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液压圆锥面制动器技术条件》_第1页
《电力液压圆锥面制动器技术条件》_第2页
《电力液压圆锥面制动器技术条件》_第3页
《电力液压圆锥面制动器技术条件》_第4页
《电力液压圆锥面制动器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TCMCA

电力液压圆锥面制动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液压圆锥面制动器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定和安装调试

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电力液压推动器(以下简称推动器)为驱动装置的圆锥面制动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注:对于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如果最新版本未包含所引用的内容,那么包含了所引用内容的最

后版本适用。

GB755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T1239.2冷卷圆柱螺旋弹簧技术条件第2部分:压缩弹簧

GB/T23934热卷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技术条件

GB/T23935圆柱螺旋弹簧设计计算

GB/T6461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GB/T8923.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

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9286色清和清漆化格试验

GB/T13452.2色清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9439灰铸铁件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5957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

GB/T11834工农业机械用摩擦片

JB/T10603电力液压推动器

GB/T26665制动器术语

GB/T33519制动器分类

GB/T33517-2017电力液压鼓式制动器技术条件

1

T/TCMCA

JB/T6406-2006电力液压鼓式制动器

JB/T7021-2006鼓式制动器连接尺寸

TSGQ7002-2019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则

JB/T7019-2013工业制动器制动轮和制动盘

GB/T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6665界定的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圆锥面制动器conicalsurfacebrakes

采用截面呈“V”字型对称的两圆锥面作为摩擦副接触面,并沿径向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

3.2制动轮名义直径nominaldiameterofconicaldrum

为满足圆锥面制动器相关结构尺寸及受力参数设计,而设定的圆锥面制动轮的基准直径。

3.3制动器释放brakereleasing

制动器制动瓦总成制动覆面与制动轮摩擦表面脱离接触,消除制动力矩。

3.4制动器闭合brakesetting

制动器制动瓦总成制动覆盖面与制动轮摩擦表面贴合,建立制动力矩。

3.5制动弹簧工作力applyingforcebythebrake-spring

产生制动力或制动力矩的弹簧力。

3.6额定制动弹簧工作力ratedapplyingforcebythebrake-spring

产生额定制动力或额定制动力矩的弹簧力。

3.7等退距装置equalretreatmechanism

用于保证制动瓦总成制动覆盖面与制动轮摩擦面打开距离相等的机构。

3.8制动瓦随位shoesaligning

通过某种装置或采取某种措施,能使制动器在闭合时,制动瓦总成制动覆面与制动轮摩擦表面正

常贴合,正常释放状态时制动瓦总成制动覆面的任何部位与制动轮摩擦表面不相接触。

3.9单次制动功workforoncebraking

制动器进行一次动态制动时所做的摩擦制动功或所吸收的制动能量。

2

T/TCMCA

3.10自动补偿装置self-adjustingmechanism

为避免制动衬片磨损导致的制动功能丧失,设置的依靠自行调节方式维持制动功能的机构。

3.11工作行程workingstroke

制动器从闭合(打开)至完全打开(闭合)的推动器行程。

3.12补偿行程compensatingstroke

在制动器闭合状态下,用于制动衬片磨损而预留的推动器行程。

3.13过补偿overcompensation

制动器在工作时,补偿行程超过最大限定值,严重时导致制动器不能正常释放的情况。

4型式、基本参数和连接尺寸

4.1制动器运行方式分为常闭制动器和常开制动器。

4.2制动器根据其适用环境分为普通型、防爆型和防腐型。

4.3制动器安装尺寸符合JB/T7021-2006的相关规定。

4.4制动器的基本参数见表1。

表1电力液压圆锥面制动器基本参数表

规格

序号额定制动力矩制动瓦额定径向退距

(Nm)(mm)

制动轮名义直径(mm)推动器额定推力(N)

1160220260

2220350

200

3300480

1.0±0.10

4220460

5250300600

65001000

7300650

83155001150

98001800

105001400

1.25±0.15

114008002300

1212503600

138002750

500

1412504100

3

T/TCMCA

(续表1)

规格制动瓦额定径向退距制动瓦额定径向退距

序号

mmmm

制动轮名义直径(mm)推动器额定推力(N)()()

15500200070001.25±0.15

1612504500

17630200080001.6±0.20

1912505000

2071020009000

213000140002.0±0.25

22200012000

800

23300022000

5技术要求

5.1工作及环境条件

5.1.1电源及工作制

5.1.1.1制动器的电源一般为三相交流电,额定频率为50Hz,额定电压为380V,允许电压波动为:

上限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下限(尖峰电流时)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5%。

5.1.1.2推动器电动机的工作制为连续工作制和断续周期工作制,断续周期工作制时的负载持续率不

大于60%。

5.1.2环境条件

5.1.2.1制动器使用地点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超过1000m时,按GB755有关规定折算环境温

度)。

5.1.2.2制动器正常使用时,适合的环境温度为-25℃~+40℃,超出此范围时需供需双方确定。

5.1.2.3制动器使用地点的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不超过90%,同时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不高于+25℃,

超出此条件应采用防腐型产品。

5.1.2.4户内使用并且在周围大气环境中不应有GB/T15957中规定的B类及B类以上的腐蚀性气体和腐

蚀性介质,户外使用或在周围大气环境中有GB/T15957中规定的B类及B类以上的腐蚀性气体和腐蚀性

介质时应采用防腐型产品。

5.1.2.5环境中不应有易燃、易爆性气体和介质。有易燃、易爆介质时,需采用满足防爆等级的推动

器。

5.2结构及功能要求

4

T/TCMCA

5.2.1圆锥面制动瓦总成

5.2.1.1圆锥面制动衬片覆盖面与圆锥面制动轮的摩擦表面尺寸一致,贴合良好。

5.2.1.2圆锥面制动衬片在圆锥面制动瓦上安装可靠,在制动器工作时不得出现脱落的情况。

5.2.1.3圆锥面制动衬片两端采用压板安装,拆卸和安装应方便快捷。

5.2.1.4圆锥面制动瓦总成具有径向旋转和轴向摆动功能,以适应圆锥面制动轮与制动器安装底座之

间的偏差。

5.2.1.5圆锥面制动瓦总成上两对称圆锥面夹角应能保证制动器释放时能够与制动轮顺利脱开,且制

动瓦退距满足制动器正常使用要求。

5.2.2自动补偿装置

5.2.2.1所有圆锥面制动器配带自动补偿装置,且现场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无需再调整。

5.2.2.2当推动器行程60mm以下时,补偿行程设定值≤10mm;当推动器行程120mm时,补偿行程设

定值≤40mm。

5.2.2.3自动补偿装置由棘轮组件和拨杆组件构成,各部位应有可靠润滑,不得出现因锈蚀而卡死的

状况。

5.2.2.4制动器工作时,自动补偿不能出现过补偿或无补偿的情况,并保持制动弹簧工作力和制动瓦

退距的基本恒定。

5.2.2.5制动器工作时,自动补偿装置零件不得出现磨损、碎裂、弯曲、卡阻等失效现象。

5.2.3制动瓦随位

5.2.3.1制动瓦随位利用弹簧片与制动臂钢板之间的摩擦力使制动瓦在制动器工作时保持稳定,使用

中不应有人工调整的需求。

5.2.3.2制动瓦能够自适应制动衬片的磨损,制动器闭合时制动瓦总成制动覆面与制动轮摩擦表面始

终能保持良好贴合,制动器释放时制动瓦能保持稳定。

5.2.4手动释放装置

5.2.4.1手动释放时的操作力应不大于250N。

5.2.4.2手动释放装置在最大开启位置时,制动器对制动轮的制动力矩应完全消除。

5.2.4.3手动释放装置在最大开启位置和非工作位置应能可靠锁定。

5.2.4.4制动轮名义直径≤315mm时,手动释放装置采用凸轮机构;制动轮名义直径≥400mm以上

时,手动释放装置采用蜗轮蜗杆升降机。

5.2.5等退距装置

5.2.5.1制动器应配备等退距装置,保证制动器释放状态下两侧制动瓦退距基本相等,制动瓦制动覆

面任何部位不应浮贴在制动轮上。

5

T/TCMCA

5.2.5.2当制动器释放状态下两侧制动瓦退距不相等时,等退距装置具备调节功能。

5.2.5.3等退距装置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不应出现局部变形而影响等退距精度的情况。

5.2.6指示标记

5.2.6.1制动器在制动弹簧处设置清晰的力矩标尺。

5.2.6.2设有手动释放装置时,在合适位置应设置制动器释放和闭合的位置或方向的指示标记。

5.2.7制动器应具有制动力矩调整功能。

5.2.8制动器各连接部位防松措施应可靠。

5.2.9制动器设有各种检测开关时,开关的动作和信号应准确、可靠。

5.2.10制动器的推杆部件上控制两制动臂运动的铰接孔采用自润滑轴承;其余铰接孔设计的销轴挤压

压强不大于14MPa时,可不采取润滑措施。

5.3性能要求

5.3.1动作性能

5.3.1.1制动器在制动弹簧额定工作力和85%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制动器的动作应灵活、无卡滞现

象;在30%的制动弹簧额定工作力和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制动器的动作应灵活、无卡滞现象。

5.3.1.2自动补偿装置的拨杆动作灵活;棘轮在不需要补偿时能够保持稳定,在需要补偿(拨杆落入

棘轮下一齿)时,拨杆能顺利转动棘轮,无明显憋劲现象。

5.3.2制动性能

5.3.2.1制动器在额定制动弹簧工作力时的静态制动力矩应不小于规定的额定值。

5.3.2.2制动器在额定制动弹簧工作力时和表2规定的制动初速度及5.3.2.3规定的单次制动功条件下进

行制动时,每次制动过程中动态制动力矩平均值应不小于90%的额定制动力矩。当制动器制动初速度

和单次制动功超过表2和5.3.2.3规定时,动态制动力矩的保证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表2制动初速度表

制动轮(名义)直径(mm)160200250315400500630710800

制动初速度(rpm)1000750

5.3.2.3制动器许用单次制动功[W]按式(1)计算:

nT

…W…………1…M……t………(1)

60a

式中:

[W]——许用单次制动功,单位为焦耳(J);

n1——制动初速度,单位为转每分(rpm);

6

T/TCMCA

TM——额定制动力矩,单位为牛顿·米(N·m);

ta——制动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为秒(s)。

5.3.3使用性能

5.3.3.1制动器使用过程中,除更换制动衬片外,无需人工调整等日常维护。

5.3.3.2制动器使用时,制动器机架运行平稳,无明显抖动、扭摆等现象。

5.4重要零部件

5.4.1制动弹簧

5.4.1.1弹簧设计时,弹簧的设计循环寿命按无限疲劳寿命,许用剪切应力取值应不大于GB/T23935

中动负荷的规定。

5.4.1.2弹簧采用圆形截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两端圈并紧并磨平。

5.4.1.3冷卷弹簧技术条件应符合GB/T1239.2的规定,精度等级不低于2级;热卷弹簧技术条件应符

合GB/T23934的规定。

5.4.2推动器

5.4.2.1推动器应符合JB/T10603的规定,防腐型制动器应采用防腐型推动器,防爆型制动器应采用符

合防爆等级的防爆推动器。

5.4.2.2推动器行程的负偏差不得大于1mm。

5.4.3制动瓦总成

5.4.3.1制动瓦总成的形位公差应符合JB/T7021-2006的规定。

5.4.3.2制动瓦总成的安装销轴应可靠固定于制动臂上。

5.4.4制动衬片

5.4.4.1圆锥面制动器的制动衬片的连接尺寸宜参考JB/T7021-2006的规定确定。

5.4.4.2制动衬片的材质类别、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符合GB/T11834的规定:

a)制动衬片类别为3类,代号ZP3;

b)制动衬片的摩擦系数的设计值需经制动衬片生产厂家检测和制动器力矩测试确认;

c)制动衬片经型式试验试制定型,依据定型批配方及工艺生产产品,并对摩擦性能进行试验,采

用恰当的统计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评定,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5.4.4.3制动衬片原材料需是不含石棉的无公害材质;对制动噪声的限制由供需双方商定。

5.4.4.4制动对衬片磨损使用寿命有明确要求的,需对衬片进行试验验证,并列入使用说明书。

5.4.4.5制动衬片的允许磨损量应执行GB6067.1-2010的相关规定。

5.4.5制动轮

7

T/TCMCA

5.4.5.1制动轮的规格、材质、加工等应符合JB/T7019的规定。

5.4.5.2圆锥面制动轮的两圆锥面可与轴套做成整体结构,也可做成采用螺栓连接的装配式结构;两

圆锥面之间的对称度以及与安装轴孔之间的同轴度不得低于GB/T1184的8级精度的要求。

5.5表面涂装及防腐要求

5.5.1表面涂装

5.5.1.1除加工的配合面、工作面、摩擦面、经表面处理零件的表面和紧固件表面等不需进行涂装

外,其他零件或结构件表面应进行涂装。

5.5.1.2涂装前应进行表面预处理,其中钢材表面除锈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普通型产品不低于GB/T8923.1中规定的Sa2或St3级;

1

——防腐型产品应不低于GB/T8923.1中规定的Sa22级。

5.5.1.3涂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普通型产品可采用喷塑涂层,涂层干膜总厚度应符合GB/T13452.2的有关要求,不小于

50μm;

——防腐型产品应采用涂料(油漆)涂层,其底漆、面漆总厚度在150~220μm,用户有特殊要求

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5.1.4涂层的表面附着力和表面质量应符合如下要求:

——涂层对金属底材的附着力应不低于GB/T9286中规定的2级;

——涂装后的表面应均匀、细致、光亮和色泽一致,不得有漏涂、皱纹、针孔及严重流挂现象。

5.5.2表面防腐

除制动衬片的摩擦表面外,所有不能涂装的零件加工表面的保护的耐蚀性能应符合如下要求:

——普通型产品表面应有镀锌或氧化等临时性保护覆盖层;

——防腐型产品所有不能涂装的零件加工表面和紧固件表面应有合适的耐蚀性能,经72h中性盐雾

试验后的表面的保护等级不低于GB/T6461中规定的3级;当需方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

定。

6试验方法

6.1功能试验

6.1.1制动瓦随位及等退距试验

6.1.1.1每次制动器释放时将两侧制动瓦总成沿销轴旋转一定角度,然后制动器闭合,抱紧制动轮,

检查制动瓦总成与制动轮是否贴合良好;随后制动器再释放,并敲击或振动制动器后,再检查制动瓦

退距是否均等。

8

T/TCMCA

6.1.1.2重复进行上述操作10次以上,制动瓦总成应能与制动轮贴合良好,且制动瓦退距均等。

6.1.2自动补偿功能试验

6.1.2.1逆时针旋转制动拉杆至推动器活塞杆全部退回,然后手动或电动使制动器释放和闭合,补偿

行程随着每次补偿而增加,直至拨杆不再拨动棘轮旋转(停止补偿)时,再连续动作10次以上,然后

停止。每次制动器释放时检查拨杆是否拨动棘轮转动1个齿距,每次试验停止时测量推动器补偿行程。

6.1.2.2重复进行上述补偿动作试验5次以上。

6.1.2.3观察棘轮转动是否憋劲、拨杆动作是否灵活、停止补偿后棘轮是否有旋转并再次被拨杆拨动

旋转等情况。

6.1.2.4每次测量补偿行程应满足技术文件规定。

6.2性能试验

6.2.1动作性能试验

6.2.1.1将制动器推动器电压调至85%的额定电压,制动弹簧工作力调至额定值,操作制动器制动5次

以上,观察制动器释放和闭合动作是否灵敏。

6.2.1.2将制动器推动器电压调至额定值,制动弹簧工作力调至30%的额定值,操作制动器制动5次以

上,观察制动器释放和闭合动作是否灵敏。

6.2.2静态制动力矩试验

静态制动力矩试验可采用液压杠杆法,试验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3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试

验方法如下:

——如图1所示,试验台处于静止状态,按规定条件将制动器闭合;将液压测力装置与液压缸供油

管路连接,给测力液压缸逐渐增压直至惯性飞轮转动时停止,试验压力由压力传感器转换成信号并由

计算机自动进行采集,通过运算在计算机上生成试验曲线和试验报告。

——按式(2)计算静态制动力矩:

MbsApL9.81G2a………………(2)

式中:

Mbs——静态制动力矩,单位为牛顿·米(N·m);

A——油缸活塞面积,单位为毫米2(mm2);

P——油缸压力,单位为牛顿/毫米2(N/mm2);

L——油缸中心至支点中心的距离,单位为米(m);

G2——杠杆质量,单位千克(kg);

a——杠杆重心至支点中心的距离,单位为米(m)。

9

T/TCMCA

图中:

1——液压缸;2——杠杆;

3——支架;4——主动齿板;

5——被动齿板;6——惯性飞轮;

7——制动器;8——制动轮;

9——制动器底座;10——杠杆底座。

图1静态制动力矩试验装置图

6.2.3动态制动力矩试验

6.2.3.1动态制动力矩应在惯性试验台上进行。

6.2.3.2根据被试制动器规格从表2中选择对应制动初速度和5.3.2.3确定的许用单次制动功[W],计算

确定被试制动器试验所需转动惯量I,计算公式如式(3):

[W]

I1822……(3)

n1

式中:

2

I——试验所需转动惯量,单位为千克·平方米(kg·m);

[W]——许用单次制动功,单位为焦耳(J);

n1——制动初速度,单位为转每分(rpm);

6.2.3.3根据计算所需转动惯量I选配试验台轴上模拟总转动惯量ΣI,实际配置转动惯量ΣI误差

在±5%范围内。

6.2.3.4如被试制动器未进行磨合的,可按6.2.3.2确定的所需转动惯量和制动初速度进行不超过20次

的磨合后再进行动态力矩试验。

6.2.3.5将制动器调整至额定制动弹簧工作力、并核实补偿行程和制动瓦退距满足技术文件规定后,

10

T/TCMCA

按6.2.3.2确定所需转动惯量和制动初速度进行3次制动试验;每次制动取制动力矩平均值作为试验结

果,也可按式(4)验算每次试验的实际平均制动力矩:

nI

1

Tfd…………(4)

9.55ta

式中:

Tfd——动态制动力矩,单位为牛顿·米(N·m);

ta——有效制动时间,单位为秒(s)。

6.3表面涂装及耐蚀性能检验

6.3.1涂层厚度符合GB/T13452.2的规定。

6.3.2漆膜附着力符合GB/T9286的规定。

6.3.3表面耐蚀性能试验按GB/T10125规定的中性盐雾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周期为72h。

6.4重要零部件的试验

6.4.1制动弹簧试验

制动弹簧试验按GB/T1239.2或GB/T23934的规定。

6.4.2推动器试验

推动器试验方法按JB/T10603的规定。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1.1出厂检验为常规检验,每台制动器应进行出厂检验,并出具检验合格证。

7.1.2出厂检验项目如下:

a)对铭牌、刻度牌、开口销、螺栓连接等进行目测检查,对装箱单等进行核实;

b)按6.1进行功能检查;

c)按6.2.1进行动作性能检查。

7.2型式试验

7.2.1制动器的型式试验应符合TSGQ7002-2019的相关规定。

7.2.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

b)系列制动器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d)国家市场监督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

11

T/TCMCA

e)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7.2.3型式试验采用抽样试验,每个系列抽取至少两个规格,每种规格抽取两台产品。

7.2.4型式试验项目如下:

a)动作性能试验(见6.2.1);

b)制动瓦随位和制动瓦等退距功能(见5.2.4、5.2.6及6.1.1);

c)自动补偿功能(见5.2.1及6.1.2);

d)制动性能(见5.3.2、6.2.2及6.2.3);

e)漆膜厚度、附着力及防腐检验(见5.5及6.3)。

7.2.5抽取的每种规格的受检制动器,受检项目应全部合格。

7.2.6受检项目未全部合格时,可加倍抽取,再不合格时,判定此批产品不合格。

8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8.1标志

8.1.1制动器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制动器标牌并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标牌应标明以下内容:

a)制动器名称和制动器型号;

b)额定制动力矩;

c)整机重量、制造日期、出厂编号和制造商名称。

8.2包装

8.2.1出厂产品均需进行包装,并应符合GB/T13384的有关规定。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

的规定。

8.2.2出厂产品应带如下随即文件:

a)产品合格证;

b)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

c)装箱单。

8.3运输与贮存

8.3.1制动器在运输或吊装过程中严禁磕碰,并防止其受冲击。

8.3.2制动器应贮存在清洁、干燥和能防止雨、雪、水侵袭的地方,不得在阳光下长期暴晒。

9制动器安装及调试

9.1安装前检查

9.1.1制动器安装时,应有售后服务人员到场;特殊情况,需经供货单位同意,用户方可自行安装使

用。

12

T/TCMCA

9.1.2应对铭牌、刻度牌、开口销、螺栓连接等进行目测检查,对装箱单等进行核实;

9.1.3人工抬起推动器,对制动器动作灵敏度进行检查;

9.1.4人工抬起推动器,对自动补偿装置、等退距装置等进行检查;

9.1.5转动制动轮,对制动轮是否存在严重跳动等情况进行核查,制动轮的跳动度不允许超过

0.15mm;

9.1.6核实传动装置参数、制动轮直径、安装尺寸及其他附加功能装置等。

9.2制动器安装

9.2.1为方便搬运,制动器的各部件允许拆卸;

9.2.2制动器就位后,将制动力矩调至刻度牌最大值,调整制动器保证补偿行程不小于5mm,抱紧制

动轮,保证制动器的制动瓦总成与制动轮同心,并敲击底座等部位;

9.2.3检查制动器底座与传动装置底座间隙,加垫片调整中心高;

9.2.4检查制动器对中情况,按对角顺序拧紧地脚螺栓。

9.3制动器调试

9.3.1将制动力矩调至最小值,人工抬起推动器,检查制动瓦退距并进行调整,保证制动瓦与制动轮

完全脱开且退距均等;

9.3.2将补偿行程调至零,人工抬起推动器,直至自动补偿停止动作,并检查补偿行程是否符合技术

文件规定;

9.3.3核实传动参数及设备工况,调整制动力矩至需要刻度值;

9.3.4空载及负荷试车,直至用户确认使用正常为止,并交待使用注意事项和交付产品使用维护说明

书。

10质量保证期

所供应的制动器在用户妥善保管、正确安装和正常使用条件下,除制动衬片外,自使用之日起12

个月、发货之日起18个月内保证正常工作。

13

标准的名称

标准的编号

出版发行单位

地址

邮编

网址

电话

印刷单位

版本版次及印刷日期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字

14

ICS

J

CMCA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

协会团体标准

T/TCMCA

电力液压圆锥面制动器技术条件

Electro-hydraulicconicalsurfacebrake—

Technicalspecifications

(征求意见稿)

发布实施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发布

T/TCMCA

电力液压圆锥面制动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液压圆锥面制动器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定和安装调试

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电力液压推动器(以下简称推动器)为驱动装置的圆锥面制动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