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济南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济南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济南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济南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济南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济南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Mg B.Zn C.S D.Ag2.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8:1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O2CO2+H2O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3.下列图示实验及其描述正确的是A.实验①: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实验②:将稀硫酸倒入烧杯中,反应一段时间,天平仍然平衡C.实验③:通电一段时间后,a、b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为1:2D.实验④: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定是单质C.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则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则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C.它是一种金属元素D.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6.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CO和CO2区分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BMnO2和KCl分离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CAg粉(Cu粉)除杂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DCO(O2)除杂将混合气体通入CuO粉末,加热A.A B.B C.C D.D7.路边烧烤除污染环境外,在烧烤肉类食品时还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一苯并(a)芘(化学式C20H12)。有关苯并(a)芘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由两种元素组成B.苯并(a)芘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C.它属于化合物D.苯并(a)芘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0:128.通过化学反应:①;②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归纳,不符合事实的是()A.①②都属于化合反应B.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改变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发生改变9.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12B.核外电子数为24C.元素符合为Mg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10.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Cu B.Zn C.Cl D.Al11.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塞紧橡胶塞 B.铁丝在O2中燃烧C.闻气体的气味 D.称量NaCl质量12.为了全民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A.铁元素 B.铁单质 C.铁的氧化物 D.铁的化合物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现有下列A、B、C、D、E五种实验装置,根据题意,将装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_____装置,收集氧气最好用_____装置。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_____装置。(3)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_____装置,收集氨气最好用_____装置。(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A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_____。B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C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D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_____。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_____时,再开始收集。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画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______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3)当溶液的时,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是______色。1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1)图甲中,在滤纸条上每隔一定距离滴酚酞试剂,向试管口棉花上滴浓氨水。过一会,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由此说明_____。(2)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图乙实验中能够推断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图丙中,通电前,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实验结束时,松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4)图丁实验中,设计两个集气瓶的目的是_____,该实验可得出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16.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2)如果要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应选用上图中的哪些仪器来组装实验装置______(填仪器编号)。(3)如果用(2)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4)如图H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D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b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草木灰是农家肥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某化学兴趣小组取100g草木灰于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溶液,当滴入50g稀盐酸时,恰好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烧杯中的残余混合物质量为147.8g。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假设草木灰的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请计算:(1)生成物中水的化学式量。(2)下图表示反应过程放出的气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关系曲线,则图中纵坐标上a点数值为多少?(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18.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根据如图所示信息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2)欲将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任写一种方法);(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常用的提纯方法是_____(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4)t2℃时,将40克甲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克;(5)将相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在t2℃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6)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_____乙(选填“>”、“<”或“=”);(7)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_____(选填“甲”、“乙”或“丙”)相似。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详解】A、Mg是镁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Zn是锌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S是硫元素的元素符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D、Ag是银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点睛】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A【详解】A、甲烷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各原子的质量与种类不变,选项正确;B、由图可知,A为甲烷,B为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所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6:(32×2)=1:4,选项错误;C、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选项错误;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选项错误,故选A。3、D【详解】A、实验①: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项错误;B、实验②:将稀硫酸倒入烧杯中,反应一段时间,由于生成的氢气逸散到空气中,天平不再平衡,左盘升高,选项错误;C、实验③: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通电一段时间后,a、b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为2:1,选项错误;D、实验④: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选项正确。故选D。4、B【详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故选项错误;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正确;C、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则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臭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故选项错误;D、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则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氖原子和水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5、B【解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该元素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质子数并没有变,仍为13个,故B错误;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可推断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故C正确;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故D正确;6、D【详解】A、要区分CO和CO2,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无明显现象,能区分CO和CO2,故选项A正确;B、要分离MnO2和KCl,加入水溶解,然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并烘干得到MnO2;蒸发滤液得到KCl,故选项B正确;C、要除去Ag粉中混有的Cu粉,可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过滤,将滤渣洗涤并烘干得到铜,故选项C正确;D、要除去CO中混有少量的O2,如果将混合气体通入CuO粉末,加热,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D。7、B【详解】A、由苯并(a)芘(化学式C20H12)可以看出它由C、H两种元素组成,正确;B、苯并(a)芘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错误;C、它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正确;D、苯并(a)芘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0:12,正确;故选B。8、D【详解】A、①②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都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由反应①可知,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氯化氢,则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故B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均不变,则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改变,故C正确;D、由反应②可知,反应前有3个分子,反应后有2个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改变,故D不正确。故选D。9、B【解析】12表示原子序数,24.31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对于原子而言:原子序数=核电核素=核外电子数10、C【详解】A、Cu为铜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Zn为锌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Cl为氯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D、Al为铝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11、C【解析】试题分析:A。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要放入少量的水,防止瓶底被炸裂,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在瓶口轻轻地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正确;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要左物右码,错误。故选C。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2、A【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为了全民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元素,不是指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的化合物。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ACBAE防止装置漏气收集不到气体导管伸入过长不利于气体的排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气管使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炸裂连续均匀冒出【详解】(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固-固加热型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装置D收集;氧气难溶于水,可用装置C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收集氧气最好用C装置;(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发生装置用B;(3)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氨气最好用E装置;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A装置;(4)A、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防止装置漏气收集不到气体;B、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导管伸入过长不利于气体的排出;C、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气管,堵塞导管;D、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使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如果刚开始冒气泡就收集,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14、盐酸NaClNaOHNa+Cl-红【详解】(1)坐标的pH变化是由大于7到小于7的过渡,因此进行的操作是将盐酸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中。故填:盐酸;(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呈现碱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氢和氢氧化钠。故填:NaOH、NaCl;(3)当溶液的pH=7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些离子符号)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填:Na+;Cl-;(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所得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红。15、酚酞溶液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1与2两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之比是2:12H2O2H2↑+O2↑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对比二氧化碳和水分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酸性物质【解析】(1)试管口棉花上的浓氨水中氨分子不断运动,遇酚酞变红色,故小红的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2)电解水时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根据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同时由于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知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水分子的化学式是H2O;(3)通电前,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故实验结束时,松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4)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设计两个集气瓶的目的是:对比二氧化碳和水分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得出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酸性物质。16、酒精灯ACDG带火星的木条进集气瓶内,如果复燃,则证明为氧气C【详解】(1)仪器B的名称为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反应,故发生装置的仪器可选A、C、D,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G,故应选用上图中ACDG来组装实验装置;(3)用(2)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来制取氧气,应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制取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检验是不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4)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此装置从a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洗气应“长进短出”,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如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白色沉淀产生,故可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洗气应“长进短出”,故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可从a端进入,但通常用氢氧化钠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不用澄清石灰水,因为澄清石灰水微溶于水,可能除的不彻底,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b端通入,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可以用来测量气体的体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图中装置H的使用: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则“长进短出”;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则“短进长出”;②排水法收集气体,无论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都“短进长出”,因为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8;2.2;7.3%【详解】(1)水的化学式量=12+16=18;(2)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50g-147.8g=2.2g;(3)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x=7.3%。18、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CaCl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