏折制度;②地方:督抚、省府县三级制;③考核:考课制度;④监察:督察院;⑤法律与教化:《大清律例》相约法律合流;⑥货币体制:承认白银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⑦户籍:永停编审户籍;⑧基层治理:保甲制;⑨救济:慈善组织;⑩赋税制度:摊丁入亩二、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
总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逐渐脱离世界发展的潮流。政治经济思想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总体: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渐趋衰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进行反侵略斗争,对外政策走向闭关自守;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江南经济转型;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但也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发展与迟滞)思想文化专制,理学占统治地位;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并存;市民文化不断发展;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逐渐落后于西方;(承古萌新)材料2: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
——《明太祖实录》
材料1:(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巨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胡惟庸传》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中央机构:强化君主专制废丞相(1)原因①历史原因:历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吸取元朝灭亡教训。②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③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2)影响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②政务繁忙,效率低,易决策失误。变革前皇帝中书省:丞相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行中书省
(行省)
中央皇帝地方布政司民政、财政都指挥使司军政按察司监察吏户礼兵刑工变革后
中央1、中央机构:强化君主专制设内阁奠基确立发展全盛(1)发展历程:(2)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权力不断扩大(3)运行机制:内阁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4)特点:①非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咨询顾问的内侍机构,无权决策;②权力源自皇帝。③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阁权的大小由皇帝意旨而定④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最后决定权、否决权在皇帝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任免职权对君权影响相同制度赋予、法定皇帝个人信任、非法定总揽政务、有决策权咨询顾问,无决定权选拔任命皇帝直接任命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君权
明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内阁≠宰相【比较】宰相制与明内阁制的异同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1、中央机构:强化君主专制宦官专权皇帝信任内阁时,内阁权力大,出现首辅专权(严嵩、张居正)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力大,出现宦官专权(王振、魏忠贤)(1)表现:①司礼监获得批红权②宦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掌管特务机构)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无论阁臣当政还是宦官弄权,其权力本质仍出自皇权,实质上都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原因皇帝防范内阁权重,部分皇帝怠于政事。(3)评价制约内阁权臣,加强了皇权;易导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1.(2020全国卷Ⅲ)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2.(2019北京)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后因皇帝不上朝,批红由太监组织(司礼监)掌握,宦官专权对点训练AD批红1.君主专制政体的发展演变历程(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君主专制发展的初始形态,表现形式是君主和丞相的结合,在一定意义上,丞相有着制约君主的作用。(2)隋唐宋时期:是君主专制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表现形式是君主宰辅制,在君主之下,有一个辅政的宰相群体,相权被分割,加强了皇权。(3)明清时期:是君主专制发展的第三个时期,特点是绝对君主专制,改变了有史以来君主通过相职来管理国家的历史。2.皇权的异变(1)外戚干政:外戚指君主的母族、妻族,如汉朝;(2)宦官专权: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东汉、唐、明三朝,是中国历史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期。(3)权臣专政:权臣,指有权势之臣,他们的权力往往超过其他的大臣,甚至凌驾于帝王之上。权臣身份有:当朝宗室、将帅、宰辅、外戚乃至宦官。如西汉的霍光、东汉的曹操,明代张居正等。【拓展深化】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发展与变异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2、地方行政:加强中央集权废行省,设三司形成
省(“三司”)、府、县三级制: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行政)、按察使司(监察)、都指挥使司(军政)(“三司”)分割,后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提高行政效率。布政司(行政)废行省,设三司按察司(监察)都指挥司(军政)三司分权互不统属权归中央削弱地方,加强集权皇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地方【知识链接——选修1】明朝的其他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选官制度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和僵化(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制;南北分卷;考试内容固定:八股文、四书五经)加强了思想控制考核制度考满和考察监察制度督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行使监察权。监察御史纠察内外百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法律教化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数次重修《问刑条例》,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教化: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并与法律合流。【知识链接——选修1】明朝的其他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基层组织里甲制;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户籍制度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赋役制度明初: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中后期: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设专门机构(养济院);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慈善机构;社会救济对外关系海禁;戚继光抗倭,隆庆开关;朝贡体系(宗藩体系):郑和下西洋;欧洲殖民者入侵: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荷兰占据台湾。
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作用: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背景内容结果【知识拓展】明朝中后期张居正改革明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国库亏空,农民起义不断,统治危机加深;殖民入侵,边患严重;商品经济发展;政治(整顿吏治)课吏职,信赏罚、考成法军事(巩固边防)内修防备:积极操练兵马;加固长城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经济(赋税改革)清丈田地;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但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作用: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一)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目的1)政治:宣扬国威;2)经济: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性质朝贡贸易特点1)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领先世界;2)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概况先后七下西洋,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影响
积极方面:1)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
消极方面: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期未能持续。一、商业发展——古代世界不同地区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知识拓展】“朝贡贸易”(1)含义:(2)特点:(3)目的:(4)影响:(5)瓦解: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朝贡贸易是封贡体系的衍生物(明清是朝贡贸易发展的顶峰)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①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②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③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原因:国力下降;厚往薄来,不顾经济利益;西方殖民势力冲击;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战国时期已有,盛于明清,止于马关;(1895《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二)沿海形势1、抗倭斗争(1)背景:①元末时期日本武士利用中国政局动荡侵扰②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烧杀抢掠。(2)斗争: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戚继光俞大猷2、欧洲殖民者入侵(1)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在澳门的租住权。(2)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3)明末,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澳门大三巴牌坊荷兰殖民时期的台湾欧洲殖民者入侵的影响:积极:
(1)玉米、番薯等粮食作物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的饮食结构;
(2)大量白银的涌入,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西方科技的传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消极: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影响了沿海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知识拓展】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消极【知识拓展】明朝的海禁政策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1、含义:2、原因:①政治:防止海内外敌对势力勾结,确保海疆的稳定。②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③思想:传统儒家思想保守落后,海洋观念意识淡薄。3、影响:积极:延缓了西方列强侵占、瓜分中国的进程,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卫性质。消极:限制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变化:开禁明隆庆、万历两朝都有放松私人海外贸易限制的举措。民族关系(边疆治理)中央: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地方:西北(蒙古、新疆):有战有和;修长城、和议、册封;沿线布置“九边”重镇;互市;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招抚女真;西藏:敕封,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行都指挥使司;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西南:设土司,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东南:戚继光抗倭;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一)经略边疆特点:以夷治夷、因俗而治。影响:①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民族交融;②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③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二)明清易代1、背景:材料1:嘉靖年间是明代吏治的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嘉靖中期以后,风气大变,贪污受贿、奢侈靡费发展为贵族、官绅等的普遍行为。——《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材料2:天启七年(1627),王二领导饥民杀澄城县贪官张斗耀,揭开起义序幕。崇祯元年(1628),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等,二年,张献忠、神一元、不沾泥、红军友、点灯子等各支并起,号三十六营,众二十余万。天灾不断政治黑暗农民起义蜂起16、17世纪之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入关,攻占北京。2、经过:【知识拓展】14C——17C中西对比14—17C中欧对比时间中国欧洲14世纪1368年明朝建立;1370年,开始海禁;朱元璋废宰相制度;朱棣设内阁15世纪1405-1433郑和七下西洋16世纪
17世纪1644清军入关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继续开展,新航路开辟1519-1522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农耕文明的持续VS迈向工业文明;专制主义的攀升VS近代民主政治;明清易代下的社会发展民族交融;疆域巩固与暗藏危机并存如果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以欧洲作为标准,明王朝并没有什么长进
——《剑桥中国插图史》“没有长进”的原因: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闭关锁国政策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治者轻视海洋。军事落后思想:对外来侵略认识不足,盲目自大,故步自封。本质上,是中国没有赶上世界资本主义海外扩张的历史浪潮从明朝建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教育交流项目统计方案
- 网络服务行业发票开具与管理规范
- 青少年体育培训中心经营方案
- 地铁消防控制室操作规程
- 住院患者知情权保障制度实施指南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第3课时 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 智能化绿色冶金工厂技术的发展方向
-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 发展新质生产力住建工作总结
- 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劳动教育实践报告
-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课件
- 【核心素养目标】13.3.1.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北京版小学英语1至6年级词汇
- 5.3 善用法律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琉璃瓦安装施工合同
- 心脏心内膜肉瘤的药物治疗进展与展望
- 光伏发电工程建设标准工艺手册(2023版)
- DL∕T 875-2016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机具基本技术要求
- NB-T+10908-2021风电机组混凝土-钢混合塔筒施工规范
- 湘艺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三单元 泥土的歌(三) 教案
- 2024年化学与化工(实验、生产、安全等)基础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